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大乾最狂驸马爷 > 656、监国太子之,好老师也白费。

656、监国太子之,好老师也白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赵匡出殡这日,陆端代表太子,亲自给这位忠心御史送葬。
    太子亲手写了悼文,祭词。
    有如此待遇,赵匡也算是分光大葬,名扬天下。
    恢复朝政之后,袁琮一反什么也不管的常态,亲自带着太子处理朝政。
    而第一件事,就是罢免都察院主官左都御史。
    “袁公,为何要这么做?”太子很疑惑,怎么一上来就对都察院开刀。
    “殿下,这赵匡血谏虽然堪称忠烈,但是这种事情不可取。”
    “此事虽然殿下言语失当,但是作为赵匡的上司,他左都御史干什么吃的?”
    “竟然眼睁睁地看着他撞死,就说明左都御史要么有心这么做,要么没能力控制都察院。”
    “无论是阴谋还是无能,这样的人都不能留着。”
    太子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多谢袁公教我。”
    袁琮却失望地摇了摇头。
    “殿下,难道处置都察院主官,只有这一个目的么?你就没想到其他?”
    太子看着袁琮有些茫然,这还不够么?
    袁琮看着他清澈的眼神,确定了,这个孩子在政治上连慎王都不如。
    犹豫了一下,他做了一个艰难决定,亲自教导太子处理朝政。
    虽然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最后很可能受累不讨好,甚至被这个孩子怀恨,但为了陛下的信任,为了这大乾。
    他只能做出这种选择。
    “殿下,恕老臣直言,你现在的能力独掌朝纲,是你自己的灾难,也是国家的灾难。”
    袁琮无情地说道。
    太子眼中的不悦一闪而逝,赶紧恭敬地拱手弯腰。
    “请袁公教我!”
    袁琮也不客气。
    “殿下,事情发生了,要找到原因,学到经验,避免下次在发生。”
    “你想一想,这一次风波的原因是什么?”
    面对袁琮的问话,太子脸上神色惭愧。
    “当然是因为孤不听忠言,一心袒护赵谦导致的,孤知错了,孤会改。”
    太子表面上积极认错,内心却无比的憋屈,只觉得袁琮又要老生常谈。
    “殿下是错了!”
    果然,袁琮声音十分严厉,眼神更是充满压迫感,这让太子更加不舒服。
    但接下来的话,太子一愣。
    “殿下错就错在,到现在都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反而一味地自责。”
    “真正的原因?”
    太子看着袁琮,心中涌起一阵不可思议,袁公难道是安慰我?
    “殿下,这件事最初因何而起?”袁琮各没有理会他的反应,直接问道。
    太子思索了一下当日情形。
    “有人弹劾赵谦,不对,是先弹劾的吴芸。”太子说道,紧接着又摇了摇头。
    “不对啊,吴芸跟这件事没关系吧?”
    “呵呵……”
    袁琮轻笑着摇了摇头。
    “殿下你记住,朝堂之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绝对无关。”
    “殿下请想想,为何弹劾吴芸?弹劾吴芸的目的又是什么?背后是谁想要弹劾吴芸?”
    袁琮的一连三问,彻底把太子问蒙了,怎么这么多疑问?
    吴芸跟赵谦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问这个东西有什么用?
    “弹劾吴芸,是因为吴芸行为不端,所以……”太子不太情愿地回答道。
    “吴芸行为不端是才有的事情么?为什么早没人弹劾?”袁琮紧接着问道。
    “所以弹劾他,行为不端只是表面,背后有其他的原因。”
    “可是吴芸这个人,孤不了解啊,孤刚认识他,是因为……”
    因为吴芸建议驱赶使者,顺了自己的要针对顾道的意思,所以让他主持户部。
    想到这里太子心里咯噔一下。
    “难道是因为孤让他主持户部,有人看不惯这件事,所以故意出来阻止?”
    “就是如此!”袁琮点了点头。
    “殿下自己都说不了解吴芸,为何要让他担任如此要职?”
    “顾云璋治水十年,其中四年不回家,如此大功才得工部尚书。”
    “后来带领工匠走遍关中,为北伐北狄奠定了关中基础,陛下才让他接户部尚书。”
    “一个吴芸,就因为一个建议顺了殿下的意,就被提拔主持户部,这开了一个幸进的坏头。”
    “你让那些兢兢业业几十年的老臣如何想?”
    “而那些想走捷径之人,立即就明白,只要顺了殿下的意思,无论对错都可以升官发财。”
    说到这里,太子冷汗都出来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恍然之后,心中升起一片阴云,说到底,还是他们不想让自己说了算。
    袁琮不知道他这个想法,继续说道。
    “弹劾吴芸在于警醒殿下,这是出于公心,弹劾赵谦就是有人顺势而为。”
    “毕竟吴芸道德败坏被处置了,那赵谦也道德败坏,殿下也应该处置。”
    “只是没想到,殿下对两人有不同标准,竟然袒护了赵谦。”
    袁琮说到这里,太子脸色更是一红。
    “是孤的错!孤不该对待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标准,以后不敢了。”
    太子赶紧认错。
    “殿下想一想,为何有人弹劾赵谦,是因为赵谦隐瞒母丧么?”
    袁琮接着问道。
    太子想到吴芸,立即明白了,是因为赵谦无底线的顺从自己的意思。
    不问对错,只要是自己心意,他都赞成,这是妥妥的史书上的佞臣。
    “因为他是佞臣!”太子干涩地说道,“而史书上说,只有昏君才有佞臣。”
    “所以根底还是在孤身上。”
    袁琮看他理解了,也就不再多说,怕太早听得太多起了逆反心理。
    殊不知,太子早就逆反了。
    “袁公,不用分析了,孤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以后绝对亲贤臣远小人。”
    太子不想听了,他做出保证。
    这就不想听了,这孩子真是没有耐心,袁琮心说。
    “哦,殿下不想听了?”
    “看来想要阴谋伤害殿下那部分,殿下已经领会,那老臣就不多说了。”
    袁琮说道。
    “什么?阴谋伤害孤?”太子一下子瞪大眼睛,心中陡然提起。
    “袁公,孤愚钝,并没有领会,请您继续。”太子不好意思的说道。
    袁琮心中冷笑,这孩子平日看着老实敦厚,实际上往好了说是心志坚定。
    往坏了说,是固执己见,听不进去话。
    刚说两句,就已经不耐烦了,这性子且要磨一磨,否则非国家之福。
    “赵匡撞死之后,温尔雅完全可以控制住局势,是谁把事情推到不可挽回?”
    袁琮问道。
    他当日不在场,但是事情仿佛全都亲眼看见了。
    太子一愣,当时他在气头上,根本没有多想,现在被袁琮一提醒,清晰了。
    “李渠,刑部尚书李渠,是他第一个喊出来的、耻与赵谦同朝为官!”
    太子凝重地说道。
    “他这一喊站住了道德,其他人不得不跟着喊,原本想要控制局势的人,也没办法了。”
    “所以就造成了,满朝大臣逼迫殿下的场面。”
    太子猛地握紧拳头。
    是的,就是这样的,当时温尔雅已经站起来了,想要控制局势。
    被他这一喊又跪了回去。
    “他明着是在说赵谦,实际上当时孤也已经跟群臣对上,他在鼓动群臣逼孤。”
    “袁公,此人不能留着,要罢免他,把他抓起来……”
    太子激动地说道。
    袁琮失望又加深了一层,说了半天,竟然还是这个反应,这学生太难带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