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9 章节
长子已经和她的娘家内侄女吴雪娇订亲,这点小事根本不用自己开口。 果然没有等到三司会审,那女犯人已经咬舌自尽了,三司联手派了人来公主府,希望带走跟那女犯人在一起的孩子却被清阳公主拒绝了,“本宫怕他在你们手里呆不到几个时辰就没命了,你们若想审问本宫现在就将人叫出来,你们直接问就是了。” 哪想等那孩子出来之后,问出来的结果却是他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半个月之前才被那妇人带在身边,悄悄地将王惟一指给他看,使团去契丹那天妇人告诉他,只要他问王惟一喊“父亲”,她就给他买一只烤鸡。” 半点有用的消息都没有问出来。 清阳公主看着那孩子多少觉得膈应的慌,想送给没有孩子的普通夫妇抚养,又怕程家背地里下手,惟有趁着去大慈恩寺上香的时候,托了顾钺的师父一并教导。 王琳芝得知那女犯人死在狱中,虽不清楚是谁伸的手,但却不想这么轻易就这么算了,刚好七夕的时候清阳公主在府里设宴,广邀京中名姝,王琳芝便有意无意放出消息,她无意得到一本制香的书,可以帮助人消除身上的狐臭。 她如今是深得帝后喜欢的郡主,此话一出大家纷纷好奇地接话,问她这制香怎么卖。 王琳芝:“配个香而己,简单的很,大家若是有兴趣,我将那方子抄给各位也就是了。” 今天来的人甚多,吴雪娇、姚珍都在,虽然心里将信将疑,但对这件事却比别人更多了一份关注,纷纷催着王琳芝快些将那方子写出来给大家看看。 王琳芝也不推辞,当真将那方子誉写了出来。 几个在程静姝手里买过方子的人,心里一时之间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因为程静姝那边卖的制香三千两银子只管三个月,隔段时间不用,之前那股子怪味就出来了,刚好可以试王琳芝的配方。 哪想她们这些人不用不知道,一用之后发现消异味比程静姝那方子还要快,用起来也更简单,最重要的是这方子是白送的,自己拿着去配也不过是少许银子的事情,一般人都花费得起。 然后众姑娘一致反应过来,她们这是被程静姝给坑了! 061 笑柄 别人都还好说,吴家却是买回来送给凤香公主用的,吴雪娇打听到凤香公主将程静姝那制香用完,直接换上了王琳芝的配方,再问了凤香公主这配方的效果之后,心里别提多气愤了,整整一天都没有吃饭。 魏国夫人亲自过问了之后,吴雪娇这才把事情的始未说了出来。 “就这样告诉娘娘和公主也太便宜她了,不如先悄悄的告诉忠勇伯府。” 为了让忠勇伯世子流放的时候少吃些苦,忠勇伯花了不少积蓄,然而他手上的差事又丢了,没了经济来源,可这么大一个伯府几百号人要每日花销,手头拮据可想而知。 吴雪娇在魏国夫人的授意之下,将这件事告诉了程三姑娘。 程三姑娘一直爱慕陆阳春,却觉得陆阳春对自己总是疏远而客套,但和程静姝的关系非常好,心里早吃味得紧,现在得到了这个消息,直接告诉了忠勇伯夫人。 忠勇伯夫人听了之后,当晚就把程静姝叫到了跟前,也不说别的,只是叫苦,说家里如何如何的穷。 程静姝将银子给陆阳春的目的,就是怕这银子被忠勇伯府给搜刮了去,如今银钱不在自己身上,她才不在乎忠勇伯夫人怎么对付她! 反正忠勇伯手上没有差事,若想起复还得靠她搭上吴惠妃这条线。 忠勇伯夫人见她站那里装傻,心里十分窝火,脸上却一点不显,只笑道:“如今府上也穷了,就怕再出什么变故,就想着先将你们姐妹的亲事给定下来,前两天吏部郎中翁大人托了媒人向咱们家来提亲了,翁大人虽然只是五品,但多得陛下赏识,文采斐然,堪为良配……” 程静姝现在天天给凤香公主做伴读,对这位吏部郎中翁大人自然是不陌生的,因为他的女儿翁秀梅恰好也是凤香公主的伴读,据闻翁秀梅上面还有两个兄长,自己如今才多大?可恨忠勇伯夫人就想拿婚事来敲打自己了! “婶娘觉得好,那自然是极好。” 程静姝勾了勾嘴角,但那笑容却令忠勇伯夫人的脊背不自觉地发凉,让她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婶娘也是为了你好,不然你叔父如今的差事也没了,你哥哥又被流放到了岭南,听说那里瘴疠遍地,毒蛇横生,也不知道你哥哥还能不能再活着回来,忠勇伯府单靠我们孤儿寡母如何撑得起?婶母少不得先替你打算了。” 这是逼着她拿钱出来,再找吴惠妃想办法救人了。 “婶娘觉得这门亲事这般合适,直接给三姐姐。我现在是陛下亲封的县主,又是公主的伴读,公主的亲事尚没有着落,我怎么敢先顾着自己?万一陛下问起来,我该如何回答?就是公主那边,只怕都没办法交待呢。” 忠勇伯夫人听了,脸一下子涨成猪肝色,指着程静姝道:“你到了现在还敢拿陛下和公主来搪塞我,同样的制香,琅琊郡主直接将方子送人,而你却拿了它卖那么多银子,到时候惠妃娘娘问罪下来,你担当得起吗?” 程静姝到了此时才渐渐有些明白过来,自己着了王琳芝的道,可她并不慌张,而是冷冷地笑了,“婶娘只怕是忘了兄长是如何被流放,叔父的差事又是如何丢了的?我早交待过世子不能急功冒进,他自己将事情给弄砸了,现在王家对付我们也罢了,难道我们也要先自相残杀吗?惠妃娘娘那里,我自有办法应付,倒是王家这边婶娘保证自己可以抵抗得住吗?你该不会是以为将我嫁给翁文渊,他这个寒门士子就可以对抗皇后娘娘和清阳公主了?” 忠勇伯夫人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程家已经被绑在了吴惠妃的这条船上,根本没办法脱身了。 “你这小贱人,若不是你在背后调唆,单凭世子如何敢跟琅琊郡主对上?”她狠狠盯着程静姝,“你自己做了错事就要承担责任,我不管你在贵人面前如何得宠,但你是我养大的孩子,现在伯府遇难,你却悄悄地存私房钱,来人,给我好好教训这个不孝女!” 忠勇伯夫人话声未落,已经有两个心腹婆子将程静姝踢跪在了那里,拿着藤条在她的身上抽了起来。 当然,她们都是个中好手,永远有办法抽得她疼痛不堪偏偏又看不到半点伤痕,一直到奄奄一息的时候,两个婆子方在她身上搜了起来,然而却连一个铜板也没有收到。 忠勇伯夫人愈加气恼,“她存着私房钱,倒让伯府给她担干系,她这是想害死我们程家啊!” 程静姝却冷冷地笑了,“像你这么蠢的人,死了也是被自己蠢死的,有本事你就打死我!” 她断定忠勇伯夫人不敢下此毒手,“你要是不敢,趁早将我那好姐姐许给翁家,说不定我心情一好,还会救救伯府。万一我不高兴,无意中说漏了嘴,程家这爵位在不在还是两说。” 忠勇伯夫人眼睁睁地看着程静姝踉踉跄跄地走了出去,许久之后才惶惶然地抓住了心腹妈妈的手,“怎么办?我觉得她可能真会这样做!” 那心腹妈妈拍了拍忠勇伯夫人的手,“夫人别慌张,她这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呢,伯府倒了对她有什么好处?她就是在吓唬人,也正说明了她害怕这件事。县主从小异于常人,说不定真有办法安抚好公主和惠妃,那些事您就不必担心了,但她这种态度却不能滋长,翁家的亲事一定要订下来,总不能好全让她一个人占了。” 忠勇伯夫人遂依心腹妈妈的话行事,过了几天果然派媒人去翁家说起这件事来。 原来,所谓的冰人来提亲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不过是忠勇伯夫人敲打程静姝的话罢了,可现在她的态度惹火了对方,忠勇伯夫人又想为丈夫和儿子走些门路,还真的动了这样的心思,反而主动派人去翁家说起这件事来。 可不凑巧的是翁文渊的寡母病了,翁郎中是有名的孝子,这亲事要等到翁郎中的母亲病好再议。 王琳芝得到消息,不得不对翁文渊刮目相看,此人能混成昌盛帝跟前的红人,果然不是等闲之辈。 不过,这也够让程静姝成为笑柄,手忙脚乱一段时间了。 062 祀与戎 转眼又到了桂子花开的时节,京城里很多人家都办起了赏菊宴。 清阳公主整日却开始有些焦虑,人也清减了许多。 王琳芝看在眼里,只得每日绞尽脑汁的想办彩衣娱亲,可一直等到冬至父兄仍旧没有半点音讯的时候,连她自己也不得不有些坐不住了。 “琳琳最近可能梦到过菩萨?可曾梦到过你父兄何时回来?”” “最近天凉,女儿睡得沉,做了梦也记得不清楚了。” “吾儿随阿娘去寺里给菩萨上一柱香。” 等去了大慈恩寺,见到了不空大师,清阳公主免不了虔诚地道起谢来,“多谢贵寺,让小女有幸在梦中见到了菩萨。” 不空大师便望了王琳芝一眼,清阳公主则讲起了去岁王琳芝有心从大慈恩寺得到婆罗果,种在自家花园发出嫩芽,菩萨给她“托梦”的消息。 不空大师眉眼未动,只道:“心诚则灵,施主不必谢我。” 虽然他没看王琳芝,但王琳芝却听出了对方的言外之意,却只友善地朝不空大师笑了笑。 “听说大师的卦一向很灵,不知能不能帮我卜上一卦。”清阳公主的态度仍旧十分虔诚,不空大师不好拒绝,只因这里面也包含了昌隆帝的意思,半晌方道:“老纳要问问小施主梦中的情影,有了菩萨的指示,这一卦想必会更准确。施主不妨先出去逛逛,等下再来听结果。” 言下之意,是让清阳公主回避。 清阳公主便很有风度地退了出去,全大周唯有她的女儿见过菩萨,每每想到此,她便十分激动和自豪,并不觉得放任女儿和不空大师在一起有何不妥。 王琳芝却有隐隐的不安。 难道不空大师看出了自己的不同? 若他要问起此事自己该如何解释? 王琳芝心中有无数念头闪过,但瞬间又镇定了下来,即然上天都允许她活过来了,必定是看出了她上辈子的不甘,她又没有用这种“先知”谋取任何利益,不过是想改变上一世的悲剧罢了,她问心无愧,就算不空大师问她也不心虚。 “小施主不防写个字给老纳测。” 不是要占卜吗?怎么又变成测字了? 王琳芝对这些并不懂,凝神片刻,在宣纸上书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戎”字。 不空大师挑眉,“小施主为何单单写下这个字?” 王琳芝的表情也变百虔诚起来,“我希望阿爹早日归家。”最好能在冬天之前回来,不然大雪封路,必会延迟。又是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若昌盛帝愿意出兵,则一切都解决了,这才是她写这个字的真正目的。可这话最好是由大和尚的嘴说起来,到了昌盛帝那里才更有可信度。 不空大师仍旧慈爱地笑,就是不接话。 王琳芝只得继续解释道:“前两天路过国子监,听到几个书生摇头晃脑,说什么‘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我一向不爱读书,只觉得这句说得挺对,便一下子记住了。大周和契丹,和‘祀’无关,那就唯有选这个‘戎’字了。” 不空大师却露出一脸赞赏的模样,“小施主悟性颇高,令尊因严冬阻挡,冬天之后必定会归家。” 好个大和尚!这不等于没说吗? “难道是契丹内部发生了战事?”许是福至心灵,她一下子想起了这件大事,虽隐隐约约有些印象,可惜太久远,实在记得不是很清楚。 若是这样,父亲和阿兄在契丹就很危险,王琳芝的心不自觉有些被提了起来。但契丹若是内部分裂,稍有点头脑的必定会想着让父兄做靠山,目前他们应该是没有危险的。 可父亲只带了两千人,王琳芝多少还是有些担心。 不过父亲功夫不错,自保肯定没有问题,但春天之后回来,中是的变数就多了,可能是夏天,也可能是秋天,更有可能会到明年冬天…… 所以这话根本就和没说没有任何区别。 “小施主颇有慧根。” 高僧的话永远这么高深,清阳公主却十分高兴,第二日特意带着王琳芝进了宫,先将此事禀告给昌盛帝。 当昌盛帝听到那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时候,特意给王琳芝补了一课《左传》,还道:“琳姐儿颇有读书的天份,明天就到宫里来,和凤香一起读。这样荒废下去颇可惜的。” 这是命令,并不是征求意见,王琳芝虽然不乐意女儿和凤香公主呆在一起,但也只有高高兴兴的谢恩的份。 清阳公主担心女儿在宫中被人欺负,可皇帝的命令又能不尊,只得想其他的办法,“公主是四个陪读,琳姐儿自然要低一等……” 没等她说完,昌盛帝突然道:“本朝的公主、郡主、王妃皆是正一品,阿妹休得妄自菲薄,琳姐儿一样可以选四个伴读。 清阳公主决定不再谦让,给女儿选四个家风清正的伴读出来,不要求她们对王琳芝有多好,只希望凤香欺负她的时候,伴读们能说句公道话就行。 于是乎,公主府迎来了一场盛大的赏梅宴,京城里所有四品以上的夫人们都收到了请贴,清阳公主也特意放出风声,要给女儿找四个伴读。 “伴读们可以帮你做课业,还可以陪着你玩。”公主府里也曾请过不少先生,往往呆不了几天就自称才疏学浅请辞了,她也知道是女儿背后捉弄了先生,但训过之后王琳芝仍旧故伎重演,她又舍不得动手打,颇有点听之任之的意思了。 “那这些伴读我可不可以先自己选,然后让阿娘帮我把关呢?” 清阳公主不得不再次感叹,女儿是真的长大了,若是以前哪有商量的余地? 她笑吟吟地点头同意了,又交待女儿,“没确定之前先不要放话出来,免得得罪了人。” 在清阳公主看来,必定是所有姑娘争先恐后的想给自己的女儿做伴读的,在她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女儿无一不好。 可到了赏梅宴这一天,阿谀奉承之辈倒也不少,但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