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其他类型 > 重生急诊医生:从挽救市长千金开始 > 第540章 都是缘分

第540章 都是缘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可是。”
    吕文伯皱着眉头。
    “胸腔镜微创手术的难度,还是很大的啊。”
    “是,但微创手术可以避免开胸骨损伤,而且胸腔镜可以放大视野,精准分离血管神经。”
    “这些都是开放手术所不具备的优势。”
    “另外,老爷子术前就可以开始准备,或者支架植入改善冠脉血流,或者进行肺功能训练。”
    “而且还可以提前进行白蛋白,血红蛋白的营养支持。”
    方知砚解释着。
    听到这话,吕文伯又是沉默下来。
    “但中医院,好像不具备你说的这些手术的能力吧?”
    杨铁军突然开口道,“回头还是要去京城医院?”
    方知砚愣了一下。
    如果这个手术不在东海省做的话,那自己飞去京城也不是不行。
    可总归是有些不确定因素。
    虽然做飞刀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可从某个角度而言,每个医院内都有自己的鄙视链。
    自己一个江安市的医生去京城给这位老爷子做手术,别人真的会配合吗?
    万一手术失败,还得自己来承担这个风险。
    即便错误不在自己这里,万一他们一口咬定呢?
    想到这里,方知砚摇了摇头,“中医院是不具备这样的手术条件。”
    “但是东海省省一院支持这样的手术条件。”
    “可以让老爷子去省一院去做这个手术。”
    “省一院能有京城的水平高?”杨铁军反问了一句,显然有些不相信。
    方知砚不由得笑起来。
    “省一院的水平或许不如京城的水平高。”
    “但,京城那边的医院并没有人能做这个手术,不是吗?”
    话音落下,杨铁军和吕文伯两人哑口无言。
    是啊,京城那边水平高,可这个手术,无人能做,无人敢做。
    而东海省,江安市,中医院,方知砚能做这个手术!
    杨铁军保持沉默。
    方知砚是专业的,吕文伯也是专业的。
    在这方面,他并不犟。
    “只要能够确保老爷子安全,其他我没有任何意见。”
    杨铁军解释着。
    见他不再纠结这件事情,方知砚继续开口道,“微创是第一方案。”
    “备选方案可以是开胸手术。”
    “在这方面,我也有足够的水准,所以不会出事。”
    听到这些话,吕文伯也是点了点头。
    方知砚的能力,确实没什么好说的。
    今天上午的手术,到现在为止还是让他震惊的地步。
    接着,几人针对其他几点问题又是聊了几句。
    发现方知砚在整个手术方案上面把控力极强之后,吕文伯也是感慨不已。
    另一边,杨老爷子收拾了一下,已经按捺不住要去姜家了。
    方知砚给自家母亲打了个电话,简单说明了情况后,便跟着杨老爷子上了车。
    一路开一路指着方向。
    杨板桥也是询问着关于姜涛的情况。
    光阴似箭时光荏苒。
    当年的很多事情都已经被淡忘。
    但随着一点一滴的询问,杨板桥也逐渐记起。
    等到了姜涛门口的时候,大门口的灯破天荒地亮了起来。
    一家子人站在那里等待着。
    舅舅舅妈是和外公外婆一起住的。
    听说家里要来贵客,四人连忙打扫了一遍,又开了大门,在门口等待着。
    等看到前面出现车灯,姜涛眼中貌似一丝兴奋。
    车子缓缓停下。
    他迅速走近,接着,就听到车内传来声音。
    “狗脊啊,哈哈哈,果真是你啊!”
    “你眼角那个疤,我是记得一清二楚,还是你上山替我采药受的伤啊。”
    杨板桥从车内杵着拐杖走出来。
    他身体不是很好。
    正常情况下都是坐轮椅。
    所以,杨铁军迅速从后备箱把轮椅取出来。
    “杨队长啊,哎呦喂,没想到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还能见面啊。”
    姜涛一脸的感慨。
    只是见到轮椅,又不由得笑起来。
    “你也老喽,也得坐轮椅了。”
    “哈哈哈。”杨板桥抓着他的手用力晃了晃。
    “老是常事,要看得开。”
    “我这个人,就很看得开。”
    “我备了酒菜,边吃边聊。”
    “来,来了,快进来。”
    姜涛带着杨板桥进去,舅舅姜昭则是招呼着其他人。
    来的人并不多,除了杨铁军之外,便只有方知砚和一个司机。
    几人进去后,姜昭则是贴上了方知砚,一脸诧异的询问道,“怎么个事儿?”
    “不是很清楚,这老人家是我的病人,结果认识外曾祖父。”
    “说当年外曾祖父救过他,多问了几句,就确定了身份,要来拜访。”方知砚苦笑一声。
    说实话,他到现在都还是蒙的。
    两人进去。
    外婆和舅妈正在帮忙布菜。
    外公推着杨板桥停在两张黑白照片前,不过,一张很年轻,一张却上了年纪。
    其中年轻的这一张,就是外曾祖父姜六。
    “哎呦,姜六哥啊。”
    杨板桥唏嘘不已。
    他今年已经八十了,姜涛七十三。
    两人站在照片前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当年,众人这才听明白当年的事情。
    原来,当初的杨板桥,是游击队长。
    执行任务的时候跟大部队分离,又遭遇偷袭,身负重伤。
    是姜六在山里采药的时候发现他,并将他带到自己家里救治。
    这一治,就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
    等杨板桥恢复得差不多后,他便离开了这里。
    再过几年,有了和平生活,杨板桥第一件事便回到当地来找姜六,却怎么都找不到。
    “你们怎么就搬走了呢?”
    杨板桥感慨地开口问道。
    “哎!”
    姜涛长叹了口气。
    “你们走后没多久,碰上敌人扫荡。”
    “当时我爹是有名的药童,敌人就抓他过去找药,也替敌人治病。”
    “我爹为了不连累我们,就去了。”
    说到这里,姜涛又低下头,忍不住抹了把泪。
    “估摸着我们跑了,我爹在里头,就用药毒死了几个敌人,为了让敌人不起疑心,他也喝了毒药。”
    “哎!”
    “没的时候还年轻得很。”
    “我这也是后来才听到的,当时我跟着我娘,就跑到这地方来了,在这里安了家。”
    话音落下,杨板桥连连点头。
    “好啊,好啊,姜六哥好样的,我就知道他是个有骨气的。”
    方知砚也啧啧称奇,咱家还有这么红的先人啊。
    正听故事的时候,杨板桥转过头,用力拍了拍方知砚的肩膀。
    “你小子啊,也得继承你外曾祖父的骨气和手艺。”
    “我说怎么一开始看到这小子就亲切,敢情是你的外孙,哎呦,真是缘分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