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节
许。 多少明媚的年华,都悄无声息地掩埋在深深的宫墙之中。 储秀宫中,皇后正对着窗外的落雪发呆。 当年她也曾是豆蔻年华,眼如秋波横,眉如远山黛。 与现在后宫中那些娇嫩可人的莺莺燕燕一样,都是红唇白齿,螓首蛾眉。 佟佳氏一族在康熙朝曾经如日中天,那是因为康熙帝的生母,顺治帝的孝康章皇后便是出自佟佳氏。康熙即位之后,尊生母为太后,更是厚待佟佳氏一族。不仅册立太后的亲侄女为皇后,更是宠爱皇后的妹妹悫惠皇贵妃。这悫惠皇贵妃乃是康熙朝首位贵妃,唯一的皇贵妃。 可到了嘉庆年间,佟佳氏早已没了当年的风光。 于是,佟佳·璇仪的父母亲族想方设法地让她成为了皇子绵宁的侧福晋。 乾隆帝晚年曾经亲自操办皇孙绵宁与原配钮钴禄氏的大婚之礼,并且恩准绵宁大婚之后依然可以留在紫禁城中居住,方便乾隆皇帝时常与皇孙相见,尽享天伦之乐。乾隆帝在年幼之时也是极受祖父康熙皇帝的宠爱,因此对这种隔辈的亲缘关系非常重视。 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钦定了绵宁的皇太孙的地位。 正因如此,即便绵宁生母早逝,嘉庆帝的继后钮钴禄氏(即当今太后)也不敢妄言让自己的亲生儿子取代绵宁的地位,反而着意优待绵宁,不但在嘉庆皇帝跟前博得了个贤良的名儿,更使得与绵宁的关系甚为融洽。不得不说是非常聪明的做法。 佟佳·璇仪的父母亲族也是看准了绵宁早晚能够继承皇位,到那时必不会亏待佟佳氏家族。 没有人在意璇仪的意愿,没有人问过她想还是不想,便被迫入了王府,最后被关进紫禁城高高的宫墙之内,再也不见天日。 她没有儿女,也没有丈夫的宠爱。 对于家族和皇上来说,她都只是一颗微末的棋子。 当她有用的时候,千呼万唤,凤冠霞帔。 可当她没用的时候,被冷落被禁足的时候,没有人在意她的感受,弃如敝屣,一点也不会觉得可惜。 璇仪此刻不想当自己是皇后,她无比想当回璇仪,最好是当回那个青春年少的璇仪。 她年少之时曾经与定恭亲王爱新觉罗·绵恩的儿子爱新觉罗·奕绍一见,从此便甚是倾心。 绵恩是乾隆皇帝的长孙,比后来即位的小叔叔嘉庆皇帝还年长十四岁。 若论如今京城内外,哪位世家公子最得姑娘们的芳心,那必是和硕长公主之子温宪公子无疑。可是几十年前,身为皇长孙的绵恩的风头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弓马娴熟、容貌俊秀。不仅仅是乾隆孙辈里率先封王的,还最早被御赐黄马褂。 绵恩之子奕绍非常像他的父亲,所以也曾惹得红粉佳人采兰赠芍。 可是璇仪注定从最开始便失去了机会。 知秋端着一碗燕窝鸡丝羹,往殿内走来。走近了发现皇后正在怔怔地看着窗外的景色出神。 知秋小心翼翼地把食案放下,轻手轻脚地往皇后身边走来。 此时的皇后仿佛沉浸在一个异样的世界里。 知秋轻轻地说道:“娘娘,您不用膳,总得进一碗燕窝罢……” 皇后仍旧怔怔地看着窗外,却打断了她的话,对她说:“知秋,你还记得吗?那一年秋天,我央求阿玛带我去郊外骑马。草长得那么长,马蹄掠过,溅起星星点点的花瓣儿草叶儿的碎末。” 知秋斜着身体,坐在了榻的边沿上,说道:“怎么不记得,那是娘娘第一次骑马。娘娘不愧是满洲巴图鲁的后代,真是英姿飒爽,满场的人都看娘娘呢!” 皇后依旧看着窗外,仿佛窗外时空已经变换。 她幽幽地说:“不,所有人都在看他,我也在看他。” 知秋道:“娘娘,别想了,进膳。” 皇后继续对知秋说道,其实更像是自言自语。 “那是我初次策马,可是我胆子大,跑得飞快,却不知怎么停下来,被马儿带着不知道跑到哪儿了。突然他从天而降,把我救下来,还把我抱到他的马上,带着我回到阿玛身边。” “娘娘那时风华正茂,谁见了不动心呢?” 皇后眼里渐渐积了一汪浑浊的泪水,她突然不再看窗外,低下头,闭上眼,任两行热泪滚滚而落。 蓦地她睁开眼,对着知秋道:“可惜再见时,我已变成了他的皇叔母。” 知秋道:“前尘往事多想无益,还是要多多地把握住今时今日啊。” 皇后道:“本宫还有什么指望?没有恩宠,也没有子嗣。而且本宫多年未有所出,不知是不是当年狠心斗倒了嫡福晋,伤了阴鸷。” 知秋道:“娘娘别想那么多,养好身体要紧。太后在后宫根基太深,这宫中的御医十个有八个都是太后的人。依奴婢看,不如请旨找外面的名医进宫给您瞧瞧,别是有人暗害了咱们,到现在还不知道。” 皇后道:“此法好是好,可是本宫正在禁足,又岂能请得了宫外的名医呢?皇上是不愿再见本宫的了,这储秀宫又出不去。罢了,调养好又有何用?没有恩宠也怀不上龙种。” 知秋道:“娘娘放心,我这就去打点封宫的侍卫,只要有银子,不怕没人帮咱们。毕竟娘娘此时仍是大清的皇后,他们不敢不忌惮。”.. 那边厢,养心殿内,皇上正在批着折子。 高成在门边徘徊了好久,不敢进殿。 皇上余光看到他踟蹰不前良久,放下折子,叫道:“高成!” 高成得了号令一般,老鼠似的蹿了进来。 皇上问道:“何事?” 高成答道:“皇上,皇后娘娘想在宫外找个好大夫瞧瞧病。” 皇上认真地问道:“皇后得了什么病?” 高成道:“倒是没听说有什么大病,无外乎就是失眠多梦、夜不能寐的小毛病。” 皇上道:“宫里的太医看不好么?” 高成道:“奴才也这么想啊,可是据说皇后娘娘执意要请外面的大夫来瞧病,说是宫里的太医净是没有用的,这些年调坏了身子,连皇嗣都未能怀上一个……” 高成越说越心虚,就怕提到皇嗣之事惹皇上生气。 皇上叹了口气,说道:“也罢,便去宫外找个好大夫看看。” 第三十一回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养心殿内,青烟缭绕。 皇上的心香也燃起了。 一主一仆相对无言。 皇上从漫长的沉默中转醒,对高成说:“朕有些想皇后了。” 高成道:“那有何难?奴才陪您去储秀宫便是。” 皇上摇摇头,说道:“不是,不是璇仪,而是庭芝。” 钮钴禄氏·庭芝即孝穆皇后,道光皇帝的结发妻子。在皇上登基之前便死在了潜邸。她虽然未曾当过一天皇后,但道光皇帝登基之后便追封她为孝穆皇后。 高成道:“皇上,皇后已经入葬宝华峪万年吉地,那可是个风水宝地啊,皇后也可以安息了。” 皇上道:“朕最近常常想起当年在王府时的事儿。那时朕还年轻,与庭芝少年夫妻,很是恩爱。朕知道,庭芝出身大族,父亲又是户部尚书,从小被宠着惯着,脾气难免焦躁些。朕也知道,她没少给璇仪气受。不仅是璇仪,潜邸伺候过的老人儿都没少受她的气。但是她对朕是真心的。她见过朕最风光的日子,也在困局中与朕相守,不离不弃。可是如今这满宫的妃嫔,她们都那么年轻,十几岁的年纪,她们对朕,能有几分真心呢?她们曲意逢迎,无非只是求取恩宠。待到朕没有什么可以相予之时,便会离开朕了。” 高成道:“皇上,您快别这么说,这后宫的娘娘哪个不是爱重您,敬佩您啊?您便说静妃娘娘,奴才还记得娘娘送您的同心结。娘娘真是心灵手巧,那璎珞编的真是精美。再坠上玉鱼儿,可真是绝了!还有荣妃娘娘啊,她为了给您繁育后嗣,年纪轻轻就殁了……” 高成说到一半才反应过来,原不该提到荣妃,又惹皇上伤心。 皇上徐徐地说:“朕爱她们娇俏,宠爱她们。可是并无法像对庭芝那样推心置腹。庭芝殁了之后,朕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遇到再美貌温顺的女子,朕看几眼,宠幸几回就腻了。就像儿时豢养动物一样,动不了心了。你说,朕是不是老了?” 高成见皇上伤心,脑子拼命地转,于是说道:“皇上若是想念潜邸的旧人了,不如去看看和妃娘娘,听说大阿哥又长得更壮了呢!” 皇上点了点头,说道:“是,还有和妃。那年朕已是王爷,毓婉还只是王府的一个粗使丫头,可是朕却很喜欢她,打心底里的喜欢。她地位微贱,身上却有一种高贵的、无可比拟的气质,让朕着迷。高成,起驾!” 高成高喊道:“万岁爷起驾翊坤宫!” 那边厢,和妃宫里的人已经得到了消息。 绿坠忙慌慌地往内殿跑,进了殿已是上气不接下气。 和妃久病无宠,性子慢慢地也磨得温和了。 她轻轻地道:“不慌,慢慢说。” 绿坠道:“娘娘,高公公手底下的人刚来传话,皇上往翊坤宫这边来了!” 和妃吃了一惊,手里绣的绣帕差点掉了。 绿坠道:“娘娘还愣着做什么?快点准备接驾啊!” 绿坠说着把翊坤宫里的小宫女们都唤了过来,一群人乌泱泱的连忙簪红叠翠。 皇上的御辇走近翊坤宫的地界儿,远远地望见和妃领着一群宫女太监等在门前。 皇上下了御辇,走上前去。 翊坤宫众人通通跪下磕头。 皇上抬手过去扶起了和妃,对她道:“天气还冷着,怎么穿得这样单薄?当年在王府你身子就不好,小病不断,现在年纪大了更要好好保养才是啊!” 和妃许久不见皇上,更难得听闻这种关怀之语,一时忍不住竟然当众落下泪来。 皇上对她道:“外面风大,我们进去说话罢!”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暖阁里四季如春,此刻还散发着梅花的芬芳。 绿坠服侍和妃解下抵御风寒的皮毛大氅,露出里面的浅绿色缎绣博古花卉纹袷袍。 袷袍裾左右开,捻襟,马蹄式袖,衬粉红地暗花绸里。所绣为博古纹饰,有各式插花古瓷瓶,花瓶间饰以石竹、万寿菊、水仙、秋菊、兰花与四季海棠等折枝花卉和蝴蝶。下幅有海水江崖与杂宝纹,寓意“寿山福海”。领、袖边为石青缎,绣牡丹花,寓意“玉堂富贵”。 皇上挽了和妃的手,一同坐下。 皇上帮和妃理了理被风吹得有点散了的鬓角,对她说:“朕记得你年轻的时候喜欢在冬天簪一朵梅花在鬓上,如今怎地不簪了?” 和妃低着头,忍着泪,说道:“难为皇上还记得。臣妾那时年幼无知,如今年纪渐长,又为人母,总想着要持重些,便不再簪那些花草。” 皇上道:“你若喜欢,朕命人在你宫苑里栽上梅花树,可好?” 和妃道:“谢皇上。” 皇上继续说道:“朕记得那时你总喜欢作弄花草,身上也带着清香,与众不同。朕发现之后便让你不再做那些粗重的活计,将你调拨到书房专门做磨墨侍茶的侍女。可没想到反倒害了你被嫡福晋责打。” 和妃道:“奴婢出身微贱,不懂规矩,比不得嫡福晋出身名门望族,得嫡福晋教导臣妾是臣妾的福气。” 皇上道:“你不怨恨朕偏袒嫡福晋?也不怨朕这些年冷落你?” 和妃道:“臣妾没什么可埋冤的。臣妾以侍女的身份承恩已是天大的福气,更何况,皇上,您给了我一个孩子,我们的孩子。即使您不能天天陪着臣妾,臣妾也比他人要幸福幸运太多。” 皇上想到初为人父的喜悦,面色越来越柔和、温情脉脉。 “没错,你是有福气的人,朕只是那夜临幸过你一次,你便有了身孕,为朕生下了大阿哥。他至今仍是朕唯一长成的儿子。” 皇上叹了口气,继续说道:“除了仙去的孝穆皇后,这后宫之中,就数你与皇后陪朕最久。这些年朕也的确是委屈了你。朕当年赐你居住在这翊坤宫本来就有抬举你的意思,可是后来很多事情与朕最初的想法相违背,朕也无可奈何。” 和妃的眼泪再也抑制不住,匆匆滚落,她对皇上说:“皇上,臣妾并不觉得委屈。臣妾本是罪臣之女,能为皇上诞下皇嗣,如今更是忝居妃位,已是三生有幸。”.. 皇上道:“朕知道,你的出身一直是你的心病,也总是使你被人诟病。朕如今就免去你父亲成文罪臣的身份,你的族人也都发还回家,不必再在内务府为奴了。” 这一旨恩赦非同小可,和妃惊得说不出话来。 半晌才跪倒在地,谢了恩。 皇上并不忙扶她,而是继续说道:“和妃辉发那拉氏,荣增兰佩,庆洽椒涂,诗咏柔嘉,深得朕心。即日起册封为和贵妃,赐协理六宫之权。” 说罢扶起了目瞪口呆的和妃,说道:“以后你就是朕的贵妃了,皇后在禁足,全贵妃资历比你浅得多,宫中诸事朕都交托给你,万望莫负朕心。” 和贵妃重新又跪下,哭着说道:“谢皇上隆恩。” 第三十二回 诊病引出旧案 号脉牵动新愁 与温暖明媚、珠围翠绕的翊坤宫相比,此时的储秀宫显得分外的孤清。 皇后在储秀宫中焦急地等待着。 只见知秋三步踏作两步忙慌慌地进了殿。 皇后快步走上前去,问道:“打听清楚了吗?” 知秋道:“打听清楚了,皇上已经传旨,晋封和妃为和贵妃,摄六宫事。” 皇后心中大喜,说道:“太好了,看来圣心转圜可期了。” 知秋说道:“皇后娘娘圣明。本以为皇上偏宠全贵妃,这一次禁足便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可谁知皇上也不喜欢他钮钴禄氏一家独大,竟然扶植了和妃。” 皇后笑着说:“她现在可是和贵妃了。” 知秋道:“即使身为贵妃,也不过是罪臣之女。皇上只是利用她,翻不出什么大风浪来。” 皇后道:“本宫若有出头之日,必要好好谢她。” 知秋摇头道:“谢她做什么?最重要的还是圣心。” 皇后道:“说的是。看来本宫只需等着皇上来解本宫的禁足了。况且皇上听闻本宫身体不适,便恩准宫外请大夫。皇上心中还是惦着本宫的。” 知秋道:“奴婢差点忘了!今日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