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三国]娶了那个丞相 > 第 53 章节

第 53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击性,总是温顺垂眸,但偶然抬头的瞬间,那双明眸中的聪慧清澈便溢了出来,透着诸葛氏一贯的智慧。    诸葛蓉比他父亲更通透,完全不需要刘玥多说什么,待叔父诸葛亮和她长谈后,这个小姑娘低着头,慢慢走到刘玥面前行礼,然后受了册封,甚至被一不做二不休地改了姓氏。    从此,她便叫做刘蓉,乃汉帝义女,封金和公主,在宫中待嫁一年,等过了冬天便嫁去曹魏。至于曹叡会给她什么位分,全看她到了魏国再说。若她言行无碍,总不会太低就是了,曹叡还不至于在这个问题上打刘玥的脸。    第二年,刘蓉出嫁,曹叡派出了迎亲团,排场搞得比当年刘维迎娶曹茹还大。不过当年刘维娶曹茹,还要打着遮羞布,谁都不肯承认有两个国家,而这一次是公主嫁魏帝,曹叡要证明自己是正儿八经的皇帝,娶的也是正儿八经的公主,当然该用皇家仪仗。    刘蓉一帆风顺地到了魏都,嫁给了曹叡,一路上没什么大事,无非是刚到魏国皇宫后,被几个妃子暗中刁难,但她表面上性情温和,只管躲着便是,她们也不敢太过分。    后世的曹叡被称为“小曹操”,大概也是有些道理的。他容貌极肖甄宓,端的是艳丽无双,又才华横溢。当然,在刘蓉看来,曹叡的心术像曹操,爱美女没节操这点上大概也是和祖父一脉相承的,就说他宠爱的几个妃子,各个有色无德,而且是见一个爱一个。    刘蓉性子温柔讨喜,又漂亮体贴,而且曹叡总觉得一个后宫女子翻不出什么浪来,大婚之夜后没三四日,就封了妃位,极为宠爱。毕竟是刘玥的义女,而非亲女,若是清河公主亲至,大概就是个贵妃。    不过哪怕以皇后之位相待,南汉都不会舍得嫁刘络的。开什么玩笑,还有多少人等着陛下改主意,立刘络为女帝呢。    刘络在扬州镇压山匪,日子过得很是舒坦,甚得武将们的推崇。于是,日子太太平平地到了凤起十一年(公元231年),这两年各国风调雨顺,仿佛那个混乱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一样。    刘维在贾诩扶持下,倒是做了不少功绩,前两年废太子的声音慢慢小下去了。至于老百姓,那更加是无所谓皇家私事,太子让他们穿暖吃饱,自然就是千万种好。而另一边的刘络则写信来,说她在海边遇见了海匪,是不是可以派水军来清剿。    刘玥还能不明白女儿的想法?无非是觉得陆地上打得不过瘾了,想试试水军呗。不过她确实希望能建立一支海军,一支不仅可以和海匪想抗衡,更是能冲出亚洲的舰队。    于是,她便下令让甘宁去跟着清河公主建海军,说起甘宁,不对,应该是要叫甘老将军了。毕竟廉颇老矣,不服不行啊,收到陛下旨意,甘宁就明白了,这是要他手把手地教公主,之后就由清河公主来继承他的军队了。    这倒也没什么,他自己那两个儿子,一个不善带兵,一个干脆是个文官。刘玥对他们一家极为厚待,自己是个侯爵不说,还给长子封了爵位,提拔次子为侍郎,即便是作为文官也是前途光明,那还有什么可说,认真教呗。    还别说,清河公主真是像陛下,当然没有那股子怪力,但她豪爽聪慧,深得人心,而且什么兵法都是一教就会,很快就像模像样带起了水军,只不过江河水军和海军还是不同的,要征服狂暴的大海,哪怕是甘宁也不敢打包票。    而且另一边,诸葛织也到了娶亲的时候,常宁王的婚事也是个香饽饽。织儿比他双胞胎姐姐乖巧多了,老老实实地娶了一位心仪的贵女,端得是大家闺秀,人家就爱吟诗绣花的,长得漂亮,脾气温婉。    刘玥疑心小儿子被前两年夺嫡的事情吓到了,安抚道:“你爱哪个便娶哪个,即便是个普通女子,或是舞刀弄枪的也无妨,只要是良家子便好。”    咳咳,若是织儿染上和曹老板一样的毛病,那他就是想娶个寡妇也行。    结果常宁王不解地反问:“母皇是不喜杨家女?”他吃饱了撑的啊,有那种温婉漂亮出身好的夫人不娶,非上赶着给自己找事?难道找一个和他姐姐一样凶残的?不不不,他承受不起。    倒不是说他不欣赏母亲和姐姐那样的女子,只是他这脾气,着实压不住。    儿女们的事情都解决了,就连远在曹魏的刘蓉也传来喜讯,说是给曹叡生了个皇子,很得喜爱。曹叡这人在女色上确实不怎么的,子嗣也实在稀少,孩子养着养着就早夭了,如今只有一个公主还活着,天知道这一个能活多久。    刘玥这两年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可能是因为以前南征北战时留下的暗伤,以前养着还还好些,如今毕竟年纪大了,都五十多的人了,稍微季节变化,就容易染病。    要知道,连她孙子都十岁了。    这日秋风转凉,诸葛亮又远在益州处理农桑,她一个人在寝宫,半夜突然醒了,怎么也睡不着,就跑出去看星星,望着漆黑的天幕不知在想什么。等宫人发现追上来,给她披上厚重外套,递上手炉时还是晚了。    第二天,刘玥就有些咳嗽,头脑昏沉起不来身,派太医诊治,开了药静养,还罢了早朝。不过朝不上了,事情还是要做的,又恰逢丞相和太子都不在襄阳,只有一个不顶事的常宁王。于是,刘玥缠绵病榻,却还要隔着帘子,让大臣们来汇报机要。    又用了两天药,刘玥非但没有转好,反而有病逝危重的迹象。她左思右想,立刻下旨让太子和丞相赶回来,并且派人压下了她重病的消息。    然而风声还是透了出去,原本她是怕曹叡趁火打劫,或是世家搞事。却万万没想到,在她病得昏沉痛苦之际,竟接到了诸葛氏谋反的消息。    因诸葛亮的关系,她极为重视和信任诸葛氏,也就是因为诸葛望的事情,才稍微打压了一下。可就是因为她信任,所以才会被算计。    等刘玥从短暂的昏迷中清醒时,才得知诸葛氏控制了常宁王,以陛下病危,丞相不在,太子无德的名义,要求常宁王暂且代理国事。    刘玥和诸葛亮并非无能之辈,虽是危急关头被信任之人背叛,但终究有不少文武忠臣,有些甚至是和刘玥一起打天下的老臣,当下两拨人互掐起来,她心腹之臣派人保卫了皇宫,不让诸葛氏和世家靠近一步,只苦苦等着陛下清醒。    因为换了几拨太医,这才发现之前刘玥病逝转危,竟还是因为被下了药。    等证据都呈到面前时,刘玥本来就虚弱的身体,直接被气吐了血,鲜红色的液体溅在地上,猩红刺目,极为不祥。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陛下!”忠臣们围了上去,焦急喊道,陛下此时决不能倒下,起码一定要等到太子、清河公主或是丞相中的任何一人赶到。    “好,好!”刘玥拍着床案大笑:“好一个诸葛氏!”    诸葛氏谋反已成定局,但在此生死关头,诸葛亮却不在,这终归让刘玥起了疑心。族人谋反,她的好丞相到底知不知道?否则为何在这时去益州?又为何接到旨意迟迟不归?    固然她也有一千个为孔明辩护的理由,但却抵不过帝王的怀疑之心。刘玥吐着血,冷笑道:“莫非那些贼子以为,朕只能靠丞相和太子了?”    她戎马一生,所掌握的东西,远比这些人想得要多。    71.若朕驾崩    在皇城里, 刘玥需要忌惮的并不多, 而且皇宫还在她自己手里,在城外更有无数大军,只忠于自己的大军。她的那些臣子和老将们, 依旧时刻准备为陛下献出性命。    她也没有什么亲人,刚醒过来之后, 就下令把小皇孙刘晟抱到自己的寝宫,但又怕过到病气,让人隔着一个房间养着,每天通过仆从来交流。    刘晟只有十岁,但一直养在刘玥膝下, 也算见过大世面的孩子了, 所以并不哭闹,反而一本正经地让太医照顾好皇祖母,他自己是个大孩子了,不需要将太多精力放到他身上。小小的人儿这般行为,严肃感受不到,倒是惹人怜爱, 一时大臣们看他的眼神便不同了。    太子有没有改好且不论, 起码太孙是个可造之材, 可以继承陛下的大统。@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刘玥心知肚明,诸葛氏和世家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疾病。只要她还能喘气,这群人就翻不过大浪来, 但一旦自己撑不住断气,局势便难说了。何况,她现在不敢断言,诸葛亮就是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如果丞相反水,太子和清河公主能把控住朝政吗?    再退一步说,太子和清河公主能和自己的生父为敌吗?子女弑父,岂不是为天下取笑?    即便历史上的那个诸葛亮,即便刘备身死,刘禅不成器,他大权独揽都没有篡位。但此刻,刘玥却依旧不敢确定,毕竟这已经不是真正的历史了,而诸葛亮也不再是那个诸葛亮。    这回,真的是过不去了啊。    刘玥暗中叹气,却并不畏惧。她从容不迫地下令,让太医开出了虎狼之药,这药能让她恢复健康,却也能掏空身体。再给她三个月,她就能安排好一切。    几位心腹臣子得知此事,都号泣不已,连连阻止,却也终究明白,天命不可违。    刘玥端着玉碗,看着这碗散发着腾腾热气的黑棕色液体,中药的苦涩味道一如既往,是解药,也是□□,是她这一生最终的结局。不管如何,她总归是尽力了。    对于古人来说,活到五十多,不算长寿,却也绝不是短命。至少她熬到刘备、曹操和孙权都死了,熬到了这一代英雄人物的陨落……而最终轮到了她自己。    帝王仰头,将这一碗药饮尽,温热烫喉,犹如沙场上的一碗烈酒。她接过宫人递上来的娟帕,擦了擦残留的药剂,眼神又恢复了当年鼎盛时期的锐利,这位叱咤风云的霸主笑道:“该给这群逆臣贼子长长记性。”    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浸染全城的鲜血,和一个个被斩落的脑袋。有的人死在了乱军之中,而更多的是叛乱平息后,被直接砍杀系在城头的。    有几个贼首抓了常宁王,希望以诸葛织来威胁刘玥。但后者只是笑,反问道:“汝等皆是诸葛,自杀自家人,与朕何干?”这话俨然是不肯认常宁王为子,怀疑他跟随叛逆了。    且不论诸葛织如坠冰窟,几个贼首都愣住了,还不等他们做出决定。神弓营的弓手就用弓箭扯开了他们的胸膛,那箭尖擦着常宁王的皮肤,溅出猩红鲜血,喷了这孩子一脸。而常宁王妃早就在之前的叛乱中,为了保护刚出生的幼子,而惨死叛军刀下。    贼首死了,常宁王得救了,但看着高高在上的帝王,诸葛织无力地跪倒,带着沙哑绝望的声音喊道:“罪臣见过陛下。”    他们此刻不是母子,而是君臣,甚至他是一个被怀疑谋反的臣子。他的亲生母亲不相信他,不肯认他,也不关心他的生死。一想到对方冰冷的眼神,诸葛织心想,或许自己一开始被挟持时,就该自尽的,这样起码保全了自己和母皇的脸面。    “回去,织儿。”头顶的声音充满疲惫,一只带着微微凉意的手抚摸他的发顶,他早就脱去冠帽,坐等获罪,却不想迎来的不是刀斧,而是母亲的安抚。    诸葛织猛地抬起头,看着他憔悴的母亲。@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刘玥温柔地笑着,就像全天下所有的母亲那样,甚至还带着一些心疼与愧疚:“织儿,你别怕,是阿母的不是,你别怪阿母刚才这般说。”    她不能向贼首服软,不然非但会挫败己方的军心,更会害了她小儿子的性命。只有让绑匪知道自己的人质毫无意义,才有下手的机会。    “你侄儿在宫中,你带着朕的小孙儿一起去,张将军自会保护汝等。”他的母亲和陛下说道:“朕……还有一些东西要收拾。”    等到太子和丞相匆忙赶回来的时候,皇城已经被血洗过好几遍了,人人自危,噤声寒颤,甚至有人看到太子还松了一口气,至少陛下看到继承人,不会再如此歇斯底里了。    刘玥素来仁厚豪爽,这么问也不问直接砍人的手段,倒是头一次。哪怕上次彻查贪腐案,也是经过有司审理后再定罪的,如何像这一次,手起刀落,不给分毫辩解机会,也不知道枉死多少人。    不过,若非如此,这场叛乱也不会如此轻易迅速地结束。    年迈的贾诩跟着刘维,他有些忧心家中,但又不好扔着刘玥不管,只能老老实实跟着太子进宫拜见。看着陛下的脸色不像重病,虽然苍白了一些,却气势惊人,然而看着看着,贾诩心都凉了一半。    若不是油尽灯枯,陛下何至于如此咄咄逼人?这是要在死前为太子殿下铺路啊!    “文和。”看到老臣,刘玥的脸色温和了一瞬,语气也柔软了下来,安抚道:“想必是担心家中安危,朕这边无事,让太子属臣都回家看看,维儿一个人陪着朕便是。”    陛下开口,没人敢有反对意见,何况他们确实归心似箭,于是众人行礼告退。贾诩尽快回到了家里,果然自己几个儿子都是乖觉的人,自己离家之前,再三嘱咐发生任何事情,只管闭门不出,闲事莫管。他那些儿子没有过人的智慧,却足够听自己话,这一趟叛乱竟是丝毫没有卷入进去。    贾诩安心下来,这才有心思去想刘玥母子的事情。陛下眼看大限将至,将来太子能否继承大统,却还不一定。要知道清河公主也收到信,正带着大军往京城赶来,太子手上这些许护卫军,如何是公主的对手?    更何况,哪怕太子继位,有诸葛丞相在朝堂之上,到时候听谁的还不一定呢。诸葛亮什么都好,就是有事必躬亲的毛病,到时候万一约束着新君太过,难免君臣父子之间要起矛盾,便又是一场你死我活。    皇权之上,没有父子之义,也没有君臣之恩……和夫妻之情。若是陛下心狠,真心为太子铺路,必要除去或者辖制丞相,而诸葛氏叛逆,就是再好不过的一个理由。    到时候,他又该如何运作,才能确保自己和家人的长远平安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