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六零甜丫头 > 第335章 黑白电视机

第335章 黑白电视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逛街的乐趣在于买。    叶家山家长辈乐意给未婚小夫妻们挑选各种各样喜庆的物品, 红色灯笼、红色纸、双喜窗花、红丝香包、糖果糕点、红色布匹……什么都有。    恰巧遇到过年,否则还真不一定能找得齐。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城市里都流行各种花式离婚或抛妻弃子, 结婚得比离婚的少,很多找不到自己丈夫的。    知青抛弃老婆孩子回城再婚, 农村小子考大学或经商立马谈流行恋爱作陈世美、向往自由爱情。    类似山绅甜妹儿这类青梅竹马,买东西的时候竟收到好几家祝福,以及特价优惠。    “什么都还给老祖宗了。”    “那啥啥啥广播里诗歌里写的, 崇尚自由, 破除封建的束缚。”    “隔壁家养的学生搞文艺去了, 听说父母都是旧时候的事情, 应该追求现代。”    ……    任何时代的文艺青年,都很有一部分浪漫而滥情。    不仅是在爱情上, 在对待旧社会习俗或欧美发达国家态度亦是, 一切事情都过犹不及, 假爱情当抛旧慕富借口、心里偷偷崇洋媚外、看不起农村, 这些缺点都有渐渐露出苗头。    红色时期, 很多青年天性被压抑。    红色时期后, 青年天性重新被释放的时候,又出现纠正太过的情景,当然也有墙头草卷入其中。    这在一些新文学作品,已经显露出很多精彩而激烈的思想碰撞。    社会思想都是在不断拉扯的矛盾中走向进步,时代在发展。只是在历史长河中,每有矛盾出现, 总是会有数不清无辜的牺牲者。    “臭豆腐!是姐姐,我要臭豆腐。”    缺牙的叶小七在林君英怀里扑腾着。    他左手拿着山楂糖葫芦,右手抱着时髦的玩具木枪,眼睛还不忘朝着各大摊位看,笑容灿烂。    甜妹儿笑一笑。    新一代的少年强。    新一代的希望。    **    逛完元宵灯会。    全部人也不着急回碧山村,通通都在嘉州市里叶安诚与甜妹儿俩分配住房处休息。    冬天男女分开挤在一块还挺暖和。    次日清晨,在父辈见证下,山绅甜妹儿先去民政局领红本本,给他们的婚姻终于正名。    然后,他俩带着几个闹腾得厉害的娃娃,包括被一直宠溺的晓三岁,一起去市里最大的国营商店,买一件珍贵的电器。    电视机。    七十年代电视机牌子其实不少,有诸如北京、金星、熊猫、飞跃等。    五十年代出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六十年代出彩色电视机,只是它生产极少,价格昂贵不说,普通百姓搞不到‘电视机票’。    票比钱更难得。    因在熊猫局作出贡献,且作为领导给他们新婚礼物,前些日子,甜妹儿与山绅终于得到两张黑白电视机票,能够给家里添加新鲜电器。    小夫妻准备买两台黑白电视机。    一台放叶家,一台放山家。    至于嘉州市新房?    他俩可以躲在私.密小空间里,对着从二十一世纪带来的手机,看科幻丧尸片或某武侠电视剧,根本不需要连电视连续剧都没有的黑白电视机。    某段时间,两人对划水果等打发时间的小游戏,非常有兴趣,当然,他们对输赢后的少儿不宜的惩罚更有兴趣与性.趣。    来到国营商店最高层。    这里的电视机品牌起码有十多种,除去华国上京沪城隍城常见的牌子,那些以前会被砸碎的国外牌子也进口入种花国。    瞧瞧瞧,时代变化的很快。    高端阶层,凭着进出口电视机也能赚得钱满盆,别以为没人买的起,只是贫穷限制你的眼界与想象力,能进口肯定有市场。    甜妹儿却忽略那些进口牌子。    因为它们实在太贵。    同样都是十二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国外牌子电视机一台要两三千块钱,贵得咬人,如今已经有富人觉得买国外牌特别时髦有气场。    “买什么牌子?”    山绅一切都听小媳妇的。    他们可是有红本本的正式小夫妻。    “熊猫,支持国产,碧山村买熊猫电器不是应该的吗?”甜妹儿回得干净利落。    他们不差钱。    但也不想花冤枉钱。    世界电视机产业都很落后。    它连接受的频道都是出厂设置好的。    接受频道与电视台发射的频率有关,国内只有1-12频有电视节目,所有电视机都一样的,来过是分线器,拧一下换个频道。    进口名贵牌电视机,又不能收国外频道,很贵很贵,性价比太低。国产牌用段日子买新的更好,况且现在暂时都是国营生产,不流行山寨杂牌。    最主要的是,此刻港城的武侠电视剧还没引入内陆。上京那边拍摄的新电视剧还没上线。    所有频道都是什么京剧,黄梅戏,评剧等,跟听广播没啥区别,什么《红楼梦》、《花为媒》、《梁祝》,全都是戏曲演译方式。    叶老爷子与山老爷子都喜欢,甜妹儿却很难看得进去。    一番砍价过后,山绅与甜妹儿花888块钱,买两台熊猫牌14寸黑白电视机,然后国营商店立即缺货。    可以想象,嘉州市有钱有势人家真没有想象中那么少。甚至最火的一款三千的进口白色电视机,个位数台数已卖到缺货。    三千块!    普通百姓一年挣几十存款。    看来借着改.革开放春风发财的先见之明者很多。    但是——    部分有钱人懂得闷声发大财是硬道理。    他们做多显摆衣服与鞋子,其余贵重物品,至少等中央把鼓励个体户文件下达再说。    城市里观望的人更多。    **    电视机使用棉花麻布军用布料,裹上厚厚的十层八层,外面还罩着干稻草减少冲击,长辈们在众娃娃欢呼雀跃地催促中,不得不告别嘉州市,坐上返程马车。    他们特别神气地返回碧山村。    然后,村里别说小孩子,连村里大人老人都来围观,把叶宅山宅挤个水泄不通,可见电视机的魅力有多么大,村里舍得花钱人家,已经暗戳戳跟甜老大打听能不能弄到一张电视机票。    甜妹儿:    ……你们不如问问龚檀萧那小子?    票比钱来得珍贵。    **    有电视机必然有天线。    根本不需要叶家人动手。    碧山村青年已经主动开始用木杆摆铅制的天线,村里有发电机,电线也是需要新拉扯过来。    整个村子热热闹闹跟过大年一样。    至于山绅与甜妹儿的婚礼——    “甜老大,你们还没结婚呐?”    “甜老大,你们不是结婚多年了吗?”    “结果哪有电视机重要。”    ……    一群傻不拉几的熊小弟们,个个都被电视机**魄,很不谈新一代的碧山村娃娃。小七小八走到哪里,都能跟着一堆拍须溜马的“新小弟”。    甜妹儿:    “……皮痒?”    终于山家叶家用竹竿竖起奇形怪状的天线,还能自己随意转一转竿,调整信号,锁定电视台发射的频率,特别特别手动化。    甜妹儿把开关转来转去,当电视机屏幕出现黑白人影的时候,全屋全院都是热烈的欢呼声,跟那除夕夜放鞭炮也差不多。    电视台最清晰的是中央台与省地方台,其他都有什么白花一闪一闪的,里面内容都是咿咿呀呀不咋听得懂的戏曲。    要说每个月电影大家也在看,但村民对新鲜事物电视机的热情,简直超出甜妹儿的估计。    比当初广播恐怖得多。    白日,凡是有空闲的老辈跟碧山娃娃,一定自己从家里搬个板凳,去山家或叶家,里三层外三层,盯着电视机小人儿目不转睛。    晚上,生产队下工。    有的村民把饭碗都短到叶家山家,坐得蹲得站得,盯着电视机里咿咿呀呀,黑压压人头一片。    很多小破孩根本看不懂,很多人根本看不清楚电视机屏幕,但是他们就是每天乐此不疲的坐那看,傻乎乎地笑,跟着别人效。    不怕挨冻,风雨无阻。    乡亲们一定要等到晚上电视机上连个人影也没有,覆盖满满的白色雪花,才带着满足心情离开,偶尔还你来我往讨论剧情。    很多老人大人都控制不住自个儿,更何谈流鼻涕的小破孩们。    冬季水量少。    村民们甚至愿意自家没有电灯,也要给两家电视机供电。    村里大家关系都不错,有的还是岁数很大的老辈天天来看,请走也不是、不请走很闹人。    本来一直准备隆重婚礼的甜妹儿与山绅,终于偿一把搬石头砸自己脚的滋味。    别说他们,除去小六小七等喜欢热闹的小破孩,叶家老俩口都被吵到新房子里住。    山家:……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么么哒!    小时候电视机一直放新白娘子传奇,在学校外小卖部,终于那个看电视的人头,黑压压一大片,挤都挤不进去。    **    **    自己的预收改名嘿嘿:    《从励志到丽质重生》——热吻断气后,她回炉再造。    推一下基友的新文:    《我以为你是个棒槌》by夜惜梦,简介:那个傻子要养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