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食味天下 > 第193章 董糖

第193章 董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说曹操曹操到,叶蓁还想着顾家叔侄没到该不该现在就开席,门口就传来脚步声。    顾君瑜抱着顾念安走了进来,顾君瑜一身的风光霁月,顾念安抱着小叔的脖子,包子脸一股一股的,精致可爱。    对于顾君瑜,兰渊、林冉几个去顾老爷子寿宴做过菜的厨师都是见过的,莫愁、王大少、李英兰等家里有点权利的偶尔之间也见过顾君瑜。    不过顾君瑜也是厉害的,莫愁他们家里有交情的也就算了,另外的林冉他们只见过一次他就能准确的叫出名字打招呼,也算是天赋异禀了。    既然人都到齐了,就可以落座开宴了。    叶蓁是挨着李英兰,温茜坐的,刚刚坐定,叶蓁就发现口袋里的手机&quot;嘟嘟&quot;震动了两下。    叶蓁拿出手机一看,居然是旁边貌似专心吃菜的温茜发来的信息。    温茜:最后带着个小正太过来的是谁啊?气势好足,不过长得真好看,和兰渊小哥不相上下。    温茜右手拿着筷子,正在吃菜,左手放在桌子下面打字,拇指不停地按来按去,都不用看屏幕,信息就直接发了过来。    叶蓁对于温茜这种明明坐在旁边也要手机联系的习惯也是无奈了,没法子像温茜一样灵活的打字,叶蓁正大光明的把手机拿出来,打上一行字,然后点击发送。    叶蓁:权贵子弟,经常来店里买吃的。应该比莫愁姐的家里更加厉害。    温茜的手机直接开的静音,连震动的声音也没有。    用眼角余光瞄到叶蓁发出信息,温茜就趁着空挡拿出手机瞄了一眼,然后给了叶蓁一个“懂了”的眼神,叶蓁也不知道她到底懂了什么。    李英兰在大学被家里解禁之后,虽然还是每天保持着早上跑步,宿舍也收拾的一丝不苟,但是脸上过于强烈的英气已经慢慢减弱,开始像一个普通的女孩子了。    一边吃饭的时候,一边还关注着叶蓁和温茜,帮她们倒个饮料什么的,颇有一种贤妻良母的气质。和原本眉宇之间的英气相结合,刚柔并济,可以说是一种很特别的气质。    据温茜之前说起,李英兰现在在系里因为独特的气质还特别受欢迎呢!    安安坐在专属的儿童座椅上,两边分别是小叔顾君瑜和冷面小哥兰渊。    还别说,两个长得好看的男人,一个温润如玉,一个沉默如冰,中间夹着一个嘟着嘴巴的小正太,这幅画面,是怎么看怎么有趣。    安安小正太不知道怎么了,对着兰渊这个冷脸的叔叔就是有点怕怕的,最后居然和兰渊分配坐到一起,感觉旁边就一股寒气传过来。    安安嘟嘴,眼光灼灼的看向对面:好想和叶姐姐坐在一起!~~    介绍桌上菜品的时候,叶蓁不免的有介绍的了西施舌,引起了王大少等人的兴趣。    王大少看了看一个盘子里,白瓷的盘子,白白的一团,细腻油润的点心,上面浇着金黄色的桂花糖浆。是林冉特制的点心西施舌,一看就有种甜甜的感觉。    又看了另一个盘子,是叶蓁做的西施舌,这道菜也可以叫做“鸡汤汆海蚌”。    清代徐珂《清稗类钞》中曾写道:“西施舌为闽产,以之为羹,甚鲜腴。”    郁达夫也曾经在《饮食男女在福州》一文中写道:“福州的海蚌产于二三月,其肥美要算来自长乐蚌肉,色香味俱佳的神品就是海蚌的舌头部分。”    西施舌,通称”海蚌“,贝壳大,略呈三角形,壳表具黄褐色外皮,顶部为淡紫色,壳内面呈淡紫色。”    叶蓁选取的“西施舌”,是特产于长乐市梅花镇穿山行以南至文武砂一带的西施舌。这里的西施舌品质最优,味道最好。    这里出产的海蚌,每个重二三两,最重不超过五两,肉质鲜嫩,舌尖甘脆,味美无腥,为其他地方所不能及,被誉称”闽江蚌“。    鸡汤汆海蚌这道菜,属于汤菜,其味道,在&quot;鲜&quot;这一味上,可以说是独称一绝。”    君不见,当年唐玄宗东游崂山时,厨师给他做了这道汤菜,唐玄宗吃后连声叫绝。可见此菜菜美味非同心响。这道汤菜,汤汁腻滑,品质爽滑,味道鲜美,有“天下第一鲜”之称。    叶蓁做这道菜的时候,在汤上面,下足了功夫。    叶蓁炖的汤,名字叫做&quot;三茸汤”。    首先,叶蓁用散养的老母鸡、猪背脊、牛肉,放到一个锅里清炖。    然后用蛋清沉淀去杂质,过滤出“清汤”。    其次,将特意留下的鸡脯肉剁成茸,加鸡血捏成一个个小丸,俗称鸡茸丸。    把做好的鸡茸丸先放到笼屉上蒸熟后,一起放到汤水里,经过炖、煮、蒸三道工序,最后做成清澈如水的“汤”。把汤先分成几份备用。    最后一步,叶蓁把海蚌肉先用清汤断生,再用“三茸汤”初汆后把汤即倒掉,达到蚌肉入味。    等到把一盘蚌肉端上桌之后,用煮沸的一份“三茸汤”当席汆蚌肉,让食客能够品尝最原始的鲜味。    “清淡鲜脆”和“醇和隽永”。    王大少作为一个大男人,当然是不会先吃甜腻腻的点心的。    王大少撇了撇嘴,夹起一块蚌肉,嘴巴里说道:“我倒要看看,这所谓的天下第一鲜到底怎么样!”    说完,就把蚌肉放进嘴里。    瞬间,蚌肉本身的鲜味以及三茸汤炖煮出来的精华在王大少的嘴巴里炸裂。    王大少被烫到了,舌尖仿佛在冒火,但是嘴巴又不由自主的品味到了这一口里面的鲜味。    本来想一口吐出来缓缓的王大少被这鲜美的味道激的都忘记舌头上被烫的感觉了。    闭上眼睛,慢慢的咀嚼,这种难以言喻的鲜味,让人仿佛没有任何束缚的在海水中漫步。    兰渊也紧接着尝了一口,这道西施舌被称为&quot;天下第一鲜&quot;,可是他的鱼羊同煮的汤也是&quot;天下第一鲜&quot;,总要试试到底哪份味道更好?!    隐隐的,兰渊有一份好胜的心。    汤汁和蚌肉一起进入嘴里,鲜美的感觉在舌尖上爆发。    这道菜的极致的味道,就在于蚌肉本身的鲜,而汤水的作用,在于把这种鲜味更好的激发出来。    兰渊闭目,感觉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美食的海洋。    蔚蓝的海水里,似乎有一只巨大的蚌壳打开着,里面的蚌肉散发出无比的香气。    和他做的鱼羊汤是完全不一样的味道,但也异常的鲜美。    兰渊睁开眼睛,如果让他来评价哪道菜品更甚一筹的话,他暂时评价不出来,都是一样的以鲜味取胜的作品,能够分出胜负靠的也只是厨师水平的高低。    兰渊深深的看了一眼还在埋头苦吃的叶蓁一眼,她很厉害,但是自己也不会认输的!    顾君瑜很久没有吃的那么舒心了。    没错,就是舒心。    即使每天都有闫展帮忙带饭回来,顾君瑜吃的也不是特别的满足,毕竟总有吃不到的时候。    长久的美食吃下来,顾君瑜觉得自己的舌头越发的挑剔了,就连普通的特级厨师做菜,吃的时候也能挑出几个错来。    当然,顾君瑜的家教并不允许他这么直截了当的挑刺,他只能依着自己的心情少吃一点。    但是叶蓁的菜品完全不会,顾君瑜吃着嘴里的贵妃鸡,一股浓郁的葡萄酒的香气散发出来,让鸡肉都有一种醉香。    鸡肉吃到嘴里,味道嫩滑,鲜美可口,带着葡萄酒的香气,一点也不会腻。    顾君瑜满足于吃着贵妃鸡的时候那种晕晕陶陶的感觉,这不是他喝醉了,而是菜品带来的那种似醉非醉的朦胧的感觉。    顾念安才不管大人们的想法是什么。    顾念安作为一个五岁的小正太,对于甜食的爱好是不可磨灭的。    所以,在吃菜吃的大约七分饱的时候,顾念安就特意留着肚子专门吃甜点了。    除了林冉小姐姐特制的酸甜可口,柔软顺滑的西施舌,桌上还有一道甜品,董糖。    据清道光庚寅年《崇川咫闻录》载:“董糖,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未归巢民时,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故至今号秦邮董糖。”    所谓董糖,是以大麦焦屑、黑芝麻、麦芽饴糖为基本原料,多种加工工序做成的一种酥糖。    传说是由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发明的,当初,她为了照顾她病后不思饮食的丈夫冒辟疆,特意做出了这种糖。    要说董小宛,那绝对是个美女。身为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不仅美貌动人,还是个能歌善舞的才女。    后来,和才子冒辟疆相知相爱后,董小宛嫁入冒家,和冒辟疆恩爱非常,最后为了照顾生病的丈夫,董小宛亲力亲为,丈夫好了之后,董小宛却因为过度劳累生病了,最后与世长辞。    叶蓁做董糖,取了精白面、白糖、芝麻、饴糖为原料。    要做好吃的董糖,需要经选料、熬糖、制糖芯、制糖骨、成型等多道工序而成。    制糖芯的时候,叶蓁将精心挑选过的粒粒乌黑饱满的芝麻焙炒、研磨,先把芝麻的表皮和里面的芯分离开来,然后再焙至浅黄。    叶蓁的厨艺,以及对于火候、时间把控,能把芝麻的烘焙掌握到恰到好处,让芝麻烘焙中不至于生焦,但是里面的麻香浓郁。    糖骨的熬制过程,要求保证其延展性良好,顺利成型。    最后工序需要将糖骨展开,均匀配以糖芯,反复包褶,压切成型。    叶蓁做好的董糖,形状是扁长方体,颜色发白带着微黄,层次分明,剖面可旋状纹理,中心呈丹凤眼状。    事实上,叶蓁做的是最基础的董糖,里面如果另加配方,能够制作成各式董糖。    比如在糖骨用响子碾压成纸状薄片以后,将桂花和焦屑、黑芝麻一齐均匀洒之,就能做出桂花董糖。    以此类推还有玫瑰董糖、水蜜桃董糖、西瓜董糖等。    光吃着西施舌顾念安的就已经吃的眼睛都眯起来了,桂花糖浆的甜味还有糯米的香气即使吃完了也在嘴巴里久久没有散去。    顾念安又捻起一块董糖,放进嘴里。    第一感觉就是入口易化。    董糖的特点就在于吃起来酥松香甜,回味久长。    顾念安的嘴巴一动一动的,嘴巴里的董糖可以说是甜而不腻,糯而不粘、酥而不碎。    吃下一块,配上清凉解渴的叶蓁新鲜榨取的西瓜汁,顾念安笑的甜甜的。    可惜小孩子不能多吃,还是顾君瑜时刻不忘自己作为小叔的责任,看着顾念安吃了不少甜点之后及时阻止,不然大部分的董糖都得进顾念安的小肚子里去了。    就这,顾念安还很不开心,觉得没有吃的进行,走的时候一直泪汪汪的,也不哭,也不说话,还是叶蓁把厨房里剩下的董糖都给了他才哄好的。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