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应调
“总算是活下来了”
捡回一条性命的方腊既是后怕又是庆幸。
后怕的是自己居然有些不知量力的击退了些许来敌之后就不免信心膨胀的想合力夺回另一处渡河的滩头好定下一个比较抢眼的功劳结果反被人给围住不得脱身差点儿就遭了灭顶之灾了。
庆幸的是这次效协的果然是国朝最精锐的资序居然已经事先计算好各种道途远近和可能遭遇的情形而准备充足。
说必然半天援至果就半天内从容抵达了。比他们之前所遇到的那些矜持或是骄昂或是而积习甚重的官军行伍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之别也更令人安心妥帖的多。
就算是散兵资序对比其自己手下的兄弟来令人既沮丧又侥幸。才过了几天舒坦日子而已。
想要前程的话果然是不能懈怠的啊。
好在收拢了暂且不知所踪的郑彪旧部而那些王寅死后逃散的人马也大多被从地方上捉引回来作为逃兵的惩罚他们剥夺了独立建制的资格而被打散分别补入其他三位首领的麾下。
另外游击军这次借着北兵进犯的机会还在地方上补充募集了一批郓州兵员简单的稍作训练后也大都分派给他们这些协从的军序。
这样方腊之前的战损不但增补回来还有所加强而在协从军序之中他与吕师囊、邓远觉三头并立的局面。
不过这种颇为公允甚至有些过好的条件和处置手段背后所蕴含的态度方腊反而觉得压力更大了。
所谓无功不受禄世上也没有平白给与的好事因此他宁愿相信这是一种隐性的鞭策和督促让他们这些协从军序更加卖力的暗示。
因而他不但要理清部伍内部新旧人事的关系还要与其他两位同样有所表现的头领竞争来自本阵的资源和关注。
“某家明明只是个茶枭出身的县下都头而已”“
他不免暗自哀叹着
如何当待的如此关注和看中呢”
但看着那些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亲从部下们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落于人后的理由了。
位于徐州彭城的前沿军行司刚刚经历了一场鸡飞狗跳的动荡和清查之后又迎来了某人在雨中的告别仪式
作为东南帅司内部掌握实权的二号人物人称“蔡候”肩挑枢密、参政两班的郑养年不得不在短暂的辞别置语后灰溜溜的在数十骑亲从的护送下奉命前往江宁行在“述职”。
因为某种直接的连带于系这也很可能是他在军前的最后一次露面了因此整个场面都在冷冷清清的气氛中完成很有些萧簌的味道。
不过他固然是暂时从军前的烦扰中解脱了但是剩下来的几位帅臣依照资序递补职分的短暂欣然同时却也要担待起后续的烂摊子和连锁反应。
起码在大本营派来新的人选或在他们之中选定一位之前便只能是如此了。
但更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雪上加霜的是来自北面的紧急军情。
“河北兵出现在济州和濮州境内了”
“沿黄布阵的几只人马都是于什么吃的”
“这么轻易便让北兵突入境内了”
“有济源的奋威军陈情随表递上”
一名行军长史赶忙出言提醒他们道
“他们还有什么可以辩白的么”
“无非就是前段伤亡过甚编制不全两淮间募补的新员颇多”
这名山羊胡子的行军长史有些紧张结巴的口述道
“闻的汴州消息遂得军心浮动而不得不大力弹压遂为北兵所乘突入防内”
“虽疏于职守万死不足以辞惟愿尽快出援保全更多的将士尔”
“倒是个会推脱的家伙”
“推脱不推脱依然不要紧了要紧的是重构沿黄防线”
“为今之计我只想知道距离济源最近的人马是那部”
“回使君”
另一名执事判官赶忙回答道
“乃是正在郓州的游击军”
他小心的看了看诸位帅臣的脸色才继续道
“两个时辰前有郓州鹞书来报据称击退数路度河来犯的北兵了”
这个名字一出顿时让这几位帅臣之间不免出现了某种短暂的静默。
“这支人马可不是那么好用的”
然后才有人重新开口道除了某种心声来。
要知道不久之前他们这位大人物所制定的方略却因为这只有些特立独行的部伍意外之举给牵一发而扰动全盘不得不重新修改了战略方向和步奏才重新张控制局面。
好容易寻觅着机缘和由头达成某种共识和妥协将其变相冷藏起来却还要重新启用么。
“不用的话你倒是给我在军前变出一只人马来机动应变啊”
其中的李使君忍不住重重哼了一声来提醒列为同僚。
“如今建制尚全的生力军可都聚往汴州方向应敌了”
“把他们差遣回来也需要时日难道要让我们出动拱卫帅司本阵的护军三卫么”
“若是不能妥善处置这番变故别说是区区一只部伍的差遣去留便是全盘大局也落不得好去”
“我等在座列位的前程都要因此堪忧了”
正当徐州的这些大人物为之烦恼的时候
我却正在对于军队的思想工作和某些心得的情绪中奋笔疾书。
构成一支强军的要素很多所谓勇气强健忠诚服从、纪律等都都可以囊括其中但作为我这支军队最关键和看重的就是来自最后两样纪律和服从有了这两样一只铳队的战斗力就可以基本成型。至于其他方面的东西则都可以在后来的训练和战斗中慢慢养成。
比如勇气可以在战场上磨练和淘汰;强健可以通过后来的训练和磨砺来补足至于忠诚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最初许多人来投军的动机和前提可未必因为所谓的认同感和号召力只是了有个吃饱饭的地方或是有个基本的出路乃至出人头地或是升官发财的机会而已。
然后才是通过大集体环境的熏陶和内部日常的耳濡目染来逐渐改变他们的基本态度和认知潜移默化的形成相应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部队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必须考虑到思想层面上的事情了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各种想法和诉求如果没有能够得到正确引导和宣泄的话很容易就会变成内耗乃至争斗矛盾的根源和土壤。
用后世宣传口的套话说所谓的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就会有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东西自发冒出来填补上这些空白因此就必须树立一种基本价值观和核心思想哪怕是一种相当模糊的概念和理想
用比较古典的说法来形容就是某种兵魄军魂或者说维系一直常胜之师的心灵支柱同样往往伴随和渗透着对于所谓“名将”的统兵官个人崇拜情结。
这个时代的底层人民的思维特别的简单和朴素只要能够获得他们的认同那就意味着你可以对他们输灌任何东西只消一些浅显易懂的简单道理和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就可以比较简单和方便的影响、塑造他们的三观。
别看这些东西虚无缥缈的不怎么起眼但正所谓士兵的思想阵地你不去占领自然会有其他东西诸如赌博、酗酒、散漫等恶性来逐步占据。
用良好的习惯和严格的几率以及配套的简单理论形成一个可以相互影响的基础和内部环境后一支军队的胆魄和灵魂也就初步形成。
不要小看这种局部环境和氛围运用得当的花可以像是病毒性传销一般不断的影响和感染更多新加入的人群军营的环境更有利于相对封闭的内部思想输灌再加上一些长远的规划和人生追求目标就像是传销团体一般可以不断的改造加入团结体内的人。
这也是我能在这个时代所能做到的极限。无非就是简单吃饱穿暖的道理以及让相信这套东西的人及其关系人等都能过上好日子的简朴诉求。
起码因为天下纷乱世道艰难的缘故在我的部下里还没有后世那些诸如饱食终日而无所事事的键盘或是热衷逆向人类主义的小清新一心想看反主流体制来出位和吸引眼球的公知之类各种乱七八糟思潮的孕育土壤算是相当人心淳朴简单了。
而且因为围绕火器为核心的作战特点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的伤亡比例上远要彼其他传统就是军队好看的多。只要不是运气特别差或是刻意作死每次战斗都有相当大的存活概率。
反而是那些刚上战场的新兵生手更容易弄伤自己或是因为战场意外和疏忽而丢了性命但只要能活下来的也很容易子啊大集体的熏陶下变成所谓的老手。
因此只要有充足的补兵来源这样就很容易构成某种良性的循环扩张。
我在日记式的随身日志上填上最后一笔一篇短短战地暇感就完成了日后或许还会节选出来经过修饰和润色之后作为汇编自我本人言行的罗氏语录基本素材之一。
然后再令人抄一份副本封好后给后方的家里送去作为某种思想储备和交流。
“启禀军帅”
作为值守虞侯姚平仲突然送进来一份
“有前沿军前急递”
我接下一看却是曹州境内刘延庆部要求援力的信使。
“让驻留在扶沟镇的第三营余部火速向本阵所在靠拢”
我当机立断道。
“接令之时起日夜兼程不得延误”
比较轻松的练兵闲暇已经消失了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会变得更加激烈和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