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香江:从糖水铺到实业帝国 > 第197章 执行董事(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第197章 执行董事(求月票推荐票求追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就在沈弼分别安抚太古施雅迪和怡和纽璧坚,李家成与夫人庄月明寻求对策的同时。
    另一封完全相同的匿名信,被以同样隐秘的方式,送到了和记黄埔董事会主席韦理的办公桌上。
    ...
    台风过境后的清晨,阳光穿透残云洒在源舍湿漉漉的屋顶上,水珠从风铃边缘滑落,叮咚一声,像时间轻轻叩门。院中积水未退,倒映着蓝天初现的模样,仿佛大地刚刚苏醒,带着疲惫却坚定的呼吸。周志远站在微光馆门口,脚边是一双沾满泥浆的旧运动鞋??那是昨夜抢修排水渠时穿的,还没来得及换。他望着远处田埂上几个身影正弯腰清理倒伏的南姜苗,动作熟练而沉稳,不再是当初那个只会蹲在地上发愣的阿强。
    林慧从厨房走出来,手里提着保温桶,身后跟着小宇,孩子穿着雨靴蹦跳着踩水坑,笑声清脆如碎玻璃洒在晨光里。“阿杰他们熬了一整夜,你也好久没合眼了。”她把热粥递过来,“先吃点东西。”
    周志远接过碗,温热透过瓷壁传到掌心。他低头吹了口气,忽然问:“昨晚最后一批安置的人安顿好了吗?”
    “都安排进了培训坊和心理室。”林慧说,“有两位老人身体不适,李文静已经联系社区医生上门看诊。还有个妈妈带着三个孩子,说是村子被淹了,路断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去。”
    周志远点点头,目光落在不远处那面陶板墙上。雨水顺着掌印沟壑流淌,像是无数条细小的河,冲刷着过往的沉默与遗忘。他轻声说:“我们得把‘临时’变成‘常态’。不是等灾难来了才开门,而是让这里始终亮着灯。”
    话音刚落,手机震动起来。是陈志强打来的视频电话。
    “志远,出事了。”陈志强脸色凝重,背景是香港办公室的落地窗,外头乌云尚未散尽,“宏达集团撤诉不到十天,现在又注册了一个新商标??‘回甘源’,类别涵盖饮料、食品、农产品,甚至教育服务。他们明显是要绕开法律风险,继续打擦边球。”
    周志远眉头一紧:“动作这么快?”
    “更麻烦的是,”陈志强压低声音,“他们已经在电商平台上线试销产品,包装风格几乎复刻我们的极简设计,连字体间距都一样。价格还比我们低三成。消费者已经开始混淆,社交媒体上有不少人质疑我们是不是抄袭了他们。”
    周志远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他们在逼我们打第二轮仗。”
    “你不生气?”林慧惊讶地看着他。
    “生啊。”他放下粥碗,眼神却愈发清明,“但我知道,愤怒解决不了问题。他们想用资本复制一切,唯独复制不了人心。”
    他转身走进监控室,调出“回甘”后台数据。屏幕上跳出一组曲线图:过去七十二小时,用户活跃度上升41%,复购率稳定在68%以上,而投诉中关于“真假品牌”的咨询量激增五倍。
    “这不是危机,是信任测试。”他说,“我们要做的,是让每一个犹豫的人都看清真相。”
    当天中午,源舍召开紧急会议。除核心团队外,还邀请了刘老四、阿杰、小婉等几位深度参与项目的成员列席。会议室墙上挂着一张手绘地图,标注着全国合作农户分布点,红线连接着每一处正在生长希望的土地。
    周志远站在前方,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这一次,我们不只回应,我们要重建认知。‘回甘’不是一种味道,不是一个名字,它是一群人共同选择的生活方式。”
    他转向刘老四:“老四,你拍的那些短视频,最近播放量最高的主题是什么?”
    刘老四挠挠头:“是我蹲在地里讲怎么分辨南姜根须好坏。有人说,听我这糙嗓子说话,比专家讲课还踏实。”
    众人轻笑。
    “那就对了。”周志远点头,“真实最有力量。接下来一个月,我们要发起‘源头直击’计划??每天由不同农户、学员、义工直播生产全过程,从采收、清洗、熬制到封装,全程无剪辑、无滤镜。”
    陈志强补充:“同时上线‘区块链溯源系统’,每瓶‘回甘’生成唯一码,扫码即可查看原料产地、加工人员、运输轨迹,甚至当天天气状况。”
    李伟明提出担忧:“技术投入不小,短期内难以盈利。”
    “但我们赢得了不可替代的信任。”周志远斩钉截铁,“让他们抄去吧。他们可以模仿包装,可以降价倾销,但他们没法让一个曾被人叫‘赖账鬼’的男人,对着镜头说‘这是我种的姜,我负责’。”
    会议结束当晚,“回甘”公众号发布系列短片第一集:《刘老四的一天》。镜头从凌晨五点开始,记录他起床喂鸡、挑粪施肥、手工除草,再到傍晚坐在田埂上喝凉茶喘气的画面。没有配乐,只有虫鸣与风声。
    结尾字幕缓缓浮现:“我不是网红,我只是个农民。但我种的东西,敢写上我的名字。”
    短短一天,播放量破百万。评论区炸开锅:
    &gt; “这才是真正的食品安全。”
    &gt; “看他蹲那儿啃馒头的样子,比我公司CEO签字还有分量。”
    &gt; “原来一瓶糖水背后,真的有人在拼命。”
    更有意思的是,不少年轻人自发组织“寻源之旅”,报名前往清远基地实地探访。黄德昌哭笑不得地告诉周志远:“现在每周都有大学生组团来干农活,说是要‘体验真实人生’。”
    与此同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正式确认,“城市微光行动”将在孟加拉国达卡、印尼雅加达同步推广。首批派出的志愿者名单里,赫然写着陈晓晴、阿杰、小婉的名字。
    “你真让他们去?”林晓雯有些不安,“那边条件比马尼拉还艰苦。”
    “正因为苦,才更要他们去。”周志远看着三人出发前合影的照片??阿杰穿着工装背心,手里攥着焊枪模型;小婉抱着心理学手册,笑容羞涩却坚定;陈晓晴则蹲在地上教一群孩子折纸船。“他们不是代表我去,他们是带着自己的故事去。一个人站起来不算什么,但当他能扶起另一个人,那就是改变的开始。”
    三个月后,初冬将至。
    “回甘”销量逆势增长120%,市场份额稳居健康饮品前列。更令人振奋的是,小微品牌护航基金已援助十七家初创企业成功应对恶意诉讼,其中三家甚至反诉胜诉,获赔数百万元。
    而在源舍内部,一场悄然发生的转变正重塑每个人的命运。
    阿强不再只是夜间庇护所的义工。他在黄德昌指导下考取了初级电工证,如今负责管理整个园区的电路维护。某天深夜巡查时,他发现一处配电箱漏电隐患,及时切断电源避免了一场火灾。事后,周志远提议让他担任安全主管。
    “我?不行不行。”阿强连连摆手,“我以前连自己都管不好。”
    “可你现在管住了整栋楼的光明。”周志远认真地说,“这不是能力问题,是你愿不愿意接受这份责任。”
    最终,阿强红着眼睛接下了任命书。第二天,他在工作日志第一页写下:“今天,我是有用的人。”
    另一边,小婉完成了心理疗程,并报考了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她的毕业演讲视频被上传至平台,标题为《从不敢说话到想帮别人开口》。
    她说:“曾经我觉得世界很大,却没有我的位置。直到有一天,李老师问我最想听到的一句话。我说‘相信我没疯’。而现在,我想对所有和我一样的人说:你们不是负担,你们的声音值得被听见。”
    演讲结束,全场起立鼓掌。镜头扫过观众席,陈晓晴悄悄抹泪,林慧紧紧抱住小宇。
    年底,“微光录”第一卷正式出版。书中收录了三百七十二位普通人的口述史,附赠一张黑胶唱片,录制了三百七十二段原声独白。发行首日,十万册售罄。出版社紧急加印,却仍供不应求。
    一位读者来信写道:“我买这本书送给我母亲。她一辈子洗衣做饭,从未留下任何痕迹。可看完之后,她第一次对我说:‘原来我也算活过一场。’”
    新年除夕夜,源舍举办首届“微光晚会”。没有明星,没有赞助商,只有一台投影仪、一架钢琴、几张折叠椅。节目全是自编自演:刘老四唱了一首跑调严重的《东方之珠》,阿杰和几位学员表演焊接火花舞蹈,小宇趴在舞台边缘,用蜡笔画下所有人跳舞的模样。
    压轴环节,周志远走上台,身后大屏幕缓缓播放一段纪录片??《回甘之路》。画面从最初那家破旧糖水铺开始,历经暴雨、诉讼、台风、质疑、坚持、成长……最后定格在今日的源舍全景。
    旁白是他母亲的声音,温柔而有力:“做人要有根。根不在高楼大厦里,而在你流过的汗、帮过的人、守过的事里。”
    全场寂静无声,许多人低头擦拭眼泪。
    曲终人散时,周志远独自走到红豆树下。树已长高许多,枝干挺拔,新叶嫩绿。林慧走来,靠在他肩上。
    “你觉得,我们做到了吗?”她问。
    “哪一步?”他反问。
    “你说的,不让任何人关门的梦想。”
    他仰头望着星空,良久才答:“还没有。但我们已经证明,只要有人愿意伸手,就一定有人会握住。”
    远处,微光馆的灯依旧亮着。展馆内,那位曾捐出旧课本的小梅正在值班。她戴着一副眼镜,认真登记每一位参观者的留言。忽然,一个小男孩踮起脚尖,在留言簿上歪歪扭扭写下一句话:
    **“长大后我也要开一家这样的地方。”**
    小梅看着那行字,笑了。她拿起相机拍下来,发到“回甘”社群,配文只有两个字:
    “接棒。”
    同一时刻,香港总部AI语音系统的服务器自动更新日志。最新一条记录显示:
    【情感语调匹配成功率提升至98.7%,新增方言模块:潮汕话、客家话、海南话。使用者总数突破三千人。】
    而在菲律宾马尼拉的贫民窟教室里,一名小女孩正通过视频连线向清远的孩子们挥手:“谢谢你们的糖水!我们喝了以后,上课更有精神了!明年,我们也想种南姜!”
    信号略有延迟,但笑容毫无阻隔。
    周志远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收到一封来自联合国的邮件:
    &gt; 尊敬的周先生:
    &gt;
    &gt; 您倡导的“情感赋能农业+社区共建”模式已被列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创新案例。谨邀请您出席明年三月于日内瓦举行的世界社会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gt;
    &gt; 主题建议:《当普通人决定不再沉默》
    他关掉邮件,起身走到窗前。夜色深沉,源舍灯火通明,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
    桌上的手机亮起,是母亲发来的语音消息。他点开,听见那熟悉的声音笑着说:
    “儿子,今年年夜饭,多煮一碗。你说不定哪天就带人回家了。”
    他怔了一下,随即笑着摇头,回了一句文字:
    “妈,我已经带回来了。很多很多个。”
    窗外,风铃轻响,像是无数双手在轻轻鼓掌。
    这个世界或许依然冰冷,但总有人在熬一锅热糖水,等着下一个淋雨的人推门进来。
    只要还有人在等,门就不会关。
    只要还有人敢信,光就会一直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