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大幕将启
御书房的窗格外养着一围吊枝金馥兰, 乍一看都以为是用来修心养性的, 只有坐在龙椅上的主儿才知道, 在窗子里养着枝蔓垂花的吊兰, 外头的人看不到里头的事,里头的人却能透过修剪好的隙缝将外边瞧得一清二楚。偶尔晴朗的夜晚拨云弄雾, 月光还可以恰恰巧巧斑驳一地。 当年周牧宸和周牧野攀着窗台子偷瞧,就是这般被李公公捉住的。此时他抬眼看着合拢的窗屉子, 曾经窗里窗外的四个人, 终究只剩了自己。 年轻的侍卫穿着紫色的衣裳跪在青石板上, 周牧宸收回目光,随口问道:“还有事?” 侍卫压低了眉眼, 声色平稳如常:“还有一事, 是关于睿亲王的。” 自春分时遇刺,周牧白替周牧宸挡了鬼门关前的一箭,重伤几乎不治, 他已吩咐下去,些小事情不必再禀, 此时紫衣卫拿着这事来说……周牧宸眉梢挑了一下, 淡道:“说。” 侍卫拱手道:“卫瑾鹏将军有书信送给睿亲王。送信的是军中的怀化中郎将, 叫陈旭。听闻也是睿亲王在赤翼军的旧识。陈旭本拟将书信暗中送到京里,但在途中得知睿亲王往允州巡查,便在琼州改了方向,直往允州去了。” 书房里安静了下来,窗格子都关得严实, 听不到外边凌冽的风声。然而凉气是无时无刻的渗着,手边的茶已经冷了,周牧宸将茶盏搁在案上,发出“铮”的一声脆响。 御书房外小內侍全敬安拢着双手在门前跺了跺脚,长廊转角走出个小宫人,手里捧着一只四方漆盘,盘里一只琉璃盖盅。 “小的见过全公公,全公公好。”小宫人尖细着嗓子压低了声音,眼神飘忽忽的往御书房门前转。 全敬安觑他一眼,挑剔的道:“陛下的药膳熬好了?可够时辰了吗?” “都熬好了。小的眼睛都没错一下,盯着沙漏熬的八仙桂圆羹。”小宫人满脸堆笑的讨好,内务府的都知道,全公公职份虽不高,可时常跟在陛下身边,是个御前的红人,轻易不敢惹的。 全敬安“嗯”了一声,抬眼看了看天边一弯新月躲在层云里,时辰已经不早了。 “万岁爷……还在议事?”小宫人见全公公不再搭话,只得自己探了探脑袋,隐约听见御书房里有人声。 全敬安冷笑道:“万岁爷的事你也敢管!”见他吓得缩了脖子,到底是同辈的奴才,才又补了句:“陛下忙着呢。一时半会也顾不上用夜点。” 小宫人应了,低头磨了磨脚尖。全敬安知道他们膳局的事,唾了一声方道:“罢了罢了,膳点我替你拿着。你回去关炉子。” 小宫人大喜过望,双手平托着漆盘,将桂圆羹递给全公公,千恩万谢的扬着脸跑了回去。 全敬安看他跑远,左右望了望,又伸手在琉璃盖盅上摸着热温,很快收回手,站直在房门外。 候了有半盏茶的功夫,御书房的房门打开,穿着浅紫衣色的侍卫从屋里走了出来,全敬安低眉只看着自己手里的漆盘,侍卫并未停留,从他身边越过,往千步廊的方向走去。全敬安回头望了一眼,只见一片紫色的衣襟隐入茫茫夜色中,纵使宫灯挑染,也再看不清了。 “小全子。”皇帝的声音从屋子里传出来。 全敬安忙应了一句,捧着漆盘进了御书房。 “万岁爷。”小全子将漆盘置在桌沿,双手捧着琉璃盖盅回道:“这是御膳房送来的八仙桂圆羹,秋来滋补的。冷热刚好,陛下可要用一些?” 周牧宸抬了下眼皮,小全子将药膳羹放在他案上,垂着手退到一旁。周牧宸两指在一本奏折上点了几下,忽然曼声道:“小全子,你跟着朕,也有好些年了。” 全敬安赔着笑道:“奴才十岁起就跟在爷身边,至今整好十三年了。” “十三年。也是宫里的老人了。”周牧宸侧眉看他:“你说这皇宫里,可还有信得过的人?” 全敬安吓得煞白了脸,立即跪伏在地上:“爷……万岁爷……” “你抖什么。”周牧宸皱眉道:“起来,朕还要问你话。” 全敬安想着这不像是要责罚自己,哆哆嗦嗦的弯着腰站在一旁。 皇帝淡道:“你可还记得从前常侍在父皇身边的刘得保和李佩?” “奴才记得。李公公是先帝爷的大内总管,奴才小的时候还带过奴才一阵子,对小的们都是极好的。刘公公也是先先帝爷面前的红人,在宫里当差几十年,当年三皇子殿下便是刘公公接进宫的。”全敬安一听不干自己的事,机灵劲又抖了起来。 “朕回宫的时候就听说他们已经发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周牧宸瞥他一眼:“莫拿从前那些混话诓朕,你若不是可信之人,朕,便要换一个使使了。” 全敬安双腿一软就跪下去磕头,一连磕了好几个响头才哭着回道:“回陛下的话,先帝爷驾鹤仙去后,李公公跪在堂里守了七七四十九日,原是要赐他随驾往生伺候先帝爷的,朝里的大人却说……说本朝没有人殉的先例,改赐了为先帝爷守皇陵,只是……” 周牧宸冷眼瞰他,全敬安抖了一下接着道:“只是奴才听说李公公感念先帝爷恩遇,去岁岁末终是追随着到那世里伺候先帝爷去了。” 这些个事底下人都曾回禀过,并不是什么大事,周牧宸也没往心里去,他问这些,意不在李佩,而在刘得保。 果然全敬安等了一会,见皇帝没吭声,哆嗦着声音续道:“还有刘公公……刘公公年纪大了……先帝爷驾鹤西去没多久他也……也……” 周牧宸的眼风转了过来,全敬安神情一凛,立即跪下来使劲给自己掌嘴,扇了两下改口道:“宫里都传言是刘公公带回来的消息惊了先帝爷,害了先帝爷的龙体,先帝爷驾崩后刘公公被看押了起来,没等过得先帝爷头七,他莫名其妙的就……就死了。” “没等过头七。还在父皇的热孝中,他们就敢妄动要人命。”周牧宸望着书房里的锦绣屏风,面上无波无澜,只又道:“是谁下的旨意?” “先帝爷驾崩,太后娘娘哀痛至极,兼之犯了风疾,孟……孟庶人协理六宫,这些事,都是孟庶人着办的。”周牧野兵败后,孟贵妃三尺白绫悬了梁,因着服侍过先皇,且又是在周凛走后才发的事,按着祖制,只夺了谥号,贬为庶人。 周牧宸心中叹了口气,回宫一年多,这些旧事他多少知道,再翻出来反复看,也没找到想要的因果。一个已死之人,还能指望她编派什么呢。 他挥了挥手,已有些意兴阑珊。“下去。” 全敬安得了令,退开两步,看着桌案上亮晶晶的琉璃盏子,劝慰道:“万岁爷日理万机实在是辛苦,这八仙药膳羹在御膳房里炖了一两个时辰了,最是养身兼养神的。万岁爷看是不是趁热用一两口。” 周牧宸淡淡的嗯了声,拿了本奏折翻开看。 全敬安等了片刻,不见皇帝有其它吩咐,只得躬着身一步步退出去了。 秋日里节庆多,所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十月十五下元节,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因着去年种种事由,今年下元节这日瑞京后宫里也在流芳殿里办了祭祀之事,并庆水官诞,祈福禳灾拔苦。 瑞京里正宫之后位一直悬着,不得已,由郑太后亲自主持了仪式,大半日操劳下来,又病着了,太子周远誉天天在跟前侍疾,郑太后不好明着数落皇帝,只天天抱着孙子哭。 朝里的大臣一拨接一拨的劝,周牧宸看着实在头疼,身旁旷了一年,再浓的情谊也淡薄了。终是依了他母后,倒没有大肆选妃,只在良家中选了四个年轻女孩儿,必以温良恭俭让为基,都先收在了玲珑阁,由璐姑姑亲自调(教),却不知这几个女孩儿都不是省事的,还未入主呢,暗地里已生出多少事,此都是后话了。 皇宫里纷纷扰扰的事儿,睿王府里是不欲知晓的。自睿亲王奉旨外巡,睿王府高门闭户,睿王妃深居简出,除了每旬里带着两个小孩儿到宫中向郑太后问安,间或在锦钰宫侍疾,沈纤荨极少出府。 渐渐到了入冬的时令,逢着沈太傅大寿,沈纤荨才让管家打点了一应寿礼,带着丫头仆妇,回沈府小住两日。 沈佑棠与沈岚都伴着周牧白往允州去了,沈家一时冷清了不少。周远政和周婳晚正是淘气的年纪,难得出门一趟,跟着娘亲回来都扬着小脸蛋逢人就笑。 沈纤荨带着一双儿女给太公磕了头,沈太傅年纪大了,身子骨不好,人还是清楚的,见着乳娘带了睿王府的小少爷小小姐叩拜在跟前,含着嗓子一直指画。沈琪轩知道父亲的意思,亲手扶了周远政起来,哄着他说了几句话,再由乳娘带到堂屋里去了。 沈纤荨见爷爷精神不好,只略坐了坐,也陪着父亲走出来。父女俩一径到了书房,沈琪轩让睿王妃坐上座,纤荨却道在家只叙家礼,要让父亲坐上首。 俩人谦让了一番,沈琪轩拗不过女儿,在上首坐了,沈纤荨侧坐在下首陪着,小丫头奉了热茶,掩上房门退了出去。 沈琪轩皱着眉饮了一会茶,抬眼看着出落得如花似玉的女儿出了会神,沈纤荨知道父亲必是有话要说,也只静静的等着。 好一会,沈琪轩开口道:“殿下往允州,也有三两月了。” 沈纤荨沉眉道:“两月有余。” 沈琪轩打趣道:“余多少?” 沈纤荨俏脸薄红,答道:“两月零七天。” 沈琪轩捋须而笑。笑了一会又微微一叹:“朝中有传言,睿亲王与卫瑾鹏将军有书信私交。” 沈纤荨抬起头看她父亲,她父亲续道:“便是文臣与武官从往过密都不是好事,何况睿亲王位高权重,自然打眼。你寻个机会,劝一劝殿下。” 沈纤荨抿着唇想了一会,慎重道:“殿下若是真与卫将军有别论,怎会轻易被人拿了议论,能这般公然说的,自然只是君子之交。纤荨谢父亲大人指点,只是纤荨相信殿下会将事儿理顺抚平。” 沈琪轩点点头,外边方允荷亲自来敲了敲门,推门进来便嗔了丈夫一眼,埋怨道:“女儿难得回来一次,一回来你就喊她进书房,外头点心都凉了你还不放人出来。”说着拉了沈纤荨起来,一道往前堂去了。 前堂里正热闹,沈佑棠的嫡妻怀着身孕,坐在一旁看着乳娘带着睿王府的小少爷小小姐玩耍,周婳晚一转头看到娘亲,嘤嘤嘤的张手要抱。 沈纤荨接她过来抱在怀里亲了亲,周远政也嗒嗒的跑了过来,围着他娘亲脚边转。纤荨问他可向外祖母请了安,远政一张小脸红扑扑的,眨巴着大眼睛走上前,恭恭敬敬的给方允荷磕了个头。 方允荷忙抱他起来,又叫小丫头子拿果子上点心,忙乱了一通,看着乳娘和丫头们领着他们到花园里看梅花,才挽着纤荨的手,娘儿两个回了房,说些梯己话。 嫁出去的女儿依然是娘亲心头上的肉,纤荨和母亲亲,回到熟悉的地方,也少了许多礼数。方允荷拉着女儿的手上上下下打量,长大了,更漂亮了,可也有几分憔悴了。 沈纤荨知道母亲的心思,坐在母亲身边挨着她的肩头道:“前些日子进宫里给太后侍疾,回府时感了风,养了好几日,已经好多了。娘亲别担心。” 方允荷拍拍她的手,还未说话,思源便在外头敲了敲门。 天时冷,她进来给太太和小姐续了茶,纤荨吩咐她和书瑶都到花园里去:“院子里亭台皆凭湖而建,依山靠水的,乳娘也不熟悉,你和书瑶都跟紧些,别让政儿婳儿摔着了。” 思源点头应了,忙忙转身出去。 方允荷看女儿待那两个孩子都是真心疼爱,不由心中一叹,忽又想起一件心事,只好等沈纤荨掀着茶盏抿了一口热茶,才试探着道:“你与殿下,处得可好?” 纤荨眨眨眼道:“很好啊。” 方允荷顿了顿,望着她女儿道:“我说的是,房里的事,你俩处得可好?” 沈纤荨手上一滑,茶盏几乎甩了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 先是家婆关心小家庭,接着岳母关心小家庭,诶哟,这是催啥的节奏?(小白说:作者菌,你笑得忒坏!) quaner砸来手榴弹一枚; soup砸来地雷一枚; soup砸来地雷一枚; soup砸来地雷一枚; 七月未末砸来地雷一枚; 七月未末砸来地雷一枚; 七月未末砸来地雷一枚; 江夏砸来地雷一枚。 谢谢各位小主破费了。很感激。明天继续写写写。 熬夜熬得有点傻傻的,嗯嗯,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