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带着空间穿七零,救个兵王伴一生 > 第421章 荣光百年!

第421章 荣光百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虽然嗡鸣声不如赵国手施针时动静大,但厉害在精力充沛一气呵成。
    戴副院长和文医生,脸上盛满了笑容,好似又重回了两年前观摩施针的精彩场景。
    不同的是小郭同志的针灸技术更胜往昔,他们也有了新的职务。
    旁观的的大佬们点头赞叹不已,直夸名师出高徒。
    那个叫致远的叛徒,在一旁看得咬牙切齿,心想当年他鞍前马后,讨巧卖乖四年,求学“追命十三针”,未能如愿。
    结果这老不死的却在下放期间,轻率地传给了一位半路出家的女子。
    如果六年前他能收自己为徒,那现在引人瞩目的就是他。
    何至于怒而举报,改投彭国手门下。
    又因有出卖老师的前科,至今被人防备着,本事没学到啥,得靠讨巧奉承度日。
    嫉恨之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
    拳头紧握,额角青筋暴起,见床上病患扎完针并没动静。
    歪嘴狞笑,口不择言道:“我当有多大本事,浪得虚名而已,病患还不是没动静,让人妄遭一次罪罢了。”
    酸言酸语大家只当耳边风,因为奇迹出现了!
    打脸就是来得如此之快。
    时刻关注病人的戴院长,发出惊讶的声音,“快看,手指动了!”
    离病人最近的朱老立马搭上脉,眼睛越来越亮,“脉搏稳而有力,马上就要醒了!我活了六十多年,今天算是长见识了。”
    望向赵国手的眼神里溢满了羡慕,“赵兄,你那‘追命十三针’厉害,收的徒孙更是独一份!”
    话音刚落,病床上的少年眼皮颤抖起来,眼皮下面的眼珠也在转动。
    “醒了!”
    “真要醒了!”
    “奇迹呀!这小伙子能遇上赵国手师徒,真是天大的福气!”
    “唉,那位致远小同志刚才还在说风凉话呢,医术不行能学,医德不好可是大忌!”
    “嗯,教不严师之惰,彭老是得摆正态度了。”
    ……
    在大家的热议声中,少年缓缓睁开了眼睛。
    发出比蚊子叫大不了多少的沙哑声,“水,渴……”
    能睁眼,能说话,这是彻底苏醒了!
    郭攸宁用挑衅的眼神扫过脸黑如锅底的彭子秋,和爱蹦腾的叛徒,露出胜利者的微笑。
    对不停道谢的家属交代,“喂水时请注意,不要碰到银针,需停针十五分钟,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话毕,拉着老的,牵着小的功成身退。
    在门边寻了把椅子坐下休息。
    需要携内劲的施针方式,能立竿见影,但也是真累。
    这回捏胳膊推背的换成了赵国手,陶陶继续捶腿。
    郭攸宁嘴角缀着笑意,眼含得意,“师公,您对徒孙的表现可还满意?”
    赵国手捋着胡须笑,“我都亲自给你推拿了,还不足以表达满意之情?有你和陶陶,赵氏医术振兴在望,唯一可惜的是你志不在此。”
    郭攸宁轻捏着三宝肉嘟嘟的小脸,眉眼弯弯地劝慰:“咱们培养好陶陶,赵氏能再荣光百年!”
    小不点见妈妈笑得开心,似懂非懂地跟着说:“荣光百年!”
    郭攸宁将宝贝抱入怀中,赵国手爱怜地揉着孩子的脑袋,连声称好,三人旁若无人般笑得很是开怀。
    彭子秋看了看他们,又瞟了瞟身边光说不练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长孙,初见时的斗志荡然无存了。
    低头叹气,憋屈着开口:“换下一个会诊对象吧。”
    羌主任兴致勃勃地接话,“别呀,十分钟不到就要拔针了,等赵老和郭小医生一块。”
    沪市来的专家也开口了,“赵老,能麻烦您给我们讲讲‘追命十三针’的奇妙之处吗?”
    说完,众人来到祖孙三人身边。
    赵国手开启了老师模式,讲十三针的原理、讲穴位选择、讲力度角度……
    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彼此获益良多,达到了会诊交流,互相学习的目的。
    十分钟后拔针,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转往下一场。
    这次祖孙三人没再出风头,认真学习各路精英对中风诊断、治疗的真知灼见。
    面诊完,回会议讨论出三位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就到中午了。
    吃过戴副院长准备的午餐,定好下周会诊的医院后各奔东西。
    郭攸宁原计划下午搭车回军区家属院,没想到中途杀出一个范市长,看来行程得往后延了。
    将师公送去中医院后,先去邮局往家属院打电话,告知要晚几天回去的消息,然后带着陶陶逛吃逛玩逛书店。
    傍晚下班回来的赵国手红光满面,说是好几个大医院排队邀请他们去会诊疑难杂症。
    说完又犯了难,注视着郭攸宁,露出一丝讨好的笑容,“好宁宁,来都来了,陪师公再去会诊几天呗,还有你那‘补元丹’给一粒我瞧瞧。”
    再当几天助手没问题,只是这有奇效的“补元丹”,她要怎样圆过去?
    “仙露”这事没法往外说呀!
    挠了挠后脑勺,叹着气掏出一个装有两粒药丸的小瓷瓶,双手奉上,皱眉不语。
    这药丸赵国手惦记一整天了,如今到手喜不自禁,压根没心思关注郭攸宁的反应。
    他小心翼翼地倒出一颗,托在掌心认真观察,低头细闻,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嘴里念叨着,“人参、鹿茸、肉桂、黄芪……”
    国手就是国手,闻一下就知成分。
    他嘀咕完,纳闷起来,“丫头,你这药丸跟参茸丸的成分大差不差,但药香药效却要强数倍,是怎么做到的?”
    郭攸宁硬着头皮胡诌,“师公厉害,成分就是您说的成分,可能与我用的高级药材、配制方式有关系,毕竟百年人参、顶尖茸片都是极度难得的好东西。”
    赵生白出生于医药世家,接手过的好药材数不胜数,极品鹿茸丸也亲手配制过,但达不到“补元丹”的逆天效果。
    难道是手法的问题?宁宁是制药天才?那自己真是捡到宝啦!
    他笑眯了眼,“丫头,你不愧是我的衣钵传人,制药、泡酒都青出于蓝!”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