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大国崛起1900 > 第五百七十节 杨潮的努力

第五百七十节 杨潮的努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30<a href='javascript:void(0);' class='recommendBtn'>推荐票</a>。

    ————————————

    事实上,早在杨潮对报纸表态第二天,就有一些犀利的国际评论将杨潮推上了审判席,他们认为杨潮此时做这种表态十分不合时宜,等于将高尔察克逼到了绝境,会让高尔察克做出一些危害奥丽嘉大公的态度。

    因为中国排美被迫离开中国回国,但却始终关心中国政治态势的美国政治评论家端纳,第一时间就对此做出了评价。

    端纳这个人,在中国有深厚的人脉,原本的历史上,从袁世凯时代一直活跃到了蒋光头时代。他个人跟很多中国政治人物都有私人友谊,比如蒋氏家族,比如张学良家族。历史上张学良发动了西安事变,最后就是端纳从中牵线搭桥和平解决了此事,为此获得了蒋光头终生的感激。

    端纳对中国的了解,在美国人中是佼佼者,因此他发表的关于中国的评论,也往往会被广泛的转载,影响力极大。

    端纳在杨潮公开表态第二天,就发了一篇政治评论。

    他认为杨潮的表态,会让中国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状态,这种状态让中国很可能无法介入俄罗斯帝国发生的变故,而此时最有可能引发苏俄对俄罗斯帝国的入侵。

    端纳认为,以杨潮的政治智慧,不会看不到这点,那么他的表态,就很有可能是是针对俄罗斯帝国的一次惩罚性政治手段,只是这个政治手段,将他的妻子推上了危险的境地;端纳还做出评论,除非杨潮是由于过于关心妻子而手足无措,失去了他向来敏锐的政治嗅觉,否则绝对是一场政治阴谋。

    而之后事态的发展,也确实如同端纳预言那般,苏俄快速突袭了叶卡捷琳堡,一下子就将杨潮推到了风口浪尖。

    有时候聪明人真的很讨厌,杨潮就是这种感受,他很快就对这件事做出了回应。

    当有记者拿着端纳的评论采访杨潮的时候。

    杨潮表示:“端纳先生太高估了我本人对中国政局的影响。我不是中国的皇帝,中国跟美国一样,是一个共和国,任何个人都无法左右这个自由的国家。我现在不能,永远也不能左右我国的对外战略。说我的发言将自己的妻子逼到了绝境,这完全是对我个人道德的污蔑。同时端纳也把国际政治想的太过复杂了,哪里有那么多的阴谋诡计。我也不认为我是出于对妻子的过度关心而举止失当,我的所作所为,完全是想保全妻子的安危。”

    杨潮还表示:“在这件事中,我作为最大的受害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同情,我对此表示十分遗憾。我只能说,我也是一个普通的丈夫,一个普通的父亲。如果有机会,我宁愿像一个普通的丈夫,像一个普通的父亲那样,为了保护心爱的妻子,为了保护我孩子的母亲,我愿意不惜一切代价的去战斗!”

    杨潮还表达了对苏俄入侵的谴责:“在这个时候,我认为苏俄的入侵,无论站在何种角度,都是对国际准则和道义的挑衅。国联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对此采取果断而坚决的措施。”

    不过国联没有采取措施,英国经济危机之后,很快工党再次执政,这个年代的英国工党认为他们跟苏俄执政者的政治观点是一致的,都是工人的代表,英国承认苏俄的合法地位,也是在上一次工党执政的时候。

    所以英国在国联中并没有发起任何针对苏俄的议案,中国也罕见的沉默,一些小国,比如波兰、匈牙利等苏俄周边小国倒是迫于自身安危,而向国联提出要求制止苏俄无端对周边国家入侵的行为,因为苏俄和俄罗斯帝国都是国际承认的合法政府,苏俄的军事行动,是彻头彻尾的入侵行动。

    法国这几年正在试图跟苏俄走进,共同制衡德国,也无法支持制裁苏俄,倒是意大利表现的如同一个公正的审判者,高叫着国际社会应该组织同盟军,讨伐苏俄的非法行动。可连德国都因为跟苏俄正处在密约时期,进行着各种秘密军事合作,而拒绝制裁苏俄,意大利只能是孤掌难鸣,或者说白白捞了一票政治形象。

    苏俄的准备显然很充分,他们的军队配备充足的冬季作战装备,近百万人都拥有防寒效果极佳的棉服,坦克、飞机等装备,都有防冻设备,因此军事行动极为成功,只是也有一些失误,在很多次占尽优势的情况下,竟然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还被俄罗斯军队给与了大量杀伤。

    也未必是苏军弱,或者说俄罗斯帝国困兽犹斗之下,超常发挥,让人见识到他们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们的武器装备较为先进,西伯利亚的巨额石油收入,除了维持那些老贵族的生活,也就是砸进军队里了。

    但是苏军普通士兵的战斗热情明显比沙皇的战士更高涨,苏俄建国已经15年,可以说18到20岁的适龄兵员的成长记忆,都是苏俄时代留下的,他们从小学开始,接受的就是苏俄的教育,脑海中的沙皇就是腐朽堕落的压迫者的典型,战斗起来士气高昂。

    所以苏军始终占有优势,半个月时间,装备精良的一百万苏俄军队占领了叶卡捷琳堡之后,很快就调集兵力将车里雅宾斯克包围,可是他们打了整整两个星期,损兵20多万人之后,还让防守这里的30万俄军成功突围,让人大跌眼镜。

    这一战证明,沙皇的军队,也不是好惹的,他们也是历经苦战锻炼出来的百战精兵,军官从沙俄时代就开始作战,不缺乏在彼得堡上过正规军校的正规军官,这一点上他们的教育水平甚至比对面的对手还高。

    所以指挥上略胜一筹,只是毕竟兵力不足,未了避免被包围聚歼的结局,只能选择突围,让苏军取得了不小的战果,成功突破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长久以来组成的边境防线,然后就可以从容的将军队开进西伯利亚腹地了。

    这时候杨潮开始公开呼吁国际社会制裁苏俄的入侵,也积极呼吁中国介入,告诉中国人唇亡齿寒的道理。

    只可惜中国政府对此保持了沉默,显然这是杨潮跟米青在演双簧,杨潮看似努力,实则是在催促苏俄快点行动,给苏俄制造中国随时都有可能介入的危机感。(未完待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