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金闺记 > 第 113 章节

第 113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丈夫,还要担心深处皇宫里的小姑,总担心不知道哪一天,眼前的这一切都会消失不见。    可人前却要装做一副过得非常好的模样!    她是真心不希望女儿再过这种生活。    “孩子们的事,就让他们自己折腾去,富也好,贵也好,都是他们自己选的,咱们又管不了他们一辈子。”向夫人十分想得开。    “若真要结亲,只怕连顾大人的前途也会受到影响。”清阳公主仍在犹豫,因为对方好,所以更不能让对方蒙在鼓里。“琳琳她做了惹陛下很不高兴的事情,能留下一条命已经是万幸,别的本宫也不强求了。”    向夫人笑着叹气,“这孩子冷静又自持,二郎既然愿意为了她闯回纥,肯定也原意豁出性命保护她,连高僧都说这孩子是有福气的人,公主又何必妄自菲薄?”    清阳公主这才真心地笑了起来,“听你这般一说,我自然是极喜欢的,哪里还有不愿意的道理。”    她说着,亲自将王琳芝的庚贴找了来,交给了向夫人。    向夫人也将顾钺的庚贴给了她。    清阳公主又诚心诚意地留了向夫人吃午饭。    向夫人却不同意,而是笑眯眯地摸着肚子道:“我……又怀了一个……现在只想睡觉,等这包袱卸下来,咱们再好好聚一回。”    清阳公主不由自主瞄着向夫人的肚子看了一眼,“这……几个月了?”    仔细算起来,这已经是向夫人的第六胎了,都说生孩子伤元气,譬如清阳公主自己,生王谨言之后,便觉得身体变差了好多,一直调养到现在,才恢复了一些。可向夫人却像没事人一般,生一个又一个!    “才两个月,刚诊出来,别的症状倒也没有,就是有些想睡觉。”    清阳公主瞧了她一阵子,忽地笑了起来,“你倒是越来越年轻了。”    向夫人也笑,“你别顾虑那么多,好好保养,以后肯定比我更年轻,说不定还能再生两个小子!”    清阳公主吓了一跳:“家里这两个小混世魔王就够我头疼了,我可不敢再要了。”    向夫人哈哈笑着告辞,去和张夫人商量下定的事去了。    哪想日子也选好了,公主府也同意了,可向夫人却收到了儿子的家书,说是先小定,他要求一份皇上的赐婚回来。    247 服软    向夫人觉得儿子这是异想天开,索性也不回信,该干什么仍旧干什么。    她请的张夫人,清阳公主便请了御史大夫陈大人的夫人。    陈夫人二话没说便应了下来。    做御史的人,就是要不畏流言,万千人逆之,吾往矣。    一方面的原因,就是陈家老太太租了薛家的院子住,又用了百年老参吊命之后,奇迹般地好了。    等老人家病一好,陈夫人便带着谢礼去了薛家,聊起当日之事,薛夫人便说陈老太太能好是王琳芝的功劳。    “可怜这孩子,小小年纪,竟然被病魔缠身。”    陈夫人又不是傻子,自是知道薛夫人是话中有话,但还是跟着道了一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加上薛夫人有心,这话很快便传开了。    就是昌盛帝也送了不过珍贵的药材,清阳公主看也不看,转手全送给陈掌院了。    自此,陈掌院调理王琳芝就更尽心了。    “郡主底子好,平时饮食清淡一些,再饮些排毒的药就不防事了。这些虽好,但是药三分毒,最好是不用。”    其实,陈掌院给王琳芝诊过脉之后,就和冯浥尘一起回宫向皇上汇报情况去了,皇上也曾怀疑过是不是冯浥尘药的份量太少,特意将那壶酒赐给了死囚。    哪想那些死囚喝了之后,一夕之间竟然死了五六个人。    可王琳芝却还安然无恙!    但这酒是他自己看着她喝下的,还能怎么样?    当一个人的怒心攀升到顶点的时候,便需要一个发愤的渠道,可真正冷静下来的时候,自己也不敢相信之前那个人会是自己。    昌盛帝得知王琳芝没死,倒是有种很庆幸的感觉。    虽然王琳芝还躺在床上,但是三天两头仍能得到宫里的赏赐。    有皇上和皇后的,也有几个妃子的。    这些人赏了东西,皇子们自然也不能装做不知道,况且小薛氏又是太子妃的亲妹妹,王家也算贴着太子的标签。    别人送不送东西不要紧,太子夫妇反正是必须要送,而且还送了不少。    余下的人只能跟着也送。    一时之间,清阳公主的府上又开始门庭若市起来。    唯一不同的是,清阳公主已经不再出面招待这些人了,公主府的一应大小事务都交在了小薛氏手上。    小薛氏出身于将门,一向十分朗爽,除过几个皇子和宁王、郑王之外,竟然把其他人全拒在了门外,包括崔家打发人过来,小薛氏也没让他们进门。    当然,表现上这是小薛氏的主意,内里决定的人还是王琳芝。    “听说皇后娘娘已经怀上了呢。”    王琳芝笑笑,“那又如何?皇长孙已经好几岁了。”    可皇长孙却是太子妃无法言说的痛,但她一向能忍,虽然和太子的关系依旧不好,但到底也传出了喜讯。    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吐藩的使者入京了,想求娶大周的公主。    一时之间,京城里有女孩儿的勋贵之家又开始人心惶惶。    也有人兴灾乐祸。    凤香公主当时就联络了一帮官员开始推举琅琊郡主。    “父皇对她好,就是打算让她去和亲!”    如今七皇子“带”着常怀恩在蜀地打了胜仗,得了赏刚,做为七皇子的胞姐,凤香公主也意外地活跃起来。    想当年吴惠妃死的那般凄惨又那般突然,原本依附于她的人便一下子失去了依靠,之后有人找到门路依附上的其他人,但如今七皇子又开始风光起来,这些人的心也跟着蠢蠢欲动起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称,倒向七皇子的人,心是便觉得皇上不选其他皇子去蜀地,单单挑中了七皇子,这便是一种预示。    也有人觉得七皇子“傻”,但有些人却觉得这是大智若愚的表现。    大朝会一到,这些人便站出来推举了王琳芝去吐蕃和亲。    倒是崔尚书,一脸风光霁月的模样,“琅琊郡主已经和文选郎顾大人家的二公子下了小定。”    他家现在是后族,崔皇后虽怀了身孕,可谁知道生下来是男是女?自不会在这个时候得罪清阳公主。    虽然她已经一心向佛,根本不再管红尘俗事了,可皇子们还是有点风吹草动就往那边跑,这点没人能比得上。    就是崔皇后也交待过家里,“不要与清阳公主府为敌。”    王琳芝被赐毒酒的事,她根本没敢告诉家里。    可王琳芝竟然能送两个吹埙的人过来,就把一场大祸消失得无影无踪,她觉得自己再过二十年,只怕也没有这份功力。    “去打听琅琊郡主的事,越详细越好。”    虽然人人都对和亲唯恐避之不及,但却有一个人,已经将主意打到了和亲的头上。    这个人便是宁王的女儿赵柔。    她本来是天生的郡主,可惜现在却呆在宁王府里,有众多的嬷嬷们监视着,甚至连上净房都有人在外面盯着。    这滋味她早就过够了。    她们虽然盯着她,但毕竟只是下人,为了讨好这位小姑姑,也天天打听外面的新鲜事给她听。    得知王琳芝赐婚回纥的时候,赵柔也曾幸灾乐祸地笑了一阵子,可大笑之后,却更感孤独寂寞。    她本是一个爱热闹的人,又从小被家里捧在手心上,如今这半囚禁的日子,简直比要了她的命还难受。    凤香公主调唆官员不成,转头又将主意打到了赵柔这里。    “本宫倒觉得即使到异邦和亲,也比留在京城当囚犯要好。”    赵柔本就动了这种心思,一听凤香这话,更是像得到了某种支持和鼓励一般,立刻觉得凤香公主特别顺眼起来。    “公主可愿意在皇上那里为我美言几句?”她小心翼翼地问道。    赵柔被关了一段时间,人变得长进多久,渐渐也明白过来,自己会变成现在这般,一是冲动、耳根软,二就是受了凤香公主的挑拔。    若不是凤香,她根本不会和王琳芝争闲气,一心想要嫁到毛家,让昌盛帝另眼相待,哪想最终害人害己。    可现在,凤香公主竟然帮她出起主意来,她很怕自己又被对方算计。    可她又不想被困在这一方院落里,便低着头,跟凤香公主服了软。    “这事简单,你等我好消息就是了。”凤香公主安慰她道。    249 拖下水    宁王妃回去之后,忍痛从自己的陪嫁中拿了两套头面,又从银楼里挑了一匣子银楼里新出的最时兴的首饰,去了凤香公主府。    “你柔妹妹现在被禁了足,这些是用不上了,头面给你戴着玩,那些俗气的金首饰就拿去赏人。”    凤香公主一看那首饰全是纯金打造,还有一套红宝石和一套珍珠头面,脸上马上笑成了一朵花。    自从吴惠妃死后,她在昌盛帝面前的地位就一落千丈,虽也有俸禄和赏赐,可到底不比从前。    那时候吴家手里掌握着西边大部分的走私生意,又有安公园的地下赌场在,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哪像如今,府里的一应开销都要她自己掏银子,不仅把从陆阳春那里搜来的银子给花光了,还将自己的陪嫁搭应去了不少。如今她看到金银就像饿狼看到肉骨头一般,双眼开始冒出绿光。    “如今,我最惆怅的就是你柔妹妹的亲事了。”    凤香公主得了东西,忙笑道:“皇伯娘放心,这事我一定会尽力帮忙。”    宁王妃便拉了她的手,“你这孩子,长得漂亮,从小心肠最好,柔丫头也最喜欢和你玩……”反正能想到赞美之词,全往凤香身上用了一遍,然后才道:“听说吐蕃的使者要和咱们比马球?我记得仙儿你的马球术也非常好,若是你们小姐妹上场,赢了那吐蕃使者,才是真的为咱们大周争了光呢。”    凤香公主好久没被人这么追捧过了,心里一高兴,直接应承道:“到时候我会喊着柔妹妹她们一起,直把吐蕃给踢个落花流水,听说那吐蕃王子也隐匿在使团当中呢。”    吐蕃的首领当地人称赞普,据说现任赞普只这么一个儿子,若要联姻,必定是此人无疑。    宁王妃心中越发有了谱,“记得早些年陛下还是楚王的时候,也曾在马球上大败过吐蕃,如今轮到你们,说不定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凤香公主被昌盛帝冷落了这么久,一心想着要好好表现一回,闻言不由笑了,“到时候我们自会尽力。”    送走宁王妃之后,凤香公主就找了自己王府的长史,让他帮着谋划这件事,又吩咐了下人,一家一家的去寻可以找马球的人。    当初打马球的小娘子们很多都已经嫁人了,有些还做了娘,若让她们打马球,身体不一定能吃得消,所以要先上门问问情况。    公主府的下人们从早跑到晚,好容将人给凑齐了,凤香公主专程入宫见了昌盛帝一回。    “父皇当年在马球上大败吐蕃儿臣至今仍觉得荣耀,还请父皇答应女儿同吐蕃赛上一回。”    昌盛帝皱眉:“吐蕃人长年生活在马上,你们想要赢他们,估计有难度。”    他只说有难度,但却没有说不可。    凤香公主便自动认定昌盛帝是同意了。回到府里便命长史去吐蕃使团下了战书。    大周从太宗时期,便开始接受万国使者来朝,为了让异邦人感受到大周的繁华壮丽,太宗皇上曾专门花巨资修建了鸿泸寺。如今吐蕃的使者就住在那里。    说起来,离公主府也就半个时辰的路程罢了。    吐蕃人接到战书,当时便同意了,“公主好雅兴,我们自当客随主便。”    吐蕃人为了能更好的和大周交流,隔段时间也会派年轻一辈来学习大周的文化,和凤香公主府的长史交流起来并无半点障碍。    双方很快就将比赛的日子给定了下来,并邀了皇上和百官观看,为了让这场比赛更热,地方就选在了一个新的马场。凤香公主已经打定主意,等到赢了吐蕃人,就像昌盛帝讨要这个马场。    凤香公主和赵柔上场时也曾豪情万丈,但到底在体力上比不过男子,又长期没有练习,打了三场每场都以失败告终。    昌盛帝的脸色可就不那么好看了。    “一群不懂事的丫头,让各位见笑了。”皇上唯有如此自嘲。    吐蕃人生性豪爽,并不十分在意,“不过是玩玩,陛下若是有意见,可让贵国的勇士来挑战我等。”    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根本没有任何恭敬之色。    如此这般别说昌盛帝心里不高兴,就是大周的文武百官也开始不高兴起来。    二皇子亲自挑了一群人,开始和吐蕃踢了起来,哪想竟然三场三败。    “贵国踢马球的技术可真是太差了。”吐蕃人哈哈大笑起来。    昌盛帝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难受。    “吐蕃这两年给咱们进贡的东西也越来越差了,牛和羊和都次了一等,马都是老马……”礼部尚书小心地提醒昌盛帝道。    言行开始不尊重,说明对方已经有了异心。    “寻几个好手,让这些未开化的野蛮人见识一下我大周的好男儿风采。”昌盛帝转头向兵部冯尚书吩咐道。    “陆驸马本是在孝中,也自动自发的上了场。”冯尚书底气不足地开口道。    这位是昌盛帝的爱将兼女婿,连他和二皇子联手都不行,其他人肯定更不行。    昌盛帝一看冯尚书的脸色,便知他推荐不出更好的人了,脸色一下子变得十分难看起来。    想他还是楚王的时候,也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形,可他仍旧力挽了狂澜,这般一想昌盛帝不由看了看了太子一眼。    太子心虚地低下了头。    他虽然是皇长子,但自小便不怎么得宠,若不是占了个长,而王家和吴家又两败俱伤的话,这太子的位置早就换人了。别人玩乐的时候,他通常都在闭门苦读,以期能得到父皇的一声赞扬,让他打马球还不如让他做诗!    虽然他做诗也平平,但毕竟是能做出来,马球他可真不擅长,以前的时候和凤香他们在一起玩玩还行,和吐蕃人对战,只怕就要留下话柄了。    二皇子和六皇子已经输了,此时正满脸羞愧。    七皇子低着头,一副怕被他爹看到的模样。    余下官员,皆低着头,生怕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