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农家子的为官路 > 第二百五十章

第二百五十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叶君致的夫郎名叫桑岚, 刚到京城,才安置下来,叶君致就带着人前来拜访了。    岚哥儿小家碧玉出身,面对叶君书如今的门第是十分拘谨的。    不过言行举止并不怯弱, 跟人熟悉了点后, 那活泼开朗的性子就不自觉显露出来了。一看就是在家里过的很幸福的孩子。    叶君书自认看人的眼光挺准的。    这是个好孩子, 才刚十六岁,脸上还带着点稚气,脸圆圆肉嘟嘟的,可能是觉得自己已经结契成家了, 努力扮成熟稳重,偶尔却浑然不觉流露出孩子气。    叶君书的眼神不自觉带出点慈爱。    这孩子和小致很相配。    人家一个小哥儿千里迢迢跟着夫君来京城, 人生地不熟的,肯定很不习惯,叶君书便让路哥儿他们有空多去找人玩。    叶君书对桑岚道:“在家里闲着无聊就来这里走走,家里孩子多,我和你哥么又有自己的事做, 白天很少有时间陪孩子, 麻烦你到时来府里看看。”    桑岚本觉得自家和堂哥堂哥么差距这么大, 怕被当成打秋风的亲戚, 只准备逢年过节才和夫君一起走动走动的。    出发前他家阿父阿姆再三跟他强调,让他不要上赶着缠人, 逢年过节往来一下就好,免得惹人烦了, 就不照顾他夫君的仕途了。    桑岚怕真给自家夫君拖后腿,来叶府之前一直心惴惴的,怕人不好相处,自己应付不来。    但是相处了半天,岚哥儿觉得,一切都是阿父阿姆多虑了。    堂哥和哥么都很平易近人啊,一点儿也不端架子,哥哥和气,哥么虽然看着不言苟笑很有气势,但是对他也很好。    而且桑岚还是挺孩子气的,看到这么多聪明伶俐长相精致的弟弟,还有玉雪可爱的双胞胎侄子,他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上一整天也不见耐烦的。    于是桑岚拍着胸口保证:“我一定常来!”    一切步上正轨。    叶君书在吏部也待了有一段时日。    若说他升官给他带来最明显的变化,那就是他有上朝的资格了。    给叶君书带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需要更早起来了。    一想如无意外的话,接下来十几几十年的日子他都需要这么早起,还得风雨无阻,叶君书:“……”真是一言难尽。    第一天上朝的时候,叶君书还觉得挺稀奇,亲身经历古代大官的上朝二三事,觉得这一世没白活。    但是过个几天,叶君书觉得,其实也就那样。    朝廷也不是每天都有大事发生的,基本上都是些鸡皮蒜毛的小事。    叶君书有时听着都有点打瞌睡。    不过他在吏部的工作意料中进行得不是很顺利。    毕竟吏部尚书和左侍郎都是跟自己不对付的人,叶君书日子能好过才怪。    吏部侍郎是尚书的副官,等同于左右手,辅佐尚书管理一应事务。但是叶君书刚任职不久,尚书一直没让叶君书上手,只不过意思意思给些无足轻重的琐碎事让叶君书管。    叶君书到现在还没摸透吏部的内部关系呢,所以他也没急着争权夺利。    转眼就到了温毕华和五殿下结契的那一天,叶君书和李玙带着几个孩子去参加了喜宴。    自此温毕华正式成为皇室五驸马。    而他后来在翰林院混了一年后,就调职到礼部做个主事。    温毕华没有很大的野望,如今夫郎在怀,事业也算前途光明,就觉得圆满了。    时间如水,岁月如梭。    转眼过了三年。    经过时间腐蚀,却依然坚固的游乐场上,一对白白胖胖的可爱双胞胎正扭着圆嘟嘟的屁股四肢爬上滑下。    天真无邪的笑声飘荡在空中。    已经三岁半的平平安安长成三头身,养得滚圆,虎头虎脑的。    自会走会跑后,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叔叔们后头爬上爬下的玩耍。    已经十一岁的径哥儿童趣未减,最爱的就是带着小侄子们到处浪。    今日阳光正好,径哥儿百不厌烦的在游乐场里窜上蹿下,平平安安兴奋的跟在后头跑。    路哥儿在一旁看着,三年过去,路哥儿已经抽条,长成一个正值最美年华的十六、七岁哥儿。    他看孩子们玩得够久了,便唤他们过来。    不一会儿,径哥儿就带着平平安安跑过来,白嫩的脸上漾着健康的红晕,鼻尖上还覆上一层薄汗。    路哥儿一边招呼他们喝水补充水分,一边取出帕子细细给他们擦汗。    家里几兄弟,除了三个哥儿在家里陪双胞胎,其他都在外头上学的上学,管理生意的管理生意。    叶君有在越正书院念了几年书,去年考了秀才。    他并不是很聪明,而且读书也晚,花了常人不知多少倍的努力,才考上秀才。    越往后面,叶君有就学得越吃力。    他知道自己不是读书那块料,但是怕给叶君书丢脸,硬着头皮读下去还是叶君书看出来了,进行一番深切交谈后,才放弃继续往下念的念头。    路哥儿是个哥儿,虽说这个时代并没有很限制哥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是到底很多时候不方便,叶君有便跟在路哥儿身边学习半年,很多对外的事就交给他去办了。    叶君有或许是穷怕了,对于能赚钱的抱以十二分热情,每天忙忙碌碌赚钱比读书还要花费很多银子精力还更让他满足。    而且他在这个家里,不再只是索取,还能做出贡献,整个人更加自信了。    叶君书看他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自然万分支持,便将他往这个方向栽培。    孩子们喝完了水,擦了汗。    还喂他们吃了几块易克化的糕点。    安安就拉着路哥儿道:“四叔,我们一起玩咩?”    平平肉嘟嘟的小脸绷着,黑溜溜的大眼看着勤哥儿。    勤哥儿虽已满十四岁,不过从小和家里小孩子混,稚气未减,显得仍很孩子气。    看到平平萌哒哒的无声邀请,自然是猛点头。    软软小小的手牵在手里,勤哥儿笑得一本满足。    安安转转大眼睛,“我们玩捉迷藏!”    径哥儿拍手附和,“好呀好呀!”    安安蹦蹦跳跳的,笑得开心极了。    他觉得自己和哥哥就是最幸福的宝宝。    家里好多个小叔叔,即使李玙自生下平平安安后就没再怀过,双胞胎一点儿也不觉得孤独无聊。    因为小叔叔基本只和双胞胎相差几岁十几岁,而小孩子最爱跟在大孩子后面玩了。    一群大小孩子在院子里玩捉迷藏,直到傍晚了才散场。    夜晚降临后,李玙先一步回来,随后叶君有和叶君为也回来了。    安安这个精力旺盛的小家伙,一会儿缠着李玙,一会儿和两位小叔玩,绕着人跑来跑去。    平平则坐在李玙身边,安静乖巧。    虽然他也会去玩耍,但是没有弟弟那么人来疯。    不多时,最后一位大家长也回来了。    双胞胎一看到叶君书,就如乳燕归巢般张着双手迈着小短腿投入叶君书的怀抱。    “父亲!”    “父亲!”    虽然相对来说,叶君书陪伴孩子们的时间是叶家人里最少的,哦,远在边塞素昧谋面的二叔不算。    但是最亲近依赖的就是叶君书了,连李玙都要靠后。    只要叶君书在,双胞胎必定只围着叶君书转。    叶君书蹲下、身张开手等两孩子扑进他怀里,一手揽一个,叭叭一人亲一口。    “平平安安有没有想父亲啊?”    “想~”双胞胎齐齐道,然后凑过去涂叶君书一脸口水,腻在叶君书怀里咯咯直笑。    父子三腻歪了好一会儿,叶君书才一手抱一个朝李玙走过去。    平平安安伸出小手抱着叶君书的脖子,小嘴嘚啵嘚啵,将白天的事全说给叶君书听。    平平虽然没说话,但是神态动作对叶君书很是依赖。    叶君书不时回应。    李玙一见孩子闹着刚回来的叶君书,脸色依旧淡淡的。    “今天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吗?”    安安顿时不吭声了,他眼珠子滴溜溜地转。    叶君书失笑,将平平安安放在放在地上。    双胞胎齐齐站在李玙面前。    平平率先道,“我今天背了《千字文》,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小小的人儿努力背着手严肃脸流利的背出千字文。    李玙暗暗点头,待全部背完后,赞一句,“很好。”    随后看向站着都动来动去的安安,然后安安眼珠子一转,挺着圆溜溜的小肚子,道:“我会背《弟子规》的〈余力学文〉篇了。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    背了一段落,安安仰着头亮晶晶的看着李玙,明晃晃的写着等赞美。    李玙板起脸,“这是你前两天背诵的?”忽悠人呢!这两天一定没有认真学。    安安走上去,抱着李玙的腿,眨巴着眼撒娇,“阿姆~”    叶君书这时打圆场道,“安安也很厉害了,慢慢来,不急。”    孩子未正式上学堂之前的启蒙,叶君书不会要求严格。    事实上双胞胎都很聪明,只是年龄还太小,好玩为主,花在读书识字上面的心思不多,不然的话,肯定学得很好。    家里实行的是慈父严姆路线,谁让叶君书表面太无害,而李玙看着就很威严。    因着明天是休沐,叶君书他们难得放松,陪着让孩子晚睡了小半个时辰,才回到房间。    三年的时光在叶君书和李玙身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只是看着更成熟稳重了。    叶君书一边给李玙揉肩,一边问道,“明天去宫里要待多久?”    难得休沐,叶君书正想带孩子们出去玩玩,但是宫里来人了懿旨,让李玙和叶君书带着孩子们进宫。    距离上一次进宫,也快两个月了,李皇后估计想双胞胎了。    李玙放松身体,“不会很久,我们吃过中饭就回。”    等出宫的时候,顺便再去其他地方转一圈,晚上再回家,这样也可以。    “嗯。”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叶君书和李玙就起来了。    平平安安昨晚晚睡了一会儿,此时眼睛都睁不开,还是被人伺候着穿戴梳洗好抱进马车。    马车快速朝皇宫而去,晃到半路,平平安安才清醒过来,揉着眼睛喊父亲。    看到叶君书就笑着爬起来,挂在叶君书身上,“父亲!”    “父亲!”    一睁眼就看到父亲真是太美好了,平平安安甜甜的喊着,抱着叶君书不撒手,还奉上还带着奶香的早安吻。    叶君书笑容满面的带着孩子们在马车里玩闹了一会儿,平平安安左右摇头看了看,问:“阿姆呢?”    “在外面呢。”    于是双胞胎迅速转向车窗,把车窗打开,两颗小脑袋往外探,“阿姆!阿姆!”    叶君书一手扶一个,笑盈盈的也往外看。    李玙骑着马,正在车窗外头,他时刻关注马车里的情况,这会儿听到动静了,便靠得更近。    “阿姆阿姆,我也想骑马马!”安安差点想蹦起来,他张开双手朝李玙划了划。    叶君书往下一按,“等你再长几岁再说。”    安安顿时噘嘴,然后又扒着窗户和李玙说话,过了一会儿,李玙道:“该用早膳了。”    于是平平安安乖乖坐好。    车窗帘打开着,一扭头就能看到李玙,两小孩就没有闹。    李玙透过窗户看了眼父子三,唇角勾了勾。    叶君书取出放在暗柜里的早点。    早上的包子馒头刚出炉就包好放在马车里了。    平平安安喝了温水,然后拿着包子嗷呜嗷呜的啃着。    原本驾驶得很快的马车已经慢了下来。    等孩子们喝饱吃足,歇了一会儿,皇宫就到了。    这次进宫,叶君书和李玙只带了两对双胞胎。    李玙带着四个孩子去后宫,而叶君书则去给泰安帝请安。    他去了御书房,给叶君书领路的是多年的老熟人了。    这些年叶君书来皇宫来得比较频繁,跟泰安帝倒培养出点感情。    而且海外贸易这几年飞速发展,果真从里头赚足暴利。    泰安帝的私库翻了一番又一番,起码现在,即使不幸再次出现天灾**,也不用再需要向民间募捐才能渡过难关。    光泰安帝的私库就能解决问题。    这些年,叶君书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小,他们之间的合约分成再一次变动。    他和李玙仅在里面占了一成,而朝阳商队占三成,六成是泰安帝的。    因为泰安帝也参与了进来,他能知道其中的暴利,原本他占的比例较少,赢得的利益就足够他人眼红。    一时半会儿可能没什么,但长久下去,肯定不行,别人赚了多少,一算就能算出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富可敌国了。    多么让人眼热,哪天撕破脸,他们被抄家产事小,丢命事大。    但改变了分成方式,这也意味着,他们是给皇帝打工的,他们无论赚多少,得益最多的还是皇帝。    这样就杜绝了被眼红的可能。    而也因为改变了分成模式,朝阳商队如今已变成了皇商。    挂上皇商名头,朝阳商队的势头再也无人能挡。    短短三年就成大夏第一商。    而世家勋贵也看到了海外贸易的暴利。    但是唯一一条还算安全的海路和海外关系,如今就掌握在朝阳商队手里。    想搭上这条船,总要拿别的利益来交换。    只要这个时候再推行新商税法,阻力就小了很多。    而只要最老牌的几个派系彻底松了口,就可以推行下去。    叶君书虽然已经离开户部,但当初新商税法的修订,叶君书也有参与,再次推行时,并没有怎么修改。    叶君书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    叶君书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将吏部内部摸清楚。    可以说,吏部是六部中油水最多关系也最为复杂的一个部门。    吏部掌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可以说是卡着文官的前途。    朝廷每三年就会进行一次全面政绩考核。    全国各地的各官事状造册报送到吏部,评定该人优等、中等、下等,最终核结果作为升降赏罚的依据。    很多时候官员的任职到了,考绩报告吏部后,坐等吏部重新安排调派。    而这其中,最容易收受贿赂了。    一般上下打点得好的,就能早日批复,或能安排好的新差事。    如果打点不到位,那你的奏呈基本压箱底,一年半载更甚者好几年也不定轮得到你。    而近年来,这个风气愈发猖獗。    几乎到了明目张胆的地步。    甚至刚来时,叶君书还差点被拉入收贿行列。    叶君书刚开始在吏部接触不到权力,他自己也每天在自己办公区里看书看卷宗,表现得毫不在意。    他们刚放松点警惕,叶君书忽然就拿着吏部一大堆收贿的罪证在朝上请罪了。    谁也没察觉到那些证据是什么时候被收集到的。    那天刚好是吏部尚书生病请了假没上朝。    叶君书直接以尚书大人查到底下人阳奉阴违行受贿之事被气倒,而他肩负使命,自行请罪,望陛下治他个监督不力之罪。    泰安帝当即盛怒,着叶君书戴罪立功,彻查吏部,叶君书领命后,将底下贪污最严重的一群蛀虫直接清了个遍。    这下吏部尚书真的气倒了。    文武百官看着叶君书和泰安帝一唱一和,就将吏部的蛀虫清个大概,前后花了不到半个月,将人杀个措手不及,全程目瞪口呆。    即使想请罪想伸冤也不敢出头了,叶君书的证据太足了!    他们真是想不到,原来还可以这么操作!    虽然吏部尚书和左侍郎请个罪就没事了,但是底下的郎中主事员外郎几乎换了一批,很是伤筋动骨一番,明家对叶君书更是恨之入骨。    但是对于叶君书来说,无关痛痒,反正不管他做不做这些事,他们都是对立的。    自此,叶君书迅速站稳脚跟,在吏部有了部分话语权。    就在叶君书陪泰安帝悠闲下棋喝茶的时候,李皇后和李玙正在院子里看叔侄四个玩耍。    李皇后絮絮叨叨了一些琐事,好一会儿才说道,“眼看路哥儿也到了年纪,玙哥儿你有个什么章程?”    李皇后已经将叶家几兄弟当成自家的孩子,自然操心他们的人生大事。    而且路哥儿也是在李皇后眼皮底下长大。    李玙看向李皇后,“可是又有人打听路哥儿了?”    路哥儿还未满十六岁时,就有人在叶君书和李皇面前打听了。    在他们自己人眼里,路哥儿自然是千好万好。    但是在他人眼里,路哥儿却是一脸麻子的毁容哥儿。    如果不是想和如今势头大好的叶家联姻,他们还看不上。    底下几个长得好的哥儿还没到年纪,只能先退而求次。    用自家的庶子或是次嫡子来求结契,更是划算的买卖。    因此路哥儿还是很多人问津的。    不过上次叶君书露出风声说不想这么早为自家哥儿说亲事,他们才消停下来。    这才过了多久,又开始打听了。    不过路哥儿如今已满十六了。    相看个一年半载,再定亲结契,这么下来,现在开始想看刚刚好。    李皇后道:“南定侯夫人前儿托我问了下,是为他们家的三少爷说的,你回去好好商量一下,可以考虑考虑。”    那些品行不好的,地位太尴尬的,家里侧室小房众多的,家里环境太复杂的,李皇后直接回拒了,根本不会在李玙和叶君书面前提起,只有他知道的看得过去的才会跟李玙提一提。    不过那也是矮个里挑高个,优秀的青年,家里不会让他们和个不能给自己提供什么帮助的哥儿结契。    要知道夫人外交也是十分重要的交际。    路哥儿这么一张脸,即使是碍着李家和叶家的脸面,也很少有人会邀请。    毕竟那些娇生贵养的哥儿,还有这个时代的眼光不一样。    当初李玙就这么一道小疤就能将那些哥儿吓得花容失色,更别说路哥儿这么一张麻子脸。    李玙眉头蹙了蹙,“南定侯家的三少爷,太怯弱了。”即使轮不到他继承爵位,人起码有点上进心。    据他所知,这位三少爷,性子懦弱无主见,而且事业上没什么进取心,靠祖荫得了个主事的官职,并没什么优秀之处。    唯一称得上好的,是年已十九,还没有身边人,也没有花花肠子。    以路哥儿的性子,也许可以将人掌握在手里。    但是李玙觉得配不上他家路哥儿。    于是他道,“算了。”    李玙觉得,还不如从他家部下里面找呢。    起码知根知底,也在自己眼皮底下,不会委屈了路哥儿。    李皇后叹口气,路哥儿的亲事挺让人为难,高不成低不就的。    他的皇儿也到了婚配的年纪。    但是泰安帝却早早跟他通过气,七皇子的正妃,他来定。    李皇后争取了几次,最后只争取到在人定下来后,会先跟李皇后说声。    “路哥儿的亲事你也得抓紧看了,我也会帮你多注意注意。”    长哥么如姆,更何况他们上面的长辈已经没了,可不得是李玙来看亲事么?    “你是个哥儿,家里方面的事你也得做主,不能万事不管。”    李玙并不是第一个做官的哥儿,李皇后也不是那种觉得哥儿就应该相夫教子的人,他支持李玙的事业,但是也希望他多将注意力放在家庭。    这些年,李皇后也知道,李玙仗着家里路哥儿懂事,还有麼麼帮忙管家,后宅之事是很少插手。    李玙应了声,不过做不做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李皇后见状,也是无奈。    “有时间多带平平安安来宫里玩。”李皇后看着孩子们,眼里满是喜爱。    他膝下只有一位皇子,如今已经长大,来陪他的时间越来越少。    李皇后有时觉得还是挺孤独的。    他现在就盼着,家里的小辈多来看看他。    至于皇儿的孩子?如今正妃都还不见踪影,不知道还要几年呢!    李玙点点头,“我们中午早点回去。”    “有事?”    “想带孩子们去庄子里走走。”    李皇后便没多问,“好。”    临近中午的时候,泰安帝和叶君书以及七皇子夏侯宣璟一同来了。    有几个孩子在,倒是热热闹闹的。    夏侯宣璟已经十七岁,如青松挺拔,眉宇间有李家人的正气凛然。    他几年前听了叶君书的一番侧面劝告,沉下心来专心学知识丰富自己,一方面在泰安帝面前也专注做个孝子。    这些年下来,倒是和泰安帝培养出几分父子情。    如今朝廷有官员提出夏侯宣璟出来听政的建议。    支持者有之,反对者有之。    泰安帝还未正式表态,不过私底下倒是有直接问夏侯宣璟想不想听政。    皇子一旦开始听政,身份权利都不同了。    这意味着,他开始接触正事。    如果想那个位子,就必须参政,不然的话,根本没有竞争力。    夏侯宣璟虽是正宫皇子,但是他年纪太小,即使现在开始接触政事,也晚了大皇子、二皇子很多年,很多官员心里对七皇子不抱希望了。    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大皇子的势力已经枝繁叶茂,如果不是李家和泰安帝全力压制,也许随时都可以给大夏换个主人。    夏侯宣璟坦然直接道,“全凭父皇做主。”一副无论泰安帝什么决定,他都毫无怨言,欣然接受的态度。    泰安帝欣慰之极,笑了笑后便揭过这话题不提。    夏侯宣璟也不急躁,如以前一样,每天去上书房听课,有空闲时间便在泰安帝和李皇后面前尽尽孝心。    用完午膳,叶君书一家就提出告辞。    夏侯宣璟亲自出来送人。    他如今已经长大,出宫更加自由。    李玙是他姆后外家在京里最亲近的人,夏侯宣璟也不避讳亲近,和李玙一家常有往来。    “小为径哥儿,过两天我去找你们玩啊。”夏侯宣璟笑眯眯地。    叶君为和径哥儿连忙点头,“好啊,景哥哥,你要记得来找我们啊!”    平平安安也凑热闹,“璟叔叔,我们呢?”    夏侯宣璟摸摸这个摸摸那个,笑道,“也找平平安安。”    于是平平安安满足了。    夏侯宣璟送叶君书他们到宫门口就停下脚步。    目送他们一家离开后,才转回去。    最近陪姆后的时间少了,他回去陪陪姆后聊聊天。    叶君书他们一家人离开,并没有回府里,而是直接去了郊外的庄子。    庄子管事前来迎接,“大爷,夫人,几位少爷公子,庄子里已经准备好了。”    李玙颔首。    叶君为和径哥儿一看这个庄子,就兴奋得直接往后院马厩跑。    他们已经来过庄子很多次,这里养着两年前哥么送给他们的小马驹。    平平安安一看两位小叔叔跑得飞快,也迈着小短腿努力追过去。    叶君书见几个护卫已经跟上去,也没急着跑过去,而是在后头慢悠悠的走着。    叶君书问李玙,“娘娘跟你说了什么?”    李玙如实道,“提了路哥儿的亲事,让我们最好现在开始相看了。”    随后又提了提李皇后说出有意和他们结亲的人选,说了自己的意思。    叶君书赞同道,“可不是什么人都配得上我们路哥儿的。”    他的择人标准,起码人敦厚老实不花花肠子,不求有多出色,但最起码能保持专一,会疼夫郎。    若按叶君书的想法,他一辈子养着路哥儿都可以的,或者给路哥儿招赘也行。    路哥儿结契出去,叶君书一想就心塞,还整日担心他过得好不好,会不会被欺负。    但这样一来,路哥儿可能就会被外人多嘴说不好的话了。叶君书心疼路哥儿,他尊重路哥儿的想法。    以前他问过路哥儿,路哥儿暂时没有结契的想法,叶君书也不勉强。    等他什么时候想结契了,就什么时候再说。    不过从现在开始,多多关注青年才俊也是可以的。    待路哥儿想结契了,就有人选了。    李玙也不会勉强,一切以路哥儿的意愿为主。    他自己也是那么晚才结契。    但却不会像别人说的那样,到了年纪大的时候,只能将就,没得选了。    能遇到叶君书,是他最幸运的一件事。    “路哥儿这条件也难,希望他能像我一样,能遇到和你一样这么好的人。”    叶君书弯弯眉,原来他在阿玙心里这么好,心情高兴得快要飞起来。    ……咦?等等,他貌似那么多年了,还没和阿玙说过那件事!    那时想起来要说的,但是转念又被其他事转移注意力,然后就忘了说了。    叶君书忍不住心虚。    “阿玙,我是不是跟你说过路哥儿的事?”    李玙:“嗯?”他疑惑的看向叶君书。    他清咳一声,“有件事一直忘了跟你说……”    “就是,路哥儿脸上的麻子都是可以去掉的。”    叶君书的眼神飘了飘。    他是真不是故意忘掉的。    叶君书总觉得自己已经和李玙说过了的。    李玙无语道,“你没说过。”    “咳。”    “我以前发现过一种类疹草,就拿来给路哥儿用了,路哥儿是我们几兄弟里长得最好的,在我们县城那种小地方,不太安全……”    而他那时又没有能力护好他。    等他现在有这个能力了,路哥儿也已经不愿意去掉了。    路哥儿是重生的事,叶君书心知肚明,叶君书后来想,他的心理阴影还没消除,这才一直不肯去掉。    叶君书不好明说,也怕硬揭他伤疤会起反效果,便没有再提,希望他能自己想通。    可惜直到现在,路哥儿仍没想通。    当年的事,李玙也知道,他那时还疑惑事情这么赶巧,不过他没多问而已。    没想到这世上还有这么神奇的东西,叶君书能发现这个,也很幸运了。    李玙倒没生气被欺瞒。    他们几兄弟一路走来,很不容易。    “这样下去也不行,改天再和路哥儿谈谈。”    “好。”    说着间,他们已经到了后边的马场。    这个庄子有块很大的空地,早年被李玙用来做私人马场。    叶家几兄弟学马都是在这边。    他们过来时,叶君为和径哥儿已经骑着自己两岁的大马上,被马奴牵着在空地上走。    而平平安安站在一边,在护卫的环卫下,一脸艳羡的看着骑了马的小叔叔。    他们也很想骑的啊!    李玙勾勾唇。    不多时,两个面相憨厚的马奴牵着刚出栏的小马驹走过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