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二百四十八章 内察

第二百四十八章 内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海风徐徐吹着我被晒红的皮肤发出某种微微的刺痛但是脚下陆地的踏实感却让人轻松了几分。

    我刚从狱门岛上待了几天回来虽然环境还有些不尽人意荒废的太久了但是作为临时泊湾码头的基础还是有的

    岛上的活动地域颇大具有某种典型南国热带岛屿的多样性可以作为某种野外训练的环境。因此第一批修筑的人手已经派上去了。

    在新军名下我自行成了一只数百人的工程团都是安远和天南当地招募来的匠人或是相应的熟手用军中配发的工具装备起来按照辅助部队的待遇和操条进行编管而已目前阶段足以他们感激涕零相当卖力了。

    天南还好说我当初在那里借着清剿余孽这种吃力不讨好的理由扫荡掉的只是一些地方土族豪强之类只要熬过战后的萧条和凋敝时光普通人的民生总算还过得去毕竟是国族的直领地新馆吏们多少还要估计吃相出现成批量饿死人之类的消息就过于骇人听闻了

    但是两度叛藩生乱的安远州乃至大半个丹戎大洲马来半岛中南部几乎成了人间地狱屡次追加的官军和叛藩的拉锯饥荒和瘟疫的消息时有所闻。

    因此相对的招募各种专长人手和青壮年的工作进展很顺利几乎每天都有大批的流民逃亡到港城附近像是牲口一样的任我们派去的人挑选。

    代价仅仅是半袋于饼子或是一包米而已。

    虽然因为身体素质和简况状况大多数不能直接作为兵源但是作为夷州方面垦拓的劳力还是不错的。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负责过港城修缮的老手正好这次在狱门岛派上用场。

    只可惜这个时空所拥有的另一种特产化石浆也就是原始版的水泥却是朝廷管控的事物没法大批量的搞到手不然进度还会更快一些。

    当然了伴随着这些纷乱和流散关于当年安远州变乱逐渐流出另一种描述和内情的说法

    当年第一次派兵护送中使到安远州城宣旨的时候作为当地分藩之首的马氏藩内部的意见也不算统一甚至并没有多少坚决对抗王师的决心因此官军到达州城的时候大司徒一家已经束手就擒了。

    但是突然有消息传出朝廷以暗中资助和扶持马藩叛乱为由准备废除当地的十三藩并扣押汇聚到安远州城的诸藩现任当主。

    接着领兵官遇刺受伤

    又发生了一些不可预期的事情除了诺藩变成官军的走狗和帮凶其余十二家当主就只有两位远藩的家主只身逃回来接着是诸藩的私兵在安远州城里与朝廷派驻的官军乱战重新占据上风的官军开始在城中烧杀抢掠

    等到他们重新收手发现自己已经被各路藩兵所包围然后事情就不可收拾了。

    可以说这其中从头到尾都充斥着某种阴谋和幕后推手的味道。

    今天是我旬休回家的日子这段时间我就像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一样全心扑在这只军队和先关事宜的筹备和建设之上。不是吃住在军营里听着号声起床作息熟悉一个将领所具备的方方面面便是辗转与车船劳碌往来之中亲自巡视指导布置事项。

    好容易待到初初走上正轨才得了闲暇回家瞧瞧。

    路上所看到的乞丐和各色面黄饥瘦无所事事的人似乎有些多了点他们敬畏的看着走在我马车前负责前驱清道的骑手和旗帜纷纷有些惊慌失措或是麻木迟钝的避让开来然后顺带捂住孩童可能哭喊的声音。

    虽然清远之乱已经平定了好一段时间但是因此带来的创伤和后遗症却没有因此消失不见反而慢慢的显现出来。

    许多好容易从流亡中归来的幸存者试图重建家园却发现他们所生活和熟悉的家园已经面目全非且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而世代居住的土地也变成某人名下的产业。

    于是乎他们一下子成了被遗弃和遗忘的群体了年轻力壮还可以去做短期的雇工与北人、佣奴一起争夺下城区的几个城门下临时招工的名额尝试熬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剩下的人就只能考虑卖身或是寄附为奴婢了问题广府的大户人家根本并不缺少奴婢的来源无论是岭外南投的北人或是海外输入的藩奴无不是比这些本地人士更加物美价廉的所在。

    因此许多人就靠着官府设立的赈点薄粥有一日没一日的混过去。

    谜样生物那里也曾经尝试过从中招募人手去外州屯垦拓殖可惜的是除了一些脑子比较活泛的年轻人绝大多数人都有着某种故土难离的情节和矜持作为畿内居民的最后尊严他们宁愿半饥不饱挣扎在生存线上甚至饿死在广府境内也不愿意放弃畿内人的身份形同流放到陌生的远州去。

    作为那些既得利益者其中的一份子我如是想着静静的观望着他们以及发生在短暂行路上的光怪陆离。不过这种状况随着我的车架通过最外围的小城门进入猎德区的子城之后仿佛就一下子消失了。

    又回到昔日广府悠闲靡靡的缓慢生活节奏中来各种闲淡适意优裕从容的气氛随着店家和小贩的叫喊声弥散在有些闷热的空气中

    这和生活在在广府五城十二区内的人所见到的情形有些反差颇大城内城外似乎已经是两个世界了当然这据说是有官方和民间底层共同努力的结果。

    据说城中的传统乞丐团体和帮会势力坚决拥护官府维护市容市貌的号召和举措谨守地盘划分而将这些外来的生手和竞争者都驱逐出去的缘故。

    一板一眼汇报声将我从沿途观望的思绪中拉回来。

    “辛军副去了台城接收新到的军资顺带与陆小姐会面”

    “陆大参召集众属正在参研新修订的铳器操条和制图法”

    “赵虞侯召见了二营三团第二铳队的队副曲端叙以乡情”

    “会面不过多久便出又去见了杨都尉商榷选人事”

    正在面前做汇报的这名小校乃是我新提拔上来用来接替穆隆的部分职责的人毕竟穆隆现在已经是亲直队的队副兼标兵队旗头不适合再负责一些设计阴私的勾当。

    他叫童昊字泽洲曾经差点就有了举子出身走上仕途之路。

    据说他家中本世代的吏业以刑名和理狱师爷为生吃的是沾血的黑心饭到了这代却出了个奇葩一心像谋取仕途不惜重金假寄远方同宗的名下去参加科考结果过了乡试却在部试律学优等准备授予出身前的前夕被妒忌的同年所举发遂剥夺功名出身下狱待处。

    然后就是各种公门黑暗因此家破人亡的段子

    后来清远军乱起捣毁了多处牢狱他也被裹挟进了乱军几欲籍此报仇后来陈子河按照约定给我送来了一批有特殊专长的人士他亦在其中只是因为不怎么顺服被揍成猪头捆绑着送过来。

    在我顺手于掉了几个与他破家有关的仇家之后别无所求的他开始死心塌地的跟着我自甘以一介工具和走狗的身份替我卖力如今安插在军中利用他面生、记性好观察入微的擅长替我监视某些动向。

    因为一不小心之下我已然发现我这座小庙里已经至少拥有三个以上的历史名人或是疑似同名的大拿。

    副手辛稼轩就不用说了他还有另一个名字辛弃疾在另一个时空这位少年起兵参加抗金在乱军中亲手擒拿过叛变的义军首领写下夜里挑灯看剑的名篇也做过数任江西、福建安抚使可谓少有文武俱全的宋代诗人词家

    虽然在这个时空他自另有一番际遇但是相处下来的性情作风却也让人颇具期待的。

    还有新任的陆务观陆游同学虽然在另一个时空他只是家庭生活和人生理想都苦逼坎坷一生的爱国主义诗人但是在这个时空他却是将门显宦之家的背景代表这龙雀园陆氏的门第。

    最后就是将虞侯赵隆了我当初在军前有所结交的时候并没有太过留心过这位的出身来历只是觉得这位比较对脾气可以往来而已直到委派到任

    回头和阿萝讨论分析种种才想起小说金瓯缺里某个同名悲剧性人物代表如我我所料不错的话他居然是参加过熙河开边的宿将也是北宋末年一片浮华狂躁气氛之中极少数反对海上之盟联金取燕云的清醒人之一这个时空他或许也是混的不怎么样但是相应的军士素养应该没得说。

    所以我也得小心盯着一方面尽量创造让他们发挥才能的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也是想办法掌握其日常喜好倾向以更好的驾驭这些或许不甘于平凡之辈使其归心所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