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金闺记 > 第 109 章节

第 109 章节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梦到以后的事,然后又将小薛氏见到王琳芝之后的话全讲了出来。    太子一听到王琳芝问皇陵的事,一下子站了起来。    “不用她帮忙,我们也可以洗涮母妃的冤屈了,而且还可以送给琅琊郡主一份人情,这样咱们就不欠她了!”    太子妃一脸茫然,想了三天,也想不通皇陵和丽妃有什么关系。    等到第四天晚上,下雨了。    春雷阵阵惊人心,雷劈塌了刘太后的寝陵,又将吴惠妃的坟劈塌了一角。    满京城都是吴惠妃用厌胜之术暗害王皇后的流言,刘太后是帮凶,丽妃娘娘是被诬陷。    皇上大怒,觉得必定是王家或太子在背后做了手脚,可却没找到证据。    这一场春雨,整整下了近一个月,耽搁了不少春耕。    很快到了初夏,天不仅没转晴,而且经常大雨倾盆。    很多抢着种下的春苗因为不能锄草,所以全荒废了。    昌盛帝半推半就,借上天示警一说,又下令让人彻查当年的厌胜事件。    虽然时间久了,不好查,但昌盛帝却下了决心。    同时开始命人秘密地搜起王庶人来。    可要想在千千万万人中,找到一个人,无疑是难于上晴天。    京中流言四起,说是因王皇后的事,所以才被上天示警。    当年吴惠妃就是被雷劈死的,现在又劈她的坟,还牵扯到太后!    为了皇室的颜面,昌盛帝果然命人将丽妃从冷宫里放了出来,黑锅全给吴惠妃背了,并且也给王皇后正了名。    到时候再抓到王庶人,王家就会因桃代李僵的欺君之罪被满门拔除。    丽妃关了这么久,早已经疯了,谁都不认得,只愿意躲在黑暗里,不愿意见任何人。    朝廷又派了人去收复蜀地,可惜仍是失败而归。    可回纥的使者却向昌盛帝表示,他们的可汗要学大周的礼仪,为先可汗守孝三年,不想耽误大周的公主,想要取消这门亲事。    王琳芝如今芳龄十八,守孝三年二十一,对方不愿意三年后再娶,昌盛帝也不好非得逼着回纥将人给娶了!    如今刁民暴乱也罢了,更重要的是黄河决堤了,到处水患不断,若他再一心坚持让王琳芝嫁到回纥,天知道还会出什么乱子!    万一这雨再这么下下去,他就只能下罪己诏了!    虽然有丈夫的警告,但被夺爵之后,这康乐伯府是御赐之物,便由皇上收回了。    陆老太太虽然躺在床上,但并不糊涂,一看到下人们抬着她往外搬,便抖着手让下人将儿媳叫到了跟前。    陆太太还存着让婆婆进宫求皇上说情的心思,于是半点不敢隐瞒,说了夺爵之事。    陆老太太一叠声的问她,“阳哥儿要娶的明明是琅琊郡主,怎么娶了凤香公主?”    陆太太只说是赐婚,陆老太太一口气没上来,直接瞪着眼睛西去了。    陆老太太一死,陆阳春便只能上了丁忧的折子。    皇上如今正在厌烦陆家和凤香公主之际,也就没说什么,很爽快地同意了。    238 来信    小薛氏实在忍得辛苦,便悄悄地问王琳芝道:“太子妃娘娘说,你给太子的信里是张白纸?”    其实她想问的是为什么刘太后的寝陵会蹋,以及吴惠妃的墓为什么会被炸开,听说连坟前的碑也被雷劈断了。    难道是太子派人干的?    再或者是守皇陵的人干出来的?    这可是大不敬,不管是谁做的,都是掉脑袋的事情。    王琳芝:“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虽然现在是二皇子在管工部,但之前昌盛帝失踪的时候,太子做为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肯定通过吏部尚书塞了人进去。    大皇子不用做什么,只消让下面的人给守皇陵的那些人一点暗示就行了。    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她怎么可以写在信上,被人当做把柄?    目前来看,最有能力和太子争储的就是二皇子了,太子这个时候不出手,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况且,因水灾的原因,各地折子不断,不是这里出事就是那里出事,皇上根本没有多少精力花在这件事情,太子可操纵的空间便多了不少。    由于整个夏天阴雨不断,平叛之事也是一推再推。    当然,昌盛帝最大的犹豫是朝中无带兵之人,长兴侯的能力和忠心都毋庸置疑,可他守在西关,根本没办法离开。    当然,王惟一也很不错,可经过厌胜事件之后,皇上已经很难再相信王家,自然不会用他。    朝中便有一部分人推举章相。    章相如今也不过刚进入知天命的年纪,却已经成为大周传奇般的存在。    章相本名章越,长相俊美,学识非凡,中宗任中书舍人,掌起草诏令、侍从、宣旨、劳问、接纳上奏文表等等。当时有两个深得魏皇后的信任的人想诬告当时的睿宗谋反,让他站出来做伪证,他背后伪装应了,却当着百官揭发了魏家的人,曾一度被流放。    等到睿宗皇帝上任,章越被征拜为工部员外郎、工部侍郎,其间他的母亲去逝,他便上了丁忧的折子回乡守制,丧期未满皇上欲起复他为黄门侍郎,负责协助皇上处理政务,却被他拒绝了。当时很多人都以能在丧期被起复是一种荣耀,而他却愿意继续坚守礼制,因而颇受有识之士的赏识。丧满之后任兵部侍郎。他办事干练果断,很受睿宗皇上信任,昌盛帝上位之初,曾发生突厥降将反叛,亦是他平叛。    昌盛帝若非十分信任此人,亦不会让他任了太子的老师。    可昌盛帝心中仍旧十分踌躇,为了保证自己百年后,儿子们不像前朝那般父子相疑,骨肉相残,他特意让二皇子娶了章相的长女,又将章二娘子赐婚了顾钺,若再让章相领兵,非常不符合他之前的帝王制衡之术。    章相在朝多年,对昌盛帝的心思了然于心,声称自己早年在钦州的时候腿上落下的了旧疾,身子不灵便,而向昌盛帝举荐了常怀恩。    大周自太宗起,便多骁勇善战的良将,开疆拓土的过程之中,多游牧部落来投,常怀恩便是之中一部的首领。    以姚相为首的人便开始反对此事。    据说当年章相得知昌盛帝要任用姚相为帝,便指使了一名御史大夫弹劾他,结果昌盛帝不予理睬,姚相上位之后,章相心中害怕,便跑到荣王府上去让荣王帮着想办法,结果被姚相告发,说他私下结交藩王,被贬到相州做了刺史,若不是后来平叛时力挽狂澜,说不定会终老在外地的差事上。    反正到了现在,满朝文武无不知道两位丞相不对付,常常意见相左。    如今姚相反对任用常怀恩的理由就是,怕他势大之后会有异心。    何况蜀地需要的是步兵,游牧民族最善长的骑射,谁也不能保证他们到底能不能赢。    皇上便想了个折衷的办法,那便是派一名皇子做监军,名义上是历练。    王琳芝所料果然不差,昌盛帝虽然命人审了厌胜一案,但心里不舒服,觉得皇陵之所以会蹋,完全是二皇子管工部时,没有尽责,手下人偷工减料所致。    而太子却轻易不能涉险,六皇子又整日沉迷于花从之中,便派了七皇子。    很快到了七月,虽然很多庄稼全荒废了,但水产却意外地丰盛起来,薛家的庄头送了好多鱼给长兴侯府。    薛老夫人一向最喜欢自己这个年纪最小的孙女,便命家里给公主府上送上一些。    薛夫人便又添带了一些蔬果和小孩儿的衣裳之类。    她之前本是有些担心清阳公主性子孤高,会拿捏自己的女儿,如今才知道对主是个面冷心热的人,便一心一意地想要搞好两家的关系来,特意吩咐了小儿子薛继祖亲自去一趟。    薛继祖记挂自己那才一岁多的小外甥,兼手上有顾钺托他转交给王琳芝的信,便带着人下到了公主府。    小薛氏带着他给清阳公主公主请过安,公主只问了薛家老夫人和夫人的好,便吩咐小薛氏,“舅爷难得来一次,让厨房准备几个小菜,让大爷陪着吃顿便饭。”    薛继祖忙站起来推辞,但小薛氏却知道公主但凡开口,皆是真心的诚意,便帮着开口留人,薛继祖这才应了。    因王惟一父子被流放的时候,薛家也出了大力,所以清阳公主一向很给薛家面子,“让二爷和谨哥儿连同她小姑姑都出来见客罢。”    现在家里有了谨哥儿,王琳芝便也荣升了一辈儿,但凡当着客人的时候,清阳公主便不再称她为琳琳了。    小薛氏却知道婆婆性子向来清冷,便笑道:“让儿媳带着他们到花园里凉亭里玩,免得耽误了您诵经。    自打王琳芝被昌盛帝赐婚之后,清阳公主越发信佛了,等闲人根本见不到,管家的权利已经渐渐地移交到小薛氏手上,好在公主府人口简单,又没有勾心斗角,她带来的几个陪房也很能干,加之王琳芝和清阳公府背后支持,她很快上了手。    如今李嬷嬷几乎已经不再管内宅和外面的事了,只单纯的侍候清阳公主。    清阳公主也依了王琳芝的意思,并没有说破李嬷嬷的身份,有什么仍旧会和她商量。    公主府上最大的秘密已经被她告密给了昌盛帝,余下的不过都是些小事罢了。    不过清阳公主仍决定,从今往后,只给李嬷嬷看到她想让昌盛帝看到的东西。    小薛氏见婆婆颔首,这才交待跟着的人,“让郡主和二爷直接去花园。”    239 赐字    马上有小丫头过来回禀道:“二爷和郡主正花园里摘枣子,让大奶奶和舅爷带着大哥儿过去就是了。”    小薛氏立时笑起来,“他们倒是会选地方。”    进了花园,就看到一棵大枣树下面架着梯子,有侍卫正站在树下面摘枣子,往挎在肩上的篮子里放。    或许是雨水丰盛的缘故,枣子又大又圆,很多上面已经开始变红了。    王琳芝和王谨言正在凉亭里下棋。    说是下棋,不过是姐姐教弟弟认棋子和解说游戏规则罢了,听到下人禀报他们来了,两人便放下棋子,站了起来。    大家见礼之后,王琳芝便命丫头们将枣子洗了,给两个孩子吃,又吩咐丫头们看着,别让他们吃多了,免得跑肚。    小薛氏看在眼中,心中越发喜欢起这位小姑来。    “在下倒是想向郡主请教一下棋艺,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薛继祖笑道。    王琳芝也笑,“我正愁没人陪着玩,你来得倒好。”说着对他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薛继祖便看了自家姐姐一眼,“二姐姐也……”    他本想说小薛氏在家的时候,也挺喜欢下棋下的,可还没说完,已经被小薛氏截住了,“我去看看两个小的,免得卡到了。”    小薛氏棋下得不好,又喜欢悔棋,所谓喜欢下棋,不过是为了和公主府的门第般配罢了,没想到夫家没让她难堪,倒被弟弟不小心说破了。    王琳芝没和薛继祖客气,直接执了白子,走了一步。    薛继祖却没有先下棋,而是从袖中拿了一封信出来,“顾二从西北用八百里加急稍回来的,装在给我的私信里面,让我交给郡主。”    王琳芝接了信,却发现上面既没有名字,也没有落款,而且还是折过的,不由笑了起来,“他倒是小心。”    薛继祖摇头,幸灾乐祸地道:“他也够倒霉,竟然被赐婚了……!”    他说到一半,又觉得背后当着姐姐的婆家人议论其他小娘子似乎不太好,便住了嘴。    王琳芝倒没想这么多,直接将信当着薛继祖拆开了。    八百里加急送来的东西,自然要早点看过,没准还要请薛继祖帮忙捎带给顾钺的回信。    毕竟公主会现在身份尴尬,再往关口送信,难免落人口实。    薄薄的纸片上只有一句话:勿要担心和亲之事。    王琳芝不过一笑,便将信收了起来。    薛继祖早看到了信上内容,不由摇头道:“这也太短了,他写给我的那一封很长呢!”郡主可能还不知道,得知咱们大周要和回纥和亲,他便带着十二个人,伪装成商贩,将回纥的可汗绑走了。”    王琳芝一颗心几乎要从胸膛跳出来,顾钺这么置他自己于险境,说到底还是为了她!    可惜薛继祖一脸高兴,根本没有发现,仍旧继续道:“走在大漠里,他直接威胁那可汗,要敢答应亲事,他就挑拨吐藩寻找回纥的麻烦,回纥可汗大怒,说顾二郎是……小人行径,偷偷的背后使手段,不也当面接受他的挑战。回纥可汗自认是本部落第一战士,英勇无双,看到顾二郎这么年轻,根本看不起他!    哪想顾二郎却将他身上的绳子解了,然后又给他食物和水,等他吃饱喝足,养好精神,才傲然告诉他,说那可汗不是他的对手。    回纥可汗不服,跟他比了摔跤、骑射,还试图逃跑过好几次,最终全被顾二郎给重新抓了回来。只能答应了他的要求。阿爹现在已经帮顾二郎上了请罪的折子,皇上肯定要处罚他的!”    王琳芝喝茶的手不由一顿,难怪回纥这么痛快地要解除婚事。    可顾钺这样,皇上以后肯定不会再重用他了!    这新一代的战神,难道要因为自己从此殒落了吗?    薛继祖说得心驰神往,就好像他亲身经历了一般,抬头看了王琳芝一眼,却发现她满脸担忧和不满,忙摆手道:“是他托我告诉你的,现在京城里大半部分人都知道了!”    顾钺这是想做什么!    “他这般做,肯定会被御史弹劾。”薛继祖一脸崇拜,“什么时候我也能像他这么随心所欲才好!”    “你敢这样,不说阿爹,就是阿兄都会打折你的腿。”小薛氏接话道。    薛继祖一脸苦瓜相,“阿姐,哪有你这样拆亲弟弟的台的!”    小薛氏嗔他一眼,“连阿爹都要受你们牵联!”    阿爹当时没阻止他,必定也是同意的,可这话不好当着许多下人来说。    薛继祖笑起来,没再说话。    小薛氏自然也是懂的,所以也就没在继续这个话题,只道:“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你最好也安份一些罢。”    薛继祖一脸委屈:“这几个月,除了你们府上,我根本没出过门!”    王琳芝饶有兴趣地看他们兄弟斗法。    上午的时光很快过去。    很快王慎远过来了,小薛氏便亲自去了一趟膳房。    这是薛继祖在到公主府吃的头一顿饭,自然是要隆重一些,不然传出去,别人笑的就该是整个公主府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