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三百五十三章 援济6

第三百五十三章 援济6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济源城中虽然获得了数千名的临时部下可是我一点都高兴不起来。

    相比这么快就完成初步的目标河北兵大举渡河南下了这可不是个好消息。

    因此临时召开的军议上关于今后本军的去向再次产生分歧了。

    “当然是南下了”

    一个声音理直气壮的道却是营副沈霍伊。

    “尾衔而击在没有如此便宜的事情了”

    “尾衔就不怕被人反过来迎头痛击么”

    另一个声音反驳道说话的乃是另位营副杜桑

    “那可是至少四五个军的人马”

    “你怕了么再多的北兵我们又不是没有打过”

    沈霍伊很有些不屑的道

    “怕不怕我都要为将士们的前程负责”

    杜桑冷笑起来

    “而不是逞一时之勇尔”

    “你说谁呢”

    沈霍伊勃然作色道

    “够了”

    第一营主官风卷旗喝声道

    “军前议事纠缠不清成何体统”

    “军帅某以为”

    他转过头来对着我沉声

    “连日来本军突入济州日夜兼程大小十数战”

    “将士的疲乏和伤损已经积累了相当可观的程度”

    “只是之前因为军令火急驰援友军的目标在哪儿一口劲头撑着”

    另一位接口道却是暂编第五营营官宁志远。

    “如今既然已经初步达成这势头也就泄了”

    “只怕没有那么容易回转过来了”

    “不若就地停驻下来等候帅司的下一步均令如何”

    “某家也是这个意思”

    另一位营官张立铮附和道

    “本军奋战克敌素以火器为先对于后勤输送的跟进颇有要求的”

    “如今已经远离粮台”

    “如若能够稍稍休整定可重整攻势”

    这也是比较婉转或者说保守的说法顿时得到一片赞同。

    “曾使臣你也看到了罢”

    我微微转头对着那位军容观慰使叹息道

    “军心所向我也不能一意孤行啊”

    “这可有些难为了本部了”

    对方不免露出苦笑以对

    “虽说某的职责只是观闻军前不得多预其他的”

    “可如此行事如何令我向帅司呈达呢”

    这位位军容观慰使是个典型的文班出身姓曾名华字继亮出自南朝高层宦门之一的南丰曾氏乃是前代大书家曾巩的子侄。

    曾氏乃是典型书香显第的代表在两学为代表的科班系中很有些渊源和影响力故而也是早些时候那位颇为神秘的颜公为我引见过的故旧之一官拜秘书监端士。

    如今在前沿军行司为管于右厢公事因此也算是个故人的熟脸交情。才在某种因素的考量下被派了过来督导军前事宜。

    不过因为某种缘故他架子倒是端的很低也没有一般文臣对于武夫那种天然优越感和无形的隔阂感所以目前还算相安两得。

    他有这个回应也不算离谱好歹基本职责所在我继续道

    “南下固然有所不便原地坐望也实在不妥”

    我皱着眉头很是为难状的思考了一阵之后才道

    “不若这般吧”

    我在济州东面的方位上点了点

    “南下固然是不成了但是我可以引兵向东”

    “向东?”

    他惊讶了下

    “我军当前的命令还是驰援友邻不是”

    我站在军用沙盘前给他解释道。

    “既然这样我就有继续主动出击的名分不是”

    “如今不仅是济州一带恐怕沿黄一线都陷入北兵的抢攻之中”

    我在沙盘上用短鞭画出一条不规则的弧线

    “相信困于敌后的友军尚有数部可以乘势一一援手之”

    “这样下来汇合到一定军势之后我自然有余力南下”

    “无论是截断那些过河北兵的退路还是阻截其后援都有足够的进退余地不是”

    “在此之前我会派出一只轻骑打着我的旗号渡过济水去尾随侦查敌踪”

    “这样主动求战之下就不算避战不前坐惩敌势了吧”

    我看着他的眼睛恳声道

    “如此折衷之策可还说的过去否”

    “也只有这样了”

    他再次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某立马具结呈文还请观察附署其后且看帅司裁断了”

    “好说好说”

    我拍着胸口答应下来随即又道

    “我在城中无意得到几份书贴据说是前人先贤的真迹”

    “久闻贵家乃是书香门第还请使臣替我鉴真一二”

    他若有所思的深深看了我一眼才开声应承下来。

    嗯初步搞定了军议散去我走出来后对着站在外边的录事参军第五平微微点头示意让他把那几份字帖书画给对方送过去。

    因为我做了观察使哪怕只是临时的也意味着可以自置录事参军以下的少量属僚了因此我于脆给了身边那些人这么一个权益行事的身份。

    按照我的指示自从这位曾观闻来了军中之后我就让第五平多以书法仰慕者的身份请教观摩为名时常去对方那儿亲近结交好让他没有多余的闲暇和精神来节外生枝的弄出其他的事情也有捎带就近相互监视的意味。

    尾随过河的北军南下对帅司来说固然是当务之急但是对于我的部队来说却不是最好的那个选择。

    所以我需要一个更好的理由和动机来掩饰个人的私心和立场这种情况下取得随军观闻使的同调口径就相当有必要了。

    至少得通过事先沟通好这场军议的过场形式以及事后的示好尽量避免他在明面上的反对立场。

    好在他并非那种食古不化的迂腐之辈或是一心想要表现的功利之徒。

    不然让我解释为毛好生生的随军观慰使会跑到阵前去为流矢所伤乃至不治而亡这种小概率事件却是一件十分让人头痛又后患无穷的事情。

    计议初定下来之后第二天就完成了再度启程的准备因为得到敌军主力比较确切的去向因此接下来的东进攻势就得以充分放开了手脚。

    除了一半留守身边的亲直团外其他的教导大队标兵团捉生队和游弋队特设车团、直属炮团等直属序列也安排在攻击的前端轮番的上阵。

    这就体现出某种制度化初步在军队中形成常态的好处了平时的我更侧重于补充完善军队及其相关的组织和制度建设。

    尽量淡化个人影响和立场在相对良性运转的制度中的优先性也只有在事关队伍前景的重大事项上我才要格外体现出个人的权威。

    因此如此磨合下来无疑可以省心省事的将有限精力从亢繁的内部庶务里解放出来兼顾上思想教育和理论编成战地实践和科研指导乃至外围经营等多方面的工作

    而我的主力部队就算是长时间在外暂时脱离中军直接指挥也能够有所依据的继续保持足够的行动力和攻击性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发挥主动性来寻找战机和最优化的选择。

    决定了基本方略后向东就不再是稳步推进而是势如破竹的长驱直入正所谓马步齐出攻击前进一鼓作气连克复范城、济北、长清诸城又将长信军和广胜军两只受困的友军残部暂收麾下。

    然后顺势追击这小股的残余突入了齐州境内又一路拿下了失守的祝河、临邑、禹城数县。解了临济的武胜军之围又合力击破了盘踞在淄州邹平、济阳的河北军德阳镇、高陵镇所部。

    在黄河边上的高尧城遇到了在据守当地的海兵队得知从这里的小清河到出海口具是水师可以进入活动的范围这时候我的队伍也扩张到了两万六千有余。

    这才全然折转南下度过济水回到齐州境内抵达章丘城从当地的粮院所获得再度补给并裹挟走两千多驻守的维州兵继续向着徐州方向进发

    因为要协调好几部暂调麾下的友军因此速度快不起来一直行进到了亭山县境内在泰山脚下扎营时才被来自帅司方面很有些气急败坏又有些狼狈的信使给追上了。

    我后来才知道他们几乎是在我部走的第二天才赶到济源的因为正面已经不安全了从毫州、宋州绕道过来多花了点时间结果就错过了。

    然后一路追寻着游击军的消息好几次还遇到了溃散的河北兵发生冲突伤亡而不得不暂避而走或是别绕远路结果就是几次三番都错过了传令的机会而不得不一直追在我大部队的屁股后面吃尘。

    他们带来的唯一命令就是不计一切代价南下增援。

    南下的河北兵已经在兖州境内与帅司聚集而来的部队大战连场其中多赖密州赶过来的名为新军右厢的骑军屡屡阻击北军南下徐州的步伐但是自身也损失不小。

    所以格外指望我这只不知道跑到哪里去的生力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