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 第361章 当年长坂坡大军溃散,朕抱阿斗突围,全凭清明判断!

第361章 当年长坂坡大军溃散,朕抱阿斗突围,全凭清明判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彻频频颔首,指在“乌孙互市”标注上轻点,语气沉稳有力:
    “准奏!传朕旨,命帝王明鉴一月内编成,由卿亲审,务必详实警世!”
    “国子监月考,由太常寺全程督察,学子若敢敷衍,立除名籍。”
    他拾起裂玉,摩挲片刻,语势愈峻:
    “御史台之督查,亦由卿总领。”
    “若有徇私包庇,与犯官同罪——籍没其产,以修水利、赈灾民! ”
    “让天下皆知,帝王之德智,系江山之稳;朝纲之清正,系百姓之安!”
    “若再有学拓跋珪者,无论宗室抑或大臣,朕必诛之不赦!”
    “臣领旨!”
    “必三日内令御史大夫与国子监博士奉诏施行,确保圣命遍达朝野,杜绝乱象于未萌!”
    霍光恭声叩首,语气笃定而肃然。
    “西域经贸之事,你仍需多加留意,切莫因拓跋珪的荒谬行径而影响大业。”
    刘彻轻轻点头,视线再次落在西域地图上,指尖在“敦煌”位置画了一个红色圆圈:
    “朕要让大汉的旗帜飘扬于西域各国,让百姓安居乐业,绝不可因任何人的无德与昏乱,毁掉这来之不易的盛世!”
    说完,他提起朱笔,在西域地图的注释旁写下一行字:
    “令敦煌太守加强粮仓防护,每五日上报一次粮草情况,若有迟报或虚报,依汉律论处!”
    落笔后,他放下笔,抬眼望向天幕中逐渐褪去的画面,眼中透出坚定之色!
    他明白唯有坚守德行与清明的心智,才能守护大汉的江山与百姓——
    让开拓西域、击退匈奴的宏业得以世代相传,绝不让拓跋珪的悲剧重演。
    宣室殿外,微风轻拂,夹带着宫苑中远方花香。
    刘彻走向窗边,注视着建章宫的琉璃瓦在晨光中闪烁金色光芒,心中暗自思忖:
    “拓跋珪的教训,应铭刻在每一位大汉君臣心中。”
    “帝王失德,天下动荡;帝王失智,百姓受殃。”
    “朕必当以其为戒,守德守智,使大汉盛世绵延不绝。”
    ……
    蜀汉时期!
    白帝城永安宫的偏殿内,药香与檀香混合在微凉空气中弥漫。
    青瓷药碗刚被十三名宫女撤下,碗底尚留苦涩药渣。
    而刘备靠在铺着软垫的楠木软榻上,面色苍白如宣纸。
    瘦削的手指搭在膝上的锦被上,指节因虚弱泛着青白。
    他刚服下调理肺疾的汤药,胸口仍隐隐作痛。
    每一次呼吸都带着轻微喘息,但依旧强撑精神,聆听诸葛亮禀报南中军情。
    诸葛亮手持一卷帛书,上面用墨笔清晰标注着孟获叛军的最新动向——“蛮兵退守泸水南岸,粮草恐不足月”。
    他躬身站在软榻旁,声音压得极轻,生怕惊扰刘备:
    “陛下,孟获虽屡战屡败,但已元气大伤。”
    “臣已令赵云、魏延守住泸水渡口。”
    “待秋收后粮草充足,即可一举平定南中,除去后顾之忧。”
    刘备缓缓点头,指尖轻拂锦被上绣的“汉”字纹样,目光满是对江山的牵挂。
    然而此时,殿外的天光忽然骤变。
    一道鎏金光芒穿透殿宇,直射偏殿墙壁,瞬间铺开一幅触目惊心的画面:
    拓跋珪被母熊撕咬的惨状清晰浮现,玄色猎装被鲜血浸透——
    帝王的哀嚎与母熊的怒吼交织,最终定格在那双惊恐而不甘的眼眸上。
    “咳……咳咳咳!”
    刘备猛然剧烈咳嗽,慌忙抬手捂嘴,锦帕上瞬间染上几缕刺目的血丝。
    诸葛亮脸色骤变,上前掌心轻按刘备脊背,缓缓顺气,又从宫女手中接过温水,小心递到刘备嘴边:
    “陛下息怒,龙体为重,莫因他人荒唐而动气。”
    刘备接过水杯,指尖因虚弱微颤,温水顺着干裂嘴唇滑下,稍解喉间灼痛。
    他望着墙壁上的画面,眼中充满痛惜与愤慨,声音沙哑,每句话都需喘息片刻:
    “拓跋珪……咳……实乃昏聩至极!”
    “帝王之心智,是治国之根本,将士所倚,百姓所望……他却沉溺毒物,迷乱心智,猜忌忠良、滥杀无辜,将朝堂化为屠场!”
    “更荒唐至极,对凶熊行‘仁慈’,转而射杀幼兽挑衅——是非颠倒,荒谬至极,亡国可不远乎?”
    他顿了顿,胸口的痛楚让眉头紧锁,却仍坚持说道:
    “朕自涿郡起兵,三十余载,虽未一统天下,仅能偏安蜀汉,却从未放松心智——”
    “当年长坂坡大军溃散,朕抱阿斗突围,全凭清明判断!”
    “在都建基业,整顿吏治、轻徭薄赋,靠的是克制私欲。”
    “他拓跋珪坐拥北地,却任性放纵,实枉为帝王!”
    诸葛亮沿着刘备脊背,语气沉稳而坚定:
    “陛下所言极是。”
    “拓跋珪之死,看似意外身亡于熊口,实为失智所致的必然悲剧。”
    “其早年扫平北方群雄、建北魏,并非无才,却因沉迷寒食散、放纵私欲,亲手葬送生命与基业。”
    “蜀汉根基薄弱,北有曹魏虎视,东有孙权隔江对峙,南中叛乱未平,更需君主清明、君臣同心,绝不可重蹈覆辙。”
    他躬身道:
    “臣请旨,令尚书台即刻草拟戒失智诏,详细写明拓跋珪因失智而亡之教训,警示各级官员,勿沾毒物,私藏或服用寒食散者,一律降职查办!”
    “要勿生猜忌,因私怨诬陷同僚、破坏朝堂和睦者,严惩不贷!”
    “此外……”
    诸葛亮补充道:“太子刘禅年幼,虽聪慧仁厚,仍需引导。”
    “臣请令太子每日研读汉书中贤君事迹——如汉文帝轻徭薄赋、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再对照拓跋珪荒唐之行,让太子明‘守心智则国兴,失心智则国亡’。”
    “臣愿亲督太子学习,每日讲解史书,助其早成能守蜀汉江山之君。”
    刘备缓缓点头,目光落在案上南中军情奏报,指尖轻点“泸水”,语气略带急切与托付:
    “准奏!”
    “戒失智诏明日派人送往各郡县。”
    “这不得延误。”
    “太子教化之事,全权交由你——你谨慎周全,定能教好阿斗。”
    他握住诸葛亮的手,掌心温度虽虚,却沉甸甸的信任:
    “朕自知时日无多,蜀汉未来、汉室希望,全靠你与太子。”
    “务必铭记拓跋珪教训,守心智、克私欲、善待百姓、重用贤臣——”
    “南中平定后,轻徭薄赋,民得安生。”
    “与曹魏、孙权对峙,审时度势,莫因冲动误大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