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隐居修仙中 > 第83章 修仙第八十三式

第83章 修仙第八十三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你别怪我应下。”    “意料之中。”赵敏耸肩, 送走了高兴不已的李进、老村长一行,陈琪和赵敏在老房子中休息。“若不是我拦着,去年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 你就要答应了。也别把我想成一心铜臭的生意人,他们现在明白自力更生,知道来之不易,拖这么长时间就没白费。我们公司的榜样在前,说服大家跟着你的思路做也更容易。”    “谢谢, 你总是理解我的, 又让你做后盾了。”带领村民经营农业合作社,这事儿纯属公益,投入精力千万倍,赚钱还不如赵敏随手一个项目。这么说, 若是站在功利的角度想,陈琪躺着瞎玩儿不干活, 凭物流公司的股份也能过的不错。    可人在这世上总不能白白活着?    陈琪轻叹, 刚回乡时,赵敏领着她融入村民;老魏生病的时候, 赵敏二话不说给他支持;现在又把全部生活压力扛下,让他做愿意做的事情。自己身为男人,看着人高马大的, 居然不能成为依靠, 反倒要依靠她……欠得越来越多, 感情越来越深, 再如何都割舍不掉这深情厚谊。    赵敏松了一口气,她强撑着不让陈琪“管闲事”,怕他吃亏上当,更怕村民还没准备好改变,吃力不讨好。还好陈琪理解他,陈琪从来都是理解她的!这世上男尊女卑的传统影响了很多人,很多男人看不得妻子比自己强,见不得妻子比自己更受人尊重,即便开始能保持,流言蜚语也会让人动摇。可是陈琪不是,他一直是那么坚定的、可靠的,一直理解自己支持自己。    坐在沙发上,两人分别给内心做了剖析,更觉对方难能可贵。    时间转瞬而逝,老赵终于从德国回来了。    “终于回来了,还是家里舒服。”老赵喟叹一声,仰躺在沙发上,长长舒气。    “来,苦荞茶,看你眼眶通红、嘴角起壳,降降火。”曹妈妈端了热茶来,深秋初冬的山上,必须要热茶才能驱散冰凉。    “爸,怎么耽搁了这么久,还以为你喜欢上德国,要在那儿定居了呢!”赵敏玩笑道。    “瞎说,一辈子都是中国人,怎么能移民!”老赵避重就轻道:“处理些事情耽搁了。对了,琪子呢?”    “他现在找到新事业,每天早出晚归的,帮助村里人成立合作社呢。最后一批晚熟的橘子下树之后,今年的冬天修枝、上肥、技术培训,憋着大招等明年呢!”    “哦,对,你和我说过,他答应基金会的人了。也好,有出息不忘乡里乡亲,你们都是好孩子。”    “你找他什么事儿?”赵敏问道。    “没事儿,没事儿,随口问问。”老赵欲盖弥彰问起了其他人,“小魏呢?他怎么也不在。”    “老魏是个闲不住的,天天带着三个宝到处跑,他在县城买了套房子,现在搭了重新规划的顺风车,要推到重建,忙那个去了。”当初只为落户买的老旧房子,居然能换等同面积的宅基地,原地重建,即便没有政府补贴,也是想不到的好处。    “啊,要有家了,好事儿啊。等他房子好了,再介绍个女朋友,这才圆满。”老赵又问,“小茶呢?”许久未归家,他仿佛要把每个人的近况都打听一遍才放心。    “还在国外没回来。不过你别担心,听说今年那边局势相对平稳,冲突都保持在一定范围,没人会袭击外国领事馆,他还是安全的。”    “平安就好,平安是福。阿生呢?”    “曹阿妈,阿生最近怎么样,你知道吗?”赵敏笑问陪坐一旁的曹阿妈,总觉得老赵今天不对劲,一个个挨着问能勉强理解成久不归家想念大家,可把阿生并列在生活在一起的人里,赵敏总觉得不太对劲儿,可又说不上来哪儿不对。    “阿生啊!好着呢,还跟着车队跑。”曹阿妈笑道。    “好什么,你上回不是说车队人不讲理又排外,阿生年纪小,又是自己带车进去的,不是同一个老板,不好管理,车队里的人到底不和他交心。”老赵反驳,他对曹生的情况好像很清楚。    曹阿妈轻笑着把头发捋到耳后,“谁不是这样过来的,慢慢就好了。”不是曹阿妈不心疼自己儿子,生活就是这样,跑车是现有条件下,曹生最好的出路。别叫苦,活在世上,谁不苦?    老赵轻叹一声,没有说话。    晚饭十分丰盛,曹阿妈拿出全部手艺,大圆桌都摆不下。赵敏破天荒同意老赵小酌一杯,在他生病之后,这还是头一回碰酒。    “网友总说我有个会做饭酿酒的女儿享福了,谁知道我是第一回 尝呢!”老赵举着精致的竹杯,这是他做的;装酒的陶坛,也是他做的,都放到网上和网友分享过。    “你走这么久,我都好久没在视频里亮相了。这几个月都是德国那边的东西,大家都感叹工具好多,又精细又专业。”赵敏笑道。    “敏子是做大事儿的,哪儿能天天围着灶台锅碗瓢盆的转,烧饭我来就行。”曹阿妈热情笑道。    “嗯,是啊。”老赵笑应。赵敏很久不再视频里现身了,家里的饭都是曹阿妈在做,可老赵从未让曹阿妈的身影出现在视频里。    热闹吃过晚饭,夜里的山风太凉,老赵笑道:“咱爷几个书房里说话,那儿有火暖和。”    家里的书房一向是赵敏专用,老赵只爱他的木工棚子。陈琪把火盆端进去,里面是曹阿妈做饭剩下的“火子”——燃烧未尽的木炭。    “闺女,琪子,有个事儿我想和你们商量一下。”    一天的不对劲仿佛要在此刻揭开谜底,赵敏正襟危坐,“爸,你说。”    “我想办个木工厂。”老赵开门见山表明意图,“在德国学习这几个月,我算是长了见识,在国外人工最贵,手工制作的东西是机器制作的几倍。我小的时候让你爷爷送去学了木工,后来木工不能养家糊口放下了,临老又捡起来。我之前只当做兴趣爱好,现在看了那么多人中年创业,这可老心也经不住诱惑啊。宗庆后四十几岁才成立三个人的校办企业,王石六十岁游学各大名校,褚时健八十岁还能东山再起呢,不敢和这些人比,我才五十多。现在发奋,总不算迟?”    “当然不迟!你想创业,我肯定支持啊!爸,我真高兴你有这想法,你做什么我都支持。可是你身体经得住吗?”不要因为这两年没犯病,就忘了他还是病人。    “哎,不怕,病就是弹簧,你弱他就强,我不放它在心上,它能拿我怎样?”    “你现在越来越幽默了!”赵敏笑问,“那你打算怎么创业?要我干什么?”    “我都想好了,办个木工厂,经营家具、木器,现在人都讲究个性,走高端定制路线,有围脖号,更是个好宣传。你现在办了个投资工作室,我这也算个木工工作室,人少一点不要紧,我这事业,也没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现在目标就是能开起来,养活得了几个工人。”    “爸,你就不要谦虚了,现在国内有几个人能像你一样,有传统好手艺,又去国外进修过设计。旁的不说,你围脖号快有千万粉丝了,专接广告都能躺着吃。”    “那不成,我还是要做木工的,这才是我要做的。”老赵摆手,他总有一股实业情怀,自营媒体再来钱,总就觉得不踏实。“我想过了,咱们县四面环山,咱们镇边上的山适合种果树,可再往里走,那里封山育林,全是木头,那儿也有木工厂。新工作室放那里去,方便运输。”    “你是说皇木镇?”赵敏问道,皇木是这里一个小镇,这里的木头出了名的好。相传明成祖年间,建造紫禁城的木材,就是在这里砍伐,顺着河流一直运到京城的,皇木这个名字由此得来。    “是啊,既然要创业,就要正规的来。你们不要帮我,也让我瞧瞧自己有多大能耐。”老赵摆手,止住赵敏脱口而出的话。“山上的房子本来就在你名下,这我是不担心的。我想把老房子也过户给你。这样,家里的山地、房子、车子就都在你名下了,我干干净净去创业,也检验一下自己实力。”    “还有全正果品,当初没想那马多,你孝顺,我也就接着,拿我的名字做了公司名字。我打听过了,拿自然人名字做商标是可以的,也不用给那个人干股经费。不过咱们父女,外人看了,还以为我是公司老总呢。我们来个君子协定,说清楚这事儿。我是要堂堂正正出去创业的,可不能让人以为只能占女儿的光。”    老赵拍拍胸口,全是大男人的豪气,说话也在情在理。    赵敏和陈琪对视一眼,却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怀疑。    “爸,你是为了曹阿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