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节
是觉得酸,但偏偏柑橘是稀罕物,人家上赶着送来当贡品。要是刘玥不肯吃,那么上行下效,那些爱吃橘子的人恐怕也要跟着倒霉了。 姜维这回总不能揣着上供了?果然,姜伯约低着头吃柑橘,安静吃东西的模样更讨人喜欢。 郁闷了好些天的刘玥终于愉快起来,都想把姜维留下来吃饭了。但看看诸葛亮似笑非笑的表情,知道不好逗弄得太过,孔明护崽儿。 说起来,马谡已经被打发去种田了,孔明心里肯定难受。他一直竭力为国家培养年轻人,文臣武将都想补充上新鲜血液,如此对姜维倒更宝贝了些。 只是他关心人才,却从没想过多关心一下太子。 想到太子,刘玥又开始叹气,寻个由头把姜维和宫人都支出去。等到房内只剩下两人时,刘玥才慢慢说道:“佑义怎么办?” 诸葛亮皱皱眉,说道:“太子之事,本就可大可小。” 他们不是傻子,刘维可能对妹妹有意见,但王盼刺杀刘络之事,他一定事先没告诉过太子,否则太子绝不会答应。 而太子妃曹茹的事情,确实是刘维的话太扎心,但考虑到小两口都是倔脾气,吵起架来乱说话也正常,只是曹茹性烈,又因为身份特殊,总是步步小心,不能忍受被夫君怀疑,才用自尽表示清白。 曹茹死的时候,刘维自己也傻了。 总而言之,太子是倒霉透顶,再加上手段稚嫩,手边又没有可用之人,才会落得如此地步。这也是刘玥和诸葛亮的错,他们庇护太过,又没安排好辅佐的人手。 “你想怎么办?”刘玥也软化下来,轻声问道。 “给他安排几个得力的,有人看护着好些。”诸葛亮想了想,报了个名字道:“费祎。” 刘玥想了想,费祎的姑姑是刘璋的母亲,所以和益州世族沾亲带故的。费祎和董允是齐名的良才,荀攸在世的时候,就盯着这几个人了,等到了诸葛亮手里,就更是先压着不给升官,想留心看看他们的品行。 若是成不骄败不馁的好性子,这两人就绝对能派上大用。若是熬不住抱怨,或是走了世家贿赂的门路,那么诸葛亮还是会用他们,就不会作为刘玥的心腹了。 幸好这压了两三年,费祎和董允都是老老实实地干活,平日并无怨言,有朋友为他们抱不平,费祎还出言劝解,表示对自己的官位很满意,陛下和丞相都有自己的考量。@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何况相比于诸葛亮、法正等人的才华,自己这点小本事也只能仰望罢了。 所以,连带刘玥都极满意此人,想着给一个重要的官职,不过诸葛亮既然提到了太子,那先把费祎派到刘维那里去? “其余的我不担心,就是文伟性子太温和,常常宽容忍让,太子这边……”刘玥就怕费祎压不住浪起来的熊孩子。 然后,一道灵光击中了她,刘玥突然觉得有一个人极为适合调.教熊孩子。她看了看诸葛亮,说道:“之前的太傅都被我贬了,得让太子重新学学圣人之言。” “让文和教导太子如何?” 诸葛亮:…… 你行行好,贾文和都八十高龄了,连政事都不怎么沾手,准备回家养老了。这时候你丢个太子给他当学生?人家为你操劳一辈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也忍心这么坑他? 刘玥是个说干就干的,立刻召见贾诩入宫。等贾诩数着花生米,慢条斯理地等到陛下说正事时,他还稍微笑了笑,最近太子之事闹得沸沸扬扬的,刘玥这时候召他还能为了什么? 不过以贾诩的功力,却仍旧低估了刘玥的厚脸皮。 他原本以为就废太子一事,刘玥想要听听他的建议,没想到刘玥是想把太子扔给他教导?贾诩老手一抖,花生都掉在桌上了,又抖抖索索要去捡。 哎呀,臣真是老了,他感慨道,连个东西都拿不好。 刘玥抓了一把花生给他,笑眯眯道:“没事,让太子替你捡。文和看那孩子不顺眼的,只管打骂就是,就当您自个儿孙子。” 啊呸,我敢把太子当孙子打骂吗?贾诩感叹刘玥的死皮赖脸,内心思考他家主公什么时候变成这种性子的?他又剥了两颗花生,慢吞吞道:“那老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反正刘玥都决定了,他反抗是没有用的。何况他觉得这太子也不是无可救药,如果教得好了,等于下一代的安全也有了保障。 所以说啊,眼光要放长远,比如当年他选了刘玥这个年幼的明公,不就是赌赢了吗? 大概觉得贾诩都快作古了,还给他老人家安排了如此艰巨的任务。刘玥果断给贾诩升了爵位,又给他后来生的两个儿子升了官。和这道旨意一起发下去的,就是申斥太子不敬发妻,所以打发他去益州,从底层开始做起。 其他人都不许带,领队的是贾诩,刘禅升官为太子侍郎,而费祎升为太子长史,加封敏亭侯,此外,就是二十多个侍从,领头校尉姓黄。 在外人看来,这就相当于流放太子了。于是,便有不少人在刘络身边打转,让小姑娘烦不胜烦,她一贯不喜欢这些邪门歪路,与其和文官叨叨个不停,她更爱和武将一起打猎。 曹茹去世的消息传到了曹魏,曹叡思考再三,决定借口南汉逼死魏国公主,命司马懿带领小部分,小范围地在长江北面骚扰汉军。 之前刚负担了一场大仗,谁都不想打第二次,但好不容易有着借口,不利用的才是傻子。刘玥在朝廷上询问解决之法,倒是诸葛亮出面举荐武将魏延。 魏延此人的性格倨傲,但打仗确实是一把好手,也总是渴望建功立业。刘玥想了想,点头同意了,然后再一次为群臣上书册立皇太女的事情发了通火。 “这……清欢公主和常宁王的婚事。” 很好,刘玥心中冷笑。当年蒯家和蔡家就想靠婚事来制约自己,给自己推荐的都是不怀好意的世家子弟,最后还是诸葛亮站出来才作罢的。 她家长子已经拿来和曹氏联姻,她小儿女的婚事,怎能让这群小人沾手? 她想起前两年,养子刘缘羞涩地跑来,和她说看上了一个女子。不是别人,正是王粲和黄月英的长女,小名叫絮柳的。刘玥摸着下巴想,说不定她家双胞胎也会自己拱白菜了呢? 没错,以刘络的性格,一定是她拱别人,而不是别人拱她。 只是不好再将儿女放在身边当靶子了,刘玥狠狠心,干脆把刘络打发去扬州。那里原本是东吴的地方,至今还不怎么太平,倒是更适合刘络一展拳脚。 非但如此,相比于可怜兮兮地带着二十几个人去益州的太子,刘络大大方方地封刘络为偏将军,并且让她跟着甘宁学水军作战,并且给了两万人。 刘玥对公主宠爱至此,让人瞠目堂舌,不过只有诸葛亮知道妻子的想法。陛下对于长子长女培养的方向是不同的,能带兵打仗固然不错,但如今已不是当年天下诸侯纷争的局面,也不需要那么英雄了,这个天下更需要一位仁厚英明的君主,而非杀伐果断的武神。 但清欢公主却偏爱打打杀杀的,做母亲的心疼她,就给她一块地方,让她自由放飞。益州和荆州都是刘玥的大本营,也就是原本孙家的地盘,还有一些叛党和山贼可以练练手了。 打发了儿女,刘玥觉得这日子顿时舒心不少。 啊,天高水长,海阔天空。尤其是听到司马懿在魏延手上没占到便宜后,就更加愉快。甚至对于世家,都一时半会儿没下重手打击。 要废除世族阶级的统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刘玥深谙此道。不反抗,也不妥协,采取中庸之道才是唯一的办法。每次都要给世家一些甜头,却不能让他们太嘚瑟,要给他们一些惩戒,却不至于让他们狗急跳墙。 这其中的把握,岂是刘络有兴趣学的。要比权谋心术,恐怕还真只有太子可以培养一二,就看贾诩怎么调.教了。 公元229年,也就是凤起九年,魏延战胜司马懿,刘玥和曹叡再次议和,大军凯旋而归,由刘玥亲自迎接,并且升了魏延的官职,让他代替去年病逝的黄忠,成为南汉一员大将。 魏延是个有野心的人,但人不怕有野心,如果臣子人人都无欲则刚,做皇帝的才真如坐针毡。刘玥能用魏延,诸葛亮也能压制魏延,有何可担心的? 不久,曹叡写信来,说是两家议和联姻的事情:上次曹家嫁女,这次清河公主到了年纪,是不是可以把刘络嫁到魏国来,以贵妃之礼相待? 说实在的曹叡也不算老,而且聪慧过人,颇有帝王之相,曹操在世时极为喜欢这个孙子。而且曹叡已经是名义上的魏帝,身份也不算低,配刘络这个公主正好。@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但刘玥只是冷笑,非但没有答应,反而向曹叡求娶东乡公主。东乡公主是曹丕独女,也是曹叡同父同母的妹妹。 曹叡都震惊了,刘玥的脸皮怎么那么厚?逼杀姑姑曹茹后,竟然还有胆量为太子求娶曹氏女。而且东乡真嫁了刘维,那就是皇长孙血缘上的堂姐,将来皇长孙还叫不叫“阿母”? 但曹叡也知道清河公主是刘玥的心肝,甚至可能是第二任女帝,而刘家人丁实在是稀少,就没几个宗室。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想要嫁曹氏宗室女。@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可惜当年陪嫁里就有个宗室女,要宗室女真能当太子妃,还要麻烦再送一个作甚? 这时候,倒是有人提出一个建议。如果刘玥舍不得唯一的女儿,为何不收养一个义女?曹叡只不过是为了要一个名义上的“联姻”来安人心。他也舍不得东乡公主,想拿个曹家宗室女来糊弄,肯定不会介意娶一个义女。 刘玥沉默片刻,尽管到了这把年纪,已经养成了帝王心术,她仍旧不喜去牺牲一个无辜女子的幸福来成就政治平衡。但膈应归膈应,理智上她还是清醒的,叹着气点头,问道:“以爱卿之见,该收养何族之女?” 众臣互相看了一眼,有几人就推出了自己的妹妹和女儿。刘玥看到那些世家大族,心中如明镜一般。他们想一箭双雕,同时向自己和曹叡卖好呢。 若自己干掉了曹叡,那么他们就是献女的忠臣,若是曹叡干掉了自己,凭着女儿成了魏帝的贵妃,也多少能捞个好。 老东西们倒是好算计。 刘玥不动声色,突然看到一直在当透明人的诸葛望出声道:“臣有一妹,年龄相配。” 诸葛望,诸葛均的长子,官至督军校尉,不算太大的官,却也是个肥差。要不是他姓诸葛,又是诸葛均的儿子,估计轮不到他。 当年,诸葛珪早逝,诸葛玄带着诸葛亮和诸葛均兄弟,还有两个女孩儿来荆州避难。那时,刘玥还小,就认识了活泼过头的诸葛均。 后来,诸葛亮嫁给……不对,是娶了刘玥后,诸葛均仍旧待在隆中。直到刘玥成为益州牧后,才由诸葛亮举荐给了她,诸葛均的智谋虽不及兄长,但却非常务实肯干。又因为这几分童年相识的情谊在,刘玥十分厚待小叔子和其子孙。 可惜诸葛均身体不好,五六年前就去了,家里由长子诸葛望做主。诸葛望是一个才华更不及他爹的人,却因为这个身份,得到了督军校尉一职,连上朝都有他一席之地。 但诸葛亮却不打待见这个侄儿,原因无他,心太大。因为诸葛亮是丞相的关系,总有那么些族人希望攀着他,求刘玥给一些高官厚禄。对此,诸葛亮十分恼怒,并且一概不让刘玥搭理。就连自己的亲弟弟,亲妹夫,都别想靠关系得到什么好处。 时间一长,诸葛族人难免怨恨孔明无情,但后者浑然不在意。倒是刘玥总是厚待这些姓诸葛的人,不仅是为了丈夫,更是为了曾经的诸葛玄和诸葛均。 诸葛望口中的“妹妹”,是诸葛均的老来得女,侧室所生,如今才十六岁,据说长得还很好看,性情温柔聪慧,一家女百家求,结果就这么给哥哥送出去了? 你问过你叔叔没? 刘玥去看站在首位的诸葛亮,却发现丞相大人面无表情。仿佛没听见似的。刘玥揉了揉脑袋,心想:这年头怎么那么多人作妖啊? 70.诸葛谋反 其实要说身份, 出自诸葛家的诸葛蓉反倒是最合适的, 毕竟挂着丞相的面子,又和刘玥是亲家,多少算“皇亲国戚”, 但这事多少要问过孔明。 刘玥自有算计,托着下巴, 平静地打量了众臣一眼,这才令内侍宣布下朝,和亲之事下次再议,若爱卿们另有计较,大可上奏或是面呈。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下朝之后, 刘玥便召见丞相诸葛亮, 问及诸葛望的事情。她伸手从玉盘里拿了个橘子,在桌上揉来揉去,道:“你那个侄儿是什么章程?” 诸葛亮淡然道:“弟均故去后,便无人能管他了,我又压着不给升官,自然想着另谋出路。”他没有说出口的是, 诸葛望前两年就和不安分的世家混到了一块儿, 被他敲打过一次, 这才有所收敛。 族人多了,总有心野的, 他又不能日日待在族中。何况诸葛是个大姓,不仅是南汉, 就是曹魏那边都有不少族人,他难道能管到对面去?这么多国家大事,他哪有这个闲心,万一做过火了,大不了打杀一批,等那些人见过血,自然就乖觉了。 “真要应了他的,让侄女嫁去?”刘玥揉完橘子,开始剥皮:“别的不说,这身份倒还门当户对,曹叡也说不出什么。” “嫁便嫁了,换哪家女儿都是要嫁。”诸葛亮皱眉:“只一点,切莫养了那些人的野心。封蓉儿为公主后,陛下便将人接来宫中,来日也当从宫中出嫁,一应陪嫁都要断了和诸葛氏的联系。” 而且绝不给诸葛均升官,更有甚者,找个错处发作掉才好。 刘玥叹了一声,她倒还记得诸葛均,当年就是个调皮乖巧的小弟,后来也是君臣相和,要不是他早死,怎么会眼见小女儿被和亲曹魏,还惹了主公怀疑和兄长厌弃? 很快,刘玥旨意就到了诸葛望府上,并带走了诸葛蓉。小姑娘十六岁,长相肖母,那位侧室想必是极温婉美丽的,诸葛亮长得毫无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