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佳节与灯会
除夕夜, 鞭炮声几乎响一夜。 红色时期,有熊猫繁衍基地做掩护,凡是心思活路的碧山村人都有一些精打细算的挣钱点子, 比隔壁二村有钱人更多。利用有钱,他们再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 富裕路走得越发顺畅。 往年只敢偷偷摸摸藏着掖着。 今年秋季冬季修新房的村民们不知有多少,甚至有装修两层楼的,气派得很, 糖果糕点肥肉高粱酒红鞭炮, 过年没有吃的喝的玩的, 怎么都不得劲。 叶家亦避免不了风俗。 长辈们光明正大玩桥牌, 青年们比武玩乐放鞭炮,小孩子叽叽呱呱嬉闹闹一整夜, 人越多越热闹, 过年气氛浓郁, 守岁什么的也很简单。 哪怕是嫌吵嫌闹的夏老爷子, 也凭着不低的算数智商, 在牌桌上大杀四方, 与绷着脸的叶老爷子俩对砍对闹,叶奶奶笑咪咪在一旁和稀泥。 大黄二毛年龄已经快到狗类极限。 它们如今很少跟年轻时候一样威武霸气地蹦来蹦去,冬季除去晒暖阳,基本都躲在屋子里,但它们牙口还挺棒的,吃骨头没问题, 咬得依旧嘎嘣直响,两只趴在屋里火盆旁。 那里还有一只胡吃海吃的胖粉团。 要说粉团的年纪也不算小,中壮年。 但由于它胃部器官与武力值有反古迹象,作为种花国第一功夫熊猫,动物科学家们也不好把握粉团的寿命,因它是独一无二的,而大熊猫基本都是胃部出现问题而死亡。 大年初一,村里鞭炮声此起彼伏,甜咸各种馅儿的汤圆必定得上桌。 吃饭之前,村里每个人家都准备厚厚几刀纸与香烛蜡,给碧山娘娘碧山神土地庙杨神婆祖先等各路鬼神烧纸焚香结祭祀,祈求一年四季平平安安。 村里四处都飘着香味儿。 叶家新宅旧宅,黄纸从屋子角落一直燃烧到院门口,袅袅青烟在碧山村上方舞蹈。作为被焚香祭祀的甜妹儿与山绅,当中感受最为微妙。 她还没来得及吃汤圆。 已经被奶奶妈妈二婶催着拉着,给自己和山绅上香烧黄纸,还得把某些愿望说出来,这种灵异事件也算独一无二,心里默默吐槽。 借着便是一大家子的汤圆早餐,几张餐桌并排在一起,热气腾腾汤圆摆出来,其中会搭配一些带有吉利颜色或寓意的菜品。 吃汤圆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里面有包一分、两分的小硬币,有的则是肉馅、黑芝麻、花生、蜜枣,若是谁狼吞虎咽,“幸运”嘎嘣咬到硬币,牙齿可能都会被硬碰硬掉。 这是基本常识。 甜妹儿第一颗吃到蜜枣,寓意这一年的生活甜甜蜜蜜。叶老爷子首颗吃到花生,花生又名长生果,寓意长命富贵。叶爸爸首颗是两分硬币,这一年肯定财源滚滚进,小孩们围着他要发红包…… 每一种馅都是吉利的寓意,都是给新的一年祈福的意思,灵验与否不知道,但吃到好兆头,整个人当日心情愉悦欢乐。 ** 初一是碧山村各交好亲戚的拜年时间。 叶家如今日子越来越红火。 他们在村子里的地位越来越高,村里很多晚辈都会登门拜年,叶家老俩口年纪大了,精神有限,于是叶爸爸叶妈妈接过待客重任,剩余人各自分配,基本把全村近百户人家全部走一遍。 甜妹儿终于拜完年,来到最后一家——村东边的山家大院,山爷爷山爸爸山妈妈已经望眼欲穿,更不谈从昨夜就没见到人的山绅。 见到她来,山绅很自然地上前接过拜年继续,山妈妈亲热地手拉着她的手,一起进院子里闲话家常,山家大院气氛瞬间活过来。 山家长辈也是看小俩口长大的。 甜妹儿长得标志,旺父旺母,兄弟姐妹都是有出息的或将来有出息的,他们对于未来媳妇儿,自然满意得不得了。 况且山家汪家袁家比碧山村人,对杨神婆更有一种微妙的感觉,山绅小时候岌岌可危,数十次都是杨神婆救下的,要不是她,可能山家早就断掉。 而杨神婆亲自下山参加二者定亲仪式,送各种祝福,甚至把数千年家当都送给甜妹儿,还神神叨叨一些“前世今生”的话,他们更不敢欺负这小俩口,否则惹怒碧山山神与碧山娘娘,那就是罪过。 他们盼着小俩口把日子过得风风火火。 山妈妈也不是刻薄的人,她没有恶好婆婆,自己也做不来恶婆婆,甜妹儿更是属于老人乐,她想要讨好长辈,甜甜糯糯的好话不要钱似的往外冒,把山家长辈们逗得眉开眼笑。 “甜妹儿,你上次送得那个有栀子花香的脂膏真好用,我干燥脸都润不少。” “甜妹儿,嬢嬢跟你讲,山绅小时候啊,把你当假想敌,天天偷偷惦记着怎么超过你。” “甜妹儿……” 婆媳俩从美容护肤品,到小山绅的蠢事囧事。 山绅一开始还有些挂不住脸,后来只能无奈看着他老妈跟自己抢媳妇儿,可怜巴巴盯着甜妹儿,企图以苦肉计得到些小福小利。 ** 接下来的一长串初几,除去拜年,山家与叶家有时候叶也聚在一起,讨论关于俩家小的婚事,什么地方风俗、请客宴席、新房装修等。 ** 元宵节这天。 双方家庭,半数人坐着牛车驴车从碧山村到嘉州市,参加元宵灯会。 作为封建破四旧,一年一度的元宵灯会建国后就取消,一年一度的水湾县端午节龙舟比赛亦然,一年一度的……如今嘉周市个体户发达,小摊贩小商人都聚集起来,倒是真让他们申请成功元宵灯会。 对于商人们来讲,这是卖东西的好机会。 对于百姓们来讲,这是买东西的好去处。 对于嘉州市来讲,这是属于展示咱们传统文化的好日子。 三方欢喜。 此时的元宵灯会并没有后世那么灯火辉煌、时尚新潮,灯都是村民们自己用白纸红纸糊的,里面地上蜡烛,卖东西的多以以小商小贩摆地摊为主,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单单说街上人们脸上的喜色与幸福意,那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处处皆有的气氛,才将这个年代的元宵灯火衬托得意义非凡。 这并非形式化义务。 而是真真正正的元宵佳节。 甜妹儿刚到广场,便给小六小七小八叶晓晓叶程各买一串红色的冰糖葫芦,顺便给自己跟山绅也各买一串山楂口味与苹果口味的。 山绅好笑: “你还想吃什么水果。” 甜妹儿别有意味扫一眼他红唇。 她吸溜着冰糖葫芦,压低嗓子轻轻道:“草莓。”然后笑盈盈朝着大部队蹦跶去。 每天都被媳妇撩、媳妇撩完不负责任的山绅,眸色一暗,也忍不了多少时间,以后期待媳妇儿可以在床上一起浪。 糖葫芦的分量很足。 街上还有很多美味,比如麻花、柿饼、豆腐脑、豆腐块、炒瓜子炒花生,每样价格合适,最令人喜欢的是分量。 有的两份够全家人分着吃。 一路走一路吃,逛到一半叶晓晓已经有些吃撑,她只能羡慕嫉妒地看着四妹妹一直吃一直吃,小肚子都不起伏一下,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也不知道她吃下的东西,是不是立即幻化成力气。 街道两旁除去各种灯笼,最多的是花花绿绿的新款衣服,还有一线城市里流行的黑亮黑亮皮鞋,很多青年男女看着眼馋。 这时候男女不同观念显露出来。 部分男生想着自己磨破底的布鞋,经不起小摊贩的诱惑,自是买下皮鞋准备过个舒服年。 而多数平民媳妇儿考虑得多,一双皮鞋抵得上多少双布鞋,她们看都不看一眼,倒是那些潮流的崭新衣服,把她们爱美的心勾引出来。 她们捏着干瘪瘪的布钱袋,计划着自己的布票还有家里的油盐酱醋哪一样钱,有的试图狠狠砍价咬牙给孩子买一身,有的砍价成功后,又舍不得掏钱走掉。 形形色色的人群很有意思。 叶妈妈山妈妈叶二婶她们一年到头难得逛街一次,各种各样新款式的衣服鞋子都感兴趣,砍价杀价能力也是杠杠的,哪个年代的某些女人都有逛街潜力,叶爸爸他们彻底沦为拎包的。 倒是叶三叔叶三婶两人步调反过来,叶三叔总想给媳妇儿与俩小皮猴买东西,林君英则不怎么适应逛街。 甜妹儿也觉得好多衣服鞋子并不那么好看。 幸亏她二姐自己有手艺,可以自己买红布或织红布绣制,样式甩大街上几条街,单单她今日穿得长款嫩绿色鸭绒外套,在街上吸睛百分百。 当然她气质与外貌占据绝大多数的原因。 作者有话要说: 叶子:屁股肿了,晚上热敷加抹芦荟,尴尬,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