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从黑水浒开始 > 第24章:偶遇镇三山黄信

第24章:偶遇镇三山黄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虎啸劲!
    还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去学的。
    李忠能学、周通能学、吕方也能学,甚至焦挺也可以学。
    他们本就有练武的基础,身体素质达到了炼精的门槛,只是没那个机缘学得洗髓炼脏之法。
    这才原地踏步,蹉跎了光阴。
    何况,他们都是天罡地煞魔星转世,自带练武天赋。
    远不是一般人能够相比的。
    王禹要不是能掠夺人的命魂,得了燕顺的【虎啸炼精】天赋,也难将这虎啸劲修炼到七级。
    至于普通人期望以虎啸劲来逆天改命,那就要小心再小心了。
    因为一个不慎,强行去教,轻则肌肉扭伤,重则伤了肺腑坏了根基,乃至于内脏损伤一命呜呼。
    这才是普通人炼精的真实状态。
    想要打造出一支全员炼精的军队,根本就不现实。
    顶多以虎形桩炼体,千里万里挑一出一名炼精奇才。
    炼精,靠的不只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努力,更需要天赋来支撑。
    一百来个小弟,王禹亲自摸骨检验,最终失望地摇摇头,没有一个达到修炼虎啸劲的程度。
    “兄弟们,不要灰心,虎啸劲先不急,虎形桩才是筑基的根本法。今日,我一招一式拆解了来细说。”
    “你们有任何不懂的地方,都可以来问我。”
    山上虽然寒冷,可每个人的心都是火热的。
    这虎形桩一练起来,更是强身健体,增长血气。
    一日时间悄然而去,等王禹闲下来打开面板一看,竟发现【虎形桩】已经达到了九级。
    又教了一日,周通便准备连夜返回桃花山了。
    来时一百名小弟,离去却是只带走五十,剩下五十当做清风山的班底。
    而那些钱粮,周通顺路拿去一千贯铜钱以及三百两银子,粮食则一分不取,尽数藏在山里的石洞之中。
    接下来,就是广招天下好汉了。
    这不必王禹去亲劳亲为,吕方自能胜任。
    而焦挺,在得了虎形桩、虎啸劲之后,也顺利晋升成了一众兄弟的教头,日日和兄弟们打熬肉身,苦练技艺。
    兄弟们也拿焦挺作目标,争取要在他手上撑住那么一两个回合。
    不知不觉,又一月时间飞逝。
    这一个月里,王禹除了偶尔上山指点手下习武就没去干其他的,只是苦练虎啸劲、苦扎虎形桩、苦修暗劲。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将这三门技能肝到了十级。
    LV10的虎啸劲刚一突破,王禹就发现,只需要集中精神,自己的每一次呼吸,都似乎能感觉到肺叶膨胀又收缩的画面。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眼睛能够看到身体内部一样。
    这种“内视”现象,其实并不是用眼睛真正看到了自己的身体内部,而是对一种事物熟悉到了极点才有的反应。
    就好像一个瞎子,千百次地摸索同一个东西,到了一定程度后,脑袋里面必然会显现出这个东西最精准的形象。
    能够“内视”,才表示“虎啸劲”炼脏的力量真正进入了内脏,将肺叶给练活了。
    至于LV10的虎形桩,则没那么神奇。
    皮肉筋骨有成,也只是让【精】又提升了一点,达到了13点之多。
    看上去只是普通人的两倍多,其实肉体强度的加成并非线性增长的,每多一点都是对人体极限的突破。
    在开辟出的校场上呼啸而过,来回五十次,近乎五千米。
    王禹也只是稍有些喘气,具体时间难以测算,可他可以确定,绝对不足十分钟。
    而百米冲刺的速度,更是匪夷所思,连续猛跨十步,要不了五秒钟时间,与猎豹的速度相当。
    王禹日益强大的力量,落在了所有人眼里,那代表的就是心安。
    “咔嚓!”
    一抓击在岩壁上,暗劲勃发,坚硬的青石岩壁立刻被王禹生生抓裂,出现了五个深达一寸,湿漉漉的指洞。
    ‘我的暗劲已经小成,可惜杀人技没有经历实战,闭门造车难以有大的提升。’
    ‘不急不急,日后多的是实战。’
    眼看马上就要过年了,李忠将去拜访花荣的礼物准备妥当,都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只是些野味山珍,可却装了一大车。
    这日,冬日高照,李忠赶着驴车,王禹坐在一边手拿本《孟子》认真看着。
    “哥哥,你真要考秀才?”
    “秀才不好考,童生我还是有信心的。”
    毕竟县试所考察的是基础经义知识,过了便是童生。
    而府试则考帖经、杂文、策论,那就不是死记硬背能考过的了。
    以王禹现在的记忆力,虽然算不上过目不忘,那也是记忆超常,四书五经记起来也就是多费些时间。
    可只要考中了童生,那带来的利益将是巨大的。
    “咦!”
    李忠将驴车停在了路边,就见清风寨中人喧马嘶,好不热闹。
    这时,路边巡逻的军士也迎了上来,提着刀虎视眈眈。
    “敢问官人,寨子里发生了什么?”
    挎着腰刀的小兵瞥了李忠一眼,将十几枚大钱收入袖口,终于收敛了狰狞的表情,说道:“都监大人正在寨中视察,你们是干什么的?”
    “我们是知寨大人家的雇农,这不快过年了嘛!送些野味过来……”
    “嗯!好野味。”
    顿时,小兵的眼睛亮了。
    他倒是不敢抢夺民财,可军中自有人敢抢。
    很快,一员副将大步走来,喝道:“你们的野味被征收了。”
    “大人,这是知寨家的……”
    副将冷哼一声,打断道:“是刘高那厮的又如何?要告官,自去县衙去告,拉走。”
    李忠无奈站在了一边,王禹也不在意这一车野味,他只好奇打量着这些军士。
    可以说,除了能够巧取豪夺老百姓之外,一无是处。
    全身松松垮垮的,一点练武的痕迹都看不出来。
    ‘怪不得镇不住三山了。’
    ‘那便是镇三山黄信了吧!’
    有诗云:
    相貌端方如虎豹,身躯长大似蛟龙。
    平生惯使丧门剑,威镇三山立大功。
    身穿甲胄的悍将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从寨门处疾驰而出,身后跟着十来骑,扬起一路烟尘。
    ‘咦!’
    王禹迅速低下了眼眸,不去对视。
    ‘没想到此人竟然如此敏锐……’
    ‘拜了秦明为师,应该修炼有炼精的功法,实力应该还是有一些的。’
    黄信扭头望着王禹,冷眼打马而过,青州府的兵很快也一窝蜂追去。
    直到兵丁消失在烟尘里,李忠“呸”的一声吐出一口浓痰,说到:
    “哥哥,那个骑马的将军便是镇三山了吧!口气真是不小,可却不见他镇住了哪座山。”
    “炼精有成,还是有些实力的。走,我们去拜见花荣哥哥。”
    “不必再弄一车山珍野味吗?”李忠问道。
    “下次补上便是。”
    王禹一边走一边暗自思索。
    黄信的武力值究竟有多高,能不能镇住三山,在上位者眼中真的重要吗?
    作为铁了心要造反的反贼,王禹对大宋的政治生态有详细的研究。
    水浒的大背景下,那些占据险要大山的强悍山贼令各地方长官无比头疼,征讨?胜算不大;不征讨?要受朝廷处罚。
    无奈之下,知府县令只能选择造声势。
    只要山贼不攻打城池,地方长官造声势就是成功的,证明他们没有放任山贼肆虐,只是山贼所占山头易守难攻,地方官军难以一次性剿灭。
    而黄信的“镇三山”之名,显然就是造就的声势之一。
    用来糊弄开封府那群煞笔的呢!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政治是经济的延续!
    黄信镇的是三山吗?
    他镇的是青州府官老爷的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