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兵戎2
随着第一批收成的新麦和豆薯车水马龙的从各地汇集而来相继入库的盛况这让从上到下苦苦煎熬了一个冬天又经历了春夏青黄不接的军民百姓无疑变得安心和踏实了许多。
而在临沂城的街口上竖立起来的最新榜文前一个声音正在郎朗宣读着什么。
“虞城大捷”
“所获牛马数万”
“望有意者前来领养寄附”
“先到先选。”
几个关键字眼顿时吸引了好些人七嘴八舌的相互询问着。
关老七有些得色的看着这些表情殷切而跃跃欲试的面容
他是兼职的读抄人相比那些茶馆酒肆里喝着免费的茶水就着点心慢条斯理的吊着人胃口最后还有钱财分成的各色说书人和讲古先生站在露天负责给人一遍遍宣读告示的他无疑要低端的多
也就嗓门够大能够字正腔圆的将告示和官帖上的内容一字不差的给原样念出来的兼职。
但至少每月可以从当地的驿所那里领到两石粗脱壳的谷子和一匹素布足以让为数不多的家人吃个肚皮浑圆。还有剩余拿出来交换些日用杂务因此很是珍惜这个差事。
只是新一张告贴又随着一个匆匆的身影带着新鲜的浆糊味道出现在了木榜上。关老七理性的高声念道。
“征募夫役随军”
“按日给结钱粮”
“择优者补入军中”
人群中再次骚动起来却是更多叹息声这才安生多久却又要打战了
不过最后一条择优补入军中却有着莫名的吸引力如今六州镇抚的治下待遇最好的无疑就是这些军人了。
毕竟光是靠给他们提供各种服务和贩售物品已经造就了一批小有身家的本地人士。
而在临沂城外一只又一只的人马却已经正在过境向着前沿的徐州境内集结着作为对于正当蜜月期江宁方面的响应就是第一次启动我军在淮东各州初步建立起来动员体系。
这次出动了御左四营右护三个营外加前沿候命的前军三个营还有建生军的六个工程、辎重营。
地方上除重点区域外全部转为防戍营0和守备团县的战时体制。
作为某种重视的姿态和表示我再次戎装披挂前呼后拥的策马在了亲自出阵的道路上。
在追逐功名与权势的道路上平静安逸的生活总是转瞬即逝而不见得长久的就连原本的公务亢繁与四处巡游的奔波劳碌也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感悟与享受了。
而在这个纷乱世道之中想要安心下来暴兵种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经过这大半年时间的休养生息和积聚实力情况已经有所改观了。
如今御营右军给编十二营人马实编九个半营;行营右护军给编十营暂编六个营;前军给编十营暂编七营而青州守捉军下则暂编三个主战营和十一各防戍营。
当然这些多出来的差额并不是被我按照惯例给吃空饷了事实上就算被我吃了也没有人会觉得奇怪。
按照国朝旧例从前沿到二三线乃至后方驻军的战备兵员比例能够保持七八成的日常在编已经算得上是一方精锐了而在后方有五六成算是比较良心的上官了。
至于剩下的差额对于那些将帅来说完全可以在开拔出战前就地解决和补充的。延边地区有的是流亡的北人
而我的麾下则属于另一种情况是因为装备和人员训练都还没有跟上因此我宁远保持都宁缺毋滥的空架子状态。
至于这些这些多出来的配给钱粮也不是落袋为安连同我自己掏腰包额外给出的勤务津贴和战地补助伤亡抚恤;都是作为加强军队建设和地方屯垦的后续投入给马上用掉了。
毕竟地方上虽然开始收税但是在地方上缺乏足够消费市场大量人口都处于军管的体制下实际所得甚为微薄形同杯水车薪。
所以只能靠尽可能的在外部开流增加收入除了重开海贸之外。通过控制规模的持续出战锻炼部队临阵经验的同时夺取那些胡马儿所掳获的资源和人口也是一种变相的补充手段。
而在江宁行在监国却是有些恼怒的情绪
因为他试图改造神机军余部的努力在一些老臣的强烈抵制和反对之下再度宣告搁浅。
他强令坚持之下唯一带来的变化只是增加军中铳手的比例以取代那些被减少的手炮和发火匣等兵装火器但依旧是被当作某种固垒守御的力量而拒绝在没有正军环绕之下的主动野战操行。
这也是那些人所能退让的极限了毕竟他还只是监国并未真正接掌大位就算他接掌了大位头上还有一个大相国在看着面对一众老臣的告求也无法做到无动于衷的。
而要想在国朝的众多军队及其体系内改弦更张也绝非易事需要亢长的时日和足够的耐心与坚持。
光是让军器南北监和将作诸坊的产能从生产传统的各色火器想着集中制造研发火铳的扭转过来也是滋事牵连甚大从而影响了众多军工、大匠世家的生计以及无数下游和外围的工矿产业。
因此目前也只有少部分人对于监国表现出了投献之意而有所动作改而生产了一批火铳。
而更多人还在观望和等待毕竟已经习惯了依赖朝廷的订单和授权把持垄断军工产出的领域进而与相关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盘根错节需要足够大额魄力和手段才能大刀阔斧才能砍出一条新路来。
但是来自大相国的指示却是宜缓不宜急来日方才。
明明是已经屡屡见到实效的东西却因为各自的立场和既成的利害关系七位枢密之中居然只有两个表示出口头上的有限支持。
而其他人都在强调一个事实大军汇聚在即急切的要求他们换装与掌握新战法也是有所不妥的。
不就是不满他籍着处置东路军列位帅臣的由头顺势在军中采取的大动作并且为了某种需要而将资源重点倾注在北边那只人马身上么。
可要是国朝的兵马都能像那只御营左军一般的新锐和善战他又何必再北伐大败之后不得不格外倚重这一只孤军来挽回国朝和大本营的颜面风评呢。
在国朝大败的颓势之下再没有比树立一个孤军奋战的典型和统帅英武的标杆更能转移臣民百姓的矛盾和关注力了。
反正他们孤悬在外各种形象和轶事都是经由国朝的重新包装和塑造来振奋人心的但同样的也将这支人马推上了某种风尖浪口之上。
而作为国朝大败之后无形间的最大受益者已经监国用来清算和撤换军中作战不力将帅的参照物他们也无意间站在了那些损兵折将逃回来的大多数北伐军将潜在的对立面上。
特别是刚刚导致了一场朝堂上的政治大地震在原本的主战派与北人党之中也不乏嫉恨之辈因此不乏事事针对之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这正是监国所需要的一只暂时孤悬在外却格外依靠自己的军队。在必要的时候说不定还能发挥某种奇效呢。
他如此想着心情重新又平复了下来。
这时一份来自石头城下城坊中的回复也让他脸上重新露出笑容来。
那是作为他一贯倚仗的亲信如今依旧在家闭门思过的郑候对于她的咨询与考校只给回应了他八个字“旁敲侧击内外合应”却正好可以打破他目前的僵持和困局。
很是思来想去一番之后他还是决定在这个建议的基础上拓展思路。
既然原本的事物已经积重难返那就只好别出蹊径从大本营名下目前所能直接掌握御营诸军的名分下有所迂回的想些办法了
至少宁冲玄的淮扬战线那里已经相继收容了陆续归还建制的前身为新军右厢的御营前军和名为御营右军的踏白军残部。
合并起来也有马军三千而步军四千七百有余作为曾经协同作战过的经历他们也应该有所足够的印象足够作为他贯彻所想的试验田了。
待到他们有所成就就可以方便他从那些积习日重的老部队里逐步抽调精锐和新血渐进的补充和扩充这些新锐之师而最终将那些不合用的抱残守缺老资历之辈彻底抛在身后。
他甚至有所想法要不要从前方的那只御营左军里借调一批熟悉火器操战的人选回来参与后方的编列和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