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137中文网 > 穿越架空 > 乱世狂龙,从打猎开始杀穿朝堂 > 第一卷 第790章 快走

第一卷 第790章 快走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该死的,这也太难了,官人真是,力拔山岳,臣妾永远都做不到啊。”
    白玉香一声哀叹。
    又一次枪挑战马失败了。
    官人这一招,她实在学不来。
    命人绑了白万喜,她继续前进。
    城内有两千精兵,此刻全都上马,奔出城外,生怕跑得慢了,杀不了几个敌人。
    一场杀戮,全面展开!
    城外的八千精兵,此刻已经纵横阖合,杀得昏天黑地、星月无光。
    白万喜的三千骑兵此刻早已经被尽数消灭掉了,剩下的全都是步卒,而且不成建制、一片混乱,面对马速拉满的玉龙河铁骑,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被屠杀。
    从天黑杀到凌晨,一万骑兵在书怀城前方广阔的小平原上大开杀戒,杀得血流成河。
    ……
    贺州城。
    此刻,天边启明星刚刚跳出天空,万昌公主梁清正坐在书房中,蹙眉望向远方,焦急地等待着消息。
    白万喜昨夜带了两万精锐连夜出城,可到现在却没有半点消息传回来,这也让她昨夜就失眠了。
    “难道,出了什么岔子?可再怎样也不应该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
    全军覆没了?
    不,这绝对不可能,万喜何等勇武?况且带着两万精锐,而白玉香一介女流之辈,况且带着的还是仅仅一万破烂府兵,怎么可能打得过万喜?
    但,为什么连个消息都没有传回来呢?”
    梁清皱起了眉头,心中始终不安宁。
    思忖了半晌,她猛然间神色一凛,“出事了,必定是出事了。否则,这般近的距离,就算再怎样也会有消息传回来。万喜,全军覆没,并且,接下来,白玉香必会趁贺州空虚,直捣贺州。这下,麻烦了!”
    这一刻,梁清头脑极为清晰,瞬间就想清楚了这其中的关键之处。
    思忖片刻,她“豁”地转头,“让白千里过来。”
    身后有侍卫应了一声,下去喊人了。
    不多时,贺州城的守军将领白千里到了她身后,躬身道,“殿下。”
    “白千里,贺州城内还有多少兵马?”
    梁清肃容问道。
    “还有两千边军,俱是白家精锐。”白千里应道。
    他也是白家的家将之一,原本姓何,后来被白万喜赐姓,成为了最忠诚的家将。
    “好,传我命令,全军立即整备,走上城头,死守贺州。”梁清说道。
    “啊?夫人,将军还没有回来……”
    白千里吃了一惊,有些不明所以。
    “将军,暂时未必能回来了,我预感,书怀城那边是个陷阱,可能,将军不幸中计。
    但料想只是暂败而已,并无大碍,但我们要做的就是,守住贺州城,不能让白玉香打进来,同时给将军分担压力,让他有喘息之机重新整军再杀回来救我们。”
    梁清说道。
    “是,夫人!”
    白千里重重地点头。
    梁清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却是眯起了眼睛,心中瞬间掠过了百般算计,而后,她再次喝道,“唤小锋过来!”
    “小峰”叫白锋,是梁清和白万喜的第三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幼子。
    虽然这个幼子才十七岁,却是天生聪慧,文韬武略均是三个儿子之中的翘楚,深得梁清和白万喜的喜爱。
    “娘亲,您着人唤我?”
    白锋匆匆赶了过来。
    “锋儿,娘亲预感,大事不妙,你现在马上收拾行囊,带上二百精锐护还有府中十万金珠,备足干粮食水,马上离开,娘亲在这里阻挡敌人,为你拖延时间。”
    梁清急急地道。
    “啊?娘亲,发生了什么事情?”白锋吃了一惊。
    “什么都不要问了,日后你自然清楚。”
    “可是,孩儿去往哪里?”
    “向西北而去,进千云山,找你三舅舅,卫王梁宇,并将你所知道的一切,告诉你三舅舅!
    我这边,有一幅地图,循着这地图,便可找到你三舅舅!”
    梁清急急地道,同时从袖中递出了一幅地图。
    “娘亲,孩儿不能走,孩儿……”
    白锋还要说话,梁清却是劈面一个耳光打了过来。
    “混账东西,让你离开,是为了让你保命,留下白家的血脉,日后为我们复仇。你现在还在犹犹豫豫,貌似忠诚,实则愚忠。
    记住了,若爹娘还有你大哥二哥全都死了,你,要为我们复仇,仇人就是,冠军侯李辰!
    赶紧滚出城去,现在、立刻、马上!”
    梁清怒斥道。
    “是,娘亲……”
    白锋也知道出大事了,狠狠地一抹眼泪,转身而去。
    梁清望向远方,缓缓吐出口长气去,“万喜,但愿你没事!”
    ……
    飞龙岭。
    此刻,三里外的一处山谷之中,近百人席地而坐,旁边是一个木架子,木架子上挂着一幅铅笔绘就的地图。
    有人站在地图旁边讲解着,一群将领凝神听得仔细。
    一群将领中,俱是卫都指使以上级别的将领,那些卫都指挥使麾下均是每卫千人,共有六十个卫都指挥使。
    还有十八个军都指挥使,每个军都指挥使麾下均是三千余人。
    最核心的位置,是六个厢都指挥使,每个指挥使麾下均是一万人。
    阿斯迈直接成为军团长,统辖六万战士。
    李辰作为总元帅,自不必说。
    同时,还有军略处十几个军略参谋。
    这些人,全都是曾经跟随李辰南征北战一路杀过来的骁勇悍将,其中大部分都是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那些少年兵,他们或是经历过横断峡的惨烈之战,或者经历过明州惨烈的守城战,包括千关之战,等等。
    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考验,无论是战斗经验亦或是战场直觉,包括文化水平,均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敢打敢拼,甚至有很多老将也自愧不如。
    这些将领平均年龄是令人发指的二十二岁,可以想象,他们到底有多朝气蓬勃。
    一眼望过去,均是英气勃发,一片青春气息。
    当然,火线提拔年轻将领,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人足够优秀,李辰也十分放心将他们摆到现在的位置上。
    另外一方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形势变化太快,就比如这一场飞龙岭改编,事实上李辰最开始也没想到能直接改编四万人。
    结果造成军中干部不够用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