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倾谈
孙家已经是四代举人了实实在在的书香门第连续四代举人不管这家人什么样的禀性做派在当地都会成为数一数二的豪门世家也只有这样的门第子弟做事才会从容才不会一门心思的扑在学业上或者整日为生计发愁还会请武师教授自家子弟学武。
进屋落座护卫家丁们立刻奉茶倒水按说去别人处做客讲究个稳重自持东张西望是不太好的可孙传庭落座之后眼神总有些飘移。
一切都很正常可一切又都很古怪举子上京身边有个书童家仆的伺候也正常可没见谁家用护卫来伺候人。
代州振武卫在太原府和大同镇的交界处那边既是边市互市兴盛所在又是蒙古各部和大明常年冲突的前线并不是太平地方在那里和杀人不眨眼的武夫强人打交道的机会太多出身于那里的孙传庭也有这个经验和眼力他能看出来这些护卫都是杀人不眨眼的角色而且沾染的人命血腥绝不会少。
但他又不敢判断赵进是武将或者勋贵甚至是太监的子弟因为这几位端茶倒水的护卫除了杀气和煞气之外还有一种规矩一举一动都有森然法度这样的气质孙传庭从未看过。
让孙传庭最惊讶的是王兆靖坐在赵进的右边而且身体微侧这个态度姿势明显是居于人下的意思一个清贵门第的举子为什么要位于白身武夫之下。
疑惑归疑惑孙传庭的涵养气度倒是足够脸上没有流露出任何的异样不过等王兆靖说出父亲在都察院做御史之后还是忍不住震动了下特别是赵进也很痛快的说出自己父亲是一名卫所百户。
卫所百户是什么?什么都不算只要不在锦衣卫当差这个百户在士人眼里就是猪狗一般的货色在边镇都是芝麻谷子一等的人物都察院的御史只有进士才能做父进士、子举人这样的门第出身居然要在一位百户儿子的下首实在是古怪之极。
双方各自通报了姓名、来历和家门之后气氛就更融洽了孙传庭是好奇和想要放松王兆靖知道赵进对一切外面的新鲜人事物都好奇大家自然比较痛快敞亮。
在聊天之前赵进忍不住咳嗽了两声他想起一件事刚才为了不让对方太奇怪所以没说自己父亲是衙门的捕快可仔细一想自己父亲已经是萧县的守备守备的儿子也算武将子弟虽说比进士的举人儿子差很多可也算是能拿得出可赵进自己从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说话的时候甚至都想不起。
“徐州产好酒这几年有一种汉井名酒在太原府和大同各处颇为盛行草原上更是视同珍物二位说来自徐州在下先想起的就是这个”先谈对方家乡的风物特产倒是个中规中矩的开头。
赵进和王兆靖面带笑容连连点头初次见面还是不说自家出产的好。
“看王贤弟精通武技不知对辽东战事怎么看?”孙传庭交谈的对象还是以王兆靖为主倒不是说对赵进鄙视或者如何屋中诸人都能看出来这位孙举人似乎不太知道怎么对赵进。
王兆靖却不肯冷落了赵进只在那里笑着说道:“大哥曾和小弟谈过说杨镐督师出关恐怕没有什么胜算十万余众能战者恐怕不过万又不能合为一处这等各自为战的小股兵马怎么能和建州女真的新起大军较量”
听到这个孙传庭忍不住双手一拍笑着说道:“二位真知灼见在下也不看好杨镐这一次出军此次乃是国战可集合各路兵马花费了将近七个月已经失却了先机建州鞑虏早就有了准备再者集兵这么久出战却这么仓促粮草兵甲可曾集齐可曾整训丨准备如此懈怠出兵却如此骄狂实在让人不看好。”
一直沉默的赵进抬起了头颇为讶异的看向孙传庭富贵人士和文人士子彼此交往的礼数规矩赵进一直不懂也懒得去理会所以这个场合也没有过多发言的**倾听就已经足够了。
不过这孙传庭的分析和判断让他很惊讶赵进自己总是想军将家丁和军兵的比例想怎么双方兵力比较的优劣可孙传庭所想的角度却是他想不到的或者说没注意到的这应该和孙家久在边镇而且对时局比较关注的结果赵进也关注时局角度当然不一样的。
“没想到孙兄如此知兵?”赵进情不自禁的说道。
听到赵进这话孙传庭忍不住失笑摆手说道:“赵贤弟谬赞了这等事看出来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兄弟也不过是拾人牙慧而已。”
“既然这么多人看出来那为何还要出兵?”赵进又是问道。
“想来是要给天下人一个交待再者杨镐这一路若是败了朝堂当政主公总免不了罪责”孙传庭说到这里欲言又止只是冷笑了两声虽说彼此没什么牵扯但有些话还是得慎言才好。
交谈的气氛很不错彼此又都多说了一点孙传庭家里四代中举在朝野间的亲朋故旧当真不少彼此照应也是很多孙传庭对自己在会试里的成绩很自信这也是孙传庭来京师才半年左右却对形势这么了解的原因之一。
对文士知兵这一点王兆靖看出赵进想要了解就有意多谈了谈这类文士虽然不多见可并不是稀少兵书战策也是书籍一种有余力看这些书的自然就会有所了解然后知道分析了解的就可以体会更多。
而且大明讲究的是文臣领军原来还有镇守太监和监军等人掣肘越到后来就越是文臣独大各级文臣统率军兵出战胜败各有但也有经验教训留存于文字这也是给士人们学习借鉴的渠道。
这么下来文士知兵并不什么新鲜事只不过有些人当个新奇炫耀喜欢夸夸其谈有人钻研其中真有些心得这孙传庭就是后者。
不过孙传庭对大明这次出军不看好却对以后不怎么担心认为建州人口不过百万但是辽镇一地就是建州几倍十倍一次败不可能次次败大明输得起建州鞑虏却输不起到最后只有败亡这一条路。
双方还隐晦的谈起当今万历天子的倦政这也是孙传庭或者是满天下有识之士的共识如今天子倦政万事荒废不过天子身体不好如果新君登基想必会气象一新。
萍水相逢有些话点到即可不过这番谈论还是让赵进开了眼界大明的文人士子还真是畅所欲言毫无顾忌有些话连他都以为不该说大家说得谈笑风生要知道不管是王兆靖还是那孙传庭都是稳重之辈。
聊了也就是一个时辰不到孙传庭意犹未尽的告辞接下来还是要温习功课等考后若有机会或饮茶或喝酒总要再聚一次。
“大哥小弟倒是觉得这孙传庭会试应该会不错?”送走了孙传庭之后回到屋中王兆靖笑着对赵进说道。
“怎么讲?”赵进反问他们这些时日也觉得气闷今天聊得高兴而且这孙传庭颇有见识并不是迂腐酸儒让大家心情很是舒畅。
“小弟虽然没考过可也听人说过大考是人生大事胜过生死靠前一月寻常人往往焦躁不堪读不下书吃不下饭所以都讲究个考前不读书散心游乐只求平常心去考能沉下心读书的不是疯癫之辈就是沉稳之人你看这孙传庭的心性胸怀肯定是后者有这样的心性气度想来不会差了。”
评点几句王兆靖又感慨说道:“但这大考也不光看读书还要看人还要看天结果如何还真是不好说。”
“孙家那么多亲朋故旧在京中他又不是缺银子的自己又有本事也没什么不好说的。”赵进插了一句。
王兆靖听了后笑着点点头说道:“也是这个道理。”
说完这些赵进却在那里有些出神王兆靖倒茶的响动才把他惊醒赵进挠挠头说道:“不知为何孙传庭这名字我好想在那里听过。”
“哦?”
“不理会天下间姓孙的不知有多少没准是大雷他们那边的亲戚。”赵进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多费脑子摆摆手随意说道。
接下来的日子同样气闷孙传庭也没有过来拜访会馆里变得十分安静赵进和王兆靖在会馆住的时间越来越短在王家呆着的时间越来越长因为在会馆对练会弄出动静打搅到别人总是不好。
然后会试到了或许知道事先没做过什么功课王友山的行情也彻底冷了下去大家对考中都没什么希望所以陪着王兆靖去考场的只是河叔王友山把赵进留在家里聊天。
“起起伏伏朝廷里不论对错只问出身何党我也是心灰意冷早就想回乡闲居之所以还在这边留着就是想为你们这些小辈做些事徐州那边你们抓住了可在外面你们能做的事情太少眼下我的行情冷了但位置身份还在只要银子足够很多事还是能办的下来”
双倍月票还有一天多一点手里有月票就投过来不然就两张变一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