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4 章节
嫁到顾家能够一切顺心,可二娘子若真的入了白云观,世人岂不是都觉得她在等顾将军?” 她这会儿,似拼着得罪二皇子妃也要交好长公主府了。 她已经权衡过利弊,反正和二皇子那边永远不可能成为盟友,那还不如得罪了算了,但长公主府还是可以挽回的。 二皇子妃气得柳眉倒竖,“那太子妃想要如何?难不成要妾身的妹妹现在死了才成?” 太子妃似笑非笑地看她一眼,“死了更不成,那是要将顾将军和琳妹妹陷入不义,依本宫看,最好的方式,是快些找个人嫁了。” 二皇子心中暗骂太子妃无耻,脸上却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阿妹虽然比不上郡主出身高贵,但我章家也是世代书香门第,还请太子妃娘娘不要成日捕风捉影。” 太子妃掩着嘴笑,“为了琳妹妹的日后的夫妻和美,本宫落一个捕风捉影的名声又何妨?” 一副完全是为了王琳芝出头的模样。 318 谋反 王琳芝淡淡地向太子妃行礼,“多谢娘娘厚爱,可这样,未免让外人觉得我仗势欺人。其实,男人纳不纳妾,决定权在男人自己。我也并不喜欢将自己的私事拿出来讨论。” 二皇子妃立时掩嘴笑了起来,“琳妹妹这种个性,我非常喜欢。” 王琳芝笑着看了她一眼,“多谢您的厚爱,可我并不喜欢那种亲妹妹被人指责,只将自己摘出来而不管妹妹死活的姐姐。” 她自己身上的事还一团糟,可没功夫同这两位打机锋。 当然,她也不介意得罪这两个人,正好借机向昌盛帝表明,长公主府和这两方都没有关系。 她可不愿意才从王皇后的事情里挣出来,马上又陷入皇子夺嫡的漩涡里,所以得罪太子和二皇子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那就及早。 二皇子妃没想到自己也没落到好,可话说回来,她也确实没有为章二娘说话,因为她正在为这件事生气,觉得妹妹没脸没没皮,做出让家族蒙羞的事情来。 可她虽然没有为妹妹辩解,但也没有说什么,说到底还是被王琳芝故意给曲解了。 真是个不知好歹的! 二皇子妃不由忘了太子妃一眼,毕竟她们才是妯娌,就算是对手,但也可以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可太子妃却没跟上二皇子妃的思路,二皇子妃正想开口,旁边传来哇哇的哭声。 崔老夫人满眼慈爱地看了他一眼,“十殿下声音哄亮,将来身体一定会很强健。” 各人都纷纷接着往下说吉祥的话。 崔皇后母族兴旺,父亲又是六部之首,如今虽然年轻,但各位皇子妃们也不敢在这位后母面前造次,唯有暂时忍耐了下来。 王琳芝将自己身上带的金锁片取下来,递给了皇后,然后向她告辞,“皇上舅舅病了这么久,我和阿娘今年还未请过安,想现在过。” 崔皇后知她不想面对二皇子妃和太子妃,便笑着点头,交待她有空常来宫里玩,然后又命人将她们母女送了出去。 其实,王琳芝甚是希望昌盛帝不想见到她,这样她就直接可以出宫了。 不曾想冯浥尘亲自迎了出来,将人给带了进去。 她们请过安之后,昌盛帝特意赐了坐,“现在还在新年,现在咱们不论国礼,只讲家礼。” 昌盛帝现在病了一回,不知为什么,竟然开始回忆起昔日和王皇后在一起的时光来。 王琳芝和清阳长公主一起来看他,也让他觉得非常高兴,而且这种高兴似乎别人无法取代。 “你小的时候,最喜欢来宫里玩了,每次都不想回公主府。常常在朕这里淘气,和凤香公主闹了别扭,还将朕的印章印在自己的脸上,说自己是御赐之物。” 王琳芝汗颜。 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想必那时候皇上也是真的将他自己当成普通人,将她当成外甥女在看待,是真的对她好过的。 “那时候不懂事,给皇上舅舅添麻烦了。” 那时候,皇上最希望的是有这般一个女儿,改变不了原配发妻,但可以教导他们的女儿。 仔细想一想,那时候,王氏对他也很好,为了他的儿女们,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后来,宫里的人越来越多,她们比王氏会讨好他,比王氏漂亮,可再也没有人像王氏那般,对他这般真心。 “朕倒是觉得,你那时候,比现在可爱多了。”皇上感叹道。 时光若是一直停留在那个时候,多好。 那时候,他的姑母,平安大长公主也还活着,她是他这一生最崇敬的人,无人可以代替。 或许真是老了的缘故,皇上开始喜欢回忆起过去来。 “凤香公主给皇上请安。”冯浥尘禀告道。 “朕乏了,让她先回去。”昌盛帝立时变得不高兴起来。 若不是吴惠妃,他怎么会受这么多的罪? 想当日,虽然是他自己心性不定,但那吴氏母女和吴惠儿还不是主动去勾引的他? 不然,他堂堂帝王之尊,想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会看上吴大夫人那般粗俗不堪的妇人,毁了一世英名! 也不知以后史书上会不会将他评价成一个昏君。 大周在他的手里得到了发扬光大,可吴氏一族,却会成为他这一生不可抹去的污点。 吴惠妃虽然死了,吴家也没有什么人了,可他却想不出,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面对吴氏所生的儿女。 清阳公主一听昌盛帝说“乏了”,很快便识相地告退了。 昌盛帝闭着眼睛揉了揉眉心,忽道:“陆家如今也出了孝期?让陆阳春带着凤香去西关。” 太子如今不堪大用,他便想着将长兴侯的位置动一下,但玉门关一带必须要有精明能干的人镇守,陆阳春各方面能力都不错,又懂得取舍,应该是个不错的人选。 “羽林军就交给毛卫周。” “那蜀地……”冯浥尘这是在提醒皇上,蜀地如今还是毛卫周的父亲,毛定忠在掌管,再让他的儿子管理京卫,若是毛家父子有异心的话,岂不是很容易挟持皇上? 昌盛帝叹了口气,“毛定忠不适合在蜀地,此人只可以做将才。” 说着抽出了一份折子,丢给了冯浥尘。 这折子是御史中丞康岳昨天才送来的,上称毛定周在蜀地纳了七十二房小妾,其中有五十多人是下属送的,而且还和当地的一下知县妻子有染,不仅如此,毛定忠还安了其他罪名,杀了知县,将这知县的妻子做了自己的小妾。 可这名知县却是云南王的妻族堂弟。 云南王和妻子感情甚好,遇上这样的事,便十分气愤的写了折子递进京来告状。 可不知为何,那折子迟迟没有到昌盛帝的案上,毛定忠便让二儿子毛卫国给云南王送了几个美人握手言和,可毛二公子到了云南王府却调戏了云南王的女儿。 云南王苦等不到皇帝的裁断,便赌气将毛二公子给斩了。毛定忠怀恨在心,便上了一份云南王谋反的折子。 估计皇上是借此来安抚毛家,将毛定忠调回京城再做处置了。 这位主子做事一向果断狠绝,不然当年也不能越过兄长,替自己的父亲得到了皇位。 冯浥尘见昌盛帝心中有数,便也不再多说。 这样的处置论理也没有什么问题,可问题是,正月还没过完,云南王便真的谋反了。 319 谋划 昌盛帝听到云南王逆反的消息,震怒异常,马上在心里搜刮一遍平叛的人选,唯有太子冷冷地笑了。 虽然文武百官不知道皇帝受伤的消息,但是却都知道他“病”了。 他这一病不打紧,本来就是新年里,处处粉饰太平,不到万不得己,这折子肯定不会递上来,就算要递上来,也会层层关卡之后,才会到他的手上。这一去一来,耽误的时间,必定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 想云南王当初只有南诏的时候,便归顺了大周,怎么可能被封了云南王之后谋反? 这事不仅他这个太子清楚,就是他的父皇也清楚,可他的父皇却不允许有人这样挑战他的权威,肯定会给云南王致命一击。 这次二皇子和顾钺收伏了南诏,当初反对的一派心中必定会有些不舒服,他们一不舒服,必定会处处不配合。诸如姚相为首的官员,这时候肯定巴不得云南王那边多出一些事,所以故意压了他弹劾毛定忠的折子。 而章相虽然是他的授业恩师,但他的女儿却嫁给了二皇子,如今他这个太子又犯了错,被皇上厌恶,章相的心便全部偏向了二皇子那边,故意让这折子又晚到昌盛帝手里一段时间,而七皇子却有一个侧妃是毛定忠的女儿,这个时候必定会和毛家互通消息,毛定忠知道皇上要重罚他,肯定会故意逼反云南王,让皇帝不得不忽略他的过失,而继续重用他去平叛。 皇上当日虽然将毛家流放,但并未动摇到军中的势力,这本来就是小惩,他本就打算以后仍旧会用毛家父子,不然他们能这么快在蜀地建功立业? 可毛家父子一心系在七皇子身上,他这个做太子的,怎么可能会让毛家父子掌握京卫? “让人保举毛定忠平叛。”太子冷声吩咐道。 他这个太子在京中也经营了这么多年,京卫统领就算不能用上他的人,也不能用七皇子的人。要知道当年他的父亲就是靠着毛定忠结交京卫,才轻易进了皇宫,赶走了魏皇后母子,扶持着他们的祖父睿宗登上了大位。不然凭毛定忠做的这些遭心事,脑袋早搬家了。 毛定忠手握重兵,云南又和蜀地相接,云南王叛乱由毛定忠去平定再好不过。 只要京卫不是毛家,蜀地偏远,毛家父子就算将那边经营成铁桶,也和他这个太子毫不相干。 相较于云南王,皇帝当然更信任毛定忠一些,他决定听从多数官员的意见,让毛定忠平叛。 在众人看来,云南王根本不堪一击,要知道之前二皇子和顾钺两人就将洱海周围的六诏合而为一,如今毛定忠手握重兵,又老谋深算,击败云南王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毛定忠自然也这么想,可没想到,真正开战的时候,他却败在了对方手里。 确切来说,败在了天时,早春二月,云南已经相当暖和,但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太大,很多人适应不了,一下子就生病了,偏毛定忠没将对方放在眼里,根本没带随军大夫,病了也只能熬着,熬不过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毛定忠觉得自己的命也挺不好,本来抓住了一个老妪做向导,但那老妪在山上却健步如飞,很快将他们领到了山林里,他军中的斥候竟然跟不上对方,被带到山凹里包了一次饺子。 对方根本没有用兵器,单是大石头滚下来,就砸了他们一个人翻马仰。 出师不利,儿子原本在皇上面前还有些体面的,本是打算让他接手羽林军的,因毛定忠战事失利,云南方面战张势必要拉长,毛卫周还算有眼色,主动表明要回蜀地帮父亲。 昌盛帝做作地犹豫了一会儿,也就同意了。 他受伤的事,虽然百官还不知道,但现在本人却有些杯弓蛇影,自然要先排除一些危险因素,便不肯再用毛卫周。 王琳芝的婚期一天比一天近,清阳公主便十分担心,怕临近成亲了,再把顾钺给派到了战场上。 “阿娘放心,就算毛定忠不能收复云南,但云南王也不会主动挑衅大周。”王琳芝倒是一点不担心昌盛帝会把顾钺给征派上战场。 昌盛帝这么信任毛定忠,流放之后马上又做了蜀地总督,怎肯让他觉得他在皇上的心中不如顾钺? 就算顾钺再能干,他资历尚浅,手底下没有人,怎么可能为将? 阿娘这是关心则乱。 向夫人也很担心,“都说好事多磨,我这心里啊,总是没底。” 顾钺便安慰她,“就算派儿子去战场,这亲事一样可以继续,让三郎抱个公鸡代替不就成了。” 向夫人顿时觉得手痒痒的,可想到儿子马上就要成亲了,这才忍住了要爆打她一顿的冲动。 “长公主就这么一个掌上明珠!到了咱们家,你要好好对待她。” 顾钺头一扬,“儿子是想告诉娘,无论如何,这亲事我是非结不可,就算要上战场,我也要将郡主带上,阿娘就放心!” 向夫人又是好笑,又是好气,“你以为你想怎样就怎样?” 若真是这样,别说皇上不会同意,就是那些皇亲国戚们只怕都有意见。 顾家虽然没有挤进京城第一流的世家,但她心里却明白,长公府和顾家并不是一个层次,连皇上都公开表明,这亲事是顾家高攀了。 若到时候儿子上战场,她真让三郎抱个公鸡代替,只怕要引起整个勋贵阶层的不满。 “我这只是打个比方!不会出现这种事的。”皇上怎么可能交一支军队给他来带?“陆大人如今已经去了西边,若云南的战事拖得太久,只怕还须薛侯爷上阵。” 向夫人倒没想过这些问题,听了这话,愣了一下才道:“这些事阿娘不懂,阿娘只希望你们这亲事顺顺利利的进行。” 等到顾大人从衙门里回来,向夫人难免又问了一回,“南蛮那边的事,该不会再有人举荐二郎?” 顾大人得意地笑,“自然是有人举荐,可郡主估计早预料到了,先为着章家的事,将太子妃和二皇子妃同时得罪了,现在两位相爷都发了话,说二郎资历太浅,不能担此大任。” 320 太早 日子过得极快。 转眼便到了二月二十二。 当晚,小薛氏便特意带着浩哥儿来了清莲居。 “姑丈明天就要把姑母接走了,浩哥儿舍不得姑母,要带着阿娘和姑母一起睡。” 依照京城的习俗,出嫁的前一天晚上,家里的姐妹是要来相陪伴的,小薛氏想着王琳芝是独女,她这个做长嫂的,这个时候就要充当好姐妹的角色。 有人陪伴着,心理上就会宽慰一些,免得紧张。 尽管小薛氏知道王琳芝不紧张,可她嫁进来这几年,家姑清阳无论是公主也好,长公主也罢,总归没管过家中的事,内院的事虽然早已经交给了她这个长媳,但她有事的时候,总会想着和小姑商量一下,如今小姑马上就要嫁人了,她觉得特别的不习惯。 好象是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虽然顾家离长公主府并不远。 王琳芝知小薛氏是想带着浩哥儿一起来陪伴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