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三百三十一章 猛进三

第三百三十一章 猛进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许州阝今河南省许昌市又称颍川郡地处河南平原东南部自古为北地人文发达的名士荟萃之所亦是历代群雄逐鹿的四战之地因此又被称为八到之枢既:

    西至上都长安一千二百六十里。西北至东都洛阳三百四十里。北至郑州一百八十六里。东南至陈州二百六十里。东北至汴州二百三十里。正南微东至蔡州三百里。

    境内洧水、颍水数条大河流经纵横水陆交通具便。

    州城南郑如今为陈许巡守镇抚使治所有管县七:长社长葛许昌鄢陵临颍舞阳扶沟具为望县或是上县。

    境内又有长箱城、长葛故城、长社故城、东偏城、鲁城、鄢陵故城、太丘城、故陶城、繁昌故城等大小城邑二十有余。

    外加上这片平原之地上因为常年的战乱之世有着邬堡林立的传统。

    真要是一个个打过去的话没有三五万的兵力打底再加上至少一半到三分之一的兵力来保证后路输供光靠我这堪堪上万的军队就算和刘延庆合兵一处也是根本不够看的。

    因此我也就在扶沟城继续利用这休整的短暂间隙继续用缴获的甲械旗仗将新补的兵员重新武装和训练起来为下一阶段的战局做准备。

    另一边派出轻装的小股疑兵四出侵扰放火伺机攻破一些中小村寨驱赶裹挟乡野之民虚张声势一番扰乱敌军的判断和反应顺便锻炼一下新配备的马力。

    在新制作的大沙盘前副将辛稼轩将虞侯赵隆、首席大参陆务观并五营主官中军直属团队官等汇聚一堂在新扩充的参谋组和虞侯队的兵棋式演示下对近期的战事和部伍调整进行分析和研判。

    由于我的职衔两度升迁连带他们这些部署的级别也水涨船高了不少因此原本的暂编第四营以及新成立的暂编第五营也去掉了暂编的前缀变成有正编体制的军号按照主力老三营的体制进行再度编成。

    只是相应火器的比例下降了不少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除了人员和武器的配备问题铳军所需的相应的队形和基本战术就算是最速成的方法和效率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跃而就的。

    因此纯火器化编成的只有第一团和营官的直属队其他三个团就只能用相对简单的三眼铳和传统弓弩在内的冷兵器一起混搭了。

    这样下来原本最多时达到十一只序列的辅军大队基本被消化了大半有一定战斗力和经验的人员都被充实到新编制里去。

    剩下的人缩编成五只辅军大队正好每个营配属一队定期轮换以相对统一的装备承当低强度的战斗和地方警戒、维持任务而将五营主力序列从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

    散兵倒是还是保持原来的大致规模不过原本数十个松散小团被合并成七八个更加紧密一些的大团我既然有了足够的缴获来武装他们也不会吝啬让他们发挥更多用处的机会。

    不过平时他们主要还是承担诸如输送营建、监工看守等常规辅助役对于战斗上的需求反倒在其次。

    当然这部分力量还是继续由中军直接掌握然后再视具体情况配属给前沿的具体营团。

    中军直属的四大序列亲直团和标兵团教导队和捉生队的基本编制还是不变。只是在组建第四、第五营的过程中外派充实了一些人手之后也从老三营中递进选拔了一些新血作为补充。也算是一种良性循环和内部流动。

    此外除了副将辛稼轩的亲兵队外将虞侯赵隆也组建了他的直属部下风宪虞侯暂定五十员以监督纠检日常军纪及操行考核。

    至于陆务观领导的参军们就没有那么好补充了需要向帅司请求支派相应人手。

    这样最终的结果是军队中萌生的山头和派系也被我重新疏理了一遍达到某种结构优化。

    比如第一营的核心成员还是来自婆罗洲背景的国人和藩生子风卷旗是我内定的家臣和亲将;第二营以后来投靠的张立铮为首就多少带有了畿内讲武东学的色彩;第三营的基本底子则是南朝军中选派的铳手居多主官崔邦弼则很有点我这个小团体外的色彩。

    至于杨再兴带领的第四营则充斥着江南那些前藩镇兵的渊源;而第五营则是新成立的未经过战场的历练和考验也还没有能够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倾向性。

    这样的话第一第二营我都有绝对的掌控力第三营是为了让朝廷安心而特意营造出来的掺沙子编制但是在中层上我至少有把握可以越过营官直接调动一半以上。

    而第四营、第五营的时间尚短成分也比较复杂没有能够形成相应主官的权威也没有成型的团体和山头因此可以暂时忽略不计。

    因此这次扶沟整军让我自觉很有些后世“三湾改编”的气象以及某种不足为外人所道的酬酢满志的心情老子的队伍又开张了。

    想当年出奔广府的时候老子身边才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闯出一片让数千人谋生的基业来。

    而从洛都一路狼狈不堪逃回来的时候身边也不过半路收拢的几个人手而现今已经是坐拥近万部曲据有一方的小守臣了。

    突然一句话刺中我的耳膜忍不住抿在嘴里提神的一口苦茶水就这么喷了出来。

    “新军不过万过万不可敌”

    我这种时空错乱的既视感是要那般啊。

    “正是”

    好在正在做前敌军情汇总的穆隆天生一副宠辱不惊的死人脸倒也看不出什么异样来他嗯的一声继续道。

    “据说河南道都已经开始传扬了”

    “被本部击垮的那些北军也有好些跑了出去”

    “估摸就是从他们最先开始讹传的”

    “本部近期的进击也有推波助澜之意”

    “主要是为了惑敌的需要也在那些裹挟驱赶的百姓中有所宣扬”

    难道不能再有多点时髦值的口号和称呼么我不动声色的搽掉嘴角的残迹暗自腹诽道。

    名声固然是吹开了收到敌方阵阵的关注和重视是肯定的但是具体实力的增长却是有限的后援也还不知道在哪里。怎么看都是个忧喜参半的结果。

    不过看着帐内诸人与有荣焉的表情我还是将即将脱口而出的吐槽给咽了回去以免打击到自己的士气。

    好吧至少我这支部队在敌对阵营那里已经有了自己风格的字号了虽然这个字号有点坑。

    其实我更想要的其实是“憾山易憾家军难”或是“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种霸气侧漏的段子。

    只是这两者虽然牛逼的很但是因此树立的口结局的都不太好。我可不想被“莫须有”的罪名死在某个亭子里或是最后仅以身免南逃还过长江去。

    难道我要找人编造一段“十六幅遗甲起兵”“的黑历史才能够应景么。

    抱着这满脑子异样心思我穿过两重高墙转过一个回廊回到了起居的院落身边就只剩下两名亲兵他们垂手止步站在廊下双手叉腰就地警戒起来。

    这里原本是扶沟镇将的私宅因此条件还不错甚至还有小庭院和回廊。只是我也不是讲究的人只看中这里离位于前衙临时中军足够近的便利而已。

    踏进内室的那一刻我不由咦了一声以为走错了房间不过再仔细瞧瞧却是没有搞错地方横置在架子上的刀剑还是直立在那里被称搽试的一尘不染纤毫必现的黑光甲明显都是属于我的东西。

    还有那只懒洋洋的团在我雷纹缕花的銮兜上用爪子拨弄着紫色羽翎正玩的不亦乐乎的小猫崽“薛定谔”只是它的脖子上被人用彩绸系上了一环缎带还打着一个颇为俏皮的双环结。

    我这下才回想起来因为驻地的转移似乎前天正在调养的苏苏也随着辎重队一起过来了。

    虽然是临时的居所可能呆不了几天但是还是能让人感受到某种明显的变化就像是身边拥有了女性之后所带来的某种细致和整洁的居家感。

    虽然只是在室内简单的陈设和细节上的微微改动却令金戈铁马的氛围下那种一贯粗况疏放的日常风格骤然为之一变多出几分秋高气爽中的融融暖意来。

    烹茶的炉具和杯盏素色绢纱的帷帐带水梅瓶里插的晚菊骨朵。显然都是就地取材的。

    我一把抓起不知什么时候跳下来用爪子攀住我裤腿边各种蹭啊蹭的“薛定谔”毛团团暖乎乎的放在肩膀上就向内里走去。

    然后就看到了放下来的帷帐里边隐约曼妙的人影以及随着动作微微荡漾而起的波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