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大明武夫 > 第四百四十六章 扬州

第四百四十六章 扬州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丁武被叫到了赵进这边他所知一切草窝子的事情都要细细说明。

    “原来草窝子里村寨不少这里不用缴纳赋税盐碱地虽然多可能种地方更多”

    “草窝十八寨被灭掉之后草窝子里剩下的都是贼窝了”

    “冯家抓人去海边做盐女人和孩子送到扬州和清江浦卖掉”

    “。丁家围每年种田贩卖赚的五成甚至更多都要给冯家的人可就算这样”

    “冯家在沭阳城东边靠海的地方已经建了几个大庄子听说是在里面存盐和安置人手的”

    从他的话里能得出很多信息冯家不愿意流民在荒草滩里修建村寨不过这些事情也是防不胜防这片地域很广大然后山东、河南和凤阳府又连年闹灾总是有人跑进去。

    另外冯家也需要大批不在明面上的人力他们家除了在“官方私盐”上大赚之外还要在真正的私盐上掺一笔而且从丁军的话里猜测搞不好比任何一家盐枭做的都大。

    丁军说着说着就哽咽起来“往年大家再紧巴也要去外面买几挂鞭炮拆了大家拿着放”

    说起来也是巧他说到这个外面不知道那里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起来告诉大家现在正月过年。

    正月初一到十五是最热闹的时候连徐州这样的凋敝地方都热闹非凡更不用说扬州城了如今说起这里大家都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富甲天下

    海州产淮盐集散却在扬州天下有三分之二多的地方食用淮盐每年一船船白花花的盐货出去一船船白花花的银子进来盐商和官府打交道往往都是世袭一代代赚到的银子积累下来都是泼天般的财富。

    盐税是大明赋税的根本之一可越收越少按照规矩每年七八百万的额度七折八扣的只交上去一百多万银子朝廷派人下来整饬一次就能多收一点然后又是恢复原状。

    官盐私盐上赚得的银子克扣下来的盐税自然不能让盐商们都吃下去内廷各衙门外朝内阁和户部地方上的盐运司到巡检再到方方面面的文武官员人人都有分润。

    这么多银子撒出去换回来自然是方便和人情天长日久下来构建了庞大而又细密的关系网方方面面无所不包。

    除了官面上江湖上甚至教门中也是如此大家都想在盐上发财陆上的绿林草莽不必说水上的漕运那就是教门天下他们想要吃盐上的钱财自然要和盐商们彼此帮衬这关系也是越来越紧密。

    到了万历年间大伙都做得熟了经历的也多了很多盐商自己蓄养团练护卫或者和江湖草莽勾结紧密这都不是新鲜事刀把子毕竟是自己的才放

    不过这些东西明面上你是看不到的外人过来只能看到鳞次栉比的店铺和商行看到街上如织的行人商旅看到运河枢纽之地的万商云集。

    正月初的时候就算扬州也看不到什么春色绿意城东官道直通运河码头东门不远处又有水门连接南北水关高桥码头和十二码头也在这边。

    此时正是最热闹的时节别处正月家里关门热闹街面上冷清而扬州不同城内城外都是一副喧嚷繁华出城访友入城探亲轻便车马新衣慢行当真满眼太平。

    官道不远处则是保扬湖便是后世的瘦西湖了此时名字虽没有那么风雅可已经是扬州富贵人家的游乐之所徐州那边连黄河都已经封冻而扬州这湖面上仅仅在阴处有几块薄冰而已入眼的只是停靠在十二码头上的画舫丹青描绘金银贴饰雕梁画栋浮于水上从其中不时传来轻吟浅唱丝竹乐音更有欢声笑语传出让人遐思不停。

    黎大津走在官道上他现在已经不是披甲武夫的模样穿着一身黑底红边的袍子头上戴着方帽腰间挎着一柄长刀十足的衙门班头打扮。

    黎大津走在路上不时的有人过来打招呼大家都是客气恭敬这位黎爷可不是那种没身份帮闲的白役而是吃着衙门粮饷的副总班头据说府衙里各位老爷对他也客气的很。

    在富贵地方当官有好处也有难处好处自然是银子多一任一辈子就足了难处就是处处没办法做主压根没什么当官的威风街面上轿子碰了什么人没准就是谁家的下人奴仆要不然就是那位大佬的亲戚你还得主动赔罪赔银子当然这比苏杭松江一带好了不少那边街面上随便一个人搞不好就牵扯到六部内阁那位大佬身上。

    除了做官耍不得威风衙门里的事情也没办法做主因为官员科举出身几年一任好不容易做熟了也要离任调职全靠下面的吏目差役做事而扬州府衙江都县衙的吏目差役全都是各家豪门的奴仆私人安插进来替他们把持着免得不方便。

    黎大津就是冯家安插在府衙里的人不过冯家在府衙县衙里的人太多倒也不差这一个时间久了大家也发现这位黎爷根本不管衙门里的事务这边消息灵通很快就知道为什么了之所以给个副总班头的位置就是为了行事方便冯家外宅那些舞刀弄枪的厮杀汉全靠这位黎大津管着扬州水上陆上的江湖人物也要卖他面子。

    这是什么人物说白了不过冯家一个护院可差不多管着扬州黑白两道隐约龙头一样的身份了。

    更有传闻说这黎大津的威风随随便便近千人马都能拉的起来可最少是个千总守备的位置。

    虽说大家敬畏黎大津在扬州这边行事却很收敛他知道冯家势大可其他几家也不含糊冯家的威风在于把手伸到了淮安府那边去其他几家虽然没这么多动作可钱财势力比冯家也就差一点而已背后更是有通天的背景万一冒犯得罪了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今天是正月初四路上各种售卖新鲜玩意的摊贩大人们领着孩子穿着心意走来走去处处欢声笑语黎大津走在人群中眼神不时扫动几个看着长相平常的人物都陪笑着低头黎大津皱眉摇头那几个人物点头哈腰的离开

    黎大津知道这几位都是小偷趁着年节过来捞一笔他这个副总班头虽然挂名可该做的事情却要做些这是黎大津做事的习惯不管实职虚名有了差事就要认真做。

    当年在狼山副总兵麾下做事看不得同伴坏规矩结果恶了众人要不是父辈和各处关系不浅很可能就被人背后捅了刀子因为这个才被送到冯家这边来。

    谁也没想到在冯家做起来了当年黎大津不过是个总旗管这几十个人现如今在冯家做事在军中却已经有了个千总的职位实打实的只要去了就能上任冯家对待手底下人从来不小气。

    黎大津缓步前行冯家在城内也有一座富丽堂皇的宅院可扬州城内大佬的规矩都是在城外有园子年节的时候都是住在那边。

    谁家没有上百几百的仆役又要养个戏班子什么的城内那么多人那么多宅院怎么也做不宽敞呆着很不爽利城外就方便很多了。

    黎大津走出城门的时候回头看了眼繁华依旧欢声笑语他却忍不住想到草窝子里的景象和扬州比用天上地下来比都显得近了。

    这么多年清下来草窝子里越来越荒只留着给冯家做基业黎大津从那边回来没多久一想到逃掉的赵进他就感觉很不舒服。

    扬州富豪的宅院讲究临水还讲究距离城池不远冯家的府邸园子两点都符合占地广大那就更不必说了。

    盐商豪富毕竟是商人一到年节就要去各处送礼拜访可冯家却不同门前排满么问候送礼的车马。

    冯家老太爷冯金发今年六十三岁他最大的成就不是把已经败落到底的家业恢复并且膨胀了几倍而是当年资助的读书人有人在朝中地方做了大官一位是吏部的侍郎一位是河南的巡抚除此之外还七拐八拐的和内廷某公公攀上了亲戚并且把这些关系越维持越亲厚。

    每年冯家的确大笔银子送到各处可因为这些照拂看顾每年赚到的更多地方上对他越发的敬畏。

    冯家如今的家主冯少贤路数和他父亲差不多不过他读书不成却和江北的几位镇将关系亲厚而且靠着当年吃喝嫖赌的和南京城内不少勋贵成了朋友有了这份照顾家业自然也是兴旺发达。

    黎大津自然不用从正门走他走得侧门门前看守的仆役和他很熟悉笑着打了个招呼放他进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