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大乾最狂驸马爷 > 926、之所以经典,那是因为少!

926、之所以经典,那是因为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顾云璋随时站在太后一边,而且表现得如此明显,这让其他人心中不屑。
    为尊者讳大家都懂,显着你顾云璋忠心了?跟谁会追着这事儿不放似的。
    “魏无极若是发疯来进攻,郑克宁和李镇抚挡得住么?是否要增兵?”
    礼部尚书温尔雅问道。
    谁的责任无需讨论了,现在要怎么处理这事儿?
    “若是真的打起来,打多大的规模,国战么?粮草军饷是否齐备?”
    “从哪里抽调军队,谁去指挥,战斗方略如何?现在都要拿出章程。”
    一系列的话问出来,让气氛凝重起来。
    兵者,凶器也!
    战争不是闹着玩的,也不是请客吃饭,一旦打起来要死很多人,好耗费大量的粮饷。
    弄不好就会危及江山社稷。
    更何况,面对魏无极这样的对手,谁敢掉以轻心?
    伪帝李重就是前车之鉴。
    “要打,就雷霆一击!”
    高岸说道。
    “臣认为……”
    “可以命征南将军骆驰率江阴兵南下绍康城,正面迎敌,同时出动辽东舰队骚后方。”
    “派使者联合大焱,威胁南越东线。”
    “命阳泉侯魏宗保,派兵入南郡,威胁南越国西线。”
    “如此三路合围,让魏无极顾此失彼,一战而覆灭南越和魏无极。”
    新任刑部尚书吴文涛,侃侃而谈。
    但是他藏了一个小心眼。
    征南将军骆驰,虽然是伯爵,但是无论是官职还是资历都没有李渠高。
    提到蜀军,他说的是让魏宗保派兵去南郡,那派出的人,官职定然没有李渠高。
    这就会造成,江南的军队,全都归李渠节制。
    加上派使者去大焱,这件事自然是就近,这使者自然也是李渠派。
    所以一向不说话的吴文涛,第一次长篇大论,其实是暗戳戳的目的,是让李渠节制江南。
    但是这建议,就一个臆想的扯淡。
    就算大焱愿意配合,蜀中派多少兵?
    对面可是魏无极,派少了很可能送菜,只能让蜀军再次东出南郡。
    那就是十多万军队,后面两三倍于军队的民夫和青壮,负责后勤。
    将近三四十万人要动。
    一旦三线进攻南越,那就不会是一场试探,必然是一场灭国之战。
    当然也可以故布疑阵,故作疑兵,吓唬魏无极。
    可是万一,魏无极真当大乾来灭国的,拼尽全力一战,那才是麻烦。
    凭借他的本事,一旦被他把三线中的任何一线打穿,那都是灾难性的后果。
    打灭国之战,那户部和兵部准备好了么?
    让李渠节制几十万兵马,算上民夫青壮,怕是上百万人在战场上调动。
    百万人的作战,战线分布在江南漫长的战线上,他李渠指挥得明白么?
    郑克宁也不行。
    他参与的最大一次战争,是跟着太上皇在陇州击败北狄,还只是护架冲锋。
    他们两个,都不如骆驰更靠谱。
    “三线作战,听着威风,实际毫无可取之处,很容易被魏无极分割击破。”
    高岸看出这个策略的难处,直接否决。
    “况且,大乾没准备好,猝然发动大战,不可控的东西太多。”
    高岸最后做了总结。
    其实吴文涛的建议,太后还是很心动的,听着就很威风,很有气势。
    如果真能一战灭南越,那是陛下和自己的武功,至于大乾没准备好?
    世间的事,也不是都准备好才能做,大家勒紧裤腰带挺一挺呗。
    所以高岸的反对,她有点不服。凭什么你说不行就不行?本宫想要他行!
    但是她的做事风格,不会跟臣子起正面冲突,纵然想要否定也会借力,最好让其他人先开口反对。
    所以她的目光在逡巡。
    吴文涛见自己的方略,被高岸否定得一文不值,心中有些不服。
    看到太后逡巡的目光,他坚定了勇气。
    “高大人,南越人不是傻子,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再跟我们开战!”
    “此时大乾没有准备好,他魏无极也没准备好,这样看来岂不是更是时候?”
    吴文涛说道。
    这话说中了太后心中所想。
    对啊,为什么要准备好?
    我们没准备好,他们更没准备好,如此一对比,优势依然在我。
    太后偷偷地看了一眼高岸。
    却发现,他只是轻蔑地摇了摇头,对于吴文涛的话似乎是不值一提。
    但又不能不说。
    “战争不是儿戏,要做万全准备,而不是拿着国运去对赌。”
    高岸沉声说道。
    他不喜欢这个吴文涛,太轻浮了。
    “高大人,这话有失偏颇了吧。”
    吴文涛不为所动,既然已经开始辩论,那就顾不得什么前辈不前辈。
    我也是尚书,职务不比你差。
    “我虽然是文官,但也熟读史书和兵书战册,那些经典胜仗,没有一个是做了所谓完全准备。”
    “如今大乾国力强于南越,战争阵线三面威胁南越,还要做万全准备?”
    “那到底什么才是完全?”
    吴文涛假装疑惑地问道。
    太后也看着高岸,这也是她心中的疑惑,兵书战策她不看,但是一些经典胜仗她还是知道的。
    “呵呵,吴大人读的史书还是不够多啊!”
    高岸淡然的回复。
    “那些经典胜仗,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太特殊了才被人津津乐道。”
    “但是在自古以来的浩如烟海战争中,能有多少这样的战例?百里挑一?千中选一?”
    “怕不是万里挑一吧?”
    “在史书中不声不响躺着的,才是历史的常态,你作为重臣,应该看看那些战争。”
    袁琮冷冷的说道。
    “老夫做兵部尚书这么多年,只有看透一件事,如果双方势均力敌,最好谈判。”
    “如果对方实力强,那就尽量不要打,把对方实力削弱之后再打。”
    “只有我方实力,远超对方,有大把握能胜的时候,才可以小心地发动战争。”
    随着高岸的话音一落。
    温尔雅、顾云璋、陆端全都点头表示赞成。
    “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
    温尔雅说道。
    太后恍然大悟,高岸说的好像是有道理,在浩如烟海的史书之中。
    记载的大部分胜仗,都是实力占有巨大优势。
    而那些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之所以被人津津乐道,不正是因为少么?
    可是不对啊。
    太后把目光转向了顾道,这道理在他身上不通啊,他打过很多仗,好像都不是这样!
    “修之你怎么看?”
    太后开口问道。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