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玄幻魔法 > 弃妃重生我凭医术搅翻京 > 第194章 毒蛇还没死透

第194章 毒蛇还没死透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夜风穿廊,卷起东宫朱红帷幔,像一捧凝固的血。
    云知夏踏入殿中时,太子已倒卧在榻,口吐白沫,四肢如抽丝般痉挛不止。
    殿内药气混浊,太医们围作一团,额上冷汗涔涔,却无人敢再开一方。
    皇帝立于屏风前,龙袍未整,眼底翻涌着怒与惧交织的暗潮。
    “药阁掌令使到——”内侍尖声通报。
    所有目光如针扎来。
    有人冷笑,有人避视,唯有徐太医不动声色地退后半步,袖口微敛,仿佛刚从某处匆匆归来。
    墨十悄然贴近她身侧,声音压得极低:“徐太医昨夜进出东宫五次,皆避了暗卫耳目。”
    云知夏眸光一凝,不动声色将腕间香囊暗扣扣紧。
    那是她以百种药引提炼而成的“药感香囊”,能于三息内激发嗅觉至极致,捕捉常人不可察之气息。
    此物从未示人,连药阁亲信亦不知其存在。
    她缓步上前,三指轻搭太子寸关尺。
    脉象尚稳,未现大乱。
    可就在她闭目凝神的一瞬,药感骤启——鼻腔深处似有细针刺入,一缕极淡、极诡的腐腥之气,悄然自心络浮出。
    她心头一震。
    这是“养元丹”中毒的前兆反应,远在症状爆发之前,唯有通过药理推演与超常感知才能捕捉。
    而此毒并非暴烈伤身,而是缓缓蚀神,使人意志涣散、反应迟钝,久之则如提线傀儡,听命于人。
    她猛然睁眼,声如寒刃:“停用所有汤药!尤其是晨服那剂‘温阳补气汤’!”
    殿内哗然。
    徐太医立刻出列,面色沉肃:“此方乃陛下亲审、太医院共议,钦定调理太子虚损之症,岂容你一介女流妄议废止?”
    云知夏不答,只淡淡道:“取太子近日药渣,焚于药感炉。”
    宫人迟疑看向皇帝,天子咬牙挥手:“照做!”
    药感炉燃起幽蓝火焰,药渣焙烧片刻,灰烬中竟浮出点点金光。
    云知夏以银匙轻拨,取出微尘置于琉璃片上,迎光细察——金粉颗粒极细,成色纯而不杂,与昭宁宫所用金印墨中的鎏金成分完全一致。
    她抬眸,目光直刺徐太医:“你可知,这金粉本不该出现在药中?它是‘养元丹’外衣的镀层,用以掩人耳目。真正致命的,是藏于药丸核心的暗核。”
    说罢,她取出一枚未服之“养元丹”,以银针缓缓挑破外皮,再剥三层蜜壳,终于露出中心一点晶莹剔透的粉末。
    “迷心露。”她冷冷开口,“配合金粉阻断药性代谢,使毒性沉积于脑络。日复一日,太子看似安泰,实则神志已被悄然侵蚀。这不是补药……是控嗣之术。”
    满殿死寂。
    小荷跪伏角落,牙齿打颤,终于颤声道:“柳大人……每月初七……亲自送来新药……说是……陛下恩典……”
    话音未落,徐太医猛然转身,厉声喝断:“贱婢胡言!太子病重,岂容你在此煽风点火?拖下去!”
    两名内侍立刻上前。
    “慢着。”云知夏却抬手,目光如刀,“她说的,我会查。而你们——”她环视太医众人,一字一顿,“若再敢让太子服下任何一剂含‘养元丹’的药,出了事,你们,全都要陪葬。”
    皇帝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如裂帛:“三日。”
    她回头。
    天子双目赤红,盯着她,像盯着最后一根浮木:“三日内,若太子不能清醒如初,药阁上下,永禁不得入宫。你,削籍为民,流放北境。”
    殿内寒意彻骨。
    她却只是静静回视,不辩解,不求情,只轻轻颔首:“臣,领旨。”
    当夜,药阁密室。
    烛火摇曳,香炉青烟袅袅升起,一缕幽香弥漫开来,是安神定魄的雪心散。
    云知夏端坐中央,双目微阖,腕间香囊已解下,置于案前。
    而是有人借太子之身,向她宣战——用她的医术,反噬她的道。
    他们学会了她的逻辑,预判了她的解毒路径,甚至……渗透到了药阁最核心的用药流程。
    而最可怕的是,对方不仅懂药,更懂权。
    柳元敬每月初七亲送药物,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毒,早已绕过太医院,直达东宫,连皇帝都被蒙在鼓里。
    她睁开眼,指尖抚过案上那一枚残留迷心露的药核,眼神渐冷。
    强行清毒,风险极大。
    若太子在解毒过程中出现昏迷、心衰,哪怕只是一时,皇帝也会立刻翻脸,药阁十年根基,将毁于一旦。
    可若退?
    从此天下再无药阁立足之地,她的医道,也将被那股暗流彻底吞噬。
    烛火忽地一跳。
    她缓缓起身,走向密室深处那座尘封已久的青铜鼎。
    鼎腹刻着八个古篆:以毒破毒,以命搏道。
    她伸手,掀开鼎盖。
    灰烬之下,静静躺着一本残卷,封皮上三个血字——
    《逆脉录》夜色如墨,药阁密室中烛火摇曳,香炉里雪心散的幽香缓缓流转,却压不住空气中那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气。
    云知夏盘膝而坐,腕间香囊已取下,置于案前青玉匣中。
    她闭目凝神,指尖轻抚双眉之间,默运心诀。
    刹那间,体内气血逆行,经脉如针扎蚁噬,她咬牙忍住,额角冷汗滑落——“药感通脉”,以己身心脉为引,模拟太子经络运转,将毒素路径在体内重现推演,此术逆天而行,伤身折寿,药阁典籍中仅以“损寿三载,不得轻试”八字警示后人。
    可如今,已无退路。
    她心神沉入经络,仿佛魂魄离体,眼前骤然浮现出一条漆黑如墨的蛇影,蛇身缠绕着金粉般的光点,蜿蜒游走于经脉迷宫之中。
    它游得极慢,却极稳,每过一处要穴,便留下一丝腐腥之气,侵蚀神识。
    当它行至左心第三络时,骤然盘踞,蛇首昂起,獠牙微张,似在等待时机,一击毙命。
    “就是这里。”她在心中默念,强行以神识锁定蛇影轨迹,试图逆推其毒源流向。
    可就在此刻,那黑蛇竟似察觉被窥,猛然回首,蛇瞳如血,直直盯住她神识化身——
    “噗!”
    一口鲜血自她口中喷出,溅在面前白绢之上,如梅花点点。
    她浑身一颤,眼睫剧烈抖动,脸色瞬间惨白如纸,指尖冰凉。
    但她仍死死攥住案角,不肯倒下,只用颤抖的手迅速在纸上勾勒出毒素游走路径,每一笔都带着血痕与意志的重量。
    香炉青烟缭绕,残卷《逆脉录》静静躺在青铜鼎旁,仿佛在低语:医者可救天下,却难自医。
    她缓缓睁眼,眸光却比之前更冷、更锐,像淬了寒霜的刀锋。
    “徐太医……你学得很快。”她低语,声音沙哑却凌厉,“但你忘了——毒蛇再狡,也逃不过猎手的鼻。”
    翌日,晨钟未响,东宫已人影幢幢。
    皇帝亲临,文武列班,太医跪伏两侧,气氛凝如铁铸。
    太子仍在昏迷,面色青灰,呼吸微弱,御医们面面相觑,无人敢再上前。
    唯有她,一袭素白衣裙,缓步登阶,手中七枚银针泛着冷光。
    “臣,请施针。”她声音不高,却穿透寂静。
    徐太医眉头微动,低声道:“云掌令,太子心脉已弱,若再施外力,恐……”
    “恐什么?”她忽然抬眼,目光如电,“恐真相大白,你们藏不住了?”
    不等回应,她已俯身执针,三指搭脉,闭目凝神。
    殿内落针可闻,所有人屏息以待。
    忽然,她睁眼暴喝,声震屋瓦:
    “毒在左心第三络!再迟一刻,经断人亡!”
    话音未落,太子猛然弓身惨叫,双手死死抓挠胸口,面容扭曲,似有万虫啃噬心腑!
    “啊——!!!”
    满殿哗然,宫人惊退,连皇帝都猛地站起!
    就在这惊乱刹那,她银针疾出——
    第一针落膻中,定心神;
    第二针点神庭,醒魂魄;
    第三至第六针连封内关、通里、少府、极泉,锁住心络三脉;
    最后一针,直刺鸠尾下一寸,轻轻一挑,破皮见血!
    一缕乌黑如墨的血丝缓缓渗出,竟在空中微微扭动,宛如活虫蠕动!
    “这……这是……”有太医失声惊叫。
    云知夏冷冷抬手,将那血丝引至琉璃片上,迎光而照,只见其中浮游着细若尘埃的金色颗粒,正与迷心露毒性共振。
    她抬眸,目光如刀,直刺徐太医:“你说我妄言?可这毒——自己爬出来了。”
    徐太医脸色骤变,瞳孔猛缩,袖中手指悄然掐断一枚藏于暗袋的纸蝶,蝶翼微颤,化为飞灰。
    而她,唇角渗血,身形微晃,却依旧挺立如松,宛若一株开在废墟上的白梅,冷香不散,风骨不折。
    无人看见,她袖中指尖,正死死掐着那张记有毒径的血绢——
    她活下来了,但代价,才刚刚开始。
    当夜,药阁深处,风穿窗棂。
    她倚案而立,脸色苍白如纸,却一字一句,声音清晰如刃:
    “沈青璃,调《养元丹》历年配方记录,三年内的,全部拿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