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金闺记 > 第 119 章节

第 119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拘谨地给他请了安。    王惟一这次倒是没有吹胡子瞪眼,反倒是一脸宣和的请顾钺坐了,亲自沏了杯茶给他。    不愧为父女,王琳芝猜测的非常正确,王惟一让顾钺过来,果然是为了去南诏的事。    王惟一为了消除上面的疑心,不仅自己一心向道,而且给儿子也求了外放的差事,所以昌盛帝也就给了他几分面子,并没有夺了他的爵位,如今的朝会上仍旧有他的一席之地。所以王惟一对朝堂上的事多少也知道一些,很容易就猜到了昌盛帝的心思。    “长兴侯递上去的那份关于南诏的折子是你写的?”    顾钺并没有因为王惟一给了他好脸色,就开始张狂,他坦坦荡荡地应了一声是。    “我推举了毛定忠和常怀恩。”王惟一看顾钺一眼,慢慢的说道。    毛定忠如今是蜀地的总督,本身又和南诏相邻,之前又有战绩摆在那里,无论天时和地利,都比顾钺要合适的多。    “陛下必定会觉得小子更合适。”顾钺一脸自信。    毛定忠和常怀恩都不是汉人,有句话叫,非我族类,必有异心,昌盛帝肯定不会那么信任他们。    王惟一瞪他一眼,“你才多大!”    这是在担心他年轻,对敌经验不足。    “您放心,我定会毫发无损的回家娶郡主。”他连连保证。    王惟一的脸色越发严肃端方,“我如何放心?”    “小子打算明天就上门去拜访广平侯,向他讨教。”顾钺仍旧是一脸恭敬。    广平侯薛道衡,是长兴侯的族叔,不仅是大周赫赫有名有战神,而且儿子尚了公主,可惜儿子媳妇双双牺牲在西地,只留下了一个小女儿,封了惠和郡主,嫁到了裴家。广平侯年轻的时候出征过南诏,用胆识和功夫征服了南诏王,并将自己最为得力的一名部下之女认为义女,嫁到了南诏。    若顾钺此去,有广平侯那义女从中穿针引线,再有他们为他介绍南诏及周围一些林立的小国家的情况,理论上倒也算占了人和和天时。    看来,顾钺回京城之前,长兴侯也给他出了不少计谋。    其实这一方面归功于顾钺能力不错,很得长兴侯赏识,另外的原因就是因为薛家和王家是姻亲的关系,长兴侯故意照顾顾钺这个王家未来的女婿了。    清阳公主府表面上看是被失了盛宠,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全身而退,而且还逼着昌盛帝给“已逝”的王皇后平了反,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大薛氏现在在宫中做太子妃,同样需要公主府的助力。    “就算如此,刀剑无眼,你让我如何放心?”王惟一并没有因为顾钺的解释而放松,反而正襟危坐在那里,紧紧地盯着顾钺。    大周的小娘子一般到及笄就开始准备嫁人,像王琳芝这嫁到了十八岁还刚订亲的人着实是不多了,如今刚刚下聘礼,女婿就要出征了,王惟一这个做父亲的人怎么可能放心?    “小子前去南诏,是帮助南诏出谋划策,并不会冲锋陷阵,就算有危险也不足为虑,您放心,就算是为了郡主,我也定会好好的活着,我对她的心,和您一样多。”    他声音不大,但王惟一却一下就感觉到了他的诚意,虽然不能真的放心,但却很理解。    因为王惟一本身也是一名武将,当初尚清阳公主的时候,何尝不是压力重重,但他一样斩杀四方,努力上进,不畏险阻,慢慢地获得了众人的认可。    想到这里,他不由对顾钺惺惺相惜起来。    而对于顾钺的情况,早在两个月之前,他便给长兴侯去了一封信,专门问了他在营地里的情况,长兴侯知道他是在选女婿,把顾钺给夸得天上少有,地上无双,还一副很可惜的口吻,说自己少生了一个女儿。    长兴侯和他是姻亲,自然是不可能在这件事上做假,专门为顾钺说好话的,就算有夸大的部分,应该也不会太多。    结合京城里发生的事,王惟一很快反应过来,女儿这回能很快地退掉回纥的亲事,完全是顾钺的功劳。他心中的结总算是解开了。    可现在,王琳芝和回纥的亲事虽然退掉了,但他们两人却因为此事被昌盛帝不喜,若不挣些功劳回来,难道让女儿嫁了人之后还继续躲在家里装病不成?    就算女儿可能装病,可以后的外孙呢?    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顾钺小小年纪能分得这般清楚,他其实也挑剔不出来什么别的毛病,就是有些担心罢了。    “听说那边的金疮药非常好,你回来的时候带一些回来。”王惟一的脸色总算缓和了下来。    这是间接的同意了。    开口让顾钺带东西,算是认可了他这个未来女婿的身份。    顾钺立时笑着应诺。    等两人出了书房,膳房已经将午膳做好了,王惟一留顾钺在公主府吃了午饭,又请了陈御史和张大人过来做陪,这才散了。    清阳公主请了陈御史的夫人为这门亲事做保山,虽然陈夫人只管顶着名头,啥事都不过问,但女婿上门送聘礼,自然是要有媒人跟着,陈夫人本来也想早点到,但听到宁王妃也到了公主府,便故意折到了街上逛了一圈才和张夫人一起掐在巳时快过了,才来了公主府。    王家和顾家本就是老亲,两个孩子又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她们来不过是走个过场,锦上添花罢了,请陈御史和张大人更是顺带的客气话,没想到陈大人倒真的来了。    虽然他人有些古板,好在张大人是个风趣的人,又在吏部多年,早就知道了陈大人的脾气,所以一顿饭吃得虽然不够热闹,但也马马虎虎可以过去,并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一直到顾钺给陈御史斟酒的时候,他才幽幽地向王惟一叹道:“我家二娘子若是尚在人世,只怕如今孩子都好大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家闺女,福气在后头呢。”    二娘子说的是他和陈夫人生的第二个女孩儿,可惜三岁的时候早夭了,生辰倒是和王琳芝相差不远。    若不是想到自己的女儿,他肯定不会来公主府吃这一顿饭。    不过拿他来做保山,名头响亮多了。就是清阳公主也觉得这是个极好的开始。    262 反对    哪想第二天一早,就有御史弹劾了顾家,说顾钺订亲居然有一万两银子,由此认定顾焱贪墨了。    昌盛帝便让顾焱自辩。    顾焱便洋洋得意地将家里买了荒山,栽树种水稻的事说了。    马上又有官员站起来,指责他说谎,“顾大人家在华州,那里只怕不能种水稻?”    顾焱马上认错,“都怪本官没讲清楚,那荒山在桐柏山的外围,靠近襄州。”他说完,又笑容满面地掏出一封家书,看向昌盛帝,“臣恭喜皇上,臣四弟接到那边管事的信,说山上发现了金矿,臣对这些一窍不通,还请皇上早日派工部的人过去查探,看是否属实,一旦属实臣便将这金矿献给皇上了。”他自然早知道这矿是真的了,选在这个时候讲出来,也是想让皇上放过顾钺之前忤旨的事情。    皇上最近被派谁去南诏的事弄得头疼不己,听了这话却如吃了灵丹妙药一般,马上来了兴趣。    这下攻击顾家的御史不闭嘴也得闭嘴了。    陈大人更是觉得丢了脸面,他这个御史大夫头生平头一次给人做保山,竟然就遇上了这样的事!    下朝后明查暗访之后,才发现不经过他而直接弹劾顾焱的御史是受宁王府的指使。    为了怕损到皇家的颜面,陈大人便私下将事情告诉了昌盛帝。    昌盛帝虽然不好直接指责宁王妃这个大嫂,但却可以让崔皇后下旨申饬赵柔。    宁王妃索性哭哭啼啼地进了宫,向崔皇后说了自己母女去清阳公主府上“买人”的事。    “琳姐的亲事本定在月底,谁知道顾家二郎回来,他们竟然提前了,琳姐儿估计是恼了我这个做舅母的,故意去破坏她的亲事,所以才说了些不好听的话,可柔丫头一向老实,就当了真,不小心说出去让人听到了。这些都是我这个做娘的没教导好她的原故。    可柔儿,她,她本是想给陛下分忧的。”    言下之意,赵柔也是为了和亲的事,才找的王琳芝要人,这算得上是国事。    崔皇后不愿意得罪这些宗亲,便趁着昌盛帝过来吃午饭的时候将事情讲了出来。    其实,她私心里是希望王琳芝受些教训的,可她并不知道皇上的底限在哪里,此时颇有些试探的意味。    哪想昌盛帝马上露出一脸不悦,“让她老实些,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大周胜了他吐蕃,倒要将胜的人送给他,难道让他们找出破解之法不成?”    这是不想顺着赵柔的意了,崔皇后忙站起来垂头应了。    又笑道:“这次打败吐蕃,多亏了琳姐儿的人,妾身好像听说,她要将那些人放出去嫁人了,这孩子一直心地善良得很,头脑也好,小小年纪就知道为陛下分忧了。”    经她这么一说,昌盛帝难免有些心虚,毕竟地动之后,他和冯浥尘迷失在山上,是王琳芝派人找到了他,如今更是解了吐蕃的挑衅之事。    再想到顾家献金矿的事,他心情就更好了,工部那边已经用八百里加急送了探看结果,那金矿不仅很浅,而且还非常多。    “顾家老大成亲的时候,只给了五千的聘礼,人人都觉得定安从姐嫁了崔家,只怕拿不出魏氏的聘礼,没想到她倒是个硬气的,陪了一万五的嫁妆。魏铭成亲,又拿了两万的聘礼。琳姐儿嫁过去,至少要有个三五万的陪嫁才成,可清阳妹妹那般穷!也不知道他家是怎么经营的,居然将我们几个兄长凑给她的陪嫁都给折腾光了!”    有李嬷嬷在公主府也好,清阳公主直接当着她的面,卖了一半陪嫁还帐。    “当初他们在南边吃苦,打点的银子都是长兴侯府帮着出的,加上我们去了西域,府上的人难免有些怠慢琳琳,府上居然亏空了不少。”清阳公主一副心灰意冷的模样。    这些事很快就被禀告给了昌盛帝,如今一说到和亲,他便想起自己下旨让王琳芝去回纥和亲的事,若她真的去了,从此不再相见,倒也真的水过无痕,渐渐地就忘记了。    可偏偏阴差阳错,让王琳芝又留在了大周。    昌盛帝难免又想起她的好来,“她这亲事,还是走朕的私库,让礼部去办。”    崔皇后不由看了他一眼。    这位皇上,也是想一出是一出!    可她这般想,却只能婉转地提醒道:“清阳妹妹只有这一个女儿呢。”你把人家亲娘的活计给抢了!    昌盛帝:“这倒也是,礼部向来草率,也不知给凤香准备了些什么,弄得这孩子天天跟我哭穷!算了,朕还是单独赐她些东西。”    看来,皇上还是非常注重脸面的呢!    崔皇后心中暗自庆幸自己没瞎掺合进这件事,反而笑道:“难怪人人都说陛下最宠琅琊郡主,此言果然不差。”    昌盛帝越发觉得崔皇后顺眼,“可惜除了金银珠宝,朕也不知道赐她些什么了,让工部将当初凤香的陪嫁拿出来给朕看看。”    礼部尚书上任并不久,一见冯浥尘来找他要凤香的陪嫁,便陪着笑命下面的人去拿。    可下面的人早不知换了几茬,翻了半天,竟然也没有翻到。    毕竟这事情过得太久,已经有好几年了。    只得哭丧着脸告诉了冯浥尘。    冯浥尘又怕主子等得急,不由想了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把礼部现在准备的和亲公主的陪嫁单子拿过来,给咱家带过去。”    这东西倒是现成的,礼部的人很快拿了过来。    冯浥尘捧着交给了昌盛帝,“凤香公主那一份已经封存起来了,怕皇上等得着急,奴婢便把和亲公主的拿过来,给皇上暂时做个参考。”    昌盛帝一听是和亲公主的,觉得这参照的标准有些太低了,便笑道:“那就照这个单子,让礼部照着拟一份,再加上两万两银子,送到清阳的府上。”    这……这也太多了?    凤香公主出嫁前触怒了昌盛帝,所以陪嫁他这个做父亲的根本没过问,全是礼部照着吴太后嫁中宗皇帝的女儿的规格办置的,吴太后能和孙女们有什么感情?所以那陪嫁其实是很寒酸的,而和亲公主是要去异邦,聘礼太少丢脸丢到外面去了,礼部早悄悄加了三成。    如今再加两万,这比皇子成亲给的聘礼还多了!就是崔皇后出嫁崔家也没敢这么招摇。    冯浥尘是知道昌盛帝的心病的,只管低了头不做声。    “太子成亲时,好像也只花了三万两银子。”礼部尚书忍不住提醒昌盛帝道。    普通的皇子也就两万两罢了,琅琊郡主竟然比他们都多?    可又没有人敢讲凤香那不足一万两的陪嫁说出来。    昌盛帝:“光东宫的修缮花了多少?这还只是修缮!而琅琊郡主是要嫁到顾家,顾大人一个小小的文选郎,儿子也只是个从五品的将军,朕不多给点怎么行?”    这是在嘲笑顾家配不上王琳芝的身份地位了。    说到底,他心里仍旧梗着在,这么做是让大家知道他反对这门亲事。    263 透露    不出一天,整个皇宫,乃至整个京城都知道昌盛帝赏赐了一份嫁妆,外加二万两白银!    赵柔当时正坐在桌边吃饭,听到这个消息,直接将筷子扔到了地上,丫头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劝。    “阿柔,还在吃饭呢。”凤香公主笑嘻嘻地一脚蹬在了门槛上。    赵柔咬了咬唇,才皱眉道:“我自己做错了事,不得陛下喜欢也就算了,可你却是我大周最尊贵的公主,为什么嫁妆还比不过那个人!”    虽然她没有明说,但凤香也知道“那人”就是琅琊郡主了。    凤香的脸色立刻也变得不好看起来,不过很快又忍住了,“当时地动,咱们派出去的人都没有找到父皇,偏生被她找到了,也该她运气好,有了救父皇的情份,不仅让她的父兄从流放之地回到了京城,仍旧做国公,就是成亲也得了父皇这么多赏赐!”她说完,又掩嘴笑起来,“你当年可是最喜欢顾钺的!”    赵柔心中本就有些别扭,此刻再听凤香提到从前,各种滋味纷踏沓至涌上心头,一时之间竟辨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    从前的她,何等恣意潇洒,再对比眼前的失意,心底的那份失落就更重了。    偏凤香还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