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节
过了,也免得有人过有人不过觉得没面子。 哪想云先生却像是知道她的算盘一般,朗声道:“你们的结业试题由陛下亲自出,亦有他选出指定的人监考、阅卷、评分!” 这老先生,该不会在开玩笑? 可他那一脸严肃的表情却在告诉她,这事是真的! 几天之后,不仅女学生们全都知道了,就是家长们,乃至整个帝京都知道了。 这下若是过不了,不仅自己丢脸,就是家里也跟着丢脸了,看谁还敢不尽全力! 至此大家才明白过来,云先生是认真的,皇帝这是想用迂回的办法让凤香重新成为云先生的弟子呢! 再想到昔日荒废的时光,一个两个开始奋发刻苦起来,生怕到时候过不了,沦为笑柄,就是永福公主也将去边关的日子延后到大考之后,让魏铭年后先自行过去,她要考过之后才能无牵无挂的离京。 柔嘉更是心浮气燥地瞪了王琳芝一眼,“若不是你,我的额头的也不会留这么个疤,我们也不会受这份罪了。” 这件事的起因,明明是凤香公主想抢王琳芝的箜篌而起,结果被指责的人却变成了王琳芝。 “柔姐姐不愿意考,直接告诉云先生就是了,埋怨我顶上不任何用处,这种事情又不是我能决定的。”忍让一次又一次,但却换来了柔嘉的变本加厉,那就无须再忍了,“你自己心情不好,莫非就变成了全天下都要看你脸色过日子不成?” 兴许每次王琳芝都是一副云淡风清的模样,这次这么快翻脸,柔嘉也始料未及,不由色厉内荏的冷笑了几声,尴尬地去了。. 158 忘年交 一夜北风紧,万里雪为妆,转眼又到了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 王琳芝并没有像往年那般只窝在清莲居等春天的来临,而是前所未有的忙碌了起来。 她粗略的算了一下,无论昌盛帝怎么出题,主考官又是如何的严格,但总不能让她们像科举那般去要求,无非不过是书画之类的题目,她已经描了一段时间的簪花小楷,若再得到向夫人的指点,书画这一项算是勉强过了。 乐,她倒也不怕,因为她发现自己在这上面的天赋最好,听过几遍的曲子完全可以给弹奏下来,不然也不可能用一曲《高水流水》得到郑王世子妃的夸奖了。 御就更不用说了,之前为了打马球,每天至少也要练一个时辰。 至于射,她臂力不行,但准头是没有问题的,前世她将这一项玩的十分顺手,就是反手也可以投进去,只要到时候主考官不故意刁难,应该问题也不大。 最难考的只怕会是“术”,唯有等到开春之后,看看云先生的课程安排,看有没有这一项,若是没有再做别的打算,至于现在就多在射和书上面下功夫得了。 于是王琳芝便将自家哥哥拉来做了骑射的师父。 为了给未来的嫂子和哥哥创造见面的机会,王琳芝特意给每个伴读下了张贴子,邀请她们到公主府一起读书,总不能到时候只让她过了,而几个伴读全部不过。 日子变得忙碌了起来。 王琳芝又抽出时间,专程到顾家找到向夫人,请求她指点书法。 向夫人自打知道儿子将祖传的貔貅给了王琳芝,对她的好感简直是日与俱增,可儿子身上却有着另一桩她极不喜欢的亲事,所以一向不怎么好意思去公主府,更不好意思将自己对王琳芝的好感表现得太明显,万一清阳公主误会了,只怕两人维持了许多年的友谊也没了。 可现在王琳芝有正事来顾家找她,她自然是早早的将屋里用薰香薰了,摆了许多水仙,加了一盆炭,又吩府厨房做了不少家乡的点心出来。 公主府是有御厨的,她要想让王琳芝吃自家的点心,必须从新奇上着手,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王琳芝一忙起来,自然将顾钺之前那些孩子气的话抛到了九宵云外,可却清楚地记着顾钺是要做将军的人,且向夫人也向来对她如自己的女儿一般,所以每一次来顾家的时候,说话的分寸和技巧掌握的都非常好,很得向夫人的欢心,心中一直遗憾自家怎么没有这么一个贴心懂事的姑娘。 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王琳芝觉得向夫人虽然名声不显,但却是一个实打实的才女,不仅字写得好,而且很有绘画的天赋,看向夫人绘画,让她受益良多。 更有趣的是,两人对书画的见解又出奇的一致,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俨然已经成了忘年之交。 顾家的大儿媳魏氏虽然不知道婆婆打的什么主意,但无可否认,她也很喜欢王琳芝。 她的亲事可以说是王琳芝的母亲清阳公主一力促成的,她弟弟魏铭的亲事也差不多,其中还有着王琳芝的功劳,所以向夫人亲近王琳芝,她比谁都高兴。 或许是因为自身身世的原因,魏怡到了顾家之后,相夫教子,伺候公婆,样样做得比一般的小娘子更好,让向夫人找不到任何挑剔的地方,并且进门的头一年便生下了顾家长孙顾毅。 如今小顾毅正是刚刚会走路的时候,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厚衣裳一穿,没走两步不要摔倒,小团子倒也没辜负这个“毅”字,倒了马上就自己爬起来,摇摇摆摆的仍要自己走,并且不让人扶。 魏怡十分心疼。 向夫人倒是舍得,“他总要自己学着走,只要不磕着碰着就好了。” 话虽这么说,但却命人买来厚厚的羊毛毡铺在地上,免得真的碰到了地上。 魏怡见婆婆这般,很是感动。 说来也奇怪,小顾毅非常喜欢王琳芝,每次见到了她,总是张着臂膀,像雏鸟一样,“姐姐,抱抱!” 魏怡大窘,纠正了好多次,“不是姐姐,是姨姨!” 可他当时会十分不情愿的改口称“姨”,过后王琳芝下次再来,又会“姐姐”个不停。 魏怡只得解释道:“前两天朱小娘子来了家里两次给老太太请安,我教了他,让他称呼朱小娘子为“姨”,他便不肯再称呼别的小娘子为“姨”了! “朱姨……坏……走!”小顾毅突然绷着脸道。 旁边的跟着的小丫头嘻嘻地笑了起来,“大哥儿会说的第一个字就是‘走’,一般他让人走,就是非常的不喜欢这个人了,是让别人走开,不要在他面前的意思。” 说完看魏氏盯着她,忙乖乖地站好,“都是奴婢不好,不该议论大哥儿的事。” 魏氏皱眉,正想张口罚那小丫头,向夫人道:“今个儿来的是琅琊郡主,也就罢了,下次若再有人这样,直接发卖出去!” 小丫头忙跪下谢恩,又诚惶诚恐的道:“奴婢也是看大哥儿非常喜欢郡主,一不小心就……说了真话!” 不过是个七八岁的小丫头罢了,向夫人不想计较,“你先下去。” 等那小丫头走了,魏氏也抿着嘴笑了起来,“大哥儿只要听到下人说“琅琊郡主来了”,马上就拉着我,要到这边院子里来呢。” 正说着话,毅哥儿已经从盘里抓了一大块鸡蛋糕,递到了王琳芝面前,“吃,糕糕。” 魏氏怕王琳芝嫌弃儿子脏,忙道:“让姨姨自己拿,毅哥儿的糕糕拿来给阿娘吃。” 哪想毅哥儿却是理也不理母亲,执意让王琳芝吃他手里的东西。 魏氏看不下去了,要强行从他手里夺下来,毅哥儿却躲进了王琳芝的怀里,仍旧执意让她吃那鸡蛋糕。 胖乎乎肥嘟嘟的小团子,漆黑的眸子一眨不眨地望着自己,王琳芝心软得一蹋糊涂,不知不觉地将嘴给张开了,吃了他的糕点,然后点头道:“很好吃,谢谢毅哥儿,余下的给阿娘吃,姨姨已经吃饱了。” 毅哥儿这才满意地转身扑向了魏氏。 向夫人却笑问王琳芝道:”听说你们要考六艺,你的’术‘学得如何了?“ 王琳芝摇头:”等过了年看云先生的意思,若是排课我就先听课,若是不排就另请师父。“她说着又眸猛然一亮,”难道您有先生的人选推荐给我。“ 向夫人笑起来,”我是准备毛遂自荐的,若是到时候云先生的课你听不懂,可和我讨论。“ 王琳芝忙道谢,”那不如过了上元节,您有空的时候,我就过来向您请教。“ 马上要过年了,向夫人肯定有许多事情忙,她这些事,倒是不急这几天。 159 出逃 上元节之后,天气渐渐又暖和了起来,转眼就到了二月。 京城里又开始热闹了起来,昌盛帝最宠爱的公主凤香要在二月初八这一天下降到康乐伯府去了! 至于康乐侯府为什么变成康乐伯府,百姓们心中自有一套答案。 “那康乐伯世子也是个不知足的人,居然偷偷的背着公主和吴惠妃娘家之长女在安公园里做出那苟且之事,也难怪皇上不高兴,降了康乐侯府的爵位。” 这种男女话题,总是百姓最喜欢议论的。 百姓不太敢议论公主,但是对平常经常出现在众人眼中的勋贵之家,却有着天生的八卦热情。 “康乐伯世子相貌出众,被人觊觎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都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这吴家,啧啧……” 吴大夫人母女为了邀宠,竟然做出母女姑侄共侍一夫的事情,简直是让人闻所未闻。 若这事是发生在普通百姓身上,只怕早被浸猪笼了,可发生在皇帝和他宠妃的母族那边,除了被杀的言官和一部分贤臣之外,有一部分人竟然觉得这是一件很令人艳羡的事情,居然被拿出来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当然,也有人觉得皇帝带坏了社会风尚,但有言官被杀的前车之鉴,再没有人敢站出来直言这件事情。 可人人心里都有一秆称,虽然大多数人不敢议论皇上,但却打内心里希望吴家能倒一次大霉,所以现在凤香公主要成亲了,百姓们最关心的并不是皇上给这位最受宠的公主陪嫁了一些什么,而是打听吴家到底如何了。 这一打听,顿时又多了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吴家两位小娘子全在魏国夫人坟前结草庐守孝。 有闲人忍不住开口道:“吴大夫人不也死了吗?那吴家小娘子岂不是要守四年?” 又有人又道:“吴大爷已经将吴大夫人的尸体给扔在了乱坟岗,据说吴大夫人生前犯了口舌,已经被吴大爷给休弃了。” 听的人不由意味深长地“哦”了一声,似在感叹吴大爷的薄情寡义,又似为吴大夫人不耻。 可怜之人必有可憎之处,若不是吴大夫人贪图享受、爱慕虚荣,怎么可能会出这样的事情? 有人马上反应过来,吴仁称发妻自缢,又声称是被休弃,其主要目的只有一个,那便是早早守完魏国夫人这一年的孝,好继续将女儿给送到宫里去。 倒是吴大娘子,无意中听到了这些流言,跪在了吴大爷面前,“阿爹,醒醒,陆家不是女儿的出路,宫里也不是妹妹的出路,她应该有更好的生活!” 吴大爷照着女儿的脸就是一巴掌,“老子做什么还轮不到你来教导!” 脸早已经丢过了,现在再反悔,那些污名也洗不掉了! “若是你肯洁身自好,怎么可能让家里落下这样的名声?”再不然,孝期一过,送到宫里也值得啊。 你以为你老子不想堂堂正正站在朝堂上接受百官的羡慕吗? 一步错,步步错,突然就有了一种永远翻不了身的感觉。 吴大娘子牙一咬,趁着吴大爷喝醉的当口,人不知鬼不觉地逃离了吴家。 因为不逃离,等到这一年的孝期过了,她肯定会被送到陆家去。 亲眼看到过吴大夫人是如何对待家里的妾室之后,她便再也不想给任何人做妾室了,除了逃走,她找不到第二条出路。 吴仁知道女儿丢失了之后,倒是意外地松了一口气,也没派人寻找,只将留下的丫头掐死了一个,对外声称是吴大娘,随意找了块地给埋了。 自魏国夫人去世,宫里的吴惠妃便渐渐地和娘家疏远了起来,加上之前又闹出魏国夫人孝期被外室带着孩子找上门的事情,昌盛帝也渐渐地疏远了吴家,连过节时候的赏赐的也比往年少了一半不止。 更上吴大爷不开心的是,这时候就算喝口酒,也开始偷偷摸摸的,生怕被人发现了! 这种日子,着实是难熬! 如今吴大娘子失踪了,对于吴大爷来说,确实是一件极好的事情,所以赶紧让人到宫里,赶紧将这件事告诉了吴惠妃母女。 凤香公主听了,只是弯了弯嘴角,果然一开年就遇到了喜事! 外人都在传言,称是她央着惠妃专门从昌盛帝那里求到了赐婚的圣旨,但实际上她根本没有那么做过,都是她的母妃自己一手演出来的戏罢了! 可她如今再也不想做惠妃的傀儡了,无论谁和她抢这个男人,她都不可能退让! 吴家是她的外家没错,可越是这样,他们岂不是越该比其他人更为自己着想? 本来以前她也没觉得陆阳春有多值得她稀罕,但自从重阳知道他竟然心里还有王琳芝,她心里便不自在起来,一心想要在这上头赢了才好。 吴惠妃听到吴大娘子没了,却立时变了脸色,吴仁这个蠢货,这不是告诉世人她为了自己女儿逼死了娘家的侄女? 得知兄长竟然已经将这件事宣布了出来,吴惠妃连脸上的笑容也维持不下去了,恨不得一巴掌将那蠢货打醒才好! 可看着眼前战战兢兢回事的管事娘子,吴惠妃的手又无力地垂下了,向凤香公主道:“你下午去吴家,送一送吴大娘子。” 无论吴大娘是怎么死的,但是在普通的人眼睛里,她是为成全陆阳春和凤香公主而死的,若凤香没有任何表表,露出一副理当所的样子,只会让人觉得她心狠手辣,容不下人。 这样别说吴家人担心,就是其他投靠自己的官员的也担心。 吴惠妃早给自己定位好了,她可是要做皇后和太后的人,并努力地朝着那个方向前进,怎甘心被自己娘家的兄长如此直接的拖后退? 凤香公主当时就不乐意了,她马上就要嫁人了,现在让她去吴家送死人,这不是招晦气吗? “儿臣现在忙得很,还有许多待嫁的事要亲自去准备。”凤香公主一脸焦急,“等到成亲之后再过去。” 吴大娘子若真是要脸面,早该在安公园事发之后就去死。 可她那时候不仅没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