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妆欢 > 第 15 章节

第 15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你们都下去。”    小宫女们唯唯诺诺地退下了。    淮秀拿出搀了麝香的檀香,对太后道:“太后,今天的香料奴婢已经备下了。”    太后幽幽地道:“现在就点上。今日你悄悄提点一下她,不要再误了时辰。”    说着斜眼看了一下香料,继续说道:“这香要日日熏着才能确保无虞。”    淮秀答应着:“是,奴婢遵命。”    太后嘴角浮现一丝耐人寻味的笑容,说道:“太医院那边有什么消息?”    淮秀答道:“任泰和投诚了静妃之后,便难以控制。静妃龙胎的动静一直探听不到。不过近日御药房的管事徐公公来回禀,任泰和在御药房挑了些艾叶……”    太后心中窃喜,说道:“艾叶?好啊,好,看来静妃这一胎也是保不住的了!哀家可以高枕无忧了!”    淮秀道:“太后您看,任泰和其人还留着么?”    太后冷笑一声,道:“不中用的东西!小小一个御医能翻出什么风浪来?静妃愿意用他就用!当初皇上不是令太医院的院判与他一同为静妃保胎吗?你抽空去告诉院判,让他去永和宫帮哀家探一探静妃腹中龙胎的虚实。有什么消息,即刻来回禀哀家。”    淮秀答道:“是!太后,奴婢遵命。”    第二十八回 空有神圣工巧术 难为悬壶济世心    冬日清晨,霜寒露重。    而这一日更是天降瑞雪,不得不说是“雪上加霜”。    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院判施大人领着个小太监行走在紫禁城的夹道上。    太医院的院判施依山是从乾隆朝就为皇上以及后宫佳丽们瞧病诊脉的了。因此道光皇帝即位之后对他也甚是倚重。    跟着他的是御药房的小太监小姚子。    施太医行至永和宫门前,小太监上前去扣了扣宫门。    一个裹着棉衣的小太监从宫门里探出头来。    “何事叩门?”    小姚子道:“太医院的院判施大人来给娘娘请平安脉,麻烦公公代为通传。”    看门的小太监连忙对着施依山行了个礼,说道:“奴才这就去通传,请施大人稍等片刻。”    半晌之后,宫门半开,走出一位短襟垂辫、衣着秀美的宫女,簪着一个景泰蓝雕花的发钗。    小姚子忙行了个礼,说道:“雨落姑娘好。”    施依山,拱了拱手,说道:“雨落姑娘,娘娘可有吩咐?”    雨落笑着对他二人回了礼,对施依山道:“施大人,娘娘昨晚未曾安眠,拂晓刚刚睡熟,这一觉怕是要到午后去了。麻烦施大人和姚公公白跑一趟,真是过意不去。”    正说着,方才看门的小太监双手托出两把油纸伞来。    雨落接过伞,向施依山道:“雪天路滑难行,雪落成雨,入地成冰。这伞请大人收下。娘娘醒来后若有旨意,奴婢马上去太医院通知大人。”    施依山再拱了拱手,说道:“多谢姑娘,有劳了。”    说着带着小姚子慢慢消失在风雪中。    雨落看着他们走远了,把双手交叠起来,呵一呵气,转身对看门的小太监道:“今日午时之前,任凭谁来都说娘娘歇下来了,谁都不见。”    小太监答道:“是。奴才记下来了。”    雨落边说边走进宫门里去了。    半开的宫门重新深深掩住。    门前的雪落了厚厚一层,渐渐地将刚才的脚印通通盖住。    一切都那么地安然、静谧。    仿佛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样。..    施依山带着小姚子顺着宫墙根儿继续缓缓而行。    行至寿康宫门前,小姚子又上前去扣了扣宫门。    宫门半开,里面走出一个小太监将二人迎了进去。    到了门房门口,小太监说道:“淮秀姑姑吩咐下了,请小姚子在此稍歇。施大人请随我来。”    施依山说道:“有劳公公。”继续跟着他往殿内走去。    进了外殿,小太监道:“施大人请略坐片刻,容奴才去通禀。”    外殿内烧了极旺的炭火,温暖有如春日。    施依山坐定了,只见一个满脸稚气的小宫女托来一个茶盘。    小宫女对他说道:“大人请喝杯热茶暖暖身子,淮秀姑姑这就过来。”    小宫女退下后,施依山一只手捧起茶碗,饮了两口,顿时觉得暖意融融,身心舒泰。门外的风雪仿佛已是隔世一般。    半晌,淮秀走了进来。    施依山忙起身,向淮秀施礼。    淮秀走向他,还了一个礼,笑道:“施大人有礼了。不是奴婢故意让大人枯等,只是外面风寒太重,怕大人贸然进殿会把寒气带到太后跟前。所以有劳大人在此稍作休息。”    施依山说道:“姑姑哪里的话,这本是微臣的份内之事。”    言毕,带着施依山进了内殿。    隔着帘子,只见太后仍是闭目养神,手中捻着那串佛珠。    施依山跪下行了个大礼。    “微臣叩见太后。”    太后微微将眼睛睁开一条缝儿,嘴里懒洋洋地说道:“来了?”    淮秀向小宫女们吩咐道:“都下去。”    太后从帘子后面伸出一只枯瘦的手,五只护甲均是镂空雕花的和田白玉。    淮秀拿出一条丝绢,搭在太后腕上。    施依山随后便搭号起脉来。    太后徐徐说道:“来得这样早,想必是没进去永和宫的大门。”    施依山道:“太后圣明,是微臣无能。”    太后嘴角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说道:“不是你无能,你的能力别人不知,哀家难道还不知么?本宫此时此刻能安坐于这寿康宫中,都是你的功劳。只是你始终不肯老老实实地为哀家所用。”    施依山闻太后此言,连忙跪了下来,手掌额头都贴着地,战战兢兢地说道:“微臣能够服侍圣驾、服侍太后和各宫娘娘是微臣的福气,不敢不尽心竭力。”    太后道:“你的忠心倒也不是没有。若不然孝淑睿皇后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没了,哀家也没福气坐上皇后的位子。”    施依山听闻孝淑睿皇后五个字立时浑身冷汗。    孝淑睿皇后姓喜塔腊氏,乃是嘉庆皇帝的结发妻子。    清代皇帝历来有秘密立储的规矩。    自从康熙皇帝两立两废两立太子,晚年又经历了险象环生的九子夺嫡之后,自雍正皇帝开始,皇帝生前便将册立储君的诏书放置在正大光明匾之后,待皇帝龙驭宾天之时储君花落谁家才能大白于天下。    乾隆皇帝也曾效法雍正,在禅位于十五字永琰之前,并不曾将储君的人选外泄。    不仅如此,为了迷惑朝臣,乾隆还特意为永琰选了一位毫无家世背景的嫡福晋,那便是喜塔腊氏。    乾隆六十年,禅位于永琰。永琰即位,便是嘉庆皇帝。嘉庆初登大宝便册封嫡福晋喜塔腊氏为皇后。但是仅仅一年之后,喜塔腊氏便病逝。因当时太上皇还健在,未免丧事不吉利有所冲撞,葬礼也是草草了之。    喜塔腊氏皇后薨逝之后,嘉庆皇帝便继立名门闺秀,礼部尚书之女,贵妃钮钴禄氏为皇后。那便是当今的太后。    此时施依山听太后提起旧事,吓得魂飞胆丧,匍匐在地,不住地颤抖。    太后继续道:“哀家知道你忠心,领你的情,升你为太医院的院判,让你可以好好地为哀家做事。可是皇上登基之后,哀家遣你做的几件事,却是既不见忠心,又不见能力啊。”    太后微微撩起帘子的一角,看了瑟瑟发抖的施依山一眼,慢悠悠地说:“施大人,你让哀家很困惑啊。”    施依山声音颤抖着说道:“太后饶命。微臣家中世代御医,微臣誓死效忠皇家,可是微臣真的已经年老,耳聋眼花,怕是难以再担重任啊!”    太后微微一笑,说道:“哀家又岂会不知呢?只要你再帮哀家做一件事,哀家便由得你弃官归隐,还重重赏赐你金银珠宝、田地宅院,如何?你放心,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既不损伤人命,也不伤天害理。”    施依山叩首道:“微臣领命。”    第二十九回 雪天行路心忧往事 暖阁奉茶身怀幼胎    紫禁城内,红墙白雪,分外妖娆。    施依山独自一人走在出宫的路上。    他步伐沉重,脑海中依稀有回忆闪现。    那是嘉庆二年。    也是乾隆皇帝位居太上皇的第二年。    这两年间,乾隆原本应该搬到宁寿宫,但因为种种原因,仍居留在养心殿。已经即位的嘉庆只能住在毓庆宫,乾隆给那里起个名字叫继德堂。    那一日,也是这样一个雪天。    软红光里涌银山。    施依山被太上皇叫到了养心殿。    那时的太上皇已是八十几岁的高龄,但仍然显得精神矍铄,鹤发童颜。    那时的施依山还算年少,在太医院里资历也浅了些。    太上皇看着伏在地上的施依山,说道:“朕依稀记得你父亲也曾是太医,服侍过朕。可有此事?”    施依山不敢抬头,说道:“太上皇圣明,微臣父亲施守公曾任太医院院判。”    太上皇目光凛凛,说道:“那你想不想当院判呢?”    施依山心中一动。    他幼承庭训,一直以父亲为楷模。如果有朝一日可以如父亲那般成为太医院一众御医之首,不得不说更显他施家世代御医的美名。    施依山回答道:“太上皇圣明,微臣有此志。但是微臣年纪尚轻,学艺不精,未敢与太医院各位前辈相较。”    太上皇脸上隐隐浮现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对施依山说道:“医术固然重要,但是入宫侍奉我爱新觉罗家,忠心更重要。”    施依山重重叩首,说道:“微臣对太上皇的忠心可昭日月。”    太上皇道:“好!朕遣你为朕做一件事。事成之后朕便升你为太医院的院判。”    施依山又叩首,说道:“微臣万死不辞!”    太上皇从龙椅上走下来,走近他,说道:“起来回话。”    施依山谢了恩,站起身来,但仍是低眉垂首。    太上皇说道:“朕让你神不知鬼不觉地替朕除掉一个人。”    施依山心下一惊。    太上皇继续说道:“那人就是当今的皇后。她的母家身份地位太低微了,当初择她指给永琰是迫不得已,是为了保护永琰,隐藏他储君的身份。但如今永琰已登大宝,她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你只须记着,这事要悄悄地做,让药性慢慢发作,务必要神不知鬼不觉。”    施依山再次跪拜在地,领了旨。    不久之后,太上皇为了给他铺平上位之路,将太医院那些老迈之人都厚赐一番打发回乡了。    而贵妃也找上了他。    他受皇命在先,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孝淑睿皇后终究没能看到那一年的春天。    如今年迈的施依山走在几十年来无数次走过的路上。    他见过了太多不可告人的勾当,他觉得有些累了。    他想,那便做完太后交托的最后一件事,真的是最后一件了。    又过了小半日,这场大雪终于是停下来了。    永和宫迎来了一件喜事。    小禄子奉皇命亲自把甘棠接到永和宫中了。    青郁自然是喜不自胜,重重打赏了小禄子。    小禄子交了这个美差,喜滋滋地回去向皇上复命了。    风眠、雨落久居宫中,难得见到府中旧故,也分外高兴。    只见风眠、雨落将好几个青铜配件的红木箱子里大大小小的物件一一挑拣出来给甘棠过目。    甘棠笑着笑着便已是泪水盈盈。    青郁握着她的手,将她拉到榻上坐着,替她拭了眼泪,说道:“棠姨,好日子还在后面。等我斗倒了皇后,您便随我在宫里颐养天年。”    甘棠忙掩住她的口,说道:“切不可让外人听见。”    青郁向风眠、雨落说道:“东西先撂着,你们先去外屋看着,别让外人打扰我们说话。”    风眠、雨落告退了,在外屋守着。    甘棠向青郁道:“我原本姓景,你便让人唤我景嬷嬷。这毕竟是宫里,说不定还要与皇后碰面,千万不可露出破绽。”    青郁答应道:“好,就依景嬷嬷。”    青郁于是将入宫以来种种曲折离奇又惊心动魄的事情一一讲与甘棠。唯一隐瞒的是她与温宪那场短暂的缠绵和痛彻骨髓的分离。    温宪,好久没有他的消息。    他在做什么呢?    皇上从圆明园回宫之后,温宪也复了职。    但他与青郁再未碰面。    一则他刻意避开所有有可能与她碰面的机会,二则青郁有孕在身,平日里只是在永和宫中安胎,甚少再去养心殿见驾。    其实温宪仍旧彻骨地念着牵挂着那个曾经无情地拒绝了他的女人。    他时常想起他最后一次偷偷潜入永和宫里,在无边的黑暗里,他看不清她的脸,只记得她青丝顺滑,肌肤清凉。    他仍然在怀疑,他们之间是否即将有一个孩子。..    他始终在等待,她腹中那个孩子的降生。    此时,温宪正坐在一盆烧得正旺的炭火旁,手中一本《战国策》。    静欢悄悄的走进书房,端来一个宝石蓝料器盖碗。    碗口微撇,腹深,圈足,碗径大于盖径。    盖碗通体半透明,呈璀璨的宝石蓝色,轻薄亮丽,晶莹剔透,静色无纹。    静欢将茶碗放置在书桌上,茶碗内隐隐可见茶叶和茶水相互交融流动。    静欢轻轻地说:“从宫里回来就直接进了书房,这么半天,渴了没有?”    温宪抬了抬头,看到静欢今日气色倒好,面颊似有红晕。    温宪微笑着说:“过来有事吗?”    静欢神色忸怩,羞答答地说:“最近月信一直未至,今日母亲请了医生来看,医生说我已有身孕了。”    温宪一时不知作何反应。    他冥冥中觉得静妃腹中之子才是他的骨肉,他未曾想过静欢甚至是其他的女人为他生子。    他时常忘了,时常努力地提醒自己要记得,静欢才是他的妻子。    温宪强作欢颜,问道:“真的?”    静欢一派娇柔之态,烟视媚行,轻轻说道:“已经一月有余了。”    温宪将手放在她肚子上说:“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想吃什么就吩咐下人去做。”    静欢微笑着说道:“好,只不过,有时间便多来陪我,可好?我们现在便每天对着他说话,等到他降生那天就能认得阿玛了。”    静欢说完亦被自己的娇憨之语逗笑了。    温宪却愣住了,他从未对静妃腹中之子说过话,待到静妃临盆生产,那孩子能够认得阿玛吗?    第三十回 落雪忽忆少年事 遗恨相逢未嫁时    常言道:“一如侯门深似海。”    宫门不知要比侯门又深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