第 22 章节
快,新贵入宫三日之期便过了。 后宫众人都眼巴巴地看着猜测着,不知皇上会选谁侍寝。 按照惯例,会是由位份从高到低,那么必然是在成贵人、彤贵人、常贵人中间了。 傍晚,敬事房的太监托着满满一盘子的绿头牌进了养心殿。 皇上心中也甚是犹豫。 成贵人是太后的人,这些日子有意打压钮钴禄氏一族的气焰,不能半途而废。 彤贵人容貌最为出众,可是怕落了爱好美色的口实。 那便只剩常贵人了。 皇上翻过常贵人的牌子,心想,常贵人父亲乃是一等一的忠臣良将,朕如此示宠施恩也是应当的。 是夜,常贵人被抬进了养心殿。.. 婉转承恩,不在话下。 另一边,永和宫中,英嫔正在陪着静妃说话。 静妃失宠的这些日子,英嫔仍是常来常往。 而自从任太医被皇上正法,禧嫔便深居简出,无意承宠,隐隐有自弃之意。 这时太医齐楚前来永和宫给静妃诊脉。 静妃说道:“齐太医一向可还好么?” 齐楚道:“托娘娘的福,微臣很好,只是时时惦记娘娘产后虚弱。微臣在太医院不受院判的重视,总是派微臣去偏远的宫里或者外派宫外奉旨为皇亲国戚诊治,所以常常不得空前来永和宫。今日侥幸得空前来,却还是误了时辰,打扰了娘娘的休息。” 静妃道:“所幸那日之事并没有牵连你,否则本宫便于心不安了。” 齐楚跪倒,说道:“娘娘哪里的话,微臣家道中落,妹妹又不幸被狠毒的亲戚卖到京城,沦落风尘。若不是娘娘见微臣有难,让风眠姑娘拿了五百两纹银,恐怕只靠微薄的俸禄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救妹妹逃出火坑。娘娘的大恩大德,微臣没齿难忘。” 静妃叹了口气,道:“那日设局陷害皇后,本以为任太医指证皇后之后,院判施大人会推翻他所言,这样他再说出早早便下毒暗害之事便有几分可信了。谁知院判和一众太医竟然全都是太后的人,一并将矛头对准了皇后,反倒惹来皇上的猜疑。本宫当日请你在关键时刻说出三阿哥先天不足的真相,原本只是为保万一,谁知真的用上了。” 静妃看了英嫔一眼,苦笑道:“可惜最终还是功亏一篑,未能为荣儿报得此仇。” 英嫔宽慰道:“姐姐,眼下最要紧的是养好身子,报仇之事咱们慢慢再寻时机。” 静妃见齐楚仍跪着,连忙道:“齐太医,快起来。还要劳烦你看看本宫的病还有没有大碍了。” 齐楚答应着,起了身。 风眠拿出丝绢搭在静妃腕上,齐楚便号起脉来。 少顷,齐楚回禀道:“娘娘,经微臣诊断,娘娘产后失调之症已无大碍。只是微臣想劝娘娘一句,女子孕产关系命脉,切不可疏忽大意,更不能劳心劳神。此次微臣已用尽毕生所学,确保娘娘无虞,今后必定还能为皇上绵延后嗣。可是今后若娘娘再经产后大恸,恐怕是神仙也救不了了。” 静妃心中感念,说道:“齐太医,多谢你。” 随后便让风眠再拿出些体己银子出来,赠与齐太医。 齐楚跪倒,推辞不受。 静妃道:“齐太医,本宫这永和宫已像是冰窖一般,这些银子留着也是浪费了,倒不如送给你。京城米贵,你要安顿妹妹难免要买房置地,都需要银子。你且听本宫一言,好好雇一个媒人,给你妹妹找个好婆家,到时本宫再送她一份嫁妆。” 齐楚闻言感激涕零,于是便千恩万谢地拿着银子退下了。 齐楚走后,英嫔含泪向静妃道:“静妃姐姐为我姐姐报仇如此劳心劳力,我真的不知该如何报答。” 静妃握着她的手,笑道:“我们姐妹一场,都是应当应份的。” 英嫔无意惹她想起三阿哥早夭一事,于是转了话头,说道:“姐姐还不知道?今晚皇上召幸了常贵人。” 静妃道:“意料中事。这几日我见宫中如今的情形,皇后与太后已势成水火、分庭抗礼,而皇上却是站在皇后一边的。不仅是后宫,细细想来这些年前朝也有不少太后的势力盘根错节。皇上要想事事自己做主,少不得要扶植自己亲信的势力来对抗太后。只是自从那一次构陷皇后的风波之后,皇上怕是将我们都划为太后一党了。” 英嫔急道:“那可怎么办?不然容我找机会向皇上陈情。” 静妃摇摇头,说道:“此时陈情皇上未必肯信,事已至此,我们就静观其变。” 英嫔道:“今后新人们依次承宠,渐渐地皇上也许都想不起来我们是谁了。” 静妃道:“那倒未必。你宫里的新人可堪造就么?” 英嫔恍若大悟,说道:“那个蔓常在看着倒像是个人才。” 静妃笑道:“那敢情好。你与她同在汉军旗,日后更要多多来往才好。” 英嫔道:“只是蔓常在出身不高,怕是难以与成贵人、彤贵人、常贵人争锋啊。” 静妃道:“皇上忌惮太后,对于太后举荐的人最多只是表面上的宠,毫无意义。皇后年老色衰,又没有子嗣,为了与太后抗衡必然会千方百计地扶植新人。彤贵人和常贵人必会被她拉拢,为她所用。你我暂且置身事外,且看太后与皇后相斗,到了两败俱伤之际,蔓常在未必没有出头之日。” 英嫔闻言大喜,笑道:“姐姐果然高明,这么说来,此时的失宠倒是我们的福气了呢。” 静妃道:“却也没有那么乐观。关键是蔓常在是否能够忠心为我们所用。她的底细,要先请你母家代为打探。” 英嫔道:“姐姐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不出三日,定然打听得明明白白!” 静妃欣慰地笑言道:“那便是最好的了。” 英嫔又问道:“那我宫里的沈答应呢?我见她的容貌也是一等一的出挑,要不然当初也不会当着宫女就被皇上看上。” 静妃叹息道:“可惜没有第二个和妃了。沈答应暂且不用。宫中争宠,并不是以人多取胜,太后便是想不通这一点。人多反而会让皇上起疑,觉得我们拉帮结派,不安于室。若是好的,一个便足够了。” 英嫔会意,笑道:“妹妹知道怎么做了。” 第四十四回 常嫔新贵得宠 太后深谋布局 紫禁城自入夏以来,便淹没在一片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之中。 仿佛那些逝去的人从来都不曾存在过。 正是“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常贵人自从那日侍了寝,便很得皇上喜欢。 于是连着几次敬事房的差事,皇上都是翻了常贵人的牌子。 那常贵人在宫中的风头一时无两,可真是地地道道的贵人了。 连续承宠了几次之后,皇上因格外看重她母家,又觉得她温柔体贴,端庄大方,便晋封了她为常嫔。.. 既成为了主位娘娘,便不适宜再住在祥妃的钟粹宫。 皇后于是将永寿宫拨了出来给她居住。 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五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外檐装修,明间前后檐安双交四菱花扇门,次间、梢间为槛墙,上安双交四菱花扇窗。 正殿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后院正殿五间,东西有耳房,殿前东西亦有配殿各三间。院落东南有井亭一座。 大清入关以来居住过永寿宫的宠妃不在少数,它不仅与皇后所在的储秀宫同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而且是距离养心殿最近的宫室。 大家看得出来,皇上皇后这是有意抬举常嫔了。 历来后宫争宠自身的容色与母家的地位缺一不可,而此时正值后宫与前朝风云变幻之际,皇上着意抬举颇有家世的常嫔,其依靠后宫恩宠来稳固前朝政局的用意也是非常明显了。 彤贵人见常贵人先声夺人,内心不免郁郁寡欢。 皇后怕太后、祥妃心怀叵测,于是有意将彤贵人安排到永寿宫的东偏殿居住。 只是彤贵人自恃貌美,心性太高,非要做得一宫主位才肯挪宫。 冷眼旁观如今情势,嫔位上已有禧嫔、英嫔、恬嫔和常嫔四位。而嫔位的数量上限是六位,仍然大有可为。 是日,英嫔依旧到寿康宫侍奉太后。 太后依然故技重施。 只见淮秀捧着个东西施施然进了殿。 淮秀向太后回禀道:“禀太后,内务府送来一样稀罕物件儿,说是皇上让送来寿康宫哄您开心的。好一个精致的珐琅钟啊!” 太后与英嫔定睛一看,果然非同一般。乃是一座铜镀金珐琅转鸭荷花缸钟。 开动后,在乐曲伴奏下,镜面下与鹭鸶身子相连的铜圈由机械拉动着转动。荷花梗中的牵引杆受机械作用,花瓣张开,露出花心中西王母、童子、仙猿,西王母稳坐不动,童子、白猿跪拜呈献桃状。 英嫔从来未曾见过这么神奇的物件儿,不免多看了几眼。 太后见英嫔行状,心中窃喜,于是对淮秀说道:“哀家这里每日冷冷清清,这么个宝物放在这儿也可惜了。不如就转送给禧嫔,听说她近几日身子不大好。年纪轻轻的,总要多多保养。” 太后言毕,偷偷看向英嫔,只见她容色如常,并未见愠色。 淮秀答道:“是,奴婢这就给禧嫔娘娘送去。” 英嫔也起身行了个礼,对太后说道:“太后娘娘,时间已经不早了,臣妾不便多打扰太后清修,臣妾就告辞了。” 太后道:“好,早点回去休息,明日有空再过来。淮秀,替哀家送一送英嫔。” 淮秀答应着引着英嫔下去了。 一炷香的功夫,淮秀回到寿康宫向太后复命。 太后闭着眼睛,幽幽地道:“回来了?” 淮秀答道:“回太后,已去过了禧嫔的景阳宫,将东西赏下了。” 太后道:“禧嫔久病不出,情况究竟如何啊?” 淮秀答道:“依奴婢看,禧嫔娘娘面目憔悴、形容枯槁,寿数怕是不多了。” 太后点了点头,又问道:“你看那英嫔如何?” 淮秀回道:“英嫔娘娘神色自若,奴婢未见异常。” 太后叹息道:“这才是世家女子的风范,不能为哀家所用,真是可惜了。” 淮秀道:“英嫔日日来熏香,只怕早已伤了根本。这宫里没有后嗣的女人便不足为惧了。” 太后道:“英嫔因荣妃之死对皇后已是恨之入骨,绝不会为其所用。哀家也算放心了。毕竟杨家威赫一方,不容小觑啊!” 淮秀道:“英嫔无外乎便是与荣妃一样,依附静妃罢了。可是如今静妃早日不是当年的静妃。皇上对她起了疑心,皇后也不会救她,太后娘娘您更不会管她的死活,以后怕是不会再有出头之日了。” 太后冷笑道:“皇上以为静妃为哀家所用,那哀家就救救她。哀家越假意救她,她的永和宫就凉得越透!” 淮秀道:“太后圣明!奴婢拜服!” 太后笑道:“待哀家寻一个时机,便向皇上进言,静妃生育两子,虽然都已夭折,但毕竟有功,让皇上晋封她为静贵妃罢!” 淮秀道:“皇上必不会允准。” 太后道:“不错。皇上怕全贵妃危及皇后的地位,拼命扶持皇后,又抬举常嫔。他怎会将静妃放在贵妃位上呢?” 淮秀道:“太后所言极是。” 太后冷笑着,说道:“不仅不会允准,还会与静妃更添龃龉。静妃便是再有本事,想要圣心转圜也难了!” 淮秀道:“太后圣明!” 太后笑道:“如今静妃已是江河日下,禧嫔久病失宠,英嫔也不足为虑,恬嫔更是一把年纪了。皇上正值盛年,日后的后宫必定是新人们的天下。” 淮秀道:“太后,可见如今的情势,常嫔和彤贵人怕是早已投靠了皇后。” 太后冷笑道:“她们原本就是皇上属意的人,用来分宠的。皇上宠谁哀家不想管,只是切莫生下皇子。” 淮秀道:“可如今奴婢见皇后却是转了性子,一味地保全她们呢!还三天两头地让知秋亲自熬了坐胎药给常嫔。” 太后道:“还不是为了在皇上面前博个贤良的名儿吗?她是知道她想要再生育也难,只能扶持新人。可贵妃不同。贵妃她今年刚刚二十出头,正是为皇家开枝散叶的好时候!” 淮秀道:“可如今皇后将常嫔紧紧护住,永寿宫里奴婢实在是插不进去手。” 太后冷笑道:“不急,那就先解决眼前儿的这个。” 淮秀问道:“太后的意思是彤贵人?” 太后点点头道:“太美的女人总是容易遭天妒。” 淮秀笑道:“奴婢知道了,奴婢这就请祥妃娘娘来。” 第四十五回 彤贵人甘苦参半 储秀宫冰火两重 六月初一,皇上照常宿在皇后宫里。 夜半时分,皇后伺候皇上温书已毕,正要就寝。 突然知秋在门外报道:“皇上,娘娘,彤贵人求见。” 皇后道:“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明天再回禀罢!” 知秋继续说道:“原不该打扰主子们休息,只是奴婢见彤贵人哭得梨花带雨,甚是可怜,口口声声说是有人要害她。奴婢怕事关重大,只得来回禀。” 皇后向皇上道:“皇上,您看这深更半夜,恐是什么大事。皇上是否要见一见她?” 皇上略一沉吟,说道:“皇后,服侍朕更衣罢!” 皇后于是唤了知秋和几个小宫女进来,服侍帝后更衣完毕。 皇上换上一件杏黄色纳纱彩云金龙纹夏服龙袍,而皇后则换上一件水蓝色蜀锦常服,月白色丝线和深蓝色丝绸织成白蝶牡丹,内袖的裙装呈橘黄色。 储秀宫正殿之上,皇上端坐居中,皇后坐在皇上右侧。 皇上向高成道:“传进来。” 高成于是高呼道:“传彤贵人入宫觐见!” 少顷,彤贵人由贴身宫女扶着,进得殿来。 只见她身量羸弱,长颦减翠,瘦绿消红;一张俏丽的小脸,隐隐可见泪痕,梨花带雨,蝉露秋枝。 再细瞧,彤贵人身上着的是淡雅的粉色缎布旗装,粉镶紫的茶花显得温婉动人;头上大拉翅两边装饰星星点点的丝绦珠花,深深浅浅的粉色流苏与拉翅上的玫红色丝绦和珍珠相得益彰。 彤贵人的姿色本已难得一见,如今更添娇柔之态。 皇上心中已是百般怜爱。 彤贵人重重地跪了下去,已是泣不成声。 只能断断续续地说道:“臣妾叩见……皇上……皇后娘娘……” 皇上道:“平身。” 皇后向知秋使了个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