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活死人王朝 > 第6章 大军开拔

第6章 大军开拔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李煜招来负责看送一什戍卒集结沈阳的什长李顺问话。
    “其余各家大概去了多少人?”
    李煜很关心这个问题。
    ‘升米恩,斗米仇’,人情世故,最是难缠。
    若是他顺义堡送去的一什人马显得少了,会被人说闲话。
    可若是送得多了,又太过扎眼,平白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对于脑海中充斥着的各种繁杂思绪,李煜当下唯一的念头,便是低调。
    只有捋顺了自己身上发生的变故,他才好筹备将来。
    李顺回忆片刻,随后拱手答道。
    “路上我们遇到的李氏各家百户所来的队伍,少则三五人,多的……”
    李顺的话头一顿,神色有些古怪,像是在斟酌什么。
    “多的,像是永宁堡的李茂。”
    “听说不光是兵卒,还把压箱底的十多个家丁精锐全派出去了,他自己也请命上阵!”
    “如今闹得人尽皆知,扬言要搏个千户的前程,好封妻荫子。”
    塞外武家,遣家中嫡子入军博个功身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儿,这甚至称得上是个家族传统。
    不过武官本人,冒着被人察举的风险,上阵一搏,还真是罕见。
    李煜嗤笑道。
    “那李茂,我早前也有耳闻。”
    “他入了人家设下的销金局,利滚利早就还不清了。”
    “就算宗族出面免了利钱,光那本金,就够他两辈子去填。”
    “除了放手一搏,他也没别的路了。”
    另有一些李氏的千户,也会分派部分家丁精骑,和算得上是乡党的屯卒们。
    护着他家的子弟去沈阳府集结助力,也算是给李毅示好。
    更有的李氏百户,直接带着手下仅有的十余家丁精锐倾巢而出,就为了去东征得个幸进的机会。
    有了这些李氏的精锐甲骑助阵,李毅只要还有点儿良心,他也不会在战阵上把他李氏自家的子侄们推入火坑当炮灰使。
    就算是营将李毅昏了头,他真恨得下那个心...
    来自其它李氏各家的家丁精骑,和一家老小都在李氏各家控制下的乡党屯卒,也不会放任自家少爷们遭祸的。
    ‘咚...咚...’
    李煜敲了敲桌子,他不是很满意的开口,点拨道。
    “他们是他们,我们是我们。”
    意识到自己失言,李顺尴尬地笑了笑,连忙掰着指头重新估算起来。
    “回大人,若不算那人......”
    “路上我们遇到的李氏各家百户所,少则三五人,多的约摸有二十人上下。”
    李煜闻言在心里默默计较。
    一个百户所的军户总数,平均不过八十户到一百四五十户人家。
    卫所里的壮丁要负责春耕、守堡......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杂事。
    甚至就连辖地上修桥补路都得百户所自己出人出力。
    本身一个区区百户卫所,能抽调离乡的‘闲丁’就不算多。
    而二十多人离乡......
    对一个百户卫所来说,几乎是伤筋动骨。
    但凡春耕时节出点差错,就只能去求爷爷告奶奶,指望周边卫所搭把手。
    这二十多人要是尽数折在战场上,所属的百户所,恐怕家家户户都要挂上白幡。
    既然如此,派一什戍卒过去,不高不低,刚刚好。
    李煜既能在族叔李毅跟前落个好,却也不会有多亮眼的。
    想通了关节,李煜端起茶抿了一口,淡淡道。
    “我知道了。”
    动作之中的意思再明显不过。
    李顺再行了一礼,便开口告退。
    “家主,那卑职告退,我这就继续去堡楼上盯着,您在家中且放心的静养伤势。”
    ......
    据族中来信,这次东征高丽,光是幽州将门李氏出身的总兵、副总兵就有最少五六位随军讨贼。
    其中一位暂领副总兵,督一营事务的,正是原沈阳守备李毅。
    李煜的这位族叔确实是借着李氏一族亲朋给他凑得一营精兵,走了个升迁捷径。
    大顺幽州边军尽数汇集辽阳,先锋营总兵已经领着麾下三千兵卒开拔东进。
    先锋开路,大军跟进,辅兵运粮。
    自古以来的大军出征,其套路大抵都是如此。
    这次东征的大军当中,幽州州牧刘安亲自督军。
    大顺朝廷这么做,是为了派个足够分量的官吏去安抚高丽王室,以及督促他们尽快动员高丽剩余的民力,不惜一切代价协助东征大军作战。
    大顺朝廷从一开始就不能接受东征失败的后果。
    万一战败......可不光是失去一个区区的藩属国高丽那么简单。
    而是相当于告示了四邻邦国,衰弱的大顺朝廷就连面对东瀛小国的兵锋都会颜面扫地。
    ......
    与此同时,在李煜一无所知的江南地区。
    江浙一带大顺朝廷募兵重建的数万荡寇营,配合当地有保土之责的卫所屯卒。
    在宗室皇亲......平寇都督刘世理的统帅下。
    采用‘十面堵截、八方推进’的笨法子。
    不留死角的自北向南,自西向东。
    彻彻底底的绞杀自上一年入冬以来,便陆续跨海在江南之地登岸作乱的倭寇浪人。
    ......
    大军开拔不久,李煜就在顺义堡收到了新的军令。
    来者是老熟人,沈阳来的传令兵许闯。
    “张大人让我来传达朝廷诏令,着幽州各州县卫所抽调屯卒,为朝廷东征大军运送粮草辎重。”
    “顺义堡卫所百户官李煜领命。”
    两人当着府内众人的面一应一和,公事就算了结。
    随后,李煜摒退侍女和亲兵,请许闯入座奉茶,这才低声问道。
    “许伍长,这次抽丁,太守或是上官们可曾言明数量?”
    许闯捋了捋胡子,然后不是很确定的回答道。
    “这...在下这次倒是没听上官们说过。”
    毕竟是熟人,他说话也就敞亮些。
    “不过按照历年惯例,每个百户卫所分派一两个什数量的屯卒应该就差不多了。”
    也就是差不多需要李煜抽调二十人上下。
    李煜默默思忖,春耕虽未完结,但剩下的农活,堡内各家再出些壮妇帮衬,倒也忙得过来。
    “好,那我便遣二十屯卒,明日随你回去交差。”
    “大人痛快!”
    许闯脸上立刻堆满了笑。
    虽然早有预料,但是李煜能爽快给出人数和出发时间,还是很让许闯欣喜的。
    他最喜欢来顺义堡传令,就因为李家父子在公事上从不拖泥带水,更不会折腾他们这些跑腿的。
    此前传话的几家百户,直到他离开,都还在想尽办法为春耕人手不足而叫苦不迭。
    他一介传令兵,也就是按令行事,还得听着他们大倒苦水。
    好似都指望着,他能把这些难处带回去给上官们听?
    他一个沈阳府驻军的小小伍长,哪敢真帮着传话!
    到了李煜这边,刚传达完毕便已经痛快应下,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这份人情,许闯自然记在心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