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六十年代春莺啭 > 作品相关 (4)

作品相关 (4)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兑她,家里面的活她干的也多。    想来想去也没办法,憋足劲儿生个儿子,可是前头不是俩闺女,大女儿懂事了,二女儿才断奶。    所以那事她婆婆一商量她就同意了。家里面养孩子养不起了,老大家里面也多,但是刘凤虽然自私了些,但是护犊子。    再加上她们家俩丫头都知道事儿了,不可能跟着别人的,刘凤觉得自己饿死了也不把孩子送人。    “丽丽啊,你觉得妈跟你商量的事情怎么样啊。”娘家妈就问郭丽丽什么意思,到底同意还是不同意。    郭丽丽自己喜欢孩子,对待侄子侄女都喜欢,平时很多照顾,可是你要让她领养一个还真的有点不愿意。    “妈,这事不行,离得这么近,二弟妹现在愿意,可是保证以后日子好过了不后悔啊,这要是养大了再来认,你说这不是白养了。”    但是家里情况确实不好,吃饭的时候就是一人一碗,先紧着男人吃,女的吃不饱的,女孩子们就更少了。    “丽丽,你好好想想,这侄女难道不亲啊,就算是长大了知道了怎么样?你对她好,难道她不孝顺你,你弟妹要是胡来,你弟弟也饶不了她。”    娘家妈很愿意把老二家去年生的那个送出去,在黄家日子多好过,最起码不挨饿啊,再说了孙女成了外孙女,她哪都不亏啊。    可是郭丽丽带着脑子啊,她宁愿去孤儿院抱一个也不愿意要侄女,侄女这就跟个□□一样。    她费心费力养大了,教育成功了,难道亲爹妈不眼红,她觉得这个事情不靠谱。    找那种无父无母的孩子,父母生前都是比较靠谱的人,不然遗传不好。这样的孩子最好了,她也想要领养一个孩子了。    回家的时候郎菊南在收衣服,黄莺的衣服尤其多,她衣服都是新做的,家里面的布料基本上都是给孩子用了。    郭丽丽就走过去,“妈,我来收,这衣服也是小宝刚做的。”    她拿着的是一件黄色小外套,那颜色是真的好啊,这料子应该一般人拿不到的。    郎菊南不知道这人怎么了,突然这么近乎,她就笑着把衣服拿回来,无事献殷勤。    “妈,你看看能不能把小宝小时候穿小了的衣服找出几件来,我娘家侄女特别多,看看给她们穿,不然闲着也不用。”    黄莺其实没多少旧衣服,她穿的衣服爱惜,穿时间长了还很好,就算是小了给改大了接着穿。    所以旧衣服不多,现在衣服倒是挺多的,可是这年头旧衣服不能穿了可以当补丁用啊,再不行做袜子。    郎菊南不太好拒绝,她就笑着说:“这个事情啊,不能问我,得问问小宝什么意思,这孩子很有自己的主意。”    黄莺正好进门,她跟她爸吃完饭有时候散步,黄炜业那么高,黄莺不到他的腰,俩人就走在一起,一前一后的。    “姥姥,什么事情啊,跟我说说呗。”黄莺自己就蹭上去,她走路基本不跑。很稳当。    郎菊南抬了抬下巴,点了点郭丽丽,意思是你来说。    郭丽丽脸上就堆着笑:“小宝啊,没什么事,就是问问你的旧衣服,能不能给舅舅家的妹妹穿,舅舅家里妹妹多,衣服不够穿。”    黄莺就腻歪透了,谁舅舅啊,哪个牌位上的舅舅啊,她怎么不知道她姥姥还有儿子。    她就扭头看她爸:“爸,衣服收拾一下给你战友家里,烈士遗孀带孩子不容易。”    郭丽丽脸都气白了,她觉得真是针对她,没要的时候怎么不说给战友,她一要人家立马就说给别人。    “小宝,能拿到不能匀两件。”她想找个台阶下。    可是还真没有台阶了,黄莺有点旧衣服早就给人了,她跟着她爸去人家家里做客,很多战友都成了烈士。    烈士那时候也没有墓地,战场附近埋了,找得到的立个碑,找不到的家里立个衣冠冢。    所以上战场前都说好了,活下来的是英雄,家里面给捎个信,能照顾一下就照顾。    黄炜业算是英雄了,他得照顾啊,有时间去看看。一些家里面是真苦,可是烈士子女不能没衣服穿。    人家父亲如果孩子,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孩子没饭吃,没衣服穿。可是人家父亲牺牲了,活着的人就得做点什么。    黄莺就呛回去;“人家父亲是烈士,为国牺牲,你凭什么跟人家争,谁给你的底气匀两件,你娘家难道比他们更穷,做了更大的贡献吗?”    黄炜业也不说话,郭丽丽希望丈夫说几句,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黄炜业对郭家全是面子情,根本不想接触太多。    郭丽丽心里跟吃了石头一样,她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不值钱呢,一个丫头片子都能给她脸色看。    她就在考虑一个事情,如果办成了自己会不会好过一点,这个家里面是不是说话就有人听了呢。    现在外面其实有点热量爆棚了,好像是鼓着一股劲不知道干什么,反正不是特别安稳。    王奶奶自己去厂子里要钱,这几年来厂子里分的是越来越少,说是资本家,工人有情绪。    前几年一直在说,可是没想到这么久了,竟然愈演越烈,宋奶奶觉得不安稳,老是心提着。    她的左手最近有点麻,老是感觉不太灵活,她觉得带孩子这么多年肯能有点累了。    家里面就指着厂里面的分红过日子,可是厂里面现在不给钱了。当初孙哥那边车行的钱分两次还清了,孙哥这人讲义气,以后也没有什么混混小偷来惹事。    王奶奶进门就看到王珍,自己拿着小马扎坐在门口里面等着呢。    “奶奶,我妈今天来不来啊,怎么还没来呢,说是今天来看我呢?”    王奶奶这心啊,就跟钝刀子割肉一样,她可怜自己孙女,张淑珍什么样的人,难道还能信得过吗?    孩子没有爸爸,也从来不去找爸爸,没有过爸爸,所以从来不知道有爸的孩子是什么滋味。    ☆、生了    她就只知道妈妈,可是张淑珍很久才来一次,结婚以后有自己的生活了。来一次,就给孩子一次希望。    等着妈妈下次来,可是下次是多久,谁能知道呢?孩子老是等着,也不嫌烦,很有耐心。    可是大人知道怎么回事啊,大人看了心酸,可怜孩子。    王奶奶就去牵她,“小珍啊,咱们回家啊,你妈说有事呢,改天来看你啊,奶奶回屋给你做饭吃啊,你帮奶奶洗菜啊。”    或许是这样的次数太多了,王珍都习惯了,自己拿着小马扎就进屋了。她就进去给王奶奶洗菜,特别乖巧的孩子。    王奶奶低着头生火,一低头眼泪就啪嗒掉地下去了,她左边手有点木了,不是很好用。    张淑珍现在非常舒服了日子,生了个儿子,宋润高兴地不得了。颠颠的跑宋奶奶那里去报喜,他现在幸福了,日子这么好当然想要孩子。    宋茜正在吃饭呢,她已经是大姑娘了,初中毕业了,马上就上高中了。    听见了心里滋味可见一斑,真是高兴啊,她自己默默地放下碗,抬起头来就笑了。    “爸,恭喜啊,你跟张阿姨盼孩子这么久,弟弟终于出来了。”    宋润想不到避讳一下孩子什么的,他以为真的是恭喜,一边摆摆手,“没什么,臭小子一个,等明天去家里看看,那小子老胖了。”    呵呵,去看看,一定会去的。    宋茜这几年没少看脸子,当着人前一个样,人后张淑珍话里话外挤兑你,她大姑娘一个脸皮薄。    他爸以前给她带点东西,她气的都不要。后来看开了,自己长大了也知道事情了,我爸给我的凭什么不拿啊。    宋润打量了一圈,没看到宋阳:“茜茜,你弟弟呢,吃饭怎么也不见人呢,去哪儿了。”    “没去哪儿,一直跟老三在一起,估计在我大伯家吃饭了。”    宋泽家里总是热闹,家里四个小子,闹腾腾的,宋阳爱跟着老三一起,经常在那边吃饭。    宋茜说实话感谢马丽,当大伯母的算是半个母亲了。平时没少关心,在家里吃喝也不嫌弃。    宋润这几年没有糟心的,儿子在外面惹事也没有人找到门上,全找宋奶奶了,可是老太太护犊子啊。    你找到门上,孩子被欺负了,我也不怎么着啊,她护犊子特别厉害。人家还能怎么着,回家把自己孩子揍一顿,臭小子打架打不过人家,活该受欺负。    宋奶奶万事不理会,她就照顾孩子生活,俩孩子吃得饱饱的,在外面不受别人欺负她就开心了。    时间长了,宋阳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脱了缰的野马可劲的造作。他对他爸感情就那样了,没什么亲近。    你说宋润平时不养孩子,见了面还老是想教训孩子,他看宋阳觉得哪哪不好,忍不住教训。    可是宋阳根本不听他的,他觉得凭什么摆老子的谱,他就抬杠,见面就呛俩人,父子成仇了。    等宋阳回来了,一蹦一跳的,嘴里哼着戏,宋奶奶特意在等他呢。    “阳子,你过来,奶奶跟你说个事情。”宋奶奶就招呼他,指了指凳子让他坐下。    “奶,啥事啊,是不是我爸有儿子了,这事儿我知道了,您老放心,我大伯母都跟我说了。赶明儿,我去看看去。”宋阳嘚嘚说了一堆,自己跟没事人一样。    宋奶奶准备了半肚子的话,最后硬生生给转口了:“    你吃饭了没,没吃的话再吃点,奶奶给做点好吃的。”    宋阳自己心里也不舒服,可是他现在青春期加生理期,男儿有泪不轻弹,爷们儿,不能给压垮了。    他自己从口袋里掏啊掏的,摸了一块巧克力出来,掰开了两半,脸上笑嘻嘻的。    把糖给一下塞到宋奶奶嘴里,自己乐的不行:“奶奶,尝尝什么味,这可是进口货,小宝给的,老好吃了。”    “姐,这一半给你,叫巧克力,你肯定没吃过。”说着一溜烟蹿到里屋,宋茜这时候在里面写作业。    宋茜自己没吃过,也知道是金贵玩意,没吃过或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她给推回去,黑色的半块,正方形的,“阳子,你吃,姐吃过这个,同学带的我跟她关系好,给我一大块呢。”    确实是同学带了一盒,里面两大块,人家家里面条件好,对着特别好,攒着票据买一点全给孩子吃。    可是问题是,人家没给她吃啊,就给她看了看,这玩意就是炫耀一遍,然后自己放在那里闻着,最后才吃。    宋阳不耐烦这个,特爷们一下给人捣嘴里,“吃呗,跟我这个不一个味,我都吃过了,老甜了,又香又甜。”    宋茜舌尖顶着巧克力,一点一点尝,眼泪就打在作业本上,甜什么甜啊,这个是苦的。    宋阳这货根本就没吃,长大了,家里面奶奶姐姐全是女的,他就有一种责任感了。    黄莺给一人分了一块,可是他没吃,他看包装觉得很贵。放口袋里,自己舍不得吃,想着他奶奶跟宋茜还没吃过呢。    他以为世界上的糖都是甜的,越贵的糖越甜,不是的。黄莺吃的是黑巧克力,很苦的那种。    第二天去看孩子,那孩子又白又胖,看起来就是营养很好。宋茜女孩子细心,看到床头柜抽屉里,留了一条缝的那个缝隙里,是一盒巧克力。    她没说话,张淑珍也是假模假样说几句场面话,“中午在这吃饭,都在这里吃,正好咱们庆祝一下。”    宋茜算是吃过这个苦头了,以前也是这样留饭,可是到了饭点人家根本不做饭,就在那里等着,你吃什么啊。    她出去看宋润在做饭,月子饭,炖的老母鸡,她爸很少给东西,除了每个月固定的钱之外没什么。    但是一般她开口的话要东西能要的到,她个女孩子,一些事情宋润比较纵容。    “爸,昨天我同学拿巧克力在班里分,没分到我,吃了的同学都说很好吃,真那么好吃吗?”    宋润把锅子盖上,看着自己家女儿,“还吃啊,巧克力滋味特别浓厚。你想吃啊,爸给你拿一盒。”    说着就进屋了,宋茜在外面等着,宋阳早就跑了,他不耐烦听张淑珍在那里叽歪,也不吃饭,吃点好的张淑珍就老拿眼看他。    宋茜听到里面说了几句嘴,最后还是拿出来了一盒,家里面其实两盒,备着生孩子的时候吃的,张淑珍早就让宋润买好了。    可是她生的特别顺利,根本不需要补充体力,自然就拿回来了。    宋茜看着那包装,觉得好看啊,亮晶晶的,彩色的糖纸,“谢谢爸,肯定特别好吃,我拿回去给奶奶也尝尝,奶奶肯定也没吃过。”    她这么一说,当爸的听了肯定高兴啊,女孩子乖巧还孝顺,自己的孩子肯定喜欢。    老母鸡做好了吃饭,宋润给张淑珍端到里屋吃,然后鸡肉拿了一碗出来给宋茜。    没有味道,宋茜自己加了盐,一边狠狠的吃肉,老母鸡肉不是很好咬,这是她爸给做饭,一般张淑珍肯定不给吃的。    “爸,你也吃点,这么大个男人没点营养。”宋茜给分出来,她心疼他爸,张淑珍什么样她知道。    回去就拿巧克力给宋阳,宋阳在那里吃的高兴,一边吃还在说:“我就说甜,特别甜,姐咱们收起来放着过年吃。”    宋奶奶听了就笑的不行,“行了,你没听你姐说,天热了就化了,不用留,过年我让你爸再给买。”    最后宋茜把糖纸收起来,夹在书里,她跟自己说好好上学,以后赚钱了,自己想要什么买什么,问别人要东西不好过。    现在学校里面也是有点乱,不像是学习的地方了,老师鼓励学生们上山下乡,去支援边疆。    很多人不去念高中了,请愿书写了,坐着火车就去了大西北。宋茜还想继续读下去,她学习成绩好,特别珍惜自己读书的机会。    她自己也知道,现在读书是她爸给钱,要是不读书了,以后也没有机会了。    黄炜业去看战友,那战友早就没了,战场上牺牲的,家里面过得很苦,老母亲一个,家里面还有俩儿子,都己婚有孩子了。    战友牺牲了不久,老婆就撇下孩子再嫁了,现在这孩子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家里面婶婶也是对她不好。    比黄莺大,可是还不如黄莺长得高,家里面不够吃,也就是奶奶护着点。    他进门的时候,那孩子在洗衣服,一大盆衣服,坐在小马扎上,那细胳膊在那里揉衣服,干活特别麻利。    看到黄炜业特别高兴,“叔,你咋来了,快进来做。”    “奶奶,我黄叔来了。”    黄炜业也不喝水,把手里东西给老太太,里面是黄莺的旧衣服,他每年都来送衣服。    黄莺会走的时候,他就带着黄莺去看望战友,确实是有些特别苦的,这小女孩就是一个。    黄莺回去就跟她爸说了,以后旧衣服就给那女孩,大冬天的没有棉袄穿,一个孩子冻得手没个好地方。    不能给布票,过成这样家里面的人肯定不是特别有良心,人家父亲当年的抚恤金你拿了,虽然不多,但是每年有补助,这样对人家孩子。    刘燕手里摩挲着衣服,她特别羡慕黄莺,她觉得自己跟人家没法比,人家穿过的衣服都那么好看,那么新鲜。    她觉得如果自己爸爸还活着,如果她能跟黄莺一样,每次黄炜业来了她总是忍不住这么想。    这衣服说是给她的,她两个婶婶不敢动,她爸当初战友有时候会过来看看她,日子好过了不少,就是活多点,吃穿已经很好了。    到日子了,黄莺得去上学啊,她在家死活不想去,挤出两滴眼泪来也不见效果,最后就背着书包去了。    黄炜业送她去学校,军绿色的小挎包,缩小版的,里面也没有书,放了个苹果和鸡蛋。    郎菊南怕孩子饿,中午在学校也不知道吃什么,她怕黄莺在学校里吃不好,给带着点东西。    “爸,你可得记得下班来接我啊,别把我给忘了。”    黄炜业看她这样,心里也是不大放心,“你在这里乖啊,听老师的话,中午好好吃饭,不想吃就跟老师说出去买,下午我来接。”    边上女老师年纪不大,可是革命红旗下长大的,特别看不惯这种娇气做作派,她是特别务实的人。    “好好听老师的话,学校里面的饭一点也不差,家里面也都交了粮票了,不要那么娇气。”    说完人就去忙了,黄莺就在那听她教训完,你说你的呗,我自己家里交的钱,喜欢吃就吃,不喜欢吃我就不交了,我自己带饭也行啊。    结果黄炜业还真的说着了,一堆的孩子吃的稀里哗啦,老师肯定给分饭啊。    ☆、27、老师    再一个,分饭的时候,那女老师拿着勺子,她自己来分。孩子不知道吃多少,都是老师分饭。    结果那老师看黄莺细细弱弱的,就给了一点,觉得这样的孩子吃得少。    黄莺自己拿勺子搅了搅,中午吃的是杂粮饭,配着小青菜。小半碗那么多,黄莺自己带的家里的碗,本来就不大。    “老师,我不够吃,我得吃一碗。”    黄莺拿着饭碗不走,都是老师把饭放前面,喊道谁谁来盛饭,喊黄莺的时候已经是最后了。    老师肯定把喜欢的孩子往前面喊,早点吃饭,不喜欢的最后吃。这么多人,你才盛饭的时候,人家已经吃差不多了。    老师再喊添饭,那些孩子就能继续添饭了,你说肯定有吃的很饱的,有吃的一般的。    黄莺说实话早上吃的少,晚上也不多,就靠中午这一顿,吃的虽然多点但是绝对对得起饭钱的,没说是占同学便宜。    那女老师到底没给盛,“你先回去,吃完了再给盛。不然你怎么知道吃不吃的饱呢?”    黄莺给气得,等她回去开始吃,人家剩下的饭全都给分了,她就算吃完了不饱也没有了。    边上同学没有跟她玩的。她自己也没兴趣,人家都是这一片的,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黄莺哪里来的好姐妹呢。    从小到大一个人自己玩,带上老三一起玩,她也不合适跟孩子们一起玩,好在习惯发呆一个人了。    女生有团伙,而且男女不在一起玩,这时候还特别羞涩。中午睡午觉的时候,她就自己躺下睡了,边上老师看着也不太吵。    可是睡起来就饿了,那点饭也就撑半下午,老师还没上课,她就拿苹果吃,边上有女生也想吃啊。    凑上去搭讪,黄莺没法分啊,也没刀,自己吭哧吭哧吃完了,要不说玩不到一起。    一般这样子分给人家咬一口,也就算是有个小伙伴了,大家可以一起玩了,就这样彻底臭了黄莺。    她看觉得自己很无辜,真的苹果难道咬着分,她觉得自己以后也别带吃的。    带了尴尬,你就跟欺负小孩一样,人家看你吃,你还老馋人家,最后还不给人家吃。    吃苹果不顶用,下午老师教拼音,说实话,黄莺是真忘了,不知道为啥。人小的时候学的东西,长大了就记不清了,可是不影响使用。    就跟拼音一样,背不过可照样会读会拼,分不清声母韵母,可是依然会读出来啊。    等下午黄炜业来的时候,黄莺早就饿了,老师在教室等着,看孩子走了锁门。    “爸,我没吃饱,我以后不在学校吃了,你把交的粮票要回来。”别在这浪费了,是真的吃不饱,那老师特别有存在感,她分饭以后别想吃饱了。    那老师听了脸上就不好看,当着家长的面,真的是不好看,她就问:“怎么没吃饱呢,中午分饭还有剩的,你怎么不加饭呢?”    其实黄莺中午说的她给糊弄过去,回头就给忘了,学生的话老师很少放在心上,加上孩子多闹的慌,一忙就全记不得了。    黄莺也知道她记不清了,“老师,我是最后一个吃饭的,等我吃完再添饭就没有了。”    黄炜业就很冷了,他只以为没吃饱,没想到孩子最后一个吃饭,他不清楚老师怎么分饭的,但是最后一个吃饭肯定不好。    “杨老师,孩子第一天上学,也没去过育红班,希望您多照顾一下。孩子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您来跟我说,希望不要抱有什么偏见。”    黄炜业你看他平时不声不响,你说啥我也不表态,但是听不听的进去,到底做不做,没人知道。    这样的人特别有深度,不知道到底想什么,看他脸色来猜心思基本猜不到。    他侦察兵出身,是不是有偏见也看得出来,最后把交的饭票给退了。    把杨老师给气得,觉得饿一点怎么了,小姑娘家怎么那么能吃,还敢告状,什么孩子啊。    当老师的有威严,她习惯别人去遵从她,去执行她,已经不习惯别人不同的看法了。站在一个高一点的位置,来看别人的不对,然后指出来,杨老师就这样。    “家长,你也理解一下工作,都是分饭吃,老师也难免有疏忽,谅解一下,毕竟这么多孩子,总有一个孩子最后吃饭。今天只不过第一天,我一时间忘了这孩子了,”    杨老师肯定给自己辩解一下,为人师表的人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太难看了。人家有很好的老师,但是没太有素质和文化的太多了。    看黄莺蔫蔫的,黄炜业身上也没有吃的,学校地段很好,附近可以称得上商业中心了。    “宝啊,爸带你去吃饭啊,先吃饭再回家。”你说给黄伟业心疼的,他自己带着孩子除了学校去了饭店。    这边有回回特色饭店,老北京爱吃羊肉了,羊肉还就是清真回回做的好吃。    民国那时候,手工匠人尤其多,而且出色。一些回回就靠着手艺吃饭,自己挑着家伙就走街串巷。    一头放着炉子炭火,上面架着锅,后面放着羊肉片。那羊片的啊,可是绝了。    你就看那师傅手里面一抖,勺子那么一转圈,葱爆羊肉就好了,喷香的味啊。    人家这手艺绝了,不是回回做不出那个味来,回回在北京多,也特别讲原则,就是要饭也得去回回家里要,不是回回的人家家里根本不去。    黄莺就扒在人家窗口那里看,黄炜业坐在旁边,看着自己家姑娘瞪大了眼睛看,几个瞬息香味就出来了。    就点了这么一个菜,他拿着筷子给黄莺夹菜,黄莺吃了一口,绝了,那味啊,真是好。    她自己唧唧吃,吃了两口了,边上配着饼子,那种单饼。打在灯光底下能透黄的那种,人家一刷一抹就是单饼,手艺活。    “爸,你张口,你们大姑娘给你喂一口。”黄莺跪在凳子上,往前倾着身子给她爸来一口大的。    “行,你自己先吃,爸自己来啊。趁着热好吃,不然凉了味不好。”    黄炜业眼角也有皱纹了,自己笑着,那褶子在眼角堆在一起了。可是黄莺不觉得丑啊,她觉得她爸真帅。    两人最后到底吃完了,黄炜业没吃饱,回家了郎菊南在等着,饭还没吃。    “怎么样,上学好不好,老师同学对你好不好。”你说这一天给她担心的,以前孩子老在家。    现在这一天见不着,心里不好受啊,老是空拉拉的。实在是不适应,带孩子这么多年,有点寂寞了。    “姥姥,好着呢,我吃饱了,我爸还没吃饱,我俩在外面吃的回回羊肉,改天带你去。”    边上郭丽丽脸色一般,大家等着吃饭,结果人家在外面吃了,还吃的羊肉,日子好着呢。    她就自己盛饭,看着黄炜业:“在外面吃饭多贵啊,怎么不提前说一声,突然在外面吃饭。”    她不知道黄莺经常跟她爸在外面吃,她觉得黄炜业有钱,工资都存着呢,即使养孩子也有钱,后面郎菊南托着呢。    可是黄炜业真的没钱,他有点闲钱都给孩子买东西了,很多事情他不跟郭丽丽说,郭丽丽也不清楚。    “今天在学校没吃饱,饿坏了,我爸等不及就在边上饭店吃了。”黄莺自己没觉得多大事,很正常,不就是下馆子嘛。    郭丽丽不服气啊,她觉得怎么这样呢,这么小的孩子养的大手大脚,她看不惯呢。    “回家才多久呢,学校里不是交了粮票呢,怎么还吃不饱。”郭丽丽就想嗡个明白,怎么这么花钱呢。    郎菊南也附和,她是担心孩子:“怎么吃不饱,是饭不好吃吗?”    郭丽丽觉得就是这样,孩子娇气,不想吃学校里的饭,就想吃点好吃的。    黄莺忽略郭丽丽前半句,自己给他爸盛饭,“先吃饭,一边吃一边说。”    就把杨老师那事情说了说,黄炜业不插嘴,等黄莺说完了才补充。    “明天我去送饭,中午来家带饭,跟小宝一起在学校吃,妈在家里把饭做好就行。”    郭丽丽不理解啊,“不是,这事情怎么就这样呢,别人吃饱你也能吃饱啊,你们老师不行,明天去找老师就行了,在送饭多麻烦啊。”    看看,亲生不亲生这就是有差异的,反应不一样,郭丽丽其实不相信黄莺的话,她觉得黄莺就是惯得,不想吃学校里的饭。    黄莺一听就觉得不靠谱,这样他爸多累啊,在家里吃饭多舒服,去学校憋屈着吃,连个位置都没有。    “爸,不用,我早上自己带饭就行,不想带饭了,我就去旁边饭店买个饼吃。    郎菊南听不下去了,“姥姥给你送,我在家里也是闲着,姥姥去正好走两步。”    她疼孩子啊,真的隔辈疼,当年亲闺女吃啥她才不管,吃饱了就行呗。    你说郭丽丽在旁边听着,气的肝疼,人家在哪里商量明天送什么菜,谁去送。    第二天中午,郎菊南不到点就自己去送饭了,边上马立妈就纳闷,这个点拎着兜子去干啥。    作者有话要说: 来,按照早中午分别来一章,渣作者昨晚码到十二点,就等着睁眼开始发了。    女主啊,其实个性不完美,这孩子上辈子就是自己作死的,活的特别任性了应该是。我小时候跟我姥姥一起住,爸妈不在身边,老是生气,一点点事就借着耍性子,因为我姥姥看见黄鼠狼,我表哥也看到了,我扭头的时候没看到,为此闹气了几天。    其实还是小,不懂事,再一个觉得爸妈不在身边委屈,现在想想不对!    ☆、28、学校    郎菊南开车去,她自己会开车,开得很好了,年轻时开飞机都行。    别人不知道啊,马立妈就惊呆了,隔壁老太太竟然会开车,隔壁老太太这么牛逼啊。    “小宝她姥姥啊,你会开车啊,可真是厉害啊。”    “没什么,年轻的时候学的,看什么都新鲜。”    这话就拉开了彼此的距离,我们不一样啊,我年轻的时候就是围着工作孩子转,上班回家带孩子,过得苦啊。    “那这是去哪儿啊,这个时候了,就你一个人。”这老太太来劲了,以前不太跟郎菊南接触,觉得郎菊南清高不接地气,就是瞧不起人。    “没什么事,我去学校给孩子送饭,孩子在学校吃的不好。”    说完就走了,马立妈就望着离开的那个方向,觉得真是误会人家了,看看这车是真的开的好啊。    人家不是瞧不起你,是真的活的不一个阶层的,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得了,回家做饭,一大家子等着伺候。    不过下午就传遍了。郎菊南不大跟人接触,一直带孩子呢,前几年累得够呛,话题刷一下就开始了。    隔壁那个老太太会开车,隔壁老太太开车竟然是送饭,隔壁孩子是什么品种啊,吃两口饭开车送,够油钱不。    郎菊南自己开的很顺,她年轻时真开飞机,民国那时候空军没有,所以大家一个劲都去学飞机了,想着跟人干架。    不过那时候飞机学的真好,是用来做飞行表演的,在国外飞行表演。飞得好不好的,给祖国募捐,筹集资金到国内。    也是爱国精神,所以那时候学飞机的是真多,飞行员不少了,郎菊南也就是随大流。    老太太一下车,你说这气势多足啊,她跟杨老师说话,杨老师就有点拘束。    “没事,我给孩子送饭吃,这孩子吃饭我看着吃就行,杨老师你先忙。”    杨老师当然忙,得分饭啊,孩子一个个的领饭。郎菊南看最后那孩子领饭,真的是老师喊谁谁去吃饭。    “杨老师啊,这么分饭真的不合适。对孩子影响不好,不大妥当。你看看要不孩子们等最后一个盛饭了才开始吃,要么就大家按照顺序来。”    你这样喊名字分饭,不是全凭心意吗?公不公平不说,对孩子肯定不好,老是最后吃饭的孩子,时间久了也觉得不是滋味。    再一个,一样交饭钱,凭什么让人家孩子最后吃饭啊,人家当爹妈的不是这样。    杨老师脸色讪讪的,她自己搞鬼自己知道,点头答应着:“是,还是您想的周到,这样我也省劲,挨个喊人确实费力气。”    也不是多坏的人,知道哪里错了就得改正,不然她觉得这老太太肯定不算完,特别有派头,还自己开车来。    杨老师觉得黄莺这孩子以后不能管了,爱怎么着怎么着,家里面又是爸爸,又是姥姥,估计下次妈妈啥的都能找来了,多大点事啊。    你说送的饭是什么啊,就是米饭上面盖了菜,小油菜加点肉。小小的分量,家里面就这么一点,单独给孩子吃的。    觉得正在长身体,争取中午吃一点肉,不然营养跟不上,孩子本来就不高,比起一般人来差点。    “姥姥啊,可真是辛苦你了,以后别给送饭了,多累啊。”黄莺吃饭不用筷子,自己用勺子吃的喷香,她一般吃啥都好吃,按照现代标准。    你要是粗粮杂粮,野菜树叶啥的,肯定不好吃啊,她吃不下去。她得庆幸一下在首都,不然吃啥都困难。    “没事,你吃就行了,姥姥没事,在家也是闲着,今天老师讲课行不行,听得懂吗?”肯定得问两句,孩子刚上学啥都不放心。    黄莺就点点头,郎菊南看周边孩子吃的饭,一言难尽,觉得你在学校吃也不合适,人家吃什么,你吃什么,说不过去。    等吃饱了,郎菊南就看他们休息,就趴在课桌上,你看那桌子能舒服。蜷缩着肚子,睡起来腰也不舒服。    郎菊南自己回家就叹气,看黄炜业在家吃饭,他自己做的饭,知道郎菊南去送饭了。    “怎么样,学校里面还可以。”    “我觉得不行,教学环境太差了。”你说那桌子怎么睡啊 小孩子骨头还没长好呢。    黄炜业听不好,自己就不吃饭了,看着郎菊南,等着听下文呢。    “人家老师不说教的好不好啊,教东西就那么一点,孩子不是这个哭就是那个闹,管孩子的时间倒是比学习时间长点。再一个,午休在那里不靠谱,就一个桌子。”    黄炜业没有好办法,周边就这么一个学校,大家孩子都在那里上学,不学不行啊。    可是郎菊南不适应,她那时候是贵族,在外面留学公费啊,家里面也有家底,接受的教育肯定很好。    “再看看,这才两天等孩子适应一下,实在不行再商量。”    这学校是大事情,要不要换学校,换哪里的学校,或者直接不去学校,事情不是一下就能决定好的,一点点摸索需要。    郭丽丽在单位吃午饭,她不来家里,中午不休息,就在那里坐着想啊。    “你想什么呢一天天的人就跟掉了魂一样,不见个笑脸有啥事就说呗。”一个玩的好的女同事,就在边上八卦,女的有好几个围在一起。    吃了午饭没事,愿意休息的去休息,不休息的就在一起聊天,手里面做衣服织个毛衣啥的。    郭丽丽不好开口,可是自己憋的难受:“家里面孩子很难办,跟我一直不亲,而且特别有主意。”    说着自己觉得可怜自己,叹了一口气:“我这个年纪了,也想要个贴心的孩子,不然以后日子怎么过,家里面全围着这个孩子转。”    边上的人不知道啥意思,你不是不能生嘛,你能生才能要个孩子啊。家里面跟你不亲正常啊,你工资啥的全自己花啊。    没见你给人家孩子买啥啊,也没见你带人家出来玩,开口就是告状,就是说人家孩子不好,你说谁跟你亲啊。    郭丽丽知道自己想法不太实际,可是没办法了,她特别喜欢孩子,就开口了:“我想领养一个,不要求别的,以后最起码也有个人说说话,陪着我过日子。”    你想的可太美了,单位多少女的觉得郭丽丽虽然不能生,但是嫁的算是求德求仁了,正好般配了。    “不好人家家里有亲生的,干嘛还要领养一个啊。”有一姑娘刚进来,说话直,全单位年纪最小,还不太会来事。    她这么直接说出来,边上的人就散了,是不是傻啊。人家说什么你听着呗,有没有问你合不合适,多那嘴干什么,还得罪人。    那姑娘挺委屈,她觉得理就在那,你行不行的得看看在不在啊,不在理你干它干什么啊,逗比啊。    郭丽丽自己也是还没主意,她现在就后悔说刚才那句话,这样以后别人怎么看她。    张淑珍孩子满月,郭丽丽去看,自己带着鸡蛋去的,看着那孩子是真喜欢啊,抱在怀里不撒手。    “这么喜欢啊,丽丽姐,我跟你说啊,你那事我看靠谱。不然家里面没有一个理解体谅你的,你以后年纪了也没个子孙绕膝。”    这话算是说到心坎上去了,找着知音了,郭丽丽算是找到人吐槽了。    俩人唧唧歪歪的不知道嘀咕什么!要不就说交友慎重点呢,你看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她就总是受影响。    人家单位那小姑娘说不对,这边张淑珍恨不得帮她把事给办了,不会为你考虑后果的。    宋志民自从小学毕业之后,简直就是一个行走的鼓风机啊,走路自带闪光灯,分分钟亮瞎你的眼。    还是叛逆期家青春期,小个子一下张开了,刷一下拔高了不少,人家那高冷范,妥妥的一哥。    他现在日子可滋润了,家里面俩哥哥上班了,还没结婚。下面一个弟弟,巨乖巧的那种,恨不得就是马丽的小棉袄那种。    你说他日子好过,家里面正是好时候,那就可劲的造作,天天给他爸气的,恨不得老三不是亲生的,那个愁人啊。    天天不着调,今年好歹不打架了,一起老打架。这几个孩子里面老三说实话最难琢磨,自己心眼子多啊,想起来耍的你团团转。    现在今年突然要脸了,不跟人家动手了,冷嘲热讽出神入化,黄莺这样的自叹弗如啊,背后阴死你。    老三今天去上学,宋阳一起,俩人比亲兄弟还亲点。属于狼鼠一窝,一丘之貉。    “三儿,晚上咱们去看戏呗南边搭了戏台子,连唱七天呢。”宋阳在那里叽歪,有玩的不要钱的,哪里他都凑热闹。    “行啊,把小宝喊上,早点去占座,不然她那萝卜头看个鬼。”老三听说看戏就想去。    这年头谁不会哼两句啊,老火了,不来上几句不叫生活。男女老少,都能哼上一段,戏文背的比族谱还熟。    俩人不到下课,就逃课了,为这这事没少挨揍,老三就是这样,喜欢玩。    作者有话要说: 后来我妈接我去上海,第一天就给我一顿好揍啊,因为动不动耍脾气,当天晚上就忍不住了,并且据她说给我一顿打过来了……    ☆、29、看戏    他爸揍了也没用,最后看成绩人家还是第一,你就说一些人聪明,脑子好使。    后来就懒得管了,宋泽觉得三个儿子加起来比不上一个老三闹心。管你去干什么啊,你以后去搬砖了,劳资还有三个儿子。    儿子多,怕什么一个靠谱的就行。    “小宝,赶紧出来啊,哥哥们带你去看戏。姥姥啊,一起去看,里面可都是角呢,唱的是《墙头记》。”    “嘿你俩小子又逃课,当心一顿好打。”郎菊南出来一看,俩人跟小混混一样,没个正行这个点还没放学呢中学。    黄莺腿短走路慢,出来了晚一步,探着个小脑袋,脑门上给绑了一圈的花,特别可爱,跟个小仙女一样。    “哎哟,妹妹啊,你今天这是上台啊,瞧瞧这给美得的。”这出场效果太完美了,自带五毛钱特效。    一出来,一脑门的花,看的俩人都没寻思郎菊南的话,逃课已经是常态,这形式,在学校里也学不到啥,乱的很。    “好看,姥姥给我弄得知道你们肯定来叫我看戏”黄莺自己觉得挺美,人戴着花特别漂亮,那是布花,假花的那种。    她自己抬着食指,轻轻扶了扶,那架势,活像是头上戴的金步摇。自己个精贵的扶一下,那范儿没谁了也是。    把阳子给笑的不行了,自己咯咯咯地笑,变声期    特别难听。    老三也乐啊,觉得怎么这么可爱呢,你说这时候谁一脑门的花啊,好看是还看,跟个小仙女一样,可是得看看大众潮流啊。    黄莺是真没感觉,她习惯了,什么衣服不能穿啊,穿的美了,穿的有气场就行,管你什么衣服啊。    也是现代人开放,奇装异服标准不一样,你看看这样的配饰或者什么搭配,走在路上街拍啊,都觉得挺美,一点不违和。    可是年头不一样,标准不一样,这就看出土著跟西贝的差别来了,黄莺自己觉得没问题啊。    “你们去,我老太太一个了,不去看那些热闹了,人挤人的,那戏都看了好几遍了。”郎菊南摆摆手不去看,每年都是这些。    她进屋里自己去拿了黄莺的小水壶,里面给装了热水。    老三给接过来,三人就去了,你说这满头的花啊,一走路就迎风飘扬,老三在后面忍不住咧嘴。    他不能让黄莺给看见,你说一个孩子,好好的,打扮的跟洋娃娃一样,想伸手去摸摸她的头发,都没地儿下手    去了人果真多,全靠本事占座,老三横的不行,下面一群的手下败将。    把黄莺一拎就就挤前面,你说这熙熙攘攘的,人肯定特别挤。那头上的花那么多,你说不得往下掉啊。    黄莺一边被拎着,一边就在那里俩手扶着头,怕花给掉下来了。    老三瞅着,心里面使坏,完了闲着的那只手,给人家从后面拽了一朵下来。    那花是别着头发的,这么拿下来,头发就掉下来了,你说挺好的一个小仙女,就成了疯婆子。    黄莺给气得,就不能美美哒啊,现代人的仪式感,去电影院都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一个人的独角戏,那必须也要有气场啊。我难道不要面子啊,黄莺自己拿着小手在捋头发。    “小宝啊,这头发咋就全乱了,看看,人多就是不好。没事,哥改天给你买一个好的啊。”    老三假模假样地,还帮着人家绑头发,你说他会啥啊,给人好容易弄成了,活像一个疯婆子。    黄莺不知道啊,她看老三手脚麻利,以为真的很好啊。    边上坐着的宋阳觉得自己眼都要瞎了,真是恨不得眼瞎了,怎么就不知道这人这么不要脸呢。    你说你给人家薅下来的,完了你回头装好人,还给人家弄成这么个鬼样子。    老三特别大方,就跟是隔壁老王干的一样,那装模做样的姿态完胜啊,全世界欠他一座小金人。    宋阳张了张嘴,想说啥,可是又害怕拆了老三的台,正好台上开戏了。    得了,看戏。    黄莺边上就是王珍啊,这小丫头喜欢看戏,在家里没得玩,老是动不动等她妈,可是张淑珍压根不去。    王奶奶没办法,带着多出去玩,孩子嘛,就是喜欢玩,玩着玩着不就记不得张淑珍了嘛。    所以就老是带着王珍去看戏,再不就是看电影。她自己也去跟着,你说一来二去的孩子就迷上了。    极喜欢听戏,自己小嗓子咿咿呀呀的还能唱两句,自己没事的时候就去练,哪里有戏台就去哪里看。    这出戏是山东的秦戏,山东人那边喜欢吕剧,这一个就是经典。    黄莺看的入迷,她觉得上面的人描眉粉面特别漂亮,怎么那么好看呢。    眼角眉梢都是风情,说的不是美女,是人家戏曲,看看人家眼角勾勒的纹路,走步拿捏,那一点一滴恰到好处。    再加上那唱腔,无一不佳啊。戏曲虽然慢,可是一举一动皆是戏,美得很,坐下来你就觉得来感觉。    窦娥冤里面那句叹,不知转了多少个弯,才叹的出那连绵不绝的一声气啊。    搭戏台肯定不是这么一出,七天七夜不歇息,一场接着一场,黄莺看完一出就不行了。    困啊,回家呗,老三把人送回去就回家了,没进门。你说外面看不清啊,进门里面有光。    黄炜业在那里倒水,觉得自己都惊呆了,那是我闺女,哪里来的疯婆子啊,头上乱七八糟绑的什么啊。    他觉得自己说不出来,自己亲闺女啊,“小宝啊,你头发谁给弄得啊。”    “三儿呗,我头上花都给挤没了,人太多。”    你说的这么理直气壮,坦坦荡荡,你是真没看到自己什么样子啊。    郎菊南拿了一面小镜子,“快瞅瞅,看看你美不美。”    黄莺就纳闷了,我再美还能怎么美啊,今天不就是美美哒吗?    结果一探头,心脏就跟中了一针一样,麻痹了,觉得真是脸皮掉在地下了。    “肯定是三儿干的,他给我绑的头发。”黄莺气的脸都红了,真是塑料花兄妹啊。    王珍回去,她奶奶在家里等着,她自己懂事听话,不会太晚回来。    一边哼着今天的词,一边推门,结果进门就吓坏了:“奶奶,奶啊,你怎么了。”    她晃了两下,结果人还是不醒,“来人啊,快来人啊,来人。”    她一只手托着王奶奶的头,眼泪花的看不见人,自己跪在地上。声音尖尖细细的,在晚上特别鲜明。    边上邻居家还没睡,就被吵醒了,知道边上人家孤儿寡母的,怕出事了。    进门一看,赶紧送医院啊。    最后还是走了,老人家了,一把年纪的人了,说没就没了。    王珍就恨自己,你说你看什么戏,在家不行吗,家里面就俩人活,陪着不行吗    “奶啊,奶奶,我奶奶啊,怎么了这是,怎么了啊,怎么治不好呢。”    她扑在王奶奶身上不起来,俩手死死地拽着王奶奶胳膊,拉都拉不开。    人家医生给盖上白布,人死了得盖上啊,可是王珍不让:“你们干什么啊,别给我奶奶盖这个白布啊,我奶奶说了白色的不吉利,你去换个颜色来,别给我奶奶蒙起脸来啊。”    边上邻居哭的不行,怎么这么可怜呢:“小珍啊,你听婶子说啊,奶奶走了,奶奶去找你爸了,你好好的。”你好好的,你奶奶就会来看你。    后面说不出来了,孩子睁着一双大眼睛,里面水灵灵的,你对着这么一个孩子,怎么告诉她人死了呢?    一个孩子怎么能好好地呢,家里面一个人都没有了,一个孩子怎么活下去啊。    张淑珍来的时候就怕死了,人家肯定要通知她的,必须得来,不看在婆婆的份上,可是孩子你得要啊。    “我是真的不能养啊,我自己好不容易嫁人了,家里面前头俩孩子,我这刚做完月子,婆婆肯定不让我带孩子进门啊。”    张淑珍一把鼻涕一把泪,她如果要孩子当初就要了,现在自己都有孩子了,对着王珍也就那样。    “我自己的孩子肯定疼,可是没办法啊,我一个女人在家里,说不了什么话啊,我婆婆很厉害,当初就说了不让带孩子。”    翻来翻去就是那个态度,孩子真的不能要,她自己得过日子啊。    街道办的人也在,邻居也在,看她这样也是气,邻居大婶死讨厌她这样。    “淑珍啊,你自己日子好过,就看着孩子饿死啊。讲良心好不好,当初小王在的时候没亏待你,你婆婆也没怎么着你,孩子是你亲生的。”什么的那个妈的,真么自私真是够够的。    街道办也表示了,要是不同意,街道办的人去说,看看你婆婆答不答应,家里面通情达理一点的,可怜可怜人家孩子啊。    一伙人约着去找宋奶奶,带着孩子一起去。你说王珍就跟个木偶一样,她奶奶再也回不来了,她妈不要她,她很清楚地知道了。    她家里面东西什么都没有,全给她藏起来了,一些本来就藏着的古董字画,不多了,但是件件可传家。    作者有话要说: 来来来,今天最后一更啊,明天周一啊,周一,好在我周二就回家了。我爸给我阉了腊八蒜,那翠绿的颜色啊,配着面条或者饺子吃,我忍不住了!    ☆、30、孩子    当天晚上就藏好了,隔壁婶子就可怜她,拉着她偷偷说:“小珍啊,你听婶子的话,你奶奶不在了,以后就是你一个人。你记住了,回去把你们家东西都藏好了,家里肯定有两件值钱的,你谁也不要说,记住了啊。”    王珍不理解:“婶子,我以后肯定跟我妈在一起,我妈明天就能来接我,我妈也不能说吗。”    不能说,肯定不能说,打死也不会说,王珍总算是知道了,亲妈也靠不住的。    街道办的大妈就直接去了宋奶奶家里,家里面就宋奶奶一个,孩子都去上学了,晚上才回来。    这个点也不做饭,老太太自己特别节省,东西自己舍不得吃,中午稍微吃点剩饭,或者喝点稀的,肯定不给自己好好做饭。    宋奶奶擦擦手,“淑珍啊,你这是来干什么啊,这么多人来了。”    说到一半,突然看见后面跟着一个孩子,一看就知道张淑珍的孩子,肯定是前边留下的那个。    宋奶奶脸色就变了,站在院子里不进去,拉着脸:“这是来送孩子吗?赶紧走,我说了,这个孩子永远不要进老宋家的门。”    指着门口,眼睛狠狠地盯着张淑珍,恨不得把她给活撕了。什么玩意,听不懂人话是,不拿婆婆当饭吃,真是惯得啊。    “妈,你听我说,没有办法了,小珍奶奶昨天没了,就这么一个孩子没办法啊。”张淑珍说得多无奈,未语泪先流。    可是王珍一点也不感动,她觉得自己是垃圾吗?谁都不要,谁都不想留。    “赶紧把孩子带走,别踩着我家的地,就是你今天也死了,我也不会要这个孩子的,等我死了,这孩子也不能进门。”    宋奶奶气的,一跳老高了,小脚老太太一个,矮矮的个子,可是横着呢,立着眼睛就开始撵人。    街道办大婶没想到这么难搞,她为了孩子说几句,慈眉善目的开口:“老人家,您可不能这样啊,人家也是当妈的,咱们得理解是不是,当妈的日子好过,不能看着孩子吃苦啊,心里不跟刀割一样啊。”    “是啊,看看小珍这孩子,可乖巧了,这么大也能帮着干活了。”    “而且小女孩子,吃不了多少的,长大了也不用出嫁妆。咱们商量着来,您老人家看着,您家儿子不吃亏。”    你一言我一语,就想着软的硬的一起来,孩子实在是没办法啊,只有亲妈了。    宋奶奶多横的人啊,指着鼻子就是一圈骂,“这么好,你们自己领回去,我们家不要,占便宜不要脸啊,嘴皮子谁不会耍,站着说话不腰疼。”    宋润正好进门,早就有人叫他了,从单位来的,急匆匆的。街道办有法子啊,你不同意啊,你儿子同意就行。    宋润看着自己老婆哭的不像样,看着小孩也在哭,边上的大妈又在圈,他就拿不定主意。    期期艾艾地看着宋奶奶,有点不敢说的样子:“妈,要不就留下来,也吃穿不了多少。”    宋奶奶气的心口痛,你说她这是为了谁啊,吃穿用不到她的,不就是为了儿子吗?    养孩子你说就那么容易啊,养好养坏了没人领情,你自己家里三个孩子了,不知道愁人啊。    你老婆又懒又馋,现在在家带孩子,班也不去上,你自己不知道愁人啊。    她气得发抖,一巴掌就给打上去了,亲儿子啊,怎么这么不长脑子啊。    “宋润,你给我听好了,你要是要了,除非我死,你把你寡母逼死的,你自己掂量着看。”    又指着张淑珍,“我倒了八辈子血霉有你这么个儿媳妇,不说跟你大嫂比,你连阳子他妈一指甲都比不上。不想过了就滚回娘家去,带着你闺女儿子一块滚,我孙子也不稀罕。”    就这么坚决,她就是恶毒怎么了,她自己每天中午饿着肚子给谁省下的啊。    自己一下躺在地下,一串的说啊,她委屈啊,她从宋家十八辈祖宗一只骂道张淑珍家里祖宗十八代。    大家就去拉,拉不起来啊,老太太赖在地上,等着大家服软呢。    宋阳自己手里抄着棍子就进来了,看到他奶奶躺地下眼就红了,这孩子虎啊。    拿着棍子就打,他今天逃课在外面浪,结果遇到邻居出去买菜说是家里出事了,他听到张淑珍带着人抄起棍子来就跑。    拿棍子可不是开玩笑,他打架很有经验了,半大小子力气大着呢。    “宋润,你王八蛋啊,我去你大爷的,你是死的啊,你亲妈被欺负你就在那里站着啊,我去你大爷的,你个傻子啊。”    宋阳招呼着棍子去打他爸,他恨得不行,他奶奶啥样的人啊,给人气的在地上不起来。    看到张淑珍躲起来,追着张淑珍去打,“你个祸害啊,你祸害我奶奶,借了天胆啊,你怎么不去死呢,逼着我奶奶去死,你赶紧去死啊,跳河投井,再不济上吊啊。”    你说人人挨了一下子,动作太快了,来不及躲,宋润反应过来了,一下就把棍子夺了过来,一下子给摔地上。    他想着动手,收拾宋阳,儿子能骂老子,还能动手,全家欠他的啊。    拽着宋阳衣领子就抡巴掌,宋奶奶一下子爬起来,顶着脑袋就给撞过去了,头发都乱了,花白花白的头发。    一股子狠劲,“你敢动手,你敢打我孙子,宋润你对得起我啊,你对不起你祖宗。”    张淑珍还在地上呢,她一下就给骑上去了,逮着脸就开始挠,“你这么能耐,孩子放你娘家啊,你不是倒贴娘家吗?嫁进来没见你给我一针一线,你天天娘家跑,这时候你找我们老宋家,你怎么那么美啊。”    别人都去拉,好不容易拉开了,张淑珍打架白搭,离着两米远,宋奶奶还想着去撕她,俩人都架不住。    这还不算完,“你给我等着,你要是敢给我出妖蛾子,我就吊死在你娘家门口,多大仇啊,逼死老婆婆,你娘家养的好闺女。”    宋阳这才知道什么事,他自己扒拉开别人,把他奶奶往后一推,他还没有他奶奶高呢,自己就站在前面,特爷们。    “听好了,赶紧走,再来我就打断你们的腿,宋润自己亲儿子亲闺女都容不下,被个女的迷得五迷三道的,还去养别人家孩子,你们当人是傻子啊。”    人家听了就惊呆了,不知道宋家俩孩子是跟着奶奶的啊,不知道张淑珍这么大本事啊,你说这么大本事干啥不用啊,合着街道办一群傻子给人家出主意啊。    看张淑珍眼神就不对,“孩子送回娘家,我们也算是尽力了,你娘家不养的话,你就自己养,孩子以后要是不好,我们就去你单位。”    撂下这话就走了,什么事啊,光听张淑珍那张嘴了,说她多困难,说她婆婆不好说话,信了你的鬼。    院子里五个人,宋阳把他奶奶送屋里去,指着门口,意思是那三个赶紧走,别在这里碍眼了。    宋润想说话,但是人家啪嗒把门关上了,他看着王珍,也是生气,闹得这么一出,一个王珍,肯定不如老娘亲。    儿子彻底是离心了,他为了什么啊。    “孩子不能养,你送回娘家去,给点钱养着。”说完就头也不回的走了,也不听张淑珍说话。    王珍觉得自己就是哑巴,没有说话的权力,她就是个脏皮球,谁也不愿意要。    张淑珍没办法,带着王珍回娘家,孩子要是没安顿好,街道办那边唾沫星子淹死你啊。    你说朱巧梅什么人,你个丫头片子她肯定不会要啊,有钱往前看,没钱看不着你的。    她自己亲闺女都不带心疼的,还能心疼个外孙女啊,这么多年,朱巧梅就从来没去过,长什么样都不知道。    家里面三个女儿都嫁出去了,一个儿子也说上媳妇了,家里面大孙子有了,还有个小孙女,眼睛里面根本看不到王珍。    她觉得张淑珍真的是坑妈啊,养了个什么女儿啊,这个人自私,看不到以前张淑珍给多少东西。    张淑珍最后没法子,说是给钱,这样才算是把孩子送出去了。一个月拿出一半工资来,可是这钱她没有啊,她现在不上班。    宋奶奶撂下狠话了,不能花宋家一分钱,这事情肯定瞒不住啊,没办法,得接着工作啊。    可是家里面怎么办,她不想工作,想着接着在家里带孩子的由头,可是现在没办法啊,把孩子送到托儿所。    一般单位都有这个,看孩子用的,无论多大的都看,双职工家庭没时间啊,单位就给设立了这么一个场所。    小孙子宋奶奶不给带,她养着俩孩子实在辛苦,小孩子根本弄不了。她跟宋润开口,可是宋润不答应了。    这刚跟他妈闹了一场,还没缓过来呢,你说再去让人家带孩子,靠谱点行吗?    你说朱巧梅什么人啊,王珍第一天就在家里面安排活了,小孩子以前也没干过啊,干的不好就挨骂。    ☆、31、丫鬟    朱巧梅觉得养着就养着,她这么厉害的一个人,拿捏自己三个女儿特别来劲,可是儿媳妇厉害,贼厉害,朱巧梅弄不过她。    主要是人家拿捏住她儿子了,她现在说话不好使,又特别疼儿子。这不就让人给卡住了,儿媳妇不是个善茬子,家里面的活一点都不干。    朱巧梅伺候一家子,真是累啊,现在她觉得自己解放了。自己就带着大孙子玩,小孙女爱答不理的。    她这辈子就是喜欢儿子,喜欢孙子,别人全都靠边站,所以说人家刘叶看透了,就很好收拾她。    晚上家里面都下班了,你说张家安现在接班,接的是他爸张红旗的班,现在挺累的,下班进门看到一个小丫头。    “妈啊,这是谁家孩子啊。”关键是谁家孩子给他们家洗衣服啊,亲戚家的肯定不给洗啊。    朱巧梅跟个佛爷一样,盘着腿坐在床上,自己带着孙子玩,听见了头也不抬。    “你大姐前面那个,短命老太太死了,这不非得求着我们家,把孩子给我们养。”    张家安不知道里面有啥事情啊,他自己累死了,还得养个小丫头,“妈,这家里谁能吃饱了,还帮人家养孩子,我大姐自己怎么不养啊。”    真的,谁家孩子谁自己养,养得活算本事,饿死了也是自己家里的事情,没有说是亲妈还活着的,孩子说不要就不要。    外面王珍听到短命老太太就顿住了,她奶奶是短命啊,不短命她怎么进了这狼鼠窝,亲姥姥跟地主婆子一样,没个尽头啊。    她奶奶要是还活着,她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子。你说要强了一辈子,图个什么啊,她就觉得自己奶奶可惜了一辈子。    好好活着,等她长大了难道不好吗?撇下她一个孩子,真的是死不瞑目啊。医生当时说是突发疾病,说没人就没了,即使当时有人也不太可能救回来。    这样子的意思,就是全是命啊,什么是命啊,她自己不知道。但是她觉得没有人可以是一辈子不幸,一辈子泡在苦水里的,凭什么啊。    她自己在那里狠狠地想着,自己心里皱巴巴的,她听了不少的戏,现在这情形句句唱在心头,点点滴滴都是印在心头。    屋里王巧梅眉飞色舞,“儿子啊,这丫头一点也吃不着你的。你大姐每个月给钱呢,而且这丫头家里面的宅子,等我们家大孙子结婚的时候就不用盖房子了,全是我孙子的。”    这么想想确实是啊,张家安耳朵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注意。一个大男人,小时候听他妈的,长大了娶了个厉害媳妇,又开始听刘叶的。    把孩子叫进来,朱巧梅开着窗户,正对着院子,抻着头就喊:“小珍啊,你进来,给你舅舅看看。”    王珍自己手也没擦,湿漉漉的就进来了,她不认识张家安啊,你说张家安什么人啊,见了外甥女也是拉着脸,很吓人了一个大男人。    “舅舅,我叫王珍。”王珍细细的喊舅舅,她自己的手就在裤子上来回蹭着,她没有接触过男的,舅舅这玩意听着很好,她觉得跟爸爸差不多。    可是张家安根本没有什么太多感情,他觉得就是个小拖油瓶呗,在家里养着干活呗,王珍喊他他话也不说。    王珍已经是学会看脸色了,孩子的成长有时候就在一瞬间,突然就懂事了,学会如何去观察,学着怎么去说话,怎么去思考,怎么去看人脸色活下去。    她还是楞在那里,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朱巧梅看她碍眼,自己的外孙女,一点也不亲近。    “赶紧出去,快点去做饭,你舅舅都下班了,一会你舅妈回来就吃饭。”    王珍就跟个木头一样,你说怎么做饭啊,她不会啊,她就会洗洗菜烧烧火,她长的比灶台稍微高那么一点点,怎么去炒菜啊。    “姥姥,我不会炒菜,也不会煮饭,我只会烧火,还能洗菜。”    她觉得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你要是自己去弄不是耽误事情吗?她奶奶就教她了,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别逞强。    好好看着别人做,自己好好学就行,不然耽误事,早晚是个大麻烦。她觉得她说自己不会很正常啊,确实没说过。    朱巧梅三角眼就立起来了,眉毛一挑老高:“你不会啊,你奶奶怎么教的你啊,这么大的孩子了还不会做饭,真的是没教好啊。我这把年纪了还得伺候你,得了,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