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大明武夫 > 第四百九十九章 和气方能生财

第四百九十九章 和气方能生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趁着这灾年孔府和鲁王这边都是大肆吞并田产在这灾荒年景一亩地的价钱暴跌几倍十余倍实在是天大的便宜。

    至于在暗处的那一家就是闻香教天灾**百姓们无依无靠正是需要信仰麻醉自己趁这个机会闻香教大肆扩张不管是占据了东昌府和济南府部分的木家一系还是所谓的教主徐鸿儒一系都在扩大信众同样的在这样的纷乱下闻香教也不会放过那些便宜的产业他们也在趁着这个机会自肥

    算上今年山东已经连续三年大灾很多人从豪强到富户从富户到贫户然后破产没有在这一波灾难中支撑下来还有那些在去年秋冬回到故乡的流民他们没有盼来预期的好年景。

    看到这样的景象大家都已经有经验了知道留在家乡就是等死不如趁着灾情还没有显露的时候先走。

    漫无目的的走是不行的最好的法子是先去运河那边然后沿着运河一直向南去北边也是不行的北直隶的年景也不好而且那边官兵杀人太狠去了是死路一条唯一的好去处就是南边据说那里风调雨顺听说还有专门的善堂收容去那边还有一条活路。

    也有可怕的传说说在徐州和淮安府那边有个大虫拦路这大虫手里已经上万条人命了可也有说法这个大虫实际上是大善人能过去的流民都有安置。

    传说真真假假听到的人不多听到的也未必信只不过大家都认准一件事去南边去西边留下来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运河沿线当真是热闹非凡临清州、东昌府城聊城、济宁州这几个大的枢纽城镇甚至在运河沿线都有大批的流民百姓聚集有的是沉默沿河南下有的则是乞求船上给条活路给口粮食。

    岸上从人间一步步滑向地狱船上倒是没什么感受反倒颇为悠闲自得看起了光景。

    “都说山东大旱怎么咱们脚下的运河水很足呢?”有人纳闷的询问。

    “这位公子你不知道为了让运河里的水足够朝廷在山东专门有管泉的官这运河一路什么泉水、溪水都不准用来浇地严的时候要喝都得偷偷的来喝至于打井更是严禁抓到那可是杀头的罪过”

    “喝水打井不是天经地义吗?怎么这都要杀头?”听的人当然觉得匪夷所

    “这些都是为了把这条河填满水没这条河南边的粮食就运不到京城皇城京城里的人就吃不饱这可是天大的事情。”

    先听说沿途不让取水不合情理可一说到京城和皇城问的人也就沉默了

    忧国忧民的毕竟是少数官船漕船上的漕丁运兵则是见惯了这等景象甚至看都懒得看除了几个照看船只的其余的都在聚堆闲聊。

    “你们看看岸上那些没准就有好货前次老刘用小半袋糙米换了个十几岁的上船时候还黑乎乎的一洗出来啧啧水灵灵的大姑娘就跟江南那些富户小姐似的这倒好整天窝在船舱里不出来了”

    一阵哄笑另一人不屑的说道:“老刘这算什么等前面到了济宁州的码头那边不知道多少人愿意自卖什么样的找不到听说真有书香门第出来的都不用给米给口饭吃她就跟着你了”

    “你这就是脑子不清楚在临清州、济宁州这等地方就算有好货色又怎么会轮到我们东南西北各处的人牙子都挤满了加上那些江湖绿林的势力有好货早就被挑走咱们能淘换到什么?”

    “说起临清州来你们见过圣姑吗?”

    话题却转到了闻香教身上漕运上的漕丁运兵大都和闻香教关系密切或者入教或者是身边人在教中。

    不过漕运上的教徒和岸上的又有不同他们入教更多的是为了结社抱团和虔信关系不大说起来也随便很多。

    “那日我跟着众人去拜了拜风把圣姑身前的轻纱吹起老天爷当时我的魂儿都飞了怎么会有这么美的女人”

    “小声些这种话也是乱说的这都兖州地界了让这边的人听到可是大麻烦”

    说到这个大家都是安静了不少。有人笑着说道:“那圣姑高高在上的咱们还是说买人的事情你们说咱们这边买了路上用了然后去南边卖掉怎么样能玩还能赚一笔”

    “急什么在这船上小心被上面拿了问罪看这年景再等等到时候都不用买管饭就有。”

    大家嘿嘿的邪笑起来也不知道谁不合群的叹了口气说道:“人命这么贱不值一文钱了到时候只怕买都没人去买。”

    和山东相比南直隶的情况就要好很多除了凤阳那种奇怪地方之外其他各处都不用担心什么旱灾黄河、长江、淮水和条条江河都过境这边。

    以往的徐州也偶尔闹旱灾但现在却不用担心了收容的大批流民用近乎免费的劳力疏浚河道沟渠让田地的灌溉有了保证那些庄头和老把式之类的都在说今年肯定会有好收成。

    如惠和周学智这边已经在削减购买粮食的数量骆马湖那边依旧可以漕粮换酒不过要用更多的粮食才能换到酒最好是支付银钱。

    招募来的大批流民并不仅仅只是耗费粮食这大批的免费劳力就让赵字营相关方便了很多。

    比如说流民里面不少手艺人木匠砖瓦匠这样常见的更多修建盐市的时候就用的上了。

    砖瓦房屋不能一蹴而就在徐州左近木头和竹子却是不缺木屋和竹子搭建的仓库大棚什么的都是迅速被建立起来扬州的盐商们急忙开始安置实在是耽误不起耽误一天就少做一天的生意。

    并不需要赵进这边去通知河南、山东以及凤阳府的买家盐商们早就把消息传递到了那边他们宁可先一文钱不赚让那边的买家买赵进扣下的盐货尽管钱全归赵进可他们宁可如此用这个手段先把原来的买家稳住不要让别处抢占了去。

    冯家的盐货终于可以过境徐州只不过这次也是奔着盐市来的一次几十辆大车还有水路上的船只规模手面都把其他人震撼了下。

    刚刚组建出来的巡盐队忙了没有多久又是清闲了下来不过这不代表他们没有事做徐州毕竟是陆路枢纽还是有盐枭盐贩不想经过盐市想要偷偷摸摸的过境贩运还有那已经在盐市里设点经营的盐商也不想放弃这暗地里的私盐勾当对这些查到就是罚没没有任何话可讲。

    可敢于冒险的人毕竟不多巡盐队有一部分将会用作接送盐商卖盐的进入徐州地界卖盐的要从徐州地界出去这都要有人盯着毕竟这盐货是见不得王法的私货不管是查缉还是黑吃黑得手后都没有办法追究有人护送固然是多出一笔钱可安全就有了保证。

    除此之外这支巡盐队伍还接受淮安府境内徐州人的常例那边一旦有事这支巡盐队伍就会以查禁私盐的名义过去巧妙的是当年徐州卫设立巡河、巡盐、巡盗三支队伍巡查追缉的范围包括淮安府即便是大队人马过境官面上也有个遮掩的理由。

    这支巡盐的马队里平时都是徐州卫的军户徐州各处骑马的江湖人物一旦有事赵字营的马队就会加入其中任谁也看不出来毛病。

    准备在盐市上做生意的盐商和各路人等早早的把消息放了出去河南、山东、凤阳府各处的买家得了信之后都赶过来尽管什么库房店面什么的还不完备可生意已经先做上了。

    何家庄外的大车店现在已经叫做赵家客栈住店的价钱已经翻了三倍即便如此仍旧是一房难求南直隶的盐商其他各处赶来的豪客把够体面的地方都住满了。

    这些人来到不仅仅是买盐他们看到何家庄的集市上各处汇集而来的货物和特产看到其中有利可图自然要顺带着进货还会想到把自家那边的货物拿过来贩卖是不是也要在这集市上租赁店面。

    徐州卫几位指挥都已经笑得合不拢嘴徐州卫产出的各种货物销路都是大增银钱自然也是滚滚而来。

    在五月间赵进这点石成金的名头甚至还盖过了赵字营的威名。

    有人注意到有人没有注意到这盐市开始兴旺的时候正好是冯家派人来求和的时候。

    所谓的江北第一家和人低头自然不会到处宣扬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就算他想隐瞒连替他家出面求和的人都不会隐瞒这消息传开大家的心思都安定了。

    赵字营强横江北第一家的冯家也是威风了几十年如果这两家撕破脸火并厮杀谁还敢来做生意谁不怕被殃及池鱼?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