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杨盼看这俩人, 几乎都是一色的晒得黑黝黝的脸庞, 浓密的眉毛,亮晶晶的眼睛, 简直兄弟一样。 原来那个白包子似的的太子殿下,突然间长成这样,当姐姐的有点接受不了。 不过看到王霭, 她又释然了:好歹她弟弟是太子, 就长残了,将来也不愁娶不到漂亮媳妇;他王霭呢? 顿时对王霭有了点同情。 一同情起来,说话也客气多了:“还是你教得好。” 王霭很认真地收敛了笑容, 回答她:“不,射箭是罗逾教的。” 这直脾气! 杨盼无话可说,对他笑笑。 而杨烽则眼睛一亮:“是了!我还要谢谢罗郎君呢!他在哪儿?今晚上我请他尝尝我猎到的鹿和獐子!” 对于从小在江南的秣陵和建邺长大的杨盼,雍州的夏日已经算是高爽的了。晚宴上, 皇帝大赐群臣,先是喝酒吃肉,接着是呼卢喝雉(赌博)——反正皇后不在身边, 没人管么。 杨盼在后殿,督看茶酒、菜肴, 听着前头的热闹,渐渐已经君不像君, 臣不像臣了,她仰天长叹:阿父啊,你从泥脚杆子当上了皇帝, 还是时不时要现原形么?你自己现原形也就罢了,还带着我弟弟一起么? 听着太子杨烽也在跟那些武将摇摴蒱的骰子,带着童音的叫喊声穿透力格外强。她愤愤然想,你要把我弟弟带坏了,阿母可要咬你的肉呢! 好容易,前头大宴结束了。皇帝微醺,散了众臣,挽着儿子到了后殿,还不忘了指点他:“刚刚棋枰上有几步走得不好。我跟你说,这摴蒱戏跟打仗的实战似的,虽然天命是一部分,技巧一样重要;不能只看眼前,要多想几步,才能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呃……” 他是老赌棍了,一直对自己的摴蒱技术很是自豪,拍拍儿子的肩膀,大有把技术传给他的意思。 一个酒嗝儿后,皇帝终于注意到在后殿里站着气嘟嘟的女儿。 “咦,阿盼?”皇帝问,“不是都忙了一晚上了,怎么还不休息?那些收拾碗筷的活计,就让宫女宦官干啊,你还这操心啊?” 他笑着对儿子说:“真是,你阿姊越来越像你们阿母,事必躬亲。不过,也比以前靠谱多了。” “不像你们俩不靠谱。”私下里,做女儿的可以批评父亲,“还教弟弟赌,阿母要是知道了,只怕恨得牙痒痒呢!” 皇帝嬉笑道:“得咧!你现在说你弟,你小时候不也会玩?不是硬生生被你阿母打了几顿,打得不敢再玩了罢了。我跟你阿弟说的,怕苦、怕疼,再没出息不过。现在他不是皮实多了?下一次,还得把你三弟带过来,做我杨寄的儿子,别想安安分分地当太平王,得是这片江山的屏藩;必要的时候,得敢上沙场,敢拿着刀枪在前头领着士兵们冲锋!就像摴蒱的棋枰里走子儿——诶,刚才还谈摴蒱技法的呢,我说哪儿了?” 刚刚说了半吊子被打断了,这会儿突然断片儿了,想不起来先讲到哪儿了。 皇帝歪头想了一会儿,还是想不起来,倒是说到杨盼小时候挨阿母的打,顿时想起了寤寐思服的沈皇后,顿时有神魂颠倒之感,叹口气说:“转眼都出来这么久了!等今年巡完四关、四镇,过了秋就回建邺去。” “还要过秋?”杨盼问。 皇帝说:“你忘了,咱们还带了一位‘公主’,要送了和亲的。北燕的习俗,大概是秋季抢婚的遗风,喜欢秋季结缡。再者,他们秋季兵强马壮,若有坏心,也喜欢秋季入侵,我得防着呢。” 然后安慰杨盼:“快了,快了!” 皇帝喝得兴奋,叨逼叨逼还要拉着儿子聊天。杨盼见太子一个哈欠连着一个哈欠,把他拉到自己身边,嗔怪父亲:“睡不好觉不长个儿!你让我阿弟早些休息,在外头都累了这许久了!” 皇帝自己也打了个哈欠,点点头说:“好,睡去。明儿早上五更,起床先练剑法和力量,然后是骑马和射箭,天大亮了再念书。回雍州城里了,不许在学习上偷懒,过几日我检查,背书不熟,大字写不好,板子伺候!” 杨盼心疼地看看弟弟,他却很习惯似的,仍然是蹦蹦跳跳一脸笑容,跟父亲道了安置。 眼见皇帝回他的正殿去休息了,杨盼拉住也要回去睡觉的杨烽,问:“明天这么早起来练剑、练骑射,谁陪你啊?” 杨烽说:“无外乎王蔼或罗逾。明日王蔼估计要跟陛下谈崤关的防务,而罗逾闲着也闲着,估计还是叫他做我的陪练和伴读?” 黑头里,杨盼眼睛闪动着,随后垂下了睫毛,平淡无奇地应了声:“哦。” 她一般不起大早,纵使不睡到日上三竿,也总要睡到天大亮。但是这日她一晚上醒了多少次,一醒就唤值侍的小宫女:“喂,看看更漏,到几刻了?” 更漏是铜壶,上面有刻度,没有月光的时候看不清,小宫女得睡眼朦胧爬起来,摸黑找到火镰火石点着灯,再到漏壶旁看漏针指到了哪个刻度上。偶尔一两次还好,一晚上爬起来八次,就快崩溃了。 她对公主不敢有微辞,但早上天还没亮,她又一次被叫起来看时辰,答了一声“四更六刻了”,公主就心急火燎喊:“了不得!迟了!快给我拿衣服!” 小宫女以为杨盼在说梦话——她平时不睡到辰初起得来床?! 她提醒道:“公主,这……才寅正过了两刻钟!还有一个多时辰天才会蒙蒙亮!” 杨盼早醒透了,不耐烦地说:“我还不知道换算时辰?哪那么多废话!你只管伺候着就是了!” 小宫女不敢多话,过来点灯烛,钩帐子,拿衣服拿鞋,伺候公主起床,一边伺候,一边打哈欠。外头得了她的讯号,也繁忙起来:点灯的点灯,烧热水的烧热水,端洗漱水的端洗漱水,伺候梳妆地捧妆奁匣子和首饰匣子,一下子就四处亮堂堂、热闹极了。 杨盼精精神神,洗漱完边吃早点边吩咐梳头的宫女:“赶紧的,简单的螺髻就可以,插戴的东西越少越好。我是要去看太子练功夫,万一得上手教他两招什么的,叮叮当当挂一脑袋步摇就不方便动弹了!……” 小螺髻,轻巧玉梳,珍珠耳珰,外加一身俏伶伶的窄褃胡装,杨盼兴致勃勃去箭亭那里看太子练剑、练骑射。 此时东方刚露出一点鱼肚白,早晨的熏风吹起来格外凉爽。杨盼在箭亭外头的箭道上果然看见弟弟杨烽正在开弓,旁边一个瘦高的影子,甭管穿的是什么,只要一看后脑勺或背脊她就认识。 杨盼装作没看见罗逾,只管向杨烽走过去:“阿弟,果然这么早在用功了。我给你带了些酥酪,就放在箭亭里,你饿了渴了就来吃。” 走近了,她才假装看见了罗逾似的:“哟,罗郎君也在啊?酥酪可以一起吃嘛。” 到底是夏天,太子活动了一会儿,额角出汗,口干舌燥,对罗逾说:“走啊,一起吃酥酪去,比一比,和你们西凉的味道比起来如何?” 罗逾早看见杨盼似若无意的一瞥,心领神会,摇头道:“我现在还不大想吃。太子正好休息一下,先用酥酪。” 外头还有几个陪太子练武的侍卫和宦官,都一股脑儿地簇拥着太子到箭亭里吃酥酪了。 熹微的晨光里,杨盼瞟瞟罗逾,罗逾也瞟瞟杨盼,最后都是会心地抿嘴儿一笑。 杨盼小步蹭过去,突然探手把一团东西塞到罗逾的袖口里,然后又小花鹿似的蹦跶着后退了一步,转脸四下看看,才对罗逾说:“第一次做,不许笑它丑!” 罗逾伸手到袖子里捏一捏,感觉上像一个什么的套子,密密地绣着花纹。 他心里暖洋洋的,低声说:“我只不过送了公主一点石蜜,却得到了这么重的回礼。才是真不好意思呢!又怎么敢笑?” 杨盼低头,脚蹭着地面,眼角余光瞥着箭亭那里——一碗酥酪也就是几大口的量,太子应该吃得差不多了。她低声说:“只要不嫌丑,就得都用着。”转身飞奔着离开了。披帛飘飞,腰不盈握,在罗逾眼中,这简直是人间最美的一幕了。 太子一会儿就抹着嘴出了箭亭,笑嘻嘻过来对罗逾说:“我阿姊做的酥酪真是好吃极了。你不尝尝太亏了——喏,还留了一碗给你。” 四下里转了转头又奇道:“咦,我阿姊人呢?这就走了?”小人儿摇摇头,小大人似的:“算了,我们继续练射箭。” 罗逾心不在焉地陪着,好几箭都脱了靶,惹得杨烽笑话他:“哎呀,果然是拳不离口,曲不离手,我在山里打猎,练得一手好箭法。你呢,退步退得好厉害哦!” 罗逾不像杨盼那么爱怼人,他只是温和地笑道:“谁说不是呢!臣还真不能怠慢了。” 见周围无人时,太子凑过来:“我明白你的想法……讲真的,王蔼虽然也不错,但性子太直了!他黑下脸来,跟你一板一眼的时候,我都吓得心肝儿‘怦怦’跳。噫,若是把我那个暴脾气的阿姊配给他,我还担心他们俩天天吵嘴呢!” 杨烽低声说:“上回我听阿父说,入秋后还要去西北的萧关巡视,顺便打打猎,听说那里虽然山多,峰谷间有些草场也绿得好看,我撺掇着这次让你陪我去。那时候,你们一起骑个马,吹个风,吃个烤肉什么的……你呢,也把机会把握好了,要知道,我阿姊的婚事到头来还是她自己做主,阿父阿母是管不了她的。” 罗逾惊诧连着暗喜,矜持地低着头,轻声说:“那还要太子肯栽培……” 杨烽拍着胸脯笑道:“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