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大明武夫 > 第六百二十四章 循序渐进的发展

第六百二十四章 循序渐进的发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对于余家来说有了个小小的海港又可以直接进入清江浦进行交易好处当真是太多。

    余二公子派了管家过来而且提前有过吩咐若是赵字营不愿意把蛤蜊港租给他们余二公子会亲自赶过来提出更优厚的条件。

    但让余家没想到的是赵字营答应的很爽快松江余家原本想着租用可赵字营直接就送过来了条件也很简单让余家帮忙在南京开一处店铺。

    虽说余家父子因为这漕运改海得罪了很多人可毕竟是江南大族官宦门第方方面面都扯得上关系不管怎么讲这家里一个三十出头的进士一个刚过二十的举人怎么看也是前途无量谁也不会把事情做绝甚至还要维持着人情往来。

    有余家这富贵高门帮忙在靠近锦衣卫官署的地方开个酒庄就稳妥许多了余家也出人经营也会出面疏通关系应天府的推官主张南京刑名虽说品级不高也是地面上的大人物不是靠余家长兄的同年关系就算送银子巴结也找不到门路。

    真正有趣的是这家酒庄很赚钱锦衣卫官署附近就缺这么个闲谈浅酌的地方大家也不觉得这是巧合余家二公子是神童做生意有点石成金的手段这个不少人都知道那位推官其他官面士林中的人物都或多或少提了几句。

    因为重视雷财亲自带着人前来这次没有用多少江湖人除了几个经验丰富的之外其余都是赵字营自己的嫡系出身学丁队的学丁还有流民新寨里选拔出的年轻人关键是忠心可靠。

    这侦缉刺探的法子很简单倒没有去打入锦衣卫内部或者贿赂交结就是每日里在酒馆里听开始时候来这边喝酒的番子只是谈些风花雪月等酒庄背后的余家渐渐浮现应天府的那位推官上门大家慢慢的放开了谈话内容开始涉及到公务相关。

    有时候整整一天都没有一句有用的话但大多数时候总有那么一句两句管用的店里的“伙计们”记下然后传递到雷财那边雷财判断有用无用记录下来之后发急信去往徐州。

    目前能做的就是这些实际上也只能做到这些雷财事先得了赵进的吩咐关键是要在这边扎根下来不把自己暴露出去一切都可以慢慢来。

    这等“守株待兔”的做法也并非一无是处自从迁都京师之后南京锦衣卫这边已经清闲了快有二百年这马冲昊一来上上下下都跟着折腾骂声一片也有几句赞许但不管怎么说大伙谈论的都是这位喜欢被人叫做“都堂”的指挥佥事相应的消息自然也跟着多起来。

    酒庄开了半个月之后就知道这位指挥佥事有事没事就过江去江北地面有时候是扬州府有时候在清江浦有没有走得更远这就没人知道了。

    雷财在这里不会呆太久一切理顺之后就要回徐州那边以后一年能过来一次就不错黎大津倒是会定期在这边几个月。

    这黎大津虽说态度惫懒做起事来却一点也不含糊酒庄内外护卫都由他来安排这刺探偷听的勾当也都是黎大津在指点打混多年的老江湖经验丰富往往雷财他们觉得足够周密却被黎大津挑出破绽雷财也没什么羞怒很是诚恳的接受改进倒是让这边的事情越来越周密。

    因为这家酒庄的存在尽管余二公子没有出面余家和赵字营的关系却变得亲近不少不仅余家也在清江大市内有了铺面他从蛤蜊港一路进清江浦赵字营也给了种种方便最起码车行的大车会全力配合。

    实际上这段时间余家的各项事宜都是下面的管家和管事们出面见不到二公子的人影细问下来蛤蜊港一拿下余二公子就启程北上不管他自己愿意考不愿意考总得为了家人去赶考一次。

    不管是徐州还是清江浦的各色人等都已经习惯了见不到赵进虽说赵字营掌控清江浦地面还不到一年可这里是天下漕运枢纽财货汇集之地那清江大市金山银海就不必提了在清江浦开设酒行之后销量很快就接近徐州本地如果不是那边还有个漕粮换酒维持着很快就要被这边超过了。

    实际上漕上势力的大本营也在清江浦这边烧酒运来这边很多买家也都是漕上的人已经有人提议是不是在这边交割粮食免得隅头镇那边麻烦。

    清江浦给赵字营带来这么大的利益迅速的就有了不次于徐州的地位赵进少不得要两头奔跑。

    因为有这个需要从徐州到清江浦之间除了运河水路之外一条专供赵进他们使用的驿路也在形成孙家商行和云山商行每隔一段距离就开设客栈专门为了赵字营往来的信使和马队提供轮换坐骑和食宿顺带也接待其他有需要的客商。

    看着赵进这么跑很多富贵人等都觉得不值赵进听到这些评价也觉得很古怪比如说:“这般毛躁肯定成不了大事”比如说“不知道享受没有静气能这么快做大了也会这么快败落下去”比如说“不多娶几房不多生几个孩子偌大家业早晚还不是便宜了别人”。

    甚至这话还有人换个说法来劝赵进让人啼笑皆非赵进自然不会理这些昏话他现在局面分为几处如果不亲自出现只是靠着规矩和信得过的人来管早晚要出问题快马传信都要几天的地方一个谣言就能坏大事。

    徐州和清江浦要多跑宿州和归德府等若是徐州境内看的时候就兼顾了可还有一处不能不去的那就是隅头镇骆马湖东边的流民新寨那边赵进囤积着大量的人丁到现在那边的庄子已经可以自给甚至还有粮食供应外面。

    腊月间大家都在准备过年徐州那边有人欢喜有人愁紧跟赵进的非但没有被吃于抹净反倒得了丰厚的好处清江浦那边偌大局面随便漏下点都是吃用不尽而那些自以为聪明的背地里搞小动作的这次都吃了大亏连这个年都过得愁云惨淡。

    吃亏的这些都是自认倒霉赵进给他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他们不但没去走反而暗地里做文章一点理也不占现在徐州这个局面他们也不敢多说乱说没钱罢了小心连命都没了。

    让这些吃亏的人真正咬牙切齿的翻倒不是赵进而是徐州卫那边大家一块动小心思凭什么徐州卫这帮军汉事后无事人有时候看不得一样的人更好特别是本来要一起惨下去的同伴。

    底下的小心思赵进没有理会他带着徐州卫六百年轻男丁去往流民新寨那边这些都是所谓军户余丁没有打打杀杀的本事也没有读书科举的能耐年纪也有点大这几百人都是跟着赵进过去垦荒。

    在徐州卫里他们给人做长工佃户日子过得辛苦一年都没有几天吃饱的时候去那边虽说一样辛苦但最起码可以吃饱而且赵字营给他们的条件很优厚耕种满十年他们垦荒出来的田地就可归个人所有每年缴纳三成收成永世不变而且还可以通过服其他劳役差事什么的抵消。

    以赵进言出必诺的名声大家自然会相信也看到了赵字营的家大业大不会克扣大家这么点好处。

    这次六百男丁如果能在流民新寨那边扎下根后续还要有不少跟着过去除了徐州卫的余丁徐州左卫和邳州卫手里没地没产的辛苦人也有大把。

    这些人过去耕种第一年的种子农具和食宿都由赵字营这边安排供应流民新寨各处都有了足够的积储和劳力做到这些的确很简单。

    之所以这么做是要在流民新寨里安插进去非流民的人丁那荒草滩和四处接近隔绝草窝贼又被清除一空那边只是纯粹的流民驻屯几万人的规模赶得上一个小县时间长了很容易自成一体特别是赵字营始终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这一股力量始终有不受控制的危险。

    为了防备这个张虎斌手里几个连队还有差不多相同人数的江湖人供调派但张虎斌在这边本身也有自立的可能必须要加以控制。

    放进来属于徐州本地的住户也算是一种平衡说得难听些这也是在掺沙子。

    已经两年多过去骆马湖东岸的荒草滩涂早就模样大变原本来时入眼茫茫无际的荒凉景象夏日草木葱葱冬日白雪皑皑。

    可现在来到能看到一条条平整的道路整齐排列的房屋还有一片片开垦好的田地看起来和各处的田庄没有区别。

    月初双倍月票大家手里有月票投给大明武夫吧谢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