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47章 《纸牌屋》交稿

第547章 《纸牌屋》交稿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一场路演主要观众是美国好莱坞的演员和导演,所以在互动环节更多是着眼于艺术表达、镜头语言和角色魅力的塑造。
    刘一民先上台分享了一下剧本的创作思路——用艺术来唤醒大家对于自然的爱及人与动物之间的爱。
    “我们要用艺术来唤醒爱,美国的钢筋水泥,汽车机械,方便了生活,但是淡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艺术,应该承担起责任,唤醒大家心中的爱。
    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但也是缺乏爱的国家。人与人之间充满爱,比一个强大的美国更重要。
    因为人际关系的淡漠,人们开始寻求人与宠物相处,我们要正视这种观众的心理需求。让艺术成为大家心中最后的、温暖的港湾”
    台下的美国导演和编剧若有所思,艺术工作者最喜欢干的事儿除了表达,就是向观众、读者讲道理。
    不过有人觉得,刘一民讲的好像全都是他们说的。什么时候,轮到中国的编剧在美国讲艺术,讲爱和温情了?
    上次在中国铩羽而归的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正坐在下面注视着刘一民,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
    他刻意坐在聚光灯下,希望刘一民看到脸上带着的善意,史蒂文迫切地想重新跟刘一民建立起来信任。
    于是等刘一民话音刚落,史蒂文立即拿着话筒站起来说道,《忠犬八公》这部电影是他今年看到过最好的电影,里面的故事让他感动落泪。
    说完装模作样的掏出纸巾,轻轻地擦拭了一下眼角,速度之慢以至于可以让媒体的镜头轻松捕捉到。
    “这里面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向我们证明,中国导演的拍摄风格正在成熟,我们渴望与中国同行们展开交流,一起推动艺术的进步。”
    史蒂文话音落下,不管是导演和演员都尽力鼓掌回应,史蒂文成名已久,好莱坞谁不给个面子。
    史蒂文深吸一口气,大声地说道:“《忠犬八公》这部电影将成为奥斯卡金像奖的有力竞争者,我认为,如果没有选上,那将是奥斯卡的遗憾。”
    说完,史蒂文率先鼓掌,心里暗道自己将能拍的马屁都拍了,希望刘一民能明白他的重新建立友谊的苦心。
    黄祖默和焦晃听完翻译的话,激动地腿下意识一软,好在刘一民上前一步,将众人的目光给挡住了。
    奥斯卡,我拍的这么牛逼吗?
    黄祖默跟美国导演交流的时候,明显底气不足。不过他熟练的运用了刘一民讲话的精髓,开口闭口“艺术、爱、环保”,天然处于一个正确的地位。
    焦晃在这么多人面前,显示出了“大清第一巴图鲁”的气质,声音沉稳有力,赢得了美国演员的掌声。
    其中一个导演当场喊话,邀请焦晃到美国好莱坞扮演华人的角色。
    焦晃看了刘一民一眼,摆手说道:“我怕是不符合你们心中的演员形象。你们电影里的中国人,不是愚昧就是无知,我就算是闭着眼睛,也演不出来这种感觉。”
    台下听到焦晃的奚落后,四周响起零星的干笑声。
    刘一民也随着焦晃的话说道:“希望在座的导演能正确地看待中国人,正确地表现中国人的形象。你们都是艺术家,而艺术不应该有国界。就像《忠犬八公》,它代表了全人类内心深处最朴素的感情。”
    交流会总共五十分钟,最后十分钟是几个有代表性的导演对电影进行评价,史蒂文评价之后,其余的导演只能跟着说好。
    不过又不能过于表现出自己附和史蒂文,努力做到整体附和,细节上展现分歧。
    史蒂文是鱿太人,和好莱坞的鱿太资本有各种各样的关系。89年就能为离婚支付起一亿美元的天价分手费,可想而知实力有多强。
    他的赚钱能力,不是弗兰克能够比的。这也是为什么,史蒂文想要结交刘一民,他觉得刘一民的本子放到他手里,他作为导演至少比弗兰克多赚好几倍。
    大部分导演,自然不愿意得罪史蒂文。
    采访结束,美国导演和演员走到“小八”面前拍照,“小八”越来越火,这些人也想沾沾热度。
    可惜现在没有手机和社交平台,要不然“小八”可能成为许多人的社交资本。
    等人走的差不多了,史蒂文握住刘一民的手说道:“刘,你是一位伟大的编剧,希望以后咱们有合作的机会,伟大的编剧应该和伟大的导演合作。”
    “史蒂文,谢谢,以后有机会一定合作。”刘一民淡淡地说道。
    “刘,看来你还是对我有点误解。”史蒂文笑着说道。
    “我想会消除的。”
    史蒂文听到这话,笑着离开了电影院。
    刘一民看向满脸笑容的吉姆:“吉姆,你知道该怎么办吧?”
    “知道,明天《忠犬八公》可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的消息将出现在美国报纸的首版!”吉姆伸出手来跟刘一民来了一个击掌。
    接下来,他们没有再回洛杉矶,一天换一个地方,身后跟着的媒体越来越多,一星期下来,黄祖默和焦晃就扛不住了,‘小八’摇尾巴的频率都下降了不少。
    刘一民每天都给它喂肉食,估计等它回去还吃不惯八一厂的食物。
    俄亥俄州活动结束,刘一民他们疲惫地坐在飞机上,吉姆从包里掏出来几个徽章,上面印着一条狗,正是‘小八’。
    “这是旧金山环保团体找人做的,让我送给你们。刘,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徽章很好看,很精致。”
    三人将徽章放在手心,一条标准的中华田园犬头像印在正中间,铜质材料,四周写着一圈英文字母,上面写着几行英文,是守护环境和忠诚的意思。
    刘一民看着徽章饶有意味地说道:“有点意思。”
    吉姆看向刘一民:“刘,你想到了什么?”
    “这徽章如果售卖的话,你觉得能卖出去吗?”刘一民问道。
    吉姆立即明白了刘一民的想法,不过却没有想象中的感兴趣:“刘,会有人买,但不会有多少人。”
    “那就做公益!”
    “做公益?”
    刘一民觉得既然卖不出去,那就可以让约瑟夫他们当做对捐赠人的表彰,凡是捐钱,都可以获得这样的一枚徽章。
    焦晃刘一民说道:“没想到咱们的土狗在美国能这么受欢迎。”
    “说不定美国会爱上我们的土狗,咱们的狗通人性,温顺,而且独立性强,最关键的是忠诚。”刘一民笑着说道。
    要是能促进中华田园犬的出口,算是这部电影的意外之喜。
    吉姆对于狗没有兴趣:“刘,我们即将抵达纽约和华盛顿,这两场路演之后,我们将会从美国南部绕着飞回旧金山。
    我们这次的营销非常成功,现在我们不向媒体付费,媒体也会主动的来采访我们。
    光路演的电影票,我们就赚了一万美元左右。本来有的地方电影票卖的不好,但报纸一报道就全部卖光了。票房在一周之内,增加了八百万美元。”
    光目前的票房,美国代理商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吉姆他们已经将目光放在了《绣春刀》上面,希望1987年年初能再赚一笔。
    电影结束之后,中影大概率会将《忠犬八公》的版权打包卖给美国某个电视台,这又是另一笔收入。
    飞机抵达纽约,当地电影协会和华人都有派代表过来迎接,还有一个华人牵着自己的田园犬。
    纽约的路演是在百老汇,百老汇剧院的负责人邦德笑着冲刘一民说道:“刘,知道你要来,我高兴地昨晚都没睡着。”
    “邦德,我也是。”刘一民笑着说道。
    邦德告诉刘一民《宠儿》百老汇演出已经超过四百场,可惜去年没评上《托尼奖》。
    他们今年想排练《一个人的朝圣》,希望刘一民同意授权。
    “如此文艺的话剧,在你们美国还有市场吗?”刘一民好奇地问道。
    邦德骄傲地说道:“百老汇本身就是艺术熏陶之地,来这里的人品味自然不一般。当年你们梅兰芳的戏剧也没多少人能听懂,可美国人就是愿意付钱。
    艺术不是让人懂的,艺术最大的作用是让人觉得他懂艺术。”
    “邦德,看来你是懂艺术的。我同意,合同嘛,跟上次一样。”刘一民说道。
    “没问题。”
    纽约的路演依然顺利,唯一不同的是当年100万拍走刘一民奖杯的沃尔玛公主爱丽丝.沃尔顿出现在了现场。
    “我将拿出五十万美元为美国的中小学生提供电影票,让美国的孩子感受去电影院感受爱与温暖。”
    刘一民腹诽道,沃尔玛真是好手段,每次都要蹭下热点。有这五十万,不如再捐给林场。
    在众人的欢呼声中,刘一民将印有‘小八’的徽章别在爱丽丝.沃尔顿的胸前。
    “刘,听说你们明天休息,邀请你们共进晚餐如何?”爱丽丝轻声说道。
    “爱丽丝女士,我这个人不喜走动。”
    “刘,我的父亲想见你,他比我更热衷于慈善,他喜欢你的《一个人的朝圣》,他觉得从商以来,他丢掉了太多东西,甚至迷失了自己。”
    刘一民看向爱丽丝,这家伙是拿他爹打窝啊,既然如此,那不得不去了。
    路演结束,刘一民等人回到酒店,告诉了沃尔玛创始人想见大家的事情,黄祖默等人没发表意见,只说听刘一民的。
    现如今再也没酒店禁止他们携带狗入内了,服务员见到狗比见人都亲。
    刘一民正准备休息,酒店的门铃响起,刘一民打开房门,《巴黎评论》的编辑乔治笑容冲刘一民打招呼。
    “乔治,你来的可真是时候,正准备睡觉呢!”
    乔治笑着说道:“刘,最近累了吧?用不用我帮你找个人按按摩。”
    “得,乔治,你还是省省吧!”
    今天去找个按摩的,明天怕不是得上头条。
    这时门铃再次响起,乔治要的咖啡到了:“刘,我知道你累,喝杯咖啡提提神。”
    刘一民接过咖啡抿了一口,转身从包里拿出一摞稿子递给乔治:“这是我最新作品,你看看。”
    乔治看了一眼标题,抬头说道:“《纸牌屋》?我还以为是《刺杀肯尼迪》,这写的是什么?”
    “乔治,你自己看,我去洗个澡。”
    “好。”
    刘一民坐进浴缸里泡了半个小时,洗完澡走出来,乔治正看得入神,杯子里的咖啡已经喝完了,还是端着忘了放下。
    刘一民躺到床上想着眯一会儿,没想到很快就睡了过去,等早上醒来,看到乔治正躺在沙发上睡觉。
    刘一民洗漱完毕,用脚踢了踢乔治,乔治急忙坐起:“刘,我这是在哪儿?”
    “乔治,你是喝咖啡了,不是喝酒了。”
    乔治拍了拍脑袋:“忘了,昨天本来想找你聊聊,但是你睡着了,有点晚,我也就睡在这儿了。刘,你这部写的实在是太好了,你对我们两党的政治是如此的了解。”
    乔治清醒过来后,一个劲儿地夸着刘一民。
    刘一民笑着说道:“乔治,我对你如何?从你们走后,我就在赶这部。”
    “刘,别说了,稿费单价上涨零点五美分。这部不仅在美国,在欧洲世界会畅销起来,我们的政治制度相似,弊端也相似。”乔治高兴地说道。
    黄祖默等人喊刘一民去吃饭,听到屋子里有男人的声音,好奇地敲了敲门。
    黄祖默和焦晃看着乔治,对视了一眼,还真有个男人。
    “黄导,老焦,这是美国《巴黎评论》的编辑乔治。”
    “你好,乔治。”两人伸手说道。
    黄祖默好奇地问对方在激动什么,大早上的跟吃了兴奋剂似的。
    乔治笑着说道:“刘又写了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对美国政治进入了深入的分析,将政客见不得人的一面写了出来。”
    两人听得云里雾里,只有一句话听懂了,那就是刘一民又要在美国发表了。
    “一民,恭喜你啊!”
    “嗐,不用次次都说恭喜,平常心,平常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