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永恒之钥 > 第112章:火种与阴影

第112章:火种与阴影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叶舟的昏迷,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倒下,更像是一座照亮未知海域的灯塔骤然熄灭。永恒图书馆的历史被这道深刻的裂痕分割成两段:前段是充满探索、抗争与希望光芒的开拓史诗;后段,则是在已知末日倒计时下,每一秒都如同在悬崖边缘行走的、压抑而疯狂的求生记录。阿瓦隆,这座深藏于海沟的智慧孤岛,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扼住了喉咙。往日回荡在廊柱间的、关于知识奥秘的低语与激情辩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仪器运行的低频嗡鸣、数据流穿梭的细微嘶响,以及一种渗透进每一寸合金墙壁的、金属般冰冷的效率和无言的紧迫感。
    医疗中心,生命维持单元。
    这里成了图书馆内最安静,却也最牵动人心的区域。叶舟静静地躺在透明的再生医疗舱内,淡蓝色的营养液包裹着他消瘦的身体,周身上下连接着数十条纤细如发丝的能量导管和多谱生物传感器。生命体征监测屏上,心率、呼吸、脑波曲线在尖端科技的维持下,勾勒出看似平稳的波形。然而,在那平稳的表象之下,是意识监测仪上持续不断的、狂暴如同星际风暴的异常活动图谱。那不再是正常的思维波动,而是他潜意识深处,正在与入侵的“清理程序”信息碎片以及体内因过度激活而沸腾的“过滤器”遗产知识库,进行着一场无声却惨烈至极的战争。
    艾莉丝几乎将医疗中心当成了新的炼金工坊。她带领着一支汇聚了顶尖神经科学家、意识领域先驱和资深炼金术师的精英团队,日夜轮转,尝试着各种或传统或禁忌的方法。他们动用最精密的量子纠缠感应器,试图捕捉叶舟混乱脑波中可能存在的、代表理性思考的微弱信号;他们构建温和的精神力场共鸣矩阵,如同在狂暴的信息海洋中投下一枚枚定位信标,期望能引导迷失的意识靠岸;他们甚至启用了从第二迭代文明遗迹中发掘出的、刻满未知符文的“安魂石板”,这些古老的造物环绕医疗舱摆放,散发着幽邃的蓝光,发出一种仿佛能穿透物质、直接作用于灵魂的低沉嗡鸣,试图抚平那意识的惊涛。
    然而,进展缓慢得令人绝望。叶舟的意识壁垒因承受了过载的冲击,对外界干预产生了近乎本能的、强大的排斥反应。艾莉丝倾尽全力,也只能像在雷暴中捕捉闪电的影子般,偶尔拦截到一些更加扭曲、更加难以解读的意念碎片:
    【……网……无处不在……凝视……】
    【……错误的频率……需要……共振……钥匙……】
    【……终点……非毁灭……是……回归……绝对空白……】
    【……代价……必须支付……巨大的……代价……】
    这些碎片化的词语,每一个都像是一块灼热而沉重的烙铁,烫在研究人员的心上。“无处不在的网”加深了清理程序那种无孔不入的压迫感;“错误的频率”与“钥匙”似乎指向了一条潜在的路径,却又模糊不清;“回归绝对空白”则彻底粉碎了任何关于谈判或共存的幻想;而反复出现的“代价”,更像是一道来自深渊的冰冷警告,预示着即便窥见一丝生机,其背后也可能是万丈悬崖。
    艾莉丝将这些用灵魂代价换来的碎片仔细记录、封存,第一时间传递给伊森领导的研究核心。这几乎是他们穿透迷雾,理解那宇宙级威胁的唯一、脆弱的信息桥梁。
    中央研究大厅,临时“危机应对委员会”。
    昔日充满书香与宁静的阅览区,如今已被彻底改造。空气中弥漫着全息投影的离子气息和过量***的苦涩。巨大的星图悬浮在中央,那个以地球为中心、不断向内收缩的红色光圈,像一道正在缓慢合拢的死亡绞索,扼住了所有人的呼吸。
    伊森议长坐镇指挥台,他的脊背比以往更加佝偻,但眼神却像淬火的钢。围绕在他身边的,是图书馆各个领域的头脑——物理学泰斗海伦娜·沃什,她的银发似乎更显枯槁,但眼神锐利如鹰;信息学专家陈博士,眼底布满血丝,手指无意识地在虚拟键盘上敲打着不存在的代码;还有新晋的宇宙社会学家李维,年轻的脸庞上混杂着恐惧与一种接触到终极问题的兴奋。
    “‘清理程序’的能量运用方式,完全违背了我们已知的物理定律。”海伦娜指着一段扭曲时空度规的恐怖方程,声音沙哑而疲惫,“它不像是在‘攻击’,更像是在……‘修正’。将不符合其规则的存在,从时空背景中直接‘擦除’。正面对抗的设想,可以放弃了,那如同用弓箭射击黑洞。”
    “所以,艾莉丝团队传来的信息,是我们唯一的希望所在。”陈博士接口,他的语调急促,“‘频率’、‘共振’、‘钥匙’……这些词汇强烈暗示,这个‘程序’存在某种……‘接口’或者‘后门’。我们不需要战胜它,只需要找到那个能引起其内部逻辑冲突的‘谐振点’,也许就能制造一个短暂的‘安全窗口’,或者干扰其锁定。”
    “但如何定位这个‘谐振点’?”一位数学家用力揉着太阳穴,“我们连它的‘操作系统’是用什么‘语言’编写的都一无所知。叶舟先生提到的‘网’,或许意味着它的探测是基于某种宇宙尺度的信息场。我们能否尝试在地球周围,制造一个巨大的‘信息奇点’或者‘认知黑洞’,欺骗它的扫描?”
    李维提出了更大胆的设想:“或者,我们能否主动‘接入’这张网?像黑客一样,向它发送一段精心编制的、包含人类文明全部‘价值证明’的‘病毒信息’?既然它基于规则,那么‘价值’或许就是能使其判定‘清理延期’的规则变量?”
    讨论激烈而发散,每一个想法都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却又都如同在黑暗中向虚空射出的箭矢,不知能否命中那可能存在的光点。他们是在用有限的认知,去揣度一个近乎无限的机制,每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脚下是名为绝望的深渊。
    与此同时,“火种计划”在奥拉夫的铁腕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全速推进。
    图书馆最底层,一个被多重能量护盾和物理隔绝层保护的绝密区域——“方舟核心”,成了新的焦点。这里不再有学术的优雅,只有工程学的冷酷与精确。数艘形态怪异、通体由暗色合金铸造的“火种飞船”正在日夜赶工。它们的设计摒弃了一切舒适与冗余,唯一的追求就是极致的坚固与持久的续航。其核心动力,是基于有限解封的第六迭代科技理论建造的、尚不稳定的曲率引擎。而飞船的“心脏”,则是那个凝聚了人类文明精华的“文明数据库”——一个运用了最高级信息压缩与量子存储技术的水晶状核心,内部封装着从人类起源到信息时代的所有历史、知识、艺术、以及完整的基因与生态样本库(已严格剔除了所有可能导致危险的禁忌科技)。这些飞船的使命,不是寻找新家园,而是在清理洪流到来时,如同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种子,尽可能远地、尽可能久地逃离,成为宇宙中漂流的人类文明墓碑,等待那几乎不存在的、复苏的奇迹。
    奥拉夫的职责远不止监督建造。他如同最警惕的守卫犬,不仅要确保“方舟核心”的绝对安全,严防任何数据泄露或内部破坏,更要镇压随着计划推进而不可避免滋生的内部阴影。
    “火种计划”的承载能力是残酷的。有限的飞船,有限的席位。谁有资格登上这通往渺茫未来的方舟?谁又注定要留下,与故土一同面对最终的“清理”?这个哈姆雷特式的生存拷问,如同致命的病毒,在图书馆内部悄然传播。尽管伊森以铁腕和理性一再重申,图书馆核心成员因其知识与能力是确保“火种”质量的关键,必须优先,但依旧无法完全遏制某些角落里的窃窃私语、焦虑的目光,以及隐藏在服从之下的、日益滋长的恐惧与不公感。资源的极端倾斜,更是让一些非核心研究项目的人员感到了被抛弃的寒意。
    外部世界,阴影如同深水下的暗流,悄然涌动。
    “遗产回收委员会”的那位“考古学家”,以其猎犬般的敏锐,嗅到了不寻常的气息。图书馆近期异常的信息静默、能源网络向几个未知坐标的巨量倾注、以及某些前沿研究的突然“冻结”,都让他坐立不安。他加大了渗透力度,不惜代价地激活了几条埋藏极深的暗线,试图撬开图书馆那看似坚固的外壳。
    “他们在恐惧什么?”“考古学家”看着情报中显示的、堪比战时动员的资源调动记录,指尖冰凉,“这种规模的投入,不像是在探索,更像是在……铸造盾牌,或者……打造逃生的诺亚方舟。”
    他将线索与那些关于“阿瓦隆”是末日避难所的古老传说,以及某些晦涩的文献中提及的“周期清洗”预言联系起来,一个令他毛骨悚然的推论逐渐清晰:难道那些深海之下的守护者,预知到了一场连他们都无法抵御的、席卷全球乃至星河的灾难?所以他们才如此不计成本地收缩力量,疯狂储备?
    这个推论让他如坠冰窟。如果连那些掌握着神祇遗产的家伙都在准备逃跑,那么他们这些“凡人”的命运又将如何?
    “启动最高应急响应,”“考古学家”对自己的核心圈下达了指令,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代号‘影遁’。动用所有储备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或建造我们自己的庇护所!同时,不计后果,我要知道图书馆到底在隐藏什么秘密!”
    不单单是“遗产回收委员会”,其他一些残存的大国情报机构和巨型企业联盟,也通过各自的渠道,隐约捕捉到了那股弥漫在全球高层知情者中的、难以言喻的紧张与恐慌。一种“山雨欲来”的预感,如同无形的瘟疫,开始在全球的权力走廊中悄然扩散,引发了一系列秘密的避难所建造计划、资源抢夺和混乱的提前布局。
    阿瓦隆,在倾尽全力应对那悬于头顶的宇宙级利剑的同时,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宝贵的精力,来警惕和应对这些来自内部阴影的窥探,以及可能由恐慌引发的、提前到来的混乱。
    伊森独自站在研究大厅的观测窗前,凝视着模拟出的、虚假的宁静星空。他知道,在真实的宇宙尺度下,那个冰冷的倒计时正一秒一秒地无情流逝。内有猜忌与恐慌的阴影不断滋生,外有宇宙尺度的清理洪流即将降临。
    火种在紧张而悲壮地准备,阴影在贪婪而不安地逼近。
    图书馆站在了命运的断层线上,
    一边是倾尽所有智慧寻找那微乎其微的生机,
    一边是确保在最终审判时刻来临之前,
    内部的火焰不会先于外部的洪水……
    将自己彻底吞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