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一百四十七章 惊闻

第一百四十七章 惊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这个时代发展成熟的水力机械似乎已经到了某种极限越来越大的转轮和越来越粗的传动机构对于河流和水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更别说配套的占地空间。

    遍布在大小江河之上的各色水轮已经成为南朝统治的土地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

    作为民用生产倒是无所谓但是作为强度更高的军工生产就有些发展潜力不足和缺乏后劲了。那些工坊主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代价将河流拦截起来用堤坝制造更多的水位差然后又引发农业灌溉和生活用水上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环境适应性更好的蒸汽机哪怕是费效比更低的原始版本就显得尤为重要的。

    好吧虽然距离三酸两碱的打工也体系还遥遥无期但是至少证明了这个可以发展的方向然后依靠投入和时间来慢慢堆积了。

    我将沈岳这个前大匠及其配套人员交给谜样生物去负责的理由很简单她有原料也有人手以及相应产业积累作为以开银矿起家的白银一族现今最不缺少的就是各种矿山生产、冶炼的机械以及时代积累下来的匠师。

    我只要负责时常关注进度提供以下方向好节省出精力和时间来做其他方面比如武装和建设政治和经济上的谋求等等。

    用比较二次元的话说有些东西在我手上属于政治和武力上到额加成到了她手上就会变成研发和生产上的加成。这是我们自然而然行成的分工。

    交代好事宜之后我驱车出行再次来到河边的训练场已经被拓展了许多囊括了包裹原本的仓场、果园以及一座小山头在内的方圆之地。为了把周边的地头拿下来没少费一番功夫这还是因为这地方实在没有什么像样的产出就算是打柴和狩猎也有点得不偿失。

    树荫环抱之中的果园林木已经有些许挂果了都是些桃、奈、李子之类的青实而逐渐特地被砍伐和平整出来一大块空地就成了某种特殊的训练场

    如同爆豆一般的噼啪声终日不绝于耳。一阵又一阵的灰烟被掠过林梢的海风吹走之后又一次次的重新笼罩在场地中。

    自从梅山行馆之后我也得到了某种意义上准许状可以在私家的场地内继续操练这些隶属于后军置制的“辎重护卫队”防止他们因为“多见繁华而武艺荒废”。

    自从梅山行馆之后我至少得到一百多号人富有占地经验的铳手以及其他经过残酷战斗淘汰下来的老手因此短暂的修整之后让他们一拖三或是一拖四的模式对新补进来的人进行传帮带。

    其中重点就是铳队的加强和扩编身为穿越者这么可能不向往枪炮轰鸣的浪漫呢。更何况长兵、铠甲和弩一向是历代政权重点管控的对象能够借助体制的擦边球持有的数量总是有限度反而是这些威力参差不齐的铳还属于一个不怎么受重视的空白领域。

    梅山攻防战后通过收刮战利品再加上与那些前来救援的官军私下交涉用一笔打点和收破烂的价格得到了七百多只制式不一的完好火铳以及一大批其他“回炉”的二手武器当然其中比较规整的做工比较精良的一百多只火铳被重新装备乘所谓教导第一队

    其他就作为扩编之后的铳队训练日常之用在后装枪还没能得到批量生产的这些稍加改造后的前装枪无疑是物美价廉的过度选择。

    和其他步队一样铳队也是采取小组竞争考核的做法表现优异者补入铳队的正编不够合格的就只能作为背负弹药和持刃近身掩护的辅兵。

    不吝火药、弹丸和铳管的损耗以提高上手的熟练度和队列配合当然能够入选铳队多少都受过一些近身格斗训练的只是缺少实战经验而已。

    用总教习韩良臣的话说只要他们能够站在阵前面对敌人还能握的住手中的兵刃咽的下唾沫就可以算是这个个时代普遍标准的合格兵员了。

    毕竟长久的乱世拉锯反复下来虽然不缺乏威名赫赫的善战劲旅但是更多时候就是各种大量炮灰和一波流的碧蓝。精锐永远只是被上围着掌握的少数

    不过还是给我理由收条有限的资源和装备整出一个有些四不像的大杂烩来。

    唯一的制式装备是统一服色的灰绿底紧身布衣主要是方便标识和指挥能够通过服色来确认前后左右同袍的存在对于列阵和接战中士兵也有某种心里上的安全感和士气上的加成。袖口和裤腿都是用绑带收紧调节的可以防止蚊虫和其他异物。

    因为是地处温暖潮湿的亚热带南方因此只有绑腿和布鞋不过底部是加厚镶铁过的便于长途跋涉和奔跑攀越。因为有了座小山头就可以进行类似的耐力训

    因为人手增加了没有足够的甲子就用钉皮套子替代或是多带一面盾必要的时候可以立在身前充当某种临时的挡板和工事

    作为近战防身的武器由于可以批量化生产的枪刺尚未搞出来所以每人都要带了一把短兵主要是在战利品中收集而来的原本给海兵队跳板战使用的细刃轻剑和薄弯刀。

    他们所要面对的敌人不是近代排队枪毙的全火器部队而是冷兵器为主流的古典军队。因此需要一定的辅兵来兼任的近身和肉搏的掩护。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混编了一定数量的弓弩手作为抛射的掩护。

    前后编了七个不满员的百人队再加上另外射生队白兵队和矛手构成的一千多号人马每个月就算原地驻留各种日常操练和维持费用也要花掉一笔不菲的钱财。

    所幸他们可以和宇文家的义从一起轮流排到联合船团上去充当随行护卫和历练经验。这笔钱也自然有婆罗洲会馆名正言顺的分摊掉一大块。

    而作为教导第一队的本身则被安排进行某种骑乘训

    看着大多数人还有些笨拙的上下马和骑乘行进的身影已经很有些后世龙骑兵的风范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以骑从护卫为模版的机动应急力量。

    为此我甚至利用地形起伏整出一条曲折数里长的简易环山道用来锻炼步军和马队的长跑耐力或是短距冲刺的爆发力。然后时不时的安排另一部随机进行伏击和偷袭来锻炼他们的对抗性和应变能力。

    当然了比起战术和技巧相对全面的骑从护卫据只能算是简化版的骑乘步兵了不过其中骨于有部分是原骑从护卫的老兵在充当因此真要拼命起来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当然了我这只乃是严重缩水的猴版龙骑兵大多数人基本上除了能够骑马行军之后到指定战地下马列队集结之外其他就和步行的铳队没有太大区别毕竟就算是铳队每十人也有二到三匹驮载物品的大牲口。

    但是比起装备也是因陋就简能凑合就凑合的铳队每人多少有一身甲子部分人带了短矛一部分人带了手牌其他人都是一柄横刀充其量是只能算是轻骑。

    因为南朝获得的马匹来源有限再加上北地的良马到了南方普遍的水土不服和品种退化因此这一百多号人的代步牲口几乎是花了老大功夫才置办下来。

    其中既有传统来源的耐负重和地形的黔中马、南平马滇马和蜀马也有本地最常见的品种所谓岭南马主要是多重南马杂交而成的品种持久耐力负重爆发等各种指标都不算出色只是格外适应南方的水土而已。实在负载不了太多的护甲和装具。

    广府虽然还有一些来自北地的良骏和域外血统的大食马、安息马但主要是四散在豪门赏玩赌赛的价值不菲之物。

    相比之下其他的大牲口的来源就算是相当充足和广泛了特别是牛驴之属一直是那些工坊里畜力传动的重要来源遍地都是

    足以用那些淘汰下来的人手编一个后勤的输送大队

    至于炮队和掷弹兵的编制就暂时没法可想了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弹药材料来源另一方面这是广府乃至大梁重点管制的对象。

    我虽然通过拆解仿制了一小批但也就关键时候才能拿出来用一用没法名正言顺的编列在里面。

    私下持有弓弩之类禁器还好说这是藩外各家普遍的常态和小动作我还多少有点辎重护卫的正编名义做掩护但是私自编练这些攻坚拔城的重器等于告诉我的部下和有心人我这是有不臣之心准备谋逆的前兆了。

    接见了其中挑选出拉的十几名表现优异者在欣喜若狂或是受宠若惊的表情中一个个叫出名字和出身给于口头勉励和一些奖赏比如给于私人定制武器装饰的承诺之后

    我用带来私人定制的长短枪亲自在射击场上乒乒乓乓的痛快放枪表演了一回一口气装填射击了几十发这才在一片敬仰和崇拜的目光中心满意足的离开。

    回到家里却听说陈夫人留了口信找我不得不由换下满是烟味的衣衫驱车重新往老城而去。

    在老城嘉业君修缮过的赐宅里我再度见到这位便宜阿姐似乎是因为呆在大内的缘故她看起来多了点优雅从容的味道。

    只是她开口一句话就让我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听说你在海边练了一只私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