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1979,从赶海开始发家致富 > 第一卷 第19章 分工合作

第一卷 第19章 分工合作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黄阿渔思索了一会。
    “需要点材料。”黄阿渔说道:“还要点防水胶水。”
    但胶水很麻烦,这个时候胶水属于化工产品的重要物资,或许需要批条子。不像现代那么好获得。
    这个可能会搞不到。
    二人互相看了一眼。
    他们没有听说胶水,“阿渔,胶水又是啥?”
    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需要用到黏粘的都会用“糊”。
    是一种用米做的,有粘性的东西。用这个来粘贴东西,比如对联啥的。
    用剩下的还可以吃。
    “一种像‘糊’的东西,不过可以下水。”黄阿渔解释道。
    二人似懂非懂,刘卫红问道:“阿渔,你从哪知道这么新奇的东西。又是潜水镜,又是胶水的?”
    “啊?嗯……”黄阿渔脑子转动,想找个借口。
    “之前……我去镇上,看到有人带着这么个玩意。”黄阿渔比画着,“就去问他,这才知道的。”
    “是这样啊。”刘卫东若有所思。
    他们基本都是一起去镇上的,他怎么不记得有这么个人?
    “但阿渔,你会做吗?”
    黄阿渔想了想,觉得应该没什么问题。
    “应该是能做出来了的。”
    “这胶水我们去哪找?”陈向阳问道。
    这一问让黄阿渔也有些犯了难,先想到去供销社碰碰运气,但大概率是没有的。
    这个先不管。
    “对了。胖子,你带卫红去处理一下伤口。我在找找有没有适合的材料。”
    “好。”陈向阳一口应了下来。
    “不用了,一点小伤。还是先挖螺要紧。”刘卫红看了看脚。
    “不行。”黄阿渔直接拒绝,“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伤口一定要处理好。”
    “胖子,把他带去,消消毒,再擦点药水。”
    刘卫红拗不过他,和陈向阳两个人一起去了处理伤口。
    留下黄阿渔在海边,打算找些塑料瓶,这个能用得上。
    如果搞不到防水胶水,得想点其他东西来代替。
    黄阿渔思索着备选方案:对了,桐油加石灰腻子就行,这好搞。
    思绪清晰,也知道该怎么做了。现在先找点塑料瓶。
    他在海滩上走着,除了捡些海货,同时也把看到的塑料瓶子收起来。
    而塑料瓶子中还藏有两只章鱼。
    章鱼喜欢钻洞,有些小孩会用瓶子来抓章鱼。
    “运气不错。这两只章鱼应该也值点钱。”
    夕阳西下,时间也不早了。
    他吐了一口气,“今天就到这吧。”
    他开始检货。
    连同陈向阳还有刘卫红的两个桶,开始把要卖的,花螺,自己吃的分检出来。
    花螺一个桶连同塑料瓶放一起,要去卖的蛏子、章鱼、香螺放一个桶,牡蛎小螃蟹放一个桶。
    这时陈向阳和刘卫红也回来了。
    “阿渔,怎么样了?”
    “东西分拣好了,卫红怎么样了?”
    “没事,擦了点药,现在不碍事了。”
    三人看着桶。黄阿渔一个个指,“这个卖了,这个是花螺,这个我们分了吃。”
    看着井井有条的桶,两人也是打从心里佩服。
    以前大家都是混日子,怎么做起事来,差距这么大?
    刘卫红问道:“阿渔,胶水怎么办?”
    “我已经想到了,我们自己做?”
    “我们自己做胶水啊?”二人面面相觑。
    “这能行吗?”
    “肯定行!”黄阿渔信心十足,“用桐油石灰腻子,丝或旧渔网线。这样就能做出来。”
    刘卫红听得认真:“这东西……真能防水?”
    “放心吧!老辈人修木船都用这个填缝,泡海里都不漏,粘个镜框小意思!”
    桐油能干结成膜防水,石灰增加硬度,麻丝则让腻子更有韧性,不易开裂。
    二人点点头,确实好像可以,补船都行,潜水镜应该不是问题。
    “胖子,我要做潜水镜。”他拿出一块钱,“我写个配料给你。你去买材料,然后我们做些螺壳,明天去小酒馆。”
    “对了。”黄阿渔补充道:“胖子,你先找你爸买,后面票再补上。”
    “阿渔,你太见外,这还用买?我拿点就是了。”
    “一码归一码。咱们既然要干,就不能老是想着拿家里的。不然咱们这么做不就没意义了。”
    二人点点头。
    “咱们时间紧任务重,事情分配好,就开始行动。”
    “没问题,保证完成!”陈向阳拍着胸口保证。
    陈向阳接过钱,就走了。
    “那我干什么?”陈卫红看着黄阿渔,眼里都是热情。
    “卫红,你去找桐油、石灰腻子、破渔网。”
    “好!”
    黄阿渔也给他一块钱的资金。
    大家按部就班地开始收集材料。
    黄阿渔现在得先去水产站,先回趟家。这花螺少说也有五斤。
    一只手手拿一个桶,背上鱼篓。
    “我回来了。”
    “虾仔回来了。”
    他放下桶,把鱼篓里的花螺都倒进水缸里,和之前十斤花螺放在一起。
    用来放海货的大水缸,海边人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
    有时候捕获的鱼虾蟹多了,就可以养在里面。
    “妈,我走了!”说完黄阿渔又着急忙慌地走了。
    “哎!”林秀英想说两句,“这孩子,都多大了人了还毛毛躁躁的。”
    来到水产站有不少人在排队。
    多是些提着桶、背着鱼篓的渔民和赶海人,等着将零散的收获卖给公家。
    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鱼腥味和海水咸涩的气息。
    收购员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戴着套袖,坐在一张斑驳的木桌后,面前摆着秤和账本,表情有些麻木,机械地过秤、报价、开票。
    黄阿渔提着桶,安静地排在队伍末尾,心里盘算着。他需要尽快把手头这些零散海货变现,换成现钱,好支持接下来的生意和制作潜水镜的计划。
    队伍缓慢前进。轮到前面一个老汉,他拿出半篮子小杂鱼。收购员扒拉几下,瞥了一眼:“杂鱼,不新鲜了,一毛钱一斤。”
    老汉嘴唇嚅动了一下,想争辩两句,看看收购员冷淡的脸,又看看篮子里确实有些发蔫的鱼,最终叹了口气,默默接受了这个低价。
    阿渔看在眼里,心里更有数了。水产站收购,价格压得低,而且对鲜活度要求苛刻,但好处是现钱结算,规矩清楚,适合处理掉零散、不易保存的普通货色。
    终于轮到他了。黄阿渔把桶提上桌。
    收购员例行公事地翻看了一下:“蛏子,个头还行,吐沙不算干净,五毛一斤。小章鱼,死了有一会儿了,不挺实,两毛。这香螺两毛钱一斤。”
    活章鱼可是一块钱一斤,现在一句话就变三毛了。
    黄阿渔皱了皱眉,“这章鱼怎么死了?这不活着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