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还和不和离了 > 435一查到底

435一查到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陈知礼紧紧地盯着眼前那座仿佛随时都会轰然倒塌的“新坝”,以及站在一旁脸色苍白如土的刘经历,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般不断喷涌,但他的脸上却越发显得冷峻无比。
    他心里很清楚,这件事情绝对不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经历就能一手遮天的,其背后肯定隐藏着更深层次、更广泛的利益关系网。
    “穆同知!”陈知礼突然沉声喊道。
    “下官在!”穆云闻声,赶忙快步上前,一脸严肃地应道。
    “立刻带人去,把临江县衙的库房和工房所有的文书账册都给我封锁起来!”
    陈知礼的声音冰冷而威严,“然后将现任的知县、县丞、主簿,还有所有经手过这座坝工程的吏员,统统都给我看管起来,进行隔离讯问!
    记住,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都绝对不能与他们有任何接触!”
    “是!”穆云领命,立刻点齐带来的衙役和护卫,雷厉风行地直奔县衙而去。
    陈知礼又看向瑟瑟发抖的刘经历:“刘大人,你也随本府回府衙吧。
    把你年前巡查的记录、所有关于此坝工程的批复文书,全都找出来。
    本府要亲自核对。”
    回到府衙,陈知礼立刻坐镇,调集可靠人手,分成三路:
    一路由穆云负责,突击审讯临江县一干官吏,撬开他们的嘴。
    一路由他亲自带领,核对府、县两级的工程档案、账册和银钱往来。
    另一路,则派方严知和师爷,暗中查访当年承建此坝的工头、商人,以及采买材料的商铺。
    调查初期,阻力重重。
    临江县知县起初还咬紧牙关,声称工程绝无问题,定是今年雨水特殊。
    账册看似工整,但细查之下,许多材料采购价格虚高得离谱,用工数量也明显对不上。
    承建的商人早已闻风潜逃,不知所踪。
    陈知礼并不气馁。
    他深知这类贪腐案的突破口往往在细微处。
    他让账房仔细比对每一笔款项的支出和市面上实际物料的价格差距;
    因为大坝修建时间不长,他让衙役去寻找当年真正参与修筑大坝的民工,许以奖赏,鼓励他们说出实情。
    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很快,有老民工战战兢兢地站出来,指证当年工头让他们用黄土掺杂砂石填充芯墙,外面只薄薄地糊上一层好土和三合土应付检查。
    又有采石场的伙计证实,送往坝上的石料远少于账册记录的数量,且多是次品。
    最关键的是,穆云那边通过连续审讯和心理攻势,终于从意志崩溃的县丞口中得知,知县和刘经历等人,与那承建商人勾结,虚报预算,层层分肥,实际用于修坝的银两,不足拨款的三成!
    其余款项,皆被他们以各种名目瓜分殆尽。
    甚至连刘经历年前的那次“巡查”,也是提前得了通知,走个过场,收了几百两银子的“辛苦费”便给出了“坚固异常”的结论。
    铁证如山!
    在这些确凿的人证、物证面前,临江县令已经无从抵赖,只得承认这些事实。
    而随着他的认罪,其他相关人员也如多米诺骨牌一般,一个接一个地被牵扯出来。
    陈知礼见状,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下达命令:“立刻革去临江县知县、刘通判等一干人等的功名与官职,并将他们的家产全部抄没!”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克制不住的愤怒,就为了区区一些银两,就不顾坝下这么多人的性命,实在该死!
    紧接着,他又下令道:“发出海捕文书,通缉在逃的承建商人!绝不能让这些罪犯逍遥法外!”
    最后,他目光严厉地看向其余涉案的吏员,厉声道:“将这些人全部带回去审查,依法严惩,绝不能姑息!”
    抄家的结果让人瞠目结舌。
    仅仅在知县和刘经历的家中,就搜出了数万两现银,此外还有大量珍贵的古玩字画、地契房契等,其价值之高,远远超出了他们的俸禄所能达到的范围。
    面对如此惊人的财富,陈知礼与穆云、方先生紧急商议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第一,将此次贪腐案的所有详情,包括涉案人员、贪污手段、银两数目、查抄结果,张榜公告,明示府县所有官吏及百姓!
    第二,宣布将所有查抄的贪墨银两,悉数用于重新加固修缮临江县大坝,并聘请可靠的工匠、购买上等材料,由穆云同知亲自督工,府衙派专人监理,所有款项用途,每月张榜公示,欢迎百姓监督!
    第三,招募因之前修坝被克扣工钱、或此次水坝隐患可能危及家园的百姓参与修筑,按市价给付工钱,以工代赈。
    告示一出,整个余杭府瞬间哗然!
    百姓们先是震惊于官员的贪婪和无耻,竟敢如此拿千万人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随即,便是对新知府陈知礼和同知穆云、通判方严知雷厉风行、铁面无私手段的无比敬佩和欢呼!
    “青天大老爷啊!这才是为民做主的好官!”
    “抄得好!这些喝人血的东西,就该让他们倾家荡产!”
    “用贪官的钱给我们修保命坝!陈府尊这招太英明了!”
    “还要公示?这真是破天荒头一遭!府尊大人真是清明!”
    “招工吗?我去!给我自家修保命坝,还有工钱拿,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
    ……
    一时间,余杭百姓街头巷尾,无不在议论此事,无不对陈知礼等人交口称赞,民心大振。
    修缮工程迅速启动。
    这一次,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无人再敢偷工减料。
    穆云几乎吃住在工地上,日夜监督。
    物料采买公开透明,工钱按时足额发放。百姓们干劲十足,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和家人的安危劳作。
    一座用贪官污吏的赃银筑起的、真正坚固可靠的防洪大坝,在民心所向和严格监督下,快速而扎实地重新屹立起来。
    陈知礼借此一案,不仅消除了重大隐患,更极大地树立了官府的威信,赢得了余杭百姓的由衷拥戴。
    这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而前前后后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点都没有耽误当地的春耕春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