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十九世纪百货公主 > 4 四便士

4 四便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黛莉可以看见,这店里的一楼十分宽敞。
    估算至少比自家的铺面宽敞十几倍,货品种类是大而全。
    里面可以供客人亲自挑选东西,也有专卖烟酒的柜台,摆了一整个橱窗的各色酒水。
    这会儿,正有员工,把镶嵌在玻璃窗外的防护木板拆下来。
    她摇摇头,继续跟着纳什先生往奥本斯街赶去。
    目前克拉克街从南到北一共有七八十栋房屋,总长大约二三百米。
    里面一共住着二百多户人家,人口大约五百到八百左右。
    克拉克街内部有地下酒馆,裁缝店,也有二手家具店,还有小咖啡馆,面包房。
    杂货店有三家。
    克拉克街的南出头通往裘德路,街口开着皮耶罗杂货店。
    克拉克街中间,开着她家小小的纳什杂货店。
    街北边的出口通往多罗斯街,还有一家洛比特杂货店。
    他们三家店,经营的模式都不同。
    眼前这个皮耶罗杂货店是规模最大的。
    经营者皮耶罗和投资者合作,二人分红。
    背后的投资者买下了这栋房子,但是不管经营。
    店铺的装修,运营一直是皮耶罗先生在做,雇佣五六个店员。
    皮耶罗先生本人也不住店。
    他家住在靠近苏活区的五居室公寓,属于标准的中产阶级。
    每天六点,皮耶罗会准时到店上班,每天晚上七点,又会准时下班。
    皮耶罗背后拥有投资人,他这里的货铺的豪横。
    从来都是各种批发商主动上门送来的。
    至于克拉克街北出口街角的洛比特杂货铺,则是丽莎一直以来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洛比特杂货铺,情况比纳什家的杂货店好一些。
    房子高一层,店铺宽一倍。
    三楼住人,二楼做仓库厨房。
    一楼是店面,雇了一个员工。
    洛比特的妻子还会做一点简单的面包售卖。
    像皮耶罗杂货店生意好,丽莎一点也不恨,她心服口服。
    毕竟人家档次不一样,光是烟酒,摆的全是她搞不到的好货。
    可这个洛比特杂货店,与纳什杂货店一样,都从奥本斯街进货。
    那洛比特先生,自打丽莎病了,便三天两头的遣店员往纳什杂货店来打听。
    还说什么,要是纳什杂货店办不下去了,就把店里的旧货兑给他卖。
    反正近来生意也不好,让丽莎一个老太婆,就别操这份心了。
    这才把丽莎气的不像样,她扒着窗户把人骂了一顿,才没来了。
    所以她宁愿把店交给家里人乱打理一通,也不要关一天门,让人家笑话。
    一路上,黛莉不露痕迹的向纳什先生打听这两家店的客源。
    自家的店,每个月的利润在八到三英镑之间。
    说明基本的客源还是有几十上百人的。
    这些人,都是街坊邻居,或着家对面地下酒馆的客人。
    他们懒得去巷子口,就会来这里买东西。
    还有一些散客,是抄近道去裘德路或者多罗斯街经过门口的路人。
    而洛比特杂货店,占据了克拉克街的北出口,临近着多罗斯街。
    多罗斯街充满生活气息,有几十上百家廉价面包房,咖啡店,小酒馆,小餐厅,糖果店,也有两家小杂货店,以及流动小摊贩。
    因为食品廉价,每天都有上千的工人在多罗斯街吃东西。
    洛比特杂货店的客源,大多数也是这些流动人群。
    而位于南出口的皮耶罗杂货店,客源则不是这些散客。
    裘德路是一条能够容纳四辆马车并行的大道路,黛莉与祖父正在这条街上慢慢走着。
    她四处打量,才算是真正的见识到了维多利亚风格。
    主街道上,都是褐色石头砌起来的联排房屋,样子规整,质感厚重,雕饰细节古典,又大多显得太过陈旧。
    道路上经过烤漆马车,货车,还有人力拉的车,甚至还有人骑着独轮车。
    无论是路边的工人,还是车里坐的老爷,无一人不是穿着西服三件套,头戴毡帽的。
    穷女人穿着普通裙装方便干活,没有太惹眼的鸡屁股裙撑。
    手头稍微有点宽裕的妇人,就穿有臀垫裙撑的巴斯尔裙。
    裘德路街道两边的联排房子里面,大多数是小型加工厂。
    例如纽扣厂,衬衫厂,别针厂,帽针厂。
    当然,这里还有慈善学校,诊所,旅店,两间中型饭店,警亭,棺材铺,二手瓷器店,煤炭店。
    其他与裘德路连接的小巷子里,也有几家杂货店,不过都很小,规模跟纳什家一样。
    根据原身的记忆,这皮耶罗杂货店,常年给裘德路上的两家旅店,两家中型饭店提供烟酒茶。
    又给附近工厂提供白纸和笔墨,等等一切办公用品。
    高价商品生意固定,平时散客也多,这杂货店可以说是生意蒸蒸日上,傲视这片街区。
    黛莉思索了一下。
    就自家店铺目前的情况,跟这临近的大店比较。
    在客源,商品种类,商品价格上,完全没有任何竞争力。
    大店的客流量大,进货量也大,进货量大,经销商给的底价就越便宜。
    而客流量有限的小店,进货量小,批发的底价高,能赚的利润就越微薄。
    要是大店稍微打打价格战,小店就能死掉。
    但是,如果自家小店一直像现在这样管理混乱,那么不用跟人竞争,过两天后自己就歇菜了。
    黛莉思索着,要是别的也就罢了,偏偏是零售行业。
    无论哪辈子,无论什么时代。
    她都无法接受一家自己家的零售店在自己眼皮子下歇业。
    不一会儿,黛莉便和祖父一起来到了白教堂路。
    经过白教堂露天市场,从拥挤的人潮中挤过去。
    两边的摊贩将道路围的水泄不通,对着一切路人叫卖。
    “先生!来根雪茄吧,只要一便士。”
    “鱼布丁,两便士一罐……”
    “买香水吗妹妹,玫瑰味的……一个先令。”
    穿过小摊集市,来到了后面的街道,走向斯皮塔佛德。
    这里的批发商,从十七世纪开始,便以销售农场里的生产果蔬乳制品为主。
    六七十年前,瓦特蒸汽机占领伦敦,铁路横贯南北。
    工业发展迅速,各行各行业飞速进展。
    来自工厂加工的商品,又成了这条街的主流。
    黛莉把需要进货的清单从口袋里掏出来,交给祖父拿着。
    纳什先生看着上面的字迹,似乎与黛莉往常的字有些不同,笔触更加优美了。
    不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注意到了商品的种类与往常的差别。
    “酒水,雪茄,为什么这两种一样都不用进?”
    纳什先生记得,雪茄没有什么库存了。
    黛莉直言:“我算了一笔账。
    就拿这雪茄来说,这里的进价通常是五便士一盒。
    一盒六支,只能卖出去六便士,利润是一个便士。”
    廉价烟草这个东西,都有行情价,没有哪个穷人会买超过三便士的雪茄。
    进价也十分固定,除非是中档雪茄的走私货,否则没什么可商量的空间。
    “店里的环境,不适合储存雪茄,容易受潮。
    所以邻居们不爱来我们店里买,进五盒都能卖一个月。
    这也才能赚五个便士而已。”
    “不如把这钱拿来进一些销的快的东西。
    例如茶叶,肥皂,食盐,糖粉。”
    纳什先生听明白了,有点不能理解这种概念。
    他们做生意的人,没有一个不追求大而全的商品。
    硬着头皮,也要店里的商品种类多一些。
    没有一个杂货店会不卖烟酒。
    不过,他转念一想,孙女说的好像也是。
    他们店里的实际情况如此,烟酒的利润微薄,可进货价又都不便宜,占着囤货资金。
    如果抛开惯性,好像又确实应该这么做。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