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倾13

第四百四十五章 天倾13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耳边犹然响彻着那些人垂死挣扎前的惨呼厉号各种渐渐无力的叫骂与诅咒。

    哪怕他们还曾经十分诚挚的感谢我信誓旦旦的保证只要能够逃出去并得以回到青州老家就全力保我一个前程和全新的出身我还是毫不犹豫的将这些人引入了一条死亡之路。

    咪唔一声作为**警报器的小猫薛定谔叫声将我从记忆的沉淀里重新唤了回来。因为是冬季天寒地冻的缘故曾经充斥与空气之中的浓重沼气淡薄的微不可闻了。因此我大可以放心的继续探寻下去。

    然后我在巷道的深处见到了更多的尸骨大的小的新的旧的森然可怖的堆叠在一起。

    用虫鼠啃食过的黑洞洞眼窝和各种死前留下的最后姿态仿若是无声的在诉说着什么前程过往。似乎是这些年来洛都的居民已经把这里当作了某种丢弃尸骸的地下墓穴了

    我默默的走到一块厚重的石板面前当年“我”刻下的印迹犹然在目一声令下亲兵们上前挥舞着各式工具清除出一片空间来。

    铲开被厚厚的青苔和胶结的泥垢所遮盖的砖面终于露出了那个三角中竖眼的淡淡痕迹如果不仔细看指挥觉得这是一块特别的墙色污渍而已这就是那个一直在梦魇中困扰我多时的符号也是我的前身在洛都多年所探查和追寻的线索现在终于有机会一探究竟了。

    作为梁公时代留下来的工程项目之一洛都的地下管网无疑是一项颇为浩大的工程其中如蛛网密布的各种繁复之处足以任何没有准备的人迷路在其中。

    不过在名为军队的集体力量面前这些困难和不便之处便成了浮云。

    这里距离史上大名鼎鼎的梁园故址也并不算远因此根据我的个人猜测这些下水道里异常旷阔的管网未尝不是作为某种逃生的后备选择而暗中存在着。

    只是事起突然除了南朝初代的正定帝之外其他人都没能逃出来此处也就再没能派上用场而继续尘封地下了。

    我的前身为了追寻梁公留下的遗存而格外对洛都的下水管网有所用心没想到却成了最终逃出生天的关键了。

    当初我的前身急着策划逃命因此不免错过了一些东西后来我在回程的道路上有不免陆陆续续的想起了一些支离破碎的线索但是一直不得要领现在正好几次验证一番

    有一就有二更多被掩藏在苔痕斑驳里的类似符号被找到并构成一个具体的方向和指引。在巷道里的分岔口留下一处处作为路标的风灯之后我们就继续向前摸索着。

    正逢冬季的枯水之期再加上几个入水口又被冻结起来的缘故因此脚下踏足的地面相对于爽硬实的多。很快印记就消失在一面毫无征兆的死巷墙面前。

    对此我并不失望反而有些惊喜这也意味着某种真相和目地就在眼前了。

    随着被凿穿扩大的破口而轰然倒下的挡墙尘埃飞扬着绰约显露出一个暗藏的深邃空间。在数只调到最大亮度的风灯照耀下

    除了因为封闭日久而显得有些污浊的空气外陷进去探路的军士并没有遇上多余的机关也没有故弄玄虚的陷阱。比如沉降的地坑天顶坠下的封石墙壁中射出的弩箭或是凌空飞舞而过的刀斧轰隆作响的夹墙无风自燃的火炬之类的布置。

    唯一可能令我担心的不过是因为天然地势造成的河水倒灌也因为冬季的低水位和冻结变得不太可能了。至于流沙陷阱抱歉这里是大都市而不是沙漠迷城。

    传说之中坑人无算也阴的无数人奋不顾身的所谓的梁公宝藏就此呈现在我的面前横宽不过两三丈的不大空间之内只有几排历经岁月满是尘土的书柜架子还有架子上已经模糊不可分辨的索引目录。

    然后就再也别无他物了

    在敲打四壁寻找可能暗藏的机关和空间的时候也发现石壁上不怎么明显的阴刻留言用某种潦草的自体轻描淡写的叙述着这间密室的由来。

    这些都是当年梁公生前阅览最多的藏书因此被存放在这里又留下线索静待有缘人来发掘和赏鉴云云。

    好吧这个发现和结果让我对那位穿越者前辈的恶意趣味再次无语中了。

    好在这些柜子里的大量藏书虽然大多没能经过数百年岁月的考验而纷纷朽坏不可收拾只消轻轻的触碰就变成一堆灰白间杂的碎屑残渣但在这些灰屑残渣之中还是有一些特殊质地的物件得以存留下来。成为我意外所得的纪念品

    比如碎屑中最显眼的大件是一大卷详细标注着洛都地下网道的图范却是用防火耐蚀的石棉质地以及特殊的染料才能弥久如新的保持着原状。

    光是这个发现就足以抵偿我这一次节外生枝的行动了虽然过了数百年后作为地下管网的复线图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但是在大致的走向还是可以具体参详一二的。

    回到驻地却发现白马寺驻地已经有人用雪橇送了消息过来。

    在我们大队人马开拔之后不久在留守赵隆的主持下万余留守将士稳守营盘再度击退了数次大规模集结起来的胡马儿的袭击只是规模和势头都远不及最初的一次显然是他们活动行事的重心和方向已经开始有所转移了。

    因此在与上东门派出的斥候取得初步联系之后赵隆冒险从数里之外组织了一只雪橇输送队以惯常在北地生活的郓州兵为主有惊无险的穿越了宽广无垠的雪原给我们抢运来一批灌装的猛火油和数百桶子药。

    与此同时对峙的战线后方断潭寺的北军驻地

    “善加保全实力?”

    杨可世有些惊讶的看着秘密拜访的来人。

    “不知兵部这话从何说起啊”

    “杨使君可是我国朝为数不多的功勋之臣亦是皇道派硕果仅存的领兵人物”

    来人毫不示弱的反看着他

    “难道就不想为身后考虑一二么”

    “如今可是敌患未去”

    杨可世肃然道

    “朝堂诸公思虑这些也未免太”

    “那您对今后的国朝局势这么看”

    来人继续道

    “经此一战后就算南贼尽去”

    “北地诸道亦是已经糜烂不堪了”

    “如今国难未平我辈更当戳力以赴报效国家才是”

    杨可世皱着眉头分辨道。

    “这要看您报效的是哪个国朝谁家的天下了”

    来人不慌不忙的剖析道

    “就算是日后慢慢收拾河山你觉得国朝还有多少余力徐图光复么”

    “如今九边之备皆同虚设尽由那些塞外诸藩驰骋往来”

    “你觉得剩下的那些人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么”

    “期间的云中、平卢诸镇或有残留但也是勉力自保而无力外图”

    “至少在数年之内大河以北尽皆胡风腥膻多不复为国朝所有了”

    “大河以南诸道亦是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盗匪饥民横行载道”

    “是以军上作为洛都之内尚存屈指可数的领兵大将就尤显得弥足珍贵了”

    “再说杨公固然是坦荡无私但却未必能防患杜绝的了某些小人之心的度侧与猜忌啊”

    “我被只能言尽于此还望杨公有所三四”

    只留下满脸倦怠的杨可世在阴影中发出深沉异常的长声叹息经过这么多的波折与坎坷之后许多人和事终究还是不再一样了

    江宁行在闭门思过的蔡侯别邸却是一片张灯结彩访客如织的游宴情形。

    “凡江东、江西、两浙、荆湖、淮南诸道”

    “共计留置二十八路镇抚三百军州一千六百余县治”

    “战后所需大小官员、武职至少数千人的缺额。”

    “居然特地召郑公过去咨议相关事宜”

    “这可是一个大手笔”

    “也是监国宠眷不衰的象征啊”

    “想必蔡侯不久便要重新复出了”

    那些聚拢在庭院之中身份尊贵的宾客和门人如此交头接耳的庆幸和期许着主人家的重新出现然后致以某种隆重的道贺。

    只是精美可口的菜肴换了一道又一道昂贵珍稀的酒水热了一遍又一遍却迟迟未能等到宴会主人的露脸

    直到身材矮胖的大管家突然出面致歉宣称着主人家身体暂时抱恙而无法会客的情形

    随后来自北方的噩耗也随着某些被传召入行在之内脸色铁青或是不虞的少数重量级人士而迅速散播开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