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三百四十章 挖角和折转

第三百四十章 挖角和折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宋州也算是古城了上古时代分别称亳、宋国、梁国一度是商朝时商王帝乙长子、纣王的庶兄微子的封地到了隋始置为宋州治睢阳既今河南省商丘市唐代置睢阳郡后改称宋城。

    也就是另一个正常时空大名鼎鼎的睢阳保卫战的发生地一代名臣真源县县令张巡就是在这里聚义兵抗击安史叛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数载屡屡大败安史叛军杀伤敌军数万血战以保障江、淮财赋重地然后在贺兰进明等各路友军始终坐望的情况下最终仅余饿的骨瘦如柴数百人时方才城破而死。

    期间发生了许多“草人借箭”“城外奇袭”“诈降退敌”等可歌可泣的典故最著名也最具争议的莫过于“杀妾以食军民”的故事。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个段子和兆头有些不好打宋州前我才格外把苏苏给送走了防止触发某些历史事件和成就。

    而在这个时空那位穿越者前辈显然出手于预了这位英烈级人物的命运包括从河北亲自带兵南下救援因此这位张中丞最后没死在睢阳反而以忠烈义勇之名在朝中青云直上从军镇使做到节副、节帅、大都督最终出将入相登阁为枢密使成为梁公龙武系的重要政治盟友。

    而乙未之乱中对于京畿梁氏倒台居中出了大力事后又悔恨自杀的枢密副使张旬便是出自其后人。期间时势迁变可谓是令人稀嘘啊。

    话说回来承光中兴之后继立李唐大统的洛都朝廷就在宋州置归德军以刺史兼任军使为河南屏藩之一。然后在后来洛都之变中归德军因为站队的表现不佳而差点被撤废掉直到大梁北伐之后作为参加徐州会战的外援归德军大部在涌桥一战几乎全数覆灭自此名存实亡。

    宋城我回忆着这些种种一边装作聚精会神的正在逐一听取他们的抱怨没错就是抱怨来自各地驻军的抱怨、可谓是反响如潮都是在管理地方上遇到的困境和难题。

    毕竟让这些三五大粗习惯拿刀砍人的军将们去做那些拿笔杆子和书贴的官员文吏擅长的事情委实有些勉为其难没有些反响才怪呢。

    不过把他们放到各地去秋收筹粮也是某种政务雏形上的考验和锻炼主要是为了将来治理地盘的需要能够发掘出既能够领军又有治政潜力的人选。因此没有过多的指导和限定只是派出些许擅长基本统计和书写记录的见习虞侯作为当地的辅理。

    而是在有所限制和尽量避免使用军队作为暴力机器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临机应变的想象力来尽可能的完成任务。

    根据底下士兵委员会的反馈手段比较聪明的直接采取军管编户套用过去然后按照人头支派需要;

    稳妥一点的就是按部就帮本军对待破城后的老办法把当地有所威望和影响的头面人物强行从家里召集起来然后给他们布置任务直到完成才能放回去。

    比较粗暴的就是事先打听好谁的家业最大然后直接上门讨要分派派兵住在对方家中就地督促整个进程。

    虽然有一些反抗、冲突和死伤但是都在可以接受的范畴内没有过多的滥施武力也没有敢肆意扩大清算范围

    然后底下反应最多的还是部队扩编后的连锁反应之前是老抱怨人手缺乏总觉得各种不够用。

    但是现在却是普遍在抱怨部队扩张的太快因为按照现有相对成熟的操条和制度培养合格的士兵和基层骨干是需要相应的投入和时间才能有所见效的具体的人手就那么多一摊薄开来很多东西都没法跟上了。

    负责标兵团的穆隆主要反应是通过标兵团培养出来的士官周期颇长而数量都相当有限这段时间被抽人换血的太厉害已经影响到日常的运作了。

    而作为总训丨官的韩良臣也难得表示出某种异议来教导队的任务过于繁重又是带队出外清剿又是对内整训实在有些疲于奔命不敷所用了。

    主要是军官和士官的培养已经有些跟不上了而部队的战斗力水准很大一部分就是靠这些有经验的基层骨干和中坚力量。

    人的勇气和信心是会相互影响和感染的有这些基本点种子在只要打过几场战斗的熟悉磨合就可以可以很快形成整体的基本战斗力来。

    我的对策就是把亲直团里的大半人手直接借调支派给他们作为暂时的替换和补充。反正不是在战地中我个人的安危也用不上这么多人来负责没有必要闲着。

    然后是副材官孔吉吉抱怨自从辅军接受了神彪军参差不齐的装备而增强火器化比例之后对于后勤维护修造的压力那是水涨船高翻了几番了。

    而他手下的军械小组还要负责多种已经列装和预定投入的制式武器的战地实验数据和细节改良。

    毕竟后勤军匠就那么点人一下子变不出那么多合格的熟手如果因为过渡操劳和疲惫导致操作失误和差池那是会要人命的。

    我只能答应他专门组织人手到各辅军大队去进行现场的安全操作和保养的示范然后把拆解清理搽试上油打磨之类的日常简单维护和保养这一块移交给士兵自行负责好解放出更多专业熟手来负责更专业的维修和改进实

    正当我分驻后方的部下们正在和后续跟进的官军相继移交出毫州、陈州方面的防务当然撤走前能帮空就尽量帮空的原则帮助接防的友军“减减负”带着满载的车马和蹒跚的人群北上宋州的时候我这里却又发生一件事情。

    江西行司居然派人来交涉我第一反应是难道我杀人劫夺的事情就这么快就泄漏了?然后才从片刻环路暗中不动声色的反应过来他们恐怕什么证据都没有不然就不是交涉这么简单了。

    随后我才知道却是因为前期在争夺北军辎重队的纷争中被我扣押下来的那一团人说实话他们的效率也实在太慢了等我敌人都打跑了战打完了到现在才有所反应。

    然后我接到相应的文书才知道就连这场前沿交涉也只是附带的借口和幌子对方根本不在乎这点人的死活他们主要的目的却是以比邻友军的身份要求我部提供协力比如从许州出兵牵制汝州的后方以间接帮助中路军彻底打通都畿道外围的南部线。

    负责来书的也不是别人而是结束了天南后方的闲投冷置重新调到前线来的魏晨他现在已经是中路大军的神卫军统制兼汝南讨击使。

    他的来信除了叙旧居然多少还有挖墙脚的意思大抵是称赞了一番东南路这里人多势众将星云集但捎带了一下是竞争激烈也不容易混出头的情弊而中路虽然补给东南路的规模。但在帅司说话管用的大人物里很有些颜公的故旧也对我颇为关注云云。

    暗示可以通过大本营的活动想办法将我这只人马以借调之名归列到中路军去言称必有大用凡钱粮淄给万事优先云云显然实现也做过相应的工作对于我部的尴尬地位有所掌握。

    这个建议倒是让我很有些受宠若惊又有些动心起来了曾几何时我和我的人居然成了别路帅司看上的香饽饽了毕竟据我所知的情况分析中路军受挫于汝州一线很是打了几个大战前沿的军力有些紧张如果借调过去说不定还能够真的得到更多好处和重用。

    不过这也意味着放开眼前大多数既成规模的基本盘和经营好的路子跑到一个陌生的格局里去重新开始。我思前想后一时委决不下还是决定暂时不予正面回应。

    给对方回了一封只叙旧谊而不言其他相信对方会有所明白的。然后以不敢擅专之名把这封公文送到前沿军行司去让上层的大人物们去踢这个皮球。

    然后新的军情传来打下徐州后短暂蛰伏休整有日的前沿军行司终于也再次大动了起来。几乎在两天之内

    武宁军出沂州天武左卫出兖州踏白军入高州海兵队登战密州短暂的间歇之后一时间兵火再起战云密布仅仅数天时间地图上的战线就像被猛然突进了一大截许多锋线直接推到了黄河边上。

    因此我北方所面的曹州和珲州倒是各种震动莫名自顾无暇而令我方压力大减了。

    不过根据刘延庆那儿得到的内线消息对照这次帅司的再次大动作却是因为来自南方的援力也再度抵达了。

    似乎是因为很可能是今年来自海上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补给输送因此这次参与的船只格外多甚至连东南沿海官私民间的闽船、浙船都被发动征调起来。

    同时在海州境内的六个大小港口进行装卸正所谓帆幅如云遮天蔽日赫一时。走下来的士卒浩浩荡荡如江河奔流汇海装卸下来的物资可谓是堆积如山。

    另一方面则是来自后方江宁行在的某种压力比如诸如“某只偏师都如此卖力转战轻取数州倒是帅司名下坐拥军制、镇号十数余在打下徐州之后却一直迟迟不见进一步的作为”之类的训丨令。

    似乎是有人把我部的作为给上达天听了虽然不知道是处于恶意还是善意或者只是某种功利性的有所利用而已于是就成了压迫前沿军行司再度出战某个临界点的催化剂。

    一直神隐在大后方的新军其他部队也终于也随着后援抵达而正式参战了新军中锋的初阵开场就声势夺人击溃了河北兵渡河来援的先头杀获各万而溺毙无算。

    因此帅司以这些新加入的生力军为核心专门编为一路别遣由新军前锋新军左锋新军中锋三部外加残缺不全的天武军广胜军的余部合计十七营人马近两万员额组成了所谓别遣河南讨击军。

    至于我这只新军右厢则得到的命令是短暂整备部伍后北上攻打珲州同时协助另一路人马攻略齐州就地建立防线。

    也就是说我居然被调拨到北面的黄河边上去就地防御那些来自河北的敌军而将西面靠近都亟道的防线和阵地移交给新建立的讨击别遣军。

    虽然有被人摘了桃子的嫌疑不过中路军的协力要求对于帅司似乎有所触动因此也多少在其他方面采取了类似补偿的错失来安抚和平衡我这只已经有些名气而上达天听的外围偏师。

    于是这次升格的是我这支部队本身新军左厢游击部增扩为独立番号的游击军我除权毫州刺史并陈州观察使衔改授归德军副使并宋州观察以游击军统领的本职身兼之如此下来我就得以初步进入地方守臣资序的中阶距离独挡一面的统制官也就差一步之遥了。

    此外给与我个人赏钱五千缗绢三百件其余赏给自副将辛稼轩以降军将官佐士卒逐级递减而人人有份。此外还有犒劳全军的羊六百只猪三千口酒水果蔬于菜腊味等无算。

    不过仅仅这样也不足以我就范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不成绩要价更待何时。

    于是我适时让陆务观给我总结润色了一大堆从现实到预期的困难和短缺从士兵多数水土不服弊病不堪到装备不全钱粮匮乏军械消耗过甚事无巨细的列举了众多没法马上开拔的苦楚和为难

    然后帅司方面一边严斥批驳另一边为了催促我们上路发文领开拔所需的粮草辎重一应优先共给我所最缺乏的火药再次得到敞开补充一次就六千桶军用精研火药其他铅锭、铁丸、及金属器具、备件无算。

    一直卡得很紧的兵员补充也终于给松开了口子不过必须先打下珲州之后才能得到徐州方面的补充。

    好吧条件基本成熟了要价满足的差不多了我招还各部带队官宣布北上攻击珲州移镇黄河边上的命令顿时一片哗然大喧不满之情溢于言表连毕竟奥倾向于服从命令的三营崔邦弼和大参陆务观也没有什么话好辩说了

    而对我来说则是某种军心可用的进一步标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