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早前传来要重开“月中居”的消息,太尉府上下惊茫一片,这意味着太尉府建成以来,将迎来第一位女主人。好不容易大家习惯了谢大人不近女色,忽然间就要多出一个人来,这也没听说太尉最近和哪家姑娘走得那么近,黏乎得要娶进来啊? 前院在太尉名制下任职办公的吏员们,考虑的是继夫人出生哪个世家,对太尉府的人事经济、朝中各军派系,甚至君臣局势会有怎样影响;后院的人考虑就更多了……但是众人还没等到太尉宣布婚期简讯,也不见什么喧天锣鼓操办,就听说人已经进来了。 如果吃惊的眼神可以论斤两称重,那么两大箩筐应是能装满上秤的。 太尉多年来清心寡欲,后宅空置不用,不过这大片的屋宇和花园草木也需要打理,再加上一应班房配置,还要照顾前院几十号人马,仆役也很是不少。 但毕竟没有女主人,有那留下做侍女丫鬟的,也是高矮胖瘦良莠不齐。为了凑足能在景语跟前亮相的这八个侍女,一向不管内务的虞娘可没少花心思,硬是把府里筛了个遍才挑出几个好的来。这些事原要交给莲子更合适,但不用太尉解释她也知道,莲子姑姑不使绊就不错了,毕竟她是前头夫人留下的陪嫁…… 虞娘想到方才在门口的情形,太尉堵着九娘子寸步不让,真是罕见的稚气。 她们几人没得了吩咐,也不敢靠近屋檐下,只在院中栽的珙桐树下站着。这树四月间开花时极美,如今枝头青果累累,过得两月又要绿叶凋敝……恐怕不少人眼中,九娘子便是这中途摘了果子,又很快要被厌弃的人。 “虞娘子,”一个圆脸杏眼的侍女悄悄拉了拉她的衣袖,“方才那个人就是太尉带回来的……” “什么叫那个人,”虞娘轻声打断她,“教你们的规矩都忘了?艾叶你记住了,这院里看到的一切都不可传出去,免得要吃苦头。” 这个艾叶的爹是轿厅管车具的刘头,她娘是厨房里的一个掌勺婆子,艾叶有这层关系,一直做着轻省的活计,养得白白净净。虞娘看得出她在疑惑什么,九娘子一身嫁衣是有些不合常理,只不过这些事还轮不到她们多嘴探听。虞娘见她皱眉似有不悦,当即决定要把她退回去,趁人还没到继夫人跟前,这种性子还是别来讨嫌。 虞娘拿了主意正要开口,就见太尉从屋里出来。她忙先迎上前去,“大人,是夫人有什么吩咐吗?” 谢骁点头,“你们进去几个听差,虞娘,有劳你费心了。” 虞娘就点了几个人的名字,“娇儿,招弟,菡光,芳芳,你们且跟我进来。” 谢骁听了不免笑道:“怎么没改个名字,听着不大整齐。” “我是想留着等夫人来,”虞娘解释了一句,“夫人看上了再留,其余退回的就不必改人家名儿了。”她又叫剩下的几个去打水,其中包括艾叶,最后看谢骁站着不动又问“大人接着要去哪儿?” “我在边上坐坐,你不必管我。” 他还能去哪,他哪里也不去。谢骁就在廊下的栏杆上坐着,明明什么都没想,唇角还是不由翘了起来。幼娘可说了,等她洗浴过后,有什么事再说。 她要说什么都不要紧,她回来了,他就满足了。 …… 城外官道上,新娘子不见了之后,局势不但没有收拢住,反而随着时间渐长越发骚动,不只议论纷纷,竟还有人想趁乱摸嫁妆。 玉萱和湖菱两个挤在一处忧心忡忡,当时她们就在花轿旁,眼睁睁看着谢太尉冲过来一把拉住娘子,把她飞抱上马。那一刻回想之中是那么迅捷,还不等她们从震惊中反应过来,人已经跑开了。 玉萱急得眼眶都红了:“湖菱姐姐,娘子该怎么办,以后她可怎么嫁人了,太尉他真是混蛋,娘子太可怜了……” 湖菱就叹气,这还想嫁人,看谁还敢娶九娘子?她也是一愁莫展,再看浑身急躁的王举人就很是同情,男人丢脸事大,何况是这种事。 丟了大脸的王鹏程心中悲愤交加,气得胸膛一起一伏,下巴上原本精心打理过的一撮短须也狼狈抖动。此刻他真是绝望无助极了,表姐夫叫他回城去向秦家讨个说法,可他怎么敢去? 谢骁那一句“这和说好的不一样”真真是诛心刺骨之剑,这么多人都听见了,他怎么向亲家解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说,他这个功名是用和九娘子的婚约换来的?回南通去找大伯拿主意?大伯早就劝过他,功名难得,媳妇好娶,不要惹怒了上面。他现在回去除了得到奚落嘲讽,谁还能给他出什么主意? 落到现在这般进退难堪境地,尖亮的唢呐乐声似还萦绕耳旁,王鹏程胸口郁闷恨不能嘶吼一声,谢骁,谢骁你不得好死! 王家来送嫁的几个女眷中就有景语的三嫂李氏。李氏一看这闹哄哄的队伍停在路上也不是事,就带着人上来和王鹏程商量:“妹夫且先打发乐班子散了,人多嘴杂,也帮不上忙。” 事已至此,迎亲队伍也没必要留着了。 王鹏程就给雇来的喜事班子结了剩余的工钱,还有人不长眼地来讨喜封,被王家人一巴掌甩了过去,“滚蛋!” 看着穿红挂彩的喜事班收拾东西、抬着花轿离去,王鹏程的心更凉了。这一去仿佛撕开了一个虚伪的热闹假象,他看到自己无尽凄惶地站在里面,不知如何应对。 “妹夫,先带人回城,这日头还滚烫着,回来坐下再慢慢说。”李氏又拿了个主意,王宇也在旁帮腔。 李氏是念着这么多嫁妆还在路上,她没有看住小姑子,可不能再丟了秦家的财产,再说婚事被打断,她去不了南通自然也是要回府的。王宇则是想看堂弟出丑的笑话,前些日举人老爷有多春风得意,今日他就要有多狼狈窘迫,不跌一跤还真当自己厉害着呢! 王鹏程早就没了主意。他脑中混混沌沌,一会儿想着功名怕是不保,一会儿想着皇榜既下没有理由也不能撤他举人资格,一会儿想着怎么面对二品知州秦老丈人,一会儿又想回南通以后怎么面对街坊邻里…… 这没了喜乐班子,一行人便没那么扎眼了,除了王家四五个人,剩下的就都是秦家人,以及雇来抬嫁妆的佣工。回程路上,李氏暗暗点了嫁妆,三十二抬没多没少,她又叫人把嫁妆上的彩绸解了。 王鹏程此刻看这大红色格外刺眼,便默不作声。 李氏放心之下,也开始琢磨起今天这事。 且不说太尉拦道一事有多让人惊骇,她就说嘛,王家行聘那一日太尉过来观礼就很不对劲,若果真早就看中,她竟觉得太尉今日之举也不是多突兀。唉,毕竟太尉有权有势出得了格,也收得了尾,她们这等小门户和他这勋贵权势怎么比?且她没听错的话,还有皇帝圣旨赐婚这一句,这更叫人不知如何言语了,若是真的,秦家就是入了皇帝眼帘,谢大人这算得上奉旨抢亲了? 李氏心细,也听到了队伍里传的太尉开口第一句“这和说好的不一样”,不禁猜想得更多:王家和谁说好了,说定了什么? 这会儿家里的喜宴还没结束,宾客还未散去,就这样带着王举人返回,怕是要闹得满堂风声。她公公回来正要为明年铺路谋官,这等荒唐闹剧传开,没有半点好处。公公的官位是秦家头等大事,也是她们大房的立身之本。李氏在心中细想了几遍,拿定主意就叫来一个可靠之人,对他耳语一番命他速回秦府报信去。 待人走后,李氏松了口气,不禁想到:还好九娘子是个失母庶女,娘家又只是府上的一个书铺掌柜,全当没这门亲戚,秦府帮着遮一遮,谁也不知道她嫁去了哪里。这件事,只怕是要草草了之了…… 一行人到了城门口,李氏比起失魂落魄的王鹏程,俨然已是发号施令之人。她在路上就派人先行一步清场了一家僻静的茶楼,这会儿就带路叫众人先在这里喝口凉茶。 众人落座不久,就见一个高大身影快步走进来,正是秦家的主心骨秦明浩。 王鹏程没料到这么快就见到了老丈人,尤其老丈人此刻一脸严肃,目光炯然,威严不可轻犯,他心中忽然就涌起无限委屈,恨那谢骁坏了他的好事。 压下心头的不安惶恐,王鹏程抢先一步上前扑通跪道:“岳父大人,我对不起景语,我没有看好她,她被谢太尉抢走了!” 秦明浩收到李氏报信之前,正在喜宴上和一众族亲喝酒。来人说的简略,他面不改色地退席匆匆赶来,这会儿果然在这处茶楼见到了本该去往南通的迎亲队伍!他心中惊骇可想而知,毕竟此前陈氏没有告知他,谢太尉和他那个庶女儿有过来往,他全然不知会出这样变故。 但姜还是老的辣,秦明浩没有露出十分惊诧的神色,沉稳点头道:“来的路上我已经听说了,你不要急,坐下和我细细说明。” 羞愤交加的王鹏程没有注意到,老丈人没有称呼他为“贤婿”。 王鹏程就把路上这个变故说了一通,没有讲到他和礼部的私晤,只提到了圣旨:“简直荒谬!若是谢太尉真有圣旨,若是他有半分对秦家的尊重和诚意,为何不早早拿出来?且我和九娘子已过三书六礼,他这么做就是置礼法于不顾,不但会耻笑于天下人,连御史台都会告他一状!” 他却不知,李氏早已把最关键的几句话带回去。秦明浩听了王鹏程愤怒言语,心道你也只得二书五礼,聘书还没盖印,最后也没入王家拜天地,还算不得礼成。他出发之前叫来老妻陈氏,已经知道了许多事。 秦明浩安抚了他几句,叫众人在此稍作歇息,他这就去太尉府上走一趟。 临走之时,他带走了玉萱和湖菱。 去往太尉府的路上,秦明浩心中之慨叹,复杂非常。他已四十又六,半生过去,官至二品,州牧一方,说来也该是享尽人间荣华富贵。但谁又知道,他以微薄身家晋升科举,一路披荆斩棘,胜下无数同僚才得今天这一位置,这中间再加上需要他照料的寡母、幼弟、妻儿、亲族,心力交瘁,早早落得鬓霜白发。他外放了二十来年,异乡漂泊,聚少离多,人到中年倍感孤独焦虑,再不回京只怕就要奔波死在路上了…… 谢太尉的情况他自然知道,太尉自然是孤臣,但是他还知道,太尉也是可以变通的。 秦明浩三人的到来,很快就被报给坐在廊下等候的谢骁知道了。 谢骁看了一眼门窗紧闭的屋子,知道里面的人在洗浴,交代门口的侍女自己一会儿再过来,就往前部的会客厅去。 对于秦明浩,谢骁并不陌生。秦明浩是二品知州,不只要管理地方政务,也要统辖一地军务,虽然实际上他并不能指挥厢军,只担着替军队讨些补给的吃力活。谢骁这两年间就收到过他几次奏请陈条,说起来算是他半个上官了。 谢骁走入会客厅,秦明浩就站起来,向他行了上下级之礼:“谢大人。” “秦大人快请坐。”谢骁热情些,上前托了他的手臂,又吩咐上御赐的好茶水。 秦明浩也就顺势坐下,又叫玉萱和湖菱上前,面不改色道:“谢大人,这是小女景语身边惯常使唤的两个丫鬟,我怕她在府上没有人照料,就给她送过来了。” 实则太尉府又不是抢了九娘子来做下人,自然会好衣好食供起来,秦明浩这么说,就是表明秦九娘也是有娘家有人惦记的,是在要谢骁表态。毕竟谢太尉忽然拦在道上,不明不白的,叫人心里没底。秦明浩聪明之处在于,他虽是来问责,但不是要先得太尉府准话才点头,而是推了两个陪嫁侍女在前,认了谢太尉作为,再来要他这个便宜女婿一个承诺。 软硬刚刚好,既是一个老父亲的拳拳爱女之心,又是一个下官的谦和姿态。 谢骁自然是骑驴下坡,站起来给秦明浩作揖行了一礼:“还请秦大人放心,九娘子是我请了圣旨赐下的妻子,今日是我仓促失礼,改日一应礼节我会过府补上。” 饶是已经听陈氏说过一遍谢太尉的疯言疯言,这会儿再听他搬出圣旨又说一遍,秦明浩还是不由抖了抖颌下的山羊胡须。且谢太尉当着秦家两个丫鬟的面给他行礼,也让他的虚荣心不可抑制地飘了一飘。他在喉咙里清嗽了一声,识趣地没有再提这事,转而问道:“既然谢大人有圣旨,为何不早些讲明,我们府上也好有准备,倒叫王家那边有了误会?” 谢骁自然不能说是皇帝的意思,也没有推给王家,再行一礼十分诚恳地向九娘子、向秦家道歉,再三表明是他的错,是他做了混账事,让九娘子受了委屈,请秦府上下原谅他不智之举。 秦明浩连受他两礼,耳中又听得太尉低头弯腰认错,更是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他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女儿已经被带走了,就算他再把人带回来,王家还会要吗?事已至此,他若不能一举把太尉府屋顶掀翻了,便只有默默接受。唯一可喜的是,他觉得比起推诿不实的王举人,谢太尉似乎真是挺喜爱他的庶女儿。 顺着圣旨的台阶,太尉也道歉了,他不好真摆出老丈人的架势痛打他一顿。秦明浩就站起来要告辞,实是他也有些受不住太尉这样伏低做小,“今日府上还有些事要处理,我就先回了,还请谢大人三日后带小女回家坐坐,她母亲想念得紧。” 陈氏说不定是十分头疼,而不是十分想念,但那已经没什么关系了。三日回门,秦明浩都认了,秦家那边的事自是交给他来解决。相应的,其余事情则要留谢骁太尉处理。 谢骁就亲自送秦明浩去了轿厅,当着众多人的面,向他行礼祝归。 饶是秦明浩脸皮厚有一尺,这一趟连受他三拜,再受他伏低做小诚恳姿态一番,也有些晕乎了。 那可是谢太尉啊,这辈子没敢想过! 玉萱和湖菱便这样被秦老爷丢在了太尉府里。 她们两人眼神也不敢乱瞄,在会客厅里忐忑地站了一会儿,就有人过来招呼她们,“请问两位姑娘是夫人的侍女吗?” “夫人?”玉萱愣了愣才想到是谁,觉得这眨眼之间娘子就成了谢夫人,实在有些难以接受。她别扭地应了,就和湖菱跟着这个眉眼俏丽的侍女往后院走去。 说起来这是玉萱第三回来到太尉府。第一回她头也不敢抬,只跟着朱门令穿迷宫似的到了接着书房的一个小花厅;一回是跟着娘子来做客却被虞娘带跑了,只困坐着喝茶吃点心;这回再来,她偷眼看着,就见太尉府后院古朴雅致得很,比秦府的花园还要美上几分。 她们走了许久,那个侍女终于来到一处小楼前。那楼前还晒到阳光的地方,有只橘色猫儿侧卧在一小块竹席垫子上打盹。 “我们九娘子是在这里吗?”湖菱拦住玉萱的脚步,有些警惕地问道。这地方景致是很不错,但九娘子初来乍到,不大可能有一只猫儿能在生人门口卧榻檐下。 “你们来了。” 莲子就笑盈盈地抱着几床半新不旧的被子,从屋里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我和读者》:18,燕十 中后期忽然眼熟的一位读者~那时候我更新不稳定,断断续续,脑子里也打结,她就每天风雨无阻来打卡,支撑我渡过了最难的一段时间。 谢谢你,耳边至今还有那一声“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