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隔壁童养媳上岸日常 > 011 六角亭

011 六角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从口水镇出来时,姜辛夏身上就带了裁的纸册子,路途中遇到亭台楼阁、庭院刹寺都会停下瞻观,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这是前世习惯,这世也不放弃。
    原本准备回来再画的,可是赶骡子累了,坐在凉亭里休息时,忍不住拿起纸册画了起来。
    六角亭是一个典型的攒尖式屋顶,它是古代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
    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按形状可分为角式攒尖和圆形攒尖,其中角式攒尖顶有同其角数相同的垂脊,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式样。
    六角攒尖顶就是角式攒尖顶的一种,它有六个垂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形成一个尖顶。
    姜辛夏一边看,一边用碳笔把它画下来。
    不仅画全图,还画屋架构图、斗拱、雕刻等局部放大图,等她感觉都画齐了,轻松的吸口气,准备伸个懒腰活动一下脖子与手脚时,才感知身后有人。
    蓦然扭头。
    一个年轻公子也转过了身,背对着她,看向远方风景。
    那公子身着月白色锦袍,衣袂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腰间系着一条墨色玉带,显得身形挺拔修长。
    他微微侧着头,望着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峦,阳光透过六角亭顶洒下来,勾勒出一道柔和而疏离的轮廓。
    而他身边的管事与侍卫,有几个,她见过,就是在口水镇让她修车轮的那些人。
    其中那个总是板着脸的侍卫长,上次还因为车轮没修好而抱怨过,此刻正低垂着眼睛,双手背在身后,神情恭敬地跟在年轻公子身后。
    原来他们竟同住过一个客栈。
    上次在客栈里,她连贵公子的人影都没见着,这次到是看到了,但也只能看个背影了。
    当然光从背影上看,就贵气逼人得很,那挺直的脊梁和从容的姿态,一看就是出身名门贵胄,不是她这等平头百姓能惹得起的,她迅速收好纸册,朝盯着她看的管事、侍卫微微一笑,点了一下头,转身步下台阶,离开了凉亭。
    管事与侍卫们一愣,竟有平民见到贵人不行礼直接走的的。
    就在侍卫要喊住人惩治时,贵公子转身,一个眼神,便制止了侍卫。他抬眼,少年步下凉亭,跨上骡子,背影很快消失在一行人视线中。
    快到正午时分,终于到了倒塌的圣母庙附近,周围有兵卒守着,但人数不多,他们阻止附近的村民、或是游客进入。
    姜辛夏朝不远处的圣母庙残檐断壁看了看,与老百姓凑钱建的小寺庙不一样,整个圣母庙布局开阔大气,殿平面作凸字形,后部为正方形殿三间,从没倒的半边顶可以看出,屋顶悬山造,前有抱厦,进深与后部同,面阔则较之稍狭,屋顶歇山造,山面向前。
    后部斗拱,单昂出一跳,抱厦则重昂出两跳,布置极疏朗,但从远处就能看到倒塌露出来的木料非常粗糙、简陋。
    外观雄伟宏大,内部梁、枋、桁如果质量不过关,根本撑不起。
    姜辛夏想进去看看,但有兵卒守卫,一时之间,还真没办法进去。
    她退出了人群,坐在台阶上,从布袋里拿出准备好的胡饼与水囊,先吃点垫肚子。
    吃到一半时,有两个妇人又挑又抬的,摇摇晃晃上了山。
    姜辛夏双眼一亮,立即把吃的东西塞进布袋里,三两步赶上了挑饭桶的老妇人,伸手帮她扶扁担,“婶子,我帮你撑把力。”
    大冬天的,从山下挑饭桶上来,老妇人显得很吃力,有人帮她撑把力,挺高兴的,但没说话,不敢耽误兵差们饭食。
    姜辛夏就这样一手托着老妇人的扁担,一手扶着晃动的饭桶,跟着老妇人进了倒塌的圣母庙内。
    帮着老妇人与她媳妇给兵卒打饭打汤,最后趁他们没注意,溜进了倒塌的地方,身形敏捷的爬上了倒塌的檐柱上,伸手去摸木材,寻找导致姜父死亡的断梁。
    刚刚采伐的新木,水分含量较高,这样的木料热胀冷缩系数高,容易开裂,因此木匠去皮后,木材会放置在干燥场所风干,通常时间为数月。
    而且在干燥之时,木头放置时也有讲究,一般是根部向下,头部向上,放置的跟生长的方向一致,这是因为水气蒸发也会顺着木头长势,一部分从头蒸发,另一部分水分由根部流出。
    这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也是众多老木匠多少年累经的经验。
    对于昂贵的硬木,则会用水泡法,即将木料放置在水池或者鱼塘中泡半年甚至数年之久。
    泡料相比晒料用时更长,一些木料会浸泡十余年之久,在这个过程中,木料的营养物质(树脂)会逐渐稀释,纤维更密实,这样处理过的木材可以有效的防虫防腐,且更加坚硬。
    姜辛夏把能摸到的木头横截坚纹挨个摸了个遍,指尖在粗糙的木面上细细游走,感受着木材的纹理走向、干湿程度和隐秘的瑕疵。
    她不禁暗暗长叹,从选材、运输、晒料、泡料、毛料定型等每一个环节仔细审视,看大面上好像都不错,木材的种类似乎也符合要求,表面处理也算光滑,但仔细一琢磨,却大多张料李用,偷工减料。
    在古典建筑营造体系中,木匠们为了方便施工调度和交流,常把‘梁、枋、柱、斗拱、桁等大型构件称为大架,称这些工匠为大作匠,而‘雀替、吊柱、门窗’等为小构件,称这些工匠为小作匠;
    大架处本该用优质硬木,却换成了质地较软之木;有的榫卯结构尺寸不符,明显是为节省材料而随意切割;甚至有些木材的含水率过高,摸上去带着潮湿的凉意,显然是晒料环节偷工所致。
    姜父一定是发现了这个问题,肯定也跟掌墨讲了这些情况。所以为了除掉他这个实诚的发现者,诬陷他技术不行,构陷他‘泄私愤’以此来掩盖圣母庙因偷工减料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将责任全部推到姜父身上,简直……
    伤心的姜辛夏突然感觉不对劲,怎么这么安静?
    她下意识滑到山墙隐秘处,悄悄通过墙上小孔往外看,不久前在凉亭内遇到的贵公子竟也来了圣母庙,只是仍旧背对着他。
    让她见不到他容貌,就像圣母庙之案一样,让天下人看不到真相一样。
    他就是钦差大臣——崔国公次子——崔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