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367章 明英宗朱祁镇,臭名远扬!四选项——!!

第367章 明英宗朱祁镇,臭名远扬!四选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乾隆时期!
    圆明园西洋楼晨光透过玻璃穹顶洒落,映在铺着波斯地毯的地面上,光影斑驳。
    案几上陈列着两件新进贡的珍玩——
    左边是刚送来的西洋钟,黄铜外壳雕着繁复卷草纹,指针缓缓移动,伴着“滴答”清响;
    右侧是一只珐琅彩瓶,瓶身绘有“耕织图”,农夫插秧、画面生动,如盛世缩影。
    乾隆半倚于西式软榻,端着一枚英吉利怀表。
    鎏金纹饰在晨光中闪烁,与和珅共赏其内里工巧。
    “这西洋机械倒颇为精细。”
    乾隆语气惬意,让怀表链在指尖绕动:
    “告诉造办处仿制几件,一座送进慈宁宫,其余赏给几位王爷,也让他们识见西洋巧艺。”
    和珅躬身答道:
    “陛下英明!”
    “臣已命造办处匠人细细拆解研究,不出月余必能仿成,与原物毫无差别,绝不会误了圣意。”
    君臣正笑语间,殿外光线骤变——
    一道金辉透射玻璃穹顶,瞬间投影到西洋楼墙面。
    拓跋珪遭母熊撕咬的血腥景象赫然显现,玄色猎服被鲜血染透——
    哀嚎与兽吼交织不止,最终凝固在那双惊骇与悔恨交错的眼神上。
    “咔哒!!”
    乾隆手中怀表忽然停摆,他猛然坐直,笑意尽去,眉头紧锁。
    龙袍下摆掠过案边万国来朝图,画卷轻颤,似也被眼前荒诞震动。
    “这拓跋珪,简直让帝王颜面尽失!”
    他将怀表重重拍在案上,银壳敲击紫檀,脆响刺耳。
    乾隆大步走到墙前,盯着那幅耻辱画面,语调陡然拔高:
    “我大清自太祖爷起,自来奉‘勤政务本、守德戒欲’为圭臬!”
    “圣祖平三藩,纵使身体抱恙,仍亲巡河防!”
    “世宗整饬吏治、平抑赋税,施行‘摊丁入亩’与‘火耗归公’,终身未懈一日!”
    “拓跋珪倒好,早年的威名一朝抛尽,沉溺寒食散毒物,自毁心智,又被猜忌腐蚀朝纲。”
    “忠臣被他杀得七零八落,百姓被折腾得哀鸿遍野,最后还对猛熊讲仁慈,转身却射杀幼崽挑衅——荒唐至此,死亦活该!”
    和珅深深躬身,蟒袍垂地,抬眼时带着恰到好处的愤恨:
    “陛下睿见高远!拓跋珪之殒,是心乱与德失的双重报应。”
    “他忘了帝王职责在安邦定国,忘了治政应明辨是非、克制私欲,落得此下场,实乃必然。”
    “如今大清强盛,四海称臣,更要严防此类荒唐渗入朝纲。”
    “臣请旨——命宗人府彻查宗室子弟。”
    凡有沉溺毒物、放纵私欲之辈,无论世系尊卑,一律禁闭府中深刻反省。”
    “每日抄写大清律戒私篇百次,由宗人府卿监督。”
    “若有敷衍,加重责罚,直至幡然醒悟。”
    “着令顺天府尹会同步军统领衙门共同严查京城所有药肆。”
    “凡是暗中贩卖寒食散及类似毒剂者,一律抄没全铺家产,充作国库赈恤灾民之用!”
    “药铺掌柜及牵连人员,一概发往伊犁苦寒之境流放,永远不得踏入京都半步,以儆后人!”
    乾隆的视线掠过案几上的珐琅彩瓷瓶。
    指尖轻抚着“耕织图”中农夫的形像,语调陡然变得冷厉:
    “再传旨意,命翰林院编纂历代昏君录。”
    “将拓跋珪之荒诞事迹详尽记载,既要写他如何沉湎毒物——”
    “如何疑心滥杀,也要将他死后北魏动荡之状原原本本呈现——”
    “宗室内讧,半字不得遮掩!”
    “书成之后,除满朝官员日课必读,还须命各州县学宫誊抄张贴,使天下士子皆知‘昏主误国,心乱则亡’之理。”
    他移步至殿心,透过琉璃穹顶远望海晏堂。
    乾隆的声音带着帝王独有的肃威:
    “朕要让大清上下明白,天子的心性,是社稷安稳的基石;帝王的品德,才是万民福祉的根本!”
    “若有人效仿拓跋珪般沉溺私欲、迷失心智,无论是宗室贵胄还是朝廷重臣,无论功劳多大,朕必立斩不赦!”
    “大清的繁华,绝不能葬送在荒唐愚行之中!”
    “还有!”
    乾隆补了一句,“令步军统领衙门加倍巡视京城。”
    “凡在街巷传播‘毒物无害’、‘纵情享乐无妨’等谬论者——”
    “一律拘拿讯审,如查到幕后指使,务必彻查归案,绝不可轻饶!”
    让京城乃至四方百姓都知晓:大清律例不可触犯!”
    和珅再次伏身领命,语气恭敬到极致:
    “臣遵奉旨意!”
    “臣这就召宗人府、顺天府尹、步军统领以及翰林院诸官,共同督办。”
    “三日之内必将陛下诏令传达各署,并落实到位。”
    绝不让半点迷乱之风侵入大清,绝不让拓跋珪之祸兆在朝中重演,必守护陛下所建的万载基业!”
    乾隆重新坐回软榻,太监适时奉上冰镇酸梅汤,水晶碗中透着淡淡琥珀光。
    他抿了一口,目光再度投向天幕渐隐的景象,心底默念:
    “大清盛局,由太祖、太宗奠基,由圣祖、世宗苦心经营。”
    “朕继位以来,平定准噶尔、安抚回部,又修四库,只为使此盛世长久延续,让百姓世世丰安。”
    “拓跋珪之鉴,当刻入每一位大清臣民的骨血之中。守心性、重德行,方能保万年之社稷。”
    西洋楼外的微风掠过庭院,卷着月季的清香。
    乾隆抬手拨动案上的西洋钟,令齿轮重新运作——
    正如大清盛世,也需君臣同心,稳稳向前,从不止步。
    他的目光落在万国来朝图上,眸底透着决断:
    “朕要大清声威布满四海,让百姓永享太平,绝不容任何癫狂与愚昧毁掉这得来不易的荣耀。”
    天幕光芒渐敛,拓跋珪殒命熊口的画面缓缓消逝。
    各朝宫阙恢复平静,但帝王们心中的警醒与决断——
    却已在时代中悄然生根——“守心智,戒欲念”的准则,将贯穿未来。
    ……
    天幕继续播放。
    【明英宗朱祁镇,臭名远扬!】
    此话一出,历代明朝帝臣神色大变,气浪震荡四方。
    原将显露的画面随之消退,血色愈浓,空中的小金龙亦被染红,发出凄厉哀鸣。
    【警示:天幕监测到后世强烈逆反情绪攀升,现已启动争议议题处理机制。】
    【众所周知,朱祁镇尊号明英宗,但他一生争议不断。以下谥号中,哪一个更广为认可?】
    【一:明天宗;二:明王宗——!】
    【三:明康宗;四:明废宗——!】
    此题一出,大明诸帝只觉脑仁发胀,怒血上涌。
    选项不少,却无一可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